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36539发布日期:2019-01-08 19:57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甘薯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目的,所以长期以来人民普遍认为生长期越长则产量越高。近年多国研究机构指出选择合适的甘薯品种,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并提早收获和上市,提早收获能够避灾,抗御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增加种植者的收益。

西南地区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5000℃,回春早,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d。由于地理条件的优势,本薯区具有病虫害少的有点,常见的甘薯病害只有黑斑病。目前西南地区广大甘薯种植户基本上都是一年种植一季甘薯,在七八月份甘薯数量少,而市场需求大,容易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现在部分西南地区的甘薯生产业主也在尝试一年种植两季甚至多季甘薯的方法,这些方法一般都是直接从南方引进种苗,但由于南方薯区比西南地区的病虫害严重,包括薯瘟病、蔓割病,以及会对生产造成毁灭性影响的小象甲,所以,直接引进种苗,会增加本地甘薯病虫害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以解决西南地区甘薯种植产量低以及增加本地甘薯种植病虫害风险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温床育苗:在1月搭建电热温床,并将床温升至18~23℃,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薯种按15~20kg/m2的密度殡种到电热温床中,然后控制床温为30~35℃,土壤湿度为78%~82%,至薯种出苗;出苗后,调节床温为25~30℃,土壤湿度为78%~80%,至薯苗长至18~20cm;然后在床温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壤湿度调节为55%~60%,使薯苗自然生长至25~27cm,再将温床温度下调至18~20℃,土壤湿度控制为50%~55%,10~15天后剪取薯苗进行栽植;

(2)一次栽植:在3月上旬或中旬选择通风、透光好的地块,撒施杀虫剂和有机肥后深耕起垄,垄高25~30cm,垄间距90~100cm;然后将薯苗按4000~5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垄厢上,浇透底水后用黑白地膜对垄厢进行遮盖;

(3)一次田间管理:栽后4~5天补栽缺苗,并每隔7天对叶片发黄的地块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总共喷施2~3次;在甘薯生长中后期每隔7天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3次;栽后40~50天,揭开黑白地膜,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4)一次收获: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挑选长势良好的甘薯蔓藤,截取长度为20~30cm的蔓尖,得蔓尖苗,将其置于阴处保存,然后在晴天收获甘薯;

(5)二次栽植:在一次收获后的地块中重新起垄,垄高和垄间距与一次栽植时相同;然后将蔓尖苗按4000~5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新建垄厢上,并浇水保苗;

(6)二次田间管理:栽后2~3天补栽缺苗,随后每隔5~7天浇水一次,总共浇水1~2次,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中耕锄草2~3次,中耕深度3~5cm;然后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7)二次收获:在立冬前选择晴天收获甘薯。

本发明充分利用西南地区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通过提前殡种、保护地加温提前育苗等技术措施,实现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目的。本发明中将薯种殡种在电热温床上,电热温床可将薯种加热至最佳出苗温度,使薯种在寒冷的1月也能快速出苗,大大提前薯苗的移栽时间;本发明采用电热温床而不是火炕,是因为相对于火炕,电热温床不仅温度更容易控制,而且在加热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物,对环境友好。

本发明在殡种前,先将床温升至18~23℃,避免直接殡种冻伤薯种;育苗初始阶段,将床温和土壤湿度均控制在较高范围内,可促进薯种出苗,缩短出苗时间;出苗后,为避免高温灼伤薯苗,床温有所降低;由于甘薯喜干,因此在薯苗生长至18~20cm后,将土壤湿度下调至55%~60%,可保证薯苗的快速生长;待薯苗长至25~27cm后,开始炼苗,床温和土壤湿度均降低,使薯苗移植后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生长环境。

本发明在将薯苗栽植到垄厢后,用黑白地膜对垄厢进行了遮盖,黑白地膜中间为白膜,两侧为黑膜,薯苗穿过白膜栽植在垄厢上,可避免强日照下发生薯苗灼伤的情况,两侧的黑膜透光率低,辐射热透过少,能使被覆盖土壤的温度变化幅度小,即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薯苗的成活;而且,覆膜后,杂草生长困难,可控制垄厢上杂草的生长,降低锄草难度。

