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道地黄芪人工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6545发布日期:2019-01-08 19:57阅读:1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道地黄芪人工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我们把历史上生长在大山或丘陵区的黄芪叫作原生态黄芪,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甘肃、东北等地;通过人工播种,自然生长的黄芪,叫作野生抚育黄芪,周期在8年以上,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东北等地;利用人工育苗,人工移栽的黄芪,我们把它叫作速生移栽芪,周期两年。我们讲的野生抚育黄芪及规范化种植技术,指的是在旱地中种植蒙古黄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unge)的过程,通过人工的种植,野生的抚育,达到原生态黄芪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提高人工种植栽培黄芪的质量,提供了一种野生道地黄芪人工种植方法。

本发明由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野生道地黄芪人工种植方法,选地、整地、选种、种子处理、精确播种、中耕管理、种子采收、深翻、断根、采收种子、根茎采收、初加工;具体步骤如下: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易排水的砂质壤土,易机械化的山地、丘陵地或平川地,春季土地深翻40-50cm,每亩施入1-2立方米农家肥,每亩再加入高硫酸钾含量的复合肥40公斤,作为底肥,均匀施入土壤中,耙磨平整;

(2)选种、种子处理:选择以芦芽山、恒山山脉的野生抚育蒙古黄芪种子,进行筛选晾晒,然后掺入10%的与黄芪种子粒径一致的砂粒,均匀拌入黄芪种子中,在脱米机上初过一遍,等待播种;

(3)精确播种:整地后一周以上,土壤塌实;在降雨前进行播种,以行距30cm,亩用种2.5公斤加工过的种子,用六行播种机,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沟壕内覆土1cm,降雨后等待出苗;

(4)中耕管理:待黄芪苗至5-8片叶时,开始第一遍锄草疏苗,疏苗以株距22-28cm,选胖大健壮的种苗留存;翌年早春,苗至10-15cm时,进行第二遍锄草,锄草后自然生长,有大草时人工拔除,在以后的中耕管理中,以防治地下鼢鼠为主,防治鼢鼠用水灌或机器捕杀;

(5)种子采收:第三年开始结种,当果角70%以上黄干时,里面种子发黑,用联合收割机收获,落掉在地上的早期成熟果角,再用吸尘器将其拾回,然后脱粒、筛选、晾晒、储存,待种或销售;

(6)深翻、断根:自然生长至第四年早春,土壤解冻后,深翻80-100cm,将黄芪根茎切断,并施入每亩40公斤复合肥,将地整平;

(7)采收种子:黄芪生长至第五年开始丰产,采种人工采摘或用高强度吸尘器回收;

(8)根茎采收:第五年采种后,随天气的变凉,黄芪进入枯萎,白露以后开始采挖,用单铧犁深翻,然后将黄芪根茎捡出、整顺、成捆、运往加工基地,待初加工;如第五秋冬未起完者,可留下第六初春起挖;如第六年初春未起完者,还可留下打种,白露后继续采挖;

(9)初加工:将地上茎秆去掉;然后将侧枝剪分开,主杆与侧枝,不分长短,形成单枝条,待晒到半干时,芪身柔软时将其捋直、捆把;把粗直径在8-12cm,把形成顺直的圆锥形,然后架成大行、晒干,分出等级待售。

采用速生栽黄芪,周期为两年,时间短,投入高,品质低,亩产平均200公斤毛统。按2015、2016、2017年三年的平均市场价格为18元,亩产值3600元,平均亩年收入1800元;野生抚育黄芪需八年时间,平均亩产500公斤鲜品,拆干160多公斤毛统。按前三年的平均价每公斤毛统100元计算亩产值1.6万元,平均亩年收入2000元左右。

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种植黄芪,以株行距25cm×30cm计算,亩产8000多株,经过五年的生长,株重平均200g,亩产1600公斤鲜品,按前三年的平均价每公斤鲜品18元计算,亩产值2.88万元,亩年收入5700元,扣除投资成本,亩年纯收入4500元左右。

黄芪种子有一层人眼看不到的包衣膜,如果是新种子不去加工,芽箱试验发芽率在50%左右,所以人们在种植之前,用不同的方法要对种子进行加工处理。其中有开水浇法,硫酸浸泡法;前者只限于水浇地种植,后者给土壤中留下了农残。药民大部分选择了在脱米机上初进一遍,发芽率提高到70%以上。

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在于,我们把10%的与黄芪种子大小相似的砂粒均匀拌入黄芪种子中,在脱米机上初过一遍,让砂粒的棱角,划破种子的包衣膜,侵入水分生根发芽。实践证明,用拌砂加工的方法发芽率可达85%左右。大大提高了种子处理的效果。

整地深翻40cm—50cm,是为了加厚松土耕作层,翻破往年的板结层,可使根部顺直向下延伸。如不深翻会出现黄芪根茎伸长到板结层时,由于土质软硬的变化,根茎会出现分岔,影响商品规格。

