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60934发布日期:2018-12-22 08:09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历价值,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的养殖产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养殖生产上,克氏原螯虾的人工繁殖只停留在半人工繁殖的水平上,而且产量也不高,全人工繁殖没有完全成功,不能形成规模化生产。所以,无论是提高养殖单产,还是彻底解决克氏原螯虾的苗种供需矛盾,进行克氏原螯虾的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开展克氏原螯虾温室早繁技术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行冬季温室孵化,该研究将会大大缓解春季“苗荒”的问题,对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通过该方法繁殖的小龙虾不仅能够保证大规格和高品质,而且能够提早上市,此时小龙虾市场价格相当高,能够获得更高的养殖经济效益。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培育池塘早期培育:8月份中下旬,选择体格健壮、硬壳艳红、体重30-60g、腹尾部肌肉饱满、性腺发育好的虾作为亲体投放至培育池塘,每亩投放60-100kg,雌雄个数比为3-4:1;亲虾投放前使用15g/m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

步骤2,温室大棚强化培育与繁殖:10月份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从培育池塘中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亲体放入透光保温大棚中进行强化培育,每池投放40-60kg,雌雄个数比2:1;投喂70%的植物性饲料和30%的动物性饲料,逐步诱导亲虾在温室大棚中交配、繁殖;

步骤3,虾苗培育与过冬养殖:亲体交配后,发现大量虾苗时,应及时捕捞亲体,直至全部亲体被捕捞,保留虾苗在温室大棚中继续培育,虾苗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80-220尾,放养后第一周,投喂豆浆,每天投喂3-4次,每次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2kg;第二周开始投喂80%的动物性饲料和20%的植物性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量为一天投喂量的70%,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4kg;以后按池内虾体重的15%投喂进行培育。通过控温系统保持温室内水温在20-25℃,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培育池塘四周设有环形沟槽,中间设有浅滩,所述培育池塘面积8-12亩,长宽比为2:1为宜。环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30%左右。这样有利于栽种水草、方便投喂、控制适宜水位等。

首先土质要求黏壤土,不能是沙质土或者酥松土质,沙质土容易坍塌,因为小龙虾喜欢打洞,一坍塌小龙虾就会被埋起来死掉。然后要靠近水源,没水肯定不行。如果小龙虾的养殖区如果靠近江、湖、水库等大水面,那么靠近水源的这一边,要做好防逃措施,要加宽加固堤坝,在进排水口要深埋一些密网或塑料薄膜,因为大水面的水流会刺激小龙虾打洞逃逸、攀爬逃逸;尤其一些河滩、湖滩,在雨季会涨水,涨水如果是在7月份还好一些,但是如果涨水提前的话,一定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防止漫塘逃虾。

进一步地,所述浅滩上栽培有水草,所述水草的栽培的覆盖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整个浅滩面积的65%。

进一步地,所述水草包括伊乐藻和叶黑藻,所述伊乐藻与叶黑藻的植株数量比为2:1。

栽培水草不仅可以更好的改善水质环境,促进虾的健康生长,同时还避免了在高温条件下,水温过高,由于克氏原螯虾对温度特别敏感,水温过高不仅影响虾的新陈代谢,甚至会使其产生致病菌,最终导致死亡。

在投苗之前要把水草种好,把水培好。养殖小龙虾最适宜的水草是伊乐藻。因为伊乐藻是耐寒性的,一般从每年的11月份就可以开始种了,一直到2月份都可以种,这样到了2月中旬至3月份的时候,伊乐藻就长得比较好了,在水中已经形成一定的优势,覆盖面积一般会达到65%以上,甚至更多,投放的小龙虾苗种不会对伊乐藻形成毁灭性的破坏,在6、7月份的时候要补种一次轮叶黑藻,当然种植轮叶黑藻时要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在围滩要先用围网围住,不要让小龙虾提前进入种植区,否则龙虾会夹食水草的嫩芽,破坏水草。