本发明薯苗栽植后,对叶片发黄的地块喷施尿素溶液,可对甘薯补充n元素,促进其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甘薯的成活;在甘薯生长中后期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二氢钾可避免甘薯根系吸收能力下降而导致的营养不足的情况,薯苗以及地下的甘薯能够正常生长。

本发明在一次收获前,将生长良好的甘薯蔓藤顶端截取保留,作为二次栽植的蔓尖苗,减少了育苗过程,缩短栽植时间,栽植流程大幅度简化。

本发明中二次栽植后,除了前期由于天气炎热而需要浇水保苗外,不需要再进行其他处理,降低了人工管理强度和成本,经济效益良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电热温床中电热线的布线间距为5~10cm,电热线上覆土厚度为5cm;电热线由两根电线并联而成,其加热电压为220v,或者是电热线由三根电线星形连接而成,其加热电压为380v。

本发明在搭建电热温床时,可以采用单相电进行加热,也可以采用三相电进行加热,加热方式灵活,不受场地和电网的限制,在大多数地区均可搭建,易于推广应用。

进一步,薯种为南薯88、龙薯9号、烟薯25、广薯87、南紫薯008、普薯32或香薯。

进一步,步骤(1)中薯种灭菌处理的方法为:将薯种置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药液中浸泡8~10min,捞出沥干,得灭菌薯种。

本发明的薯种在殡种前,先经过多菌灵溶液浸泡,可以防止土壤中的真菌对薯种引起病害,保证薯种能正常出苗。

进一步,步骤(2)中撒施的杀虫剂为对硫磷或辛硫磷,其用量为3~5kg/亩;有机肥的用量为1500~2000kg/亩。

本发明中选择对硫磷或辛硫磷对栽植地块进行杀虫剂处理,可毒杀土壤中的昆虫和螨虫,避免昆虫和螨虫啃食甘薯而造成甘薯产量下降。

进一步,步骤(2)和步骤(5)中,薯苗与蔓尖苗从与水平面呈45°角的方向斜插入土,插入深度5~7cm。

进一步,步骤(2)中薯苗的栽种密度为4500株/亩,步骤(5)中蔓尖苗的栽种密度为4500株/亩。

本发明中优先将栽植密度控制在4500株/亩,是因为过大的栽植密度会引起薯苗之间相互竞争,降低产量,而过小的栽植密度则不能充分利用栽植空间,造成地块的浪费,同时产量得不到保证。

进一步,步骤(2)中黑白地膜遮盖垄厢的具体方法为:薯苗栽种后,先用黑白地膜将薯苗和垄厢一起覆盖,然后在黑白地膜上正对薯苗的位置破孔,将薯苗掏出膜外,再用土块将薯苗周围的黑白地膜压实,完成遮盖。

进一步,步骤(2)中喷施尿素溶液时按50kg/亩一次的用量进行;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时按60kg/亩一次的用量进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充分利用西南地区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通过提前殡种、保护地加温提前育苗等系列技术措施,实现了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目的。利用本发明中种植方法,可以将商品薯提前50~90天上市,价格比正常上市高50%以上,同时提前上市可降低销售难度,使种植甘薯的比较效益大幅度提高;另外,全年可上市两季甘薯,周年供应加速了甘薯品种的推广效率,是实现效益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1.本发明在病虫害较少的西南薯区进行育苗,减少异地引种造成的病虫害传播。

2.本发明通过搭建电热温床的方式进行育苗,即使在天气较为寒冷的1月也能保证薯种快速出苗,出苗后薯苗能够正常生长,大大提前甘薯栽植时间,达到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目的。

3.本发明中一次栽植后,用黑白膜对垄厢进行遮盖,黑白膜使垄厢温度一直保持在薯苗正常生长温度范围内,保证薯苗在较为寒冷的天气下也能正常生长。

4.采用本发明中的方法,在6月份即可进行一次收获,比常规种植方法提前50~90天上市,经济效益良好。

5.二次栽植时,直接截取甘薯蔓藤顶端部位作为蔓尖苗,减少了育苗过程,缩短栽植时间,栽植流程大幅度简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为了解决西南地区甘薯种植产量低以及增加本地甘薯种植病虫害风险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温床育苗:在每年的1月开始搭建电热温床,电热温床搭建在向阳背风、地势平坦、靠近水源和电源的地方,温床一般长5.3m,宽1.5m,深23cm。电热温床中电热线可以采用20#铅丝电热线,也可以采用dv21012型1000w地热线等,布线时取两块长度与温床宽度相同的木板,在两块木板上相对的位置钉上钉子,木板两端钉子之间的间距为5~7cm,木板中间钉子之间的间距为7~10cm,然后将木板放在温床两头固定好,使钉有钉子的一面相对放置,然后在两块木板之间布设电热线,布线时电热线要求平直、松紧一致。为适应不同的加热电压,本发明中的电热线可以由两根电线并联而成,此时电热电压为220v,本发明中的电热线还可以由三根电线星形连接而成,此时加热电压为380v;布线完成后,用细土将电热线覆盖,覆土厚度5cm左右,完成温床的搭建。

温床搭建好后,开始殡种薯种。薯种根据种植者需要,可以在南薯88、龙薯9号、烟薯25、广薯87、南紫薯008、普薯32或香薯中选择,选定要种植的薯种后,将选择的薯种置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药液中浸泡8~10min,捞出沥干,得灭菌薯种。殡种前,先将电热温床的床温加热至20℃左右;殡种时,薯种平排,头尾方向一致,种薯间大概间隔5cm,大小薯分开排,大薯排深些小薯排浅些,以上齐下不齐为准,每平方米可排种薯15~20kg。

殡种后可根据当年温度来决定是否覆盖地膜及拱膜,并定时观察苗床温度及出苗情况。在薯种出苗前,床温控制在30~35℃范围内,土壤湿度控制在80%左右,经过15~20天薯种即可出苗;出苗后,调节床温为25~30℃,土壤湿度为78%~80%,使薯苗自由生长至18~20cm;然后在床温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壤湿度调节为55%~60%,使薯苗自然生长至25~27cm,此后进入炼苗期;炼苗时,将温床温度下调至18~20℃,土壤湿度控制为50%~55%,10~15天后剪取薯苗进行栽植,所剪取的薯苗长30cm左右。

(2)一次栽植:在3月上旬或中旬选择通风、透光好的地块,先在地块表面按3~5kg/亩的用量撒施对硫磷或辛硫磷,同时按1500~2000kg/亩的用量撒施有机肥,然后进行深耕,深耕深度为25~30cm;深耕后起垄,垄高25~30cm,垄间距90~100cm;然后将薯苗按4000~5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垄厢上,栽种时,薯苗从与水平面呈45°角的方向斜插入土,插入深度5~7cm,薯苗栽种后浇透底水,再用黑白地膜将薯苗和垄厢一起覆盖,然后在黑白地膜上正对薯苗的位置破孔,将薯苗掏出膜外,再用土块将薯苗周围的黑白地膜压实,完成对垄厢的遮盖。

(3)一次田间管理:栽后4~5天进行查苗,发现缺苗后应及时补栽,随后每隔7天按50kg/亩的用量对甘薯叶片发黄的地块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总共喷施2~3次;在甘薯生长中后期(栽后60~100天)每隔7天按60kg/亩的用量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3次;栽后40~50天,揭开黑白地膜,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4)一次收获: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挑选长势良好的甘薯蔓藤,截取长度为20~30cm的蔓尖,得蔓尖苗,将其置于阴处保存,然后在晴天收获甘薯;

(5)二次栽植:在一次收获后的地块中重新起垄,或者是另选地块重新起垄,另选地块起垄的,先按照一次栽植时的地块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再起垄;垄高和垄间距与一次栽植时相同;然后将蔓尖苗按4000~5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新建垄厢上,并浇水保苗;

(6)二次田间管理:栽后2~3天补栽缺苗,随后每隔5~7天浇水一次,总共浇水1~2次,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中耕锄草2~3次,中耕深度3~5cm;然后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7)二次收获:在立冬前选择晴天收获甘薯。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温床育苗:在1月搭建电热温床,并将床温升至20℃,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薯种按20kg/m2的密度殡种到电热温床中,然后控制床温为35℃,土壤湿度为80%,至薯种出苗;出苗后,调节床温为30℃,土壤湿度为80%,至薯苗长至18~20cm;然后在床温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壤湿度调节为60%,使薯苗自然生长至25~27cm,再将温床温度下调至18℃,土壤湿度控制为50%,15天后剪取薯苗进行栽植;

(2)一次栽植:在3月上旬或中旬选择通风、透光好的地块,按3kg/亩的用量撒施对硫磷,同时按2000kg/亩的用量撒施牛粪,然后深耕起垄,垄高30cm,垄间距90cm;然后将薯苗按45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垄厢上,浇透底水后用黑白地膜对垄厢进行遮盖;

(3)一次田间管理:栽后4天补栽缺苗,若发现有叶片发黄的地块,则每隔7天按50kg/亩的用量对叶片发黄地块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总共喷施2次;在甘薯生长中后期每隔7天按60kg/亩的用量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3次;栽后50天,揭开黑白地膜,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4)一次收获: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性的收获甘薯,甘薯收获前挑选长势良好的甘薯蔓藤,截取长度为30cm的蔓尖,得蔓尖苗,将其置于阴处保存,然后在晴天收获甘薯;

(5)二次栽植:在一次收获后的地块中重新起垄,垄高和垄间距与一次栽植时相同;然后将蔓尖苗按45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新建垄厢上,并浇水保苗;

(6)二次田间管理:栽后3天补栽缺苗,随后每隔5天浇水一次,总共浇水2次,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中耕锄草2次,中耕深度5cm;然后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7)二次收获:在立冬前选择晴天收获甘薯。

实施例2

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温床育苗:在1月搭建电热温床,并将床温升至18℃,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薯种按18kg/m2的密度殡种到电热温床中,然后控制床温为30℃,土壤湿度为82%,至薯种出苗;出苗后,调节床温为27℃,土壤湿度为80%,至薯苗长至18~20cm;然后在床温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壤湿度调节为60%,使薯苗自然生长至25~27cm,再将温床温度下调至20℃,土壤湿度控制为55%,15天后剪取薯苗进行栽植;

(2)一次栽植:在3月上旬或中旬选择通风、透光好的地块,按5kg/亩的用量撒施辛硫磷,同时按2000kg/亩的用量撒施牛粪,然后深耕起垄,垄高25cm,垄间距90cm;然后将薯苗按5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垄厢上,浇透底水后用黑白地膜对垄厢进行遮盖;

(3)一次田间管理:栽后5天补栽缺苗,若发现有叶片发黄的地块,则每隔7天按50kg/亩的用量对叶片发黄地块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总共喷施2次;在甘薯生长中后期每隔7天按60kg/亩的用量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次;栽后50天,揭开黑白地膜,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4)一次收获: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性的收获甘薯,甘薯收获前挑选长势良好的甘薯蔓藤,截取长度为25cm的蔓尖,得蔓尖苗,将其置于阴处保存,然后在晴天收获甘薯;

(5)二次栽植:在一次收获后的地块中重新起垄,垄高和垄间距与一次栽植时相同;然后将蔓尖苗按5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新建垄厢上,并浇水保苗;

(6)二次田间管理:栽后3天补栽缺苗,随后每隔7天浇水一次,总共浇水1次,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中耕锄草3次,中耕深度3cm;然后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7)二次收获:在立冬前选择晴天收获甘薯。

实施例3

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温床育苗:在1月搭建电热温床,并将床温升至23℃,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薯种按15kg/m2的密度殡种到电热温床中,然后控制床温为32℃,土壤湿度为78%,至薯种出苗;出苗后,调节床温为25℃,土壤湿度为78%,至薯苗长至18~20cm;然后在床温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壤湿度调节为55%,使薯苗自然生长至25~27cm,再将温床温度下调至18℃,土壤湿度控制为50%,10天后剪取薯苗进行栽植;

(2)一次栽植:在3月上旬或中旬选择通风、透光好的地块,按5kg/亩的用量撒施对硫磷,同时按1500kg/亩的用量撒施牛粪,然后深耕起垄,垄高30cm,垄间距100cm;然后将薯苗按4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垄厢上,浇透底水后用黑白地膜对垄厢进行遮盖;

(3)一次田间管理:栽后4天补栽