用六行播种机播种,播种精确,深浅可控,覆土均匀,垄沟铁轮震压,省工省时,达到最佳效果。

深翻、断根是野生抚育黄芪及规范化种植最关键的环节。深翻是为松疏土壤,为株苗改换环境,更为破坏鼢鼠侵害建筑的体系;施肥是为株苗增加营养;80cm—100cm断根,是切断根茎的纵向往深发展,使其横向往粗生长。深翻断根后,会从底部分出无数毛根,为主根吸收养分,主根生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减少了生长年限,提高产量,增加了效益。断根也为起挖打下了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野生道地黄芪人工种植方法,选地、整地、选种、种子处理、精确播种、中耕管理、种子采收、深翻、断根、采收种子、根茎采收、初加工;具体步骤如下:

(1)选地、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易排水的砂质壤土,易机械化的山地、丘陵地或平川地,春季土地深翻40-50cm,每亩施入1-2立方米农家肥,以鸡猪粪为佳;每亩再加入高硫酸钾含量的复合肥40公斤,作为底肥,均匀施入土壤中,耙磨平整;

(2)选种、种子处理:选择以芦芽山、恒山山脉的野生抚育蒙古黄芪种子,进行筛选晾晒,然后掺入10%的与黄芪种子粒径一致的砂粒,均匀拌入黄芪种子中,在脱米机上初过一遍,等待播种;

(3)精确播种:整地后一周以上,土壤塌实;在降雨前进行播种,以行距30cm,亩用种2.5公斤加工过的种子,用六行播种机,沟深3cm,将种子均匀播入沟中,然后沟壕稍加震压,沟壕内覆土1cm,降雨后等待出苗;

(4)中耕管理:待黄芪苗至5-8片叶时,开始第一遍锄草疏苗,疏苗以株距22-28cm,选胖大健壮的种苗留存;翌年早春,苗至10-15cm时,进行第二遍锄草,锄草后自然生长,有大草时人工拔除,在以后的中耕管理中,以防治地下鼢鼠为主,防治鼢鼠用水灌或机器捕杀;

(5)种子采收:第三年开始结种,当果角70%以上黄干时,里面种子发黑,用联合收割机收获,落掉在地上的早期成熟果角,再用吸尘器将其拾回,然后脱粒、筛选、晾晒、储存,待种或销售;

(6)深翻、断根:自然生长至第四年早春,土壤解冻后,用内蒙古土左旗生产的高助单铧犁,深翻80-100cm,将黄芪根茎切断,并施入每亩40公斤复合肥,将地整平;

(7)采收种子:黄芪生长至第五年开始丰产,采种人工采摘或用高强度吸尘器回收;

(8)根茎采收:第五年采种后,随天气的变凉,黄芪进入枯萎,白露以后开始采挖,用单铧犁深翻,然后将黄芪根茎捡出、整顺、成捆、运往加工基地,待初加工;如第五秋冬未起完者,可留下第六初春起挖;如第六年初春未起完者,还可留下打种,白露后继续采挖;

(9)初加工:将地上茎秆去掉;然后将侧枝剪分开,主杆与侧枝,不分长短,形成单枝条,待晒到半干时,芪身柔软时将其捋直、捆把;把粗直径在8-12cm,把形成顺直的圆锥形,然后架成大行、晒干,分出等级待售。

利用所述方法种植黄芪,以株行距25cm×30cm计算,亩产8000多株,经过五年的生长,株重平均200g,亩产1600公斤鲜品,按前三年的平均价每公斤鲜品18元计算,亩产值2.88万元,亩年收入5700元,扣除投资成本,亩年纯收入4500元左右。

黄芪种子有一层人眼看不到的包衣膜,如果是新种子不去加工,芽箱试验发芽率在50%左右,所以人们在种植之前,用不同的方法要对种子进行加工处理。其中有开水浇法,硫酸浸泡法;前者只限于水浇地种植,后者给土壤中留下了农残。药民大部分选择了在脱米机上初进一遍,发芽率提高到70%以上。

规范化种植的关键技术在于,我们把10%的与黄芪种子大小相似的砂粒均匀拌入黄芪种子中,在脱米机上初过一遍,让砂粒的棱角,划破种子的包衣膜,侵入水分生根发芽。实践证明,用拌砂加工的方法发芽率可达85%左右。大大提高了种子处理的效果。

整地深翻40cm—50cm,是为了加厚松土耕作层,翻破往年的板结层,可使根部顺直向下延伸。如不深翻会出现黄芪根茎伸长到板结层时,由于土质软硬的变化,根茎会出现分岔,影响商品规格。

用六行播种机播种,播种精确,深浅可控,覆土均匀,垄沟铁轮震压,省工省时,达到最佳效果。

深翻、断根是野生抚育黄芪及规范化种植最关键的环节。深翻是为松疏土壤,为株苗改换环境,更为破坏鼢鼠侵害建筑的体系;施肥是为株苗增加营养;80cm—100cm断根,是切断根茎的纵向往深发展,使其横向往粗生长。深翻断根后,会从底部分出无数毛根,为主根吸收养分,主根生长的速度明显加快,减少了生长年限,提高产量,增加了效益。断根也为起挖打下了基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