伊乐藻随着气温的回升会疯长,导致底部缺氧、营养不足等,这时很可能会导致水草腐烂、烂根,进而坏水,导致龙虾不长、不吃食,发生疾病等。所以一定要对过多伊乐藻进行一次疏通和割头措施,让伊乐藻保持在水面20公分左右,同时保持水质清新,最好达到清澈见底,但是从表面上看还要有一定的肥度最好,在这种情况下伊乐藻一般是不会死的。当然也要保持伊乐藻一定的覆盖面积,如果覆盖面积少,水体里的养分、杂质不能被吸收分解,过多的杂质会附着在伊乐藻的叶面上,也会导致伊乐藻的死亡。

进一步地,步骤1中的培育池塘在亲体投放前1个月,彻底清除池内、塘埂杂草及瓦砾,池塘加水淹没中央围滩20cm,使用块状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每亩使用生石灰150kg。

同时本发明可以定期的拌料投喂乳酸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让有益菌占领小龙虾的肠道,减少有害菌对肠道的竞争,可以起到防治肠炎的作用;拌一些能够增强小龙虾抵抗能力的药剂,比如免疫多糖、vc、免疫增强剂等,提高它的体质,增强抗病的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饲料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份:黄豆15-25份、玉米10-20份和小麦10-20份。

进一步地,所述动物饲料按质量份包括以下组份:鱼肉50-70份和河蚌肉30-50份。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温室大棚培育池采用水泥池,水泥池尺寸为10×2×1.5米,池水深1米,并设有进排水系统,培育池上方建有透光保温大棚;亲虾放养前20天,用生石灰化水泼洒消毒;在池内放置竹筒和树枝,栽培水草,水草的覆盖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总面积的75%。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温室大棚培育时,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池水大于或者等于水池体积的1/3,保持池水溶氧量5mg/l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池设溶氧量监控模块,所述监控模块包括多个设于所述水池底部的测氧仪,和用以将所述测氧仪的测试结果进行表达显示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和测氧仪电连接。

本发明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克氏原螯虾早繁方法通过对亲体和虾苗各个阶段的喂食、培育和孵化等系列管理,使小龙虾从亲虾到虾苗均得到较为针对性的管理,大大提高了亲虾的交配繁殖时间,虾苗的成活率得到较大的提高,大规格虾苗比例较高,提升了虾苗规格整齐度,提高了小龙虾的生长速度,可以实现小龙虾的提早上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所做的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配比均为以重量计。

实施例1

步骤1,培育池塘早期培育:8月份中下旬,选择体格健壮、硬壳艳红、体重30-60g、腹尾部肌肉饱满、性腺发育好的虾作为亲体投放至培育池塘,每亩投放60kg,雌雄个数比为3:1;

步骤2,温室大棚强化培育与繁殖:10月份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从培育池塘中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亲体放入透光保温大棚中进行强化培育,每池投放40kg,雌雄个数比2:1;投喂70%的植物性饲料和30%的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包括黄豆15份、玉米10份和小麦10份,动物性饲料包括鱼肉50份和河蚌肉30份。逐步诱导亲虾在温室大棚中交配、繁殖;育池塘四周设有环形沟槽,中间设有浅滩,所述培育池塘面积8亩,长宽比为2:1为宜。环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30%左右。滩上栽培有水草,水草的栽培的覆盖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整个浅滩面积的65%。水草包括伊乐藻和叶黑藻,伊乐藻与叶黑藻的植株数量比为2:1。培育池塘在亲体投放前1个月,彻底清除池内、塘埂杂草及瓦砾,池塘加水淹没中央围滩20cm,使用块状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每亩使用生石灰150kg。

步骤3,虾苗培育与过冬养殖:亲体交配后,发现大量虾苗时,应及时捕捞亲体,直至全部亲体被捕捞,保留虾苗在温室大棚中继续培育,虾苗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80尾,放养后第一周,投喂豆浆,每天投喂3次,每次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2kg;第二周开始投喂80%的动物性饲料和20%的植物性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量为一天投喂量的70%,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4kg;以后按池内虾体重的15%投喂进行培育,温室内水温在20℃。

实施例2

步骤1,培育池塘早期培育:8月份中下旬,选择体格健壮、硬壳艳红、体重45g、腹尾部肌肉饱满、性腺发育好的虾作为亲体投放至培育池塘,每亩投放80kg,雌雄个数比为4:1;

步骤2,温室大棚强化培育与繁殖:10月份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从培育池塘中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亲体放入透光保温大棚中进行强化培育,每池投放50kg,雌雄个数比2:1;投喂70%的植物性饲料和30%的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包括黄豆20份、玉米15份和小麦15份,动物性饲料包括鱼肉60份和河蚌肉40份。逐步诱导亲虾在温室大棚中交配、繁殖;育池塘四周设有环形沟槽,中间设有浅滩,所述培育池塘面积10亩,长宽比为2:1为宜。环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30%左右。滩上栽培有水草,水草的栽培的覆盖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整个浅滩面积的65%。水草包括伊乐藻和叶黑藻,伊乐藻与叶黑藻的植株数量比为2:1。培育池塘在亲体投放前1个月,彻底清除池内、塘埂杂草及瓦砾,池塘加水淹没中央围滩20cm,使用块状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每亩使用生石灰150kg。

步骤3,虾苗培育与过冬养殖:亲体交配后,发现大量虾苗时,应及时捕捞亲体,直至全部亲体被捕捞,保留虾苗在温室大棚中继续培育,虾苗放养量为每平方米200尾,放养后第一周,投喂豆浆,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2kg;第二周开始投喂80%的动物性饲料和20%的植物性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量为一天投喂量的70%,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4kg;以后按池内虾体重的15%投喂进行培育,温室内水温在23℃。

实施例3

步骤1,培育池塘早期培育:8月份中下旬,选择体格健壮、硬壳艳红、体重60g、腹尾部肌肉饱满、性腺发育好的虾作为亲体投放至培育池塘,每亩投放100kg,雌雄个数比为3-4:1;

步骤2,温室大棚强化培育与繁殖:10月份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从培育池塘中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亲体放入透光保温大棚中进行强化培育,每池投放60kg,雌雄个数比2:1;投喂70%的植物性饲料和30%的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包括黄豆25份、玉米20份和小麦20份,动物性饲料包括鱼肉70份和河蚌肉50份。逐步诱导亲虾在温室大棚中交配、繁殖;育池塘四周设有环形沟槽,中间设有浅滩,所述培育池塘面积12亩,长宽比为2:1为宜。环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30%左右。滩上栽培有水草,水草的栽培的覆盖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整个浅滩面积的65%。水草包括伊乐藻和叶黑藻,伊乐藻与叶黑藻的植株数量比为2:1。培育池塘在亲体投放前1个月,彻底清除池内、塘埂杂草及瓦砾,池塘加水淹没中央围滩20cm,使用块状生石灰化浆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每亩使用生石灰150kg。

步骤3,虾苗培育与过冬养殖:亲体交配后,发现大量虾苗时,应及时捕捞亲体,直至全部亲体被捕捞,保留虾苗在温室大棚中继续培育,虾苗放养量为每平方米220尾,放养后第一周,投喂豆浆,每天投喂4次,每次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2kg;第二周开始投喂80%的动物性饲料和20%的植物性饲料,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量为一天投喂量的70%,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虾苗0.4kg;以后按池内虾体重的15%投喂进行培育,温室内水温在25℃。

以上为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克氏原螯虾的早繁方法分别在相同的试验养殖基地进行的养殖试验,同时,对不同时期虾体质量进行监控对比,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养殖的虾均在12月左右达到销售标准,单体重量分别为42g、45g、46g,肉质丰满,并且产量较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示例性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据本发明申请范围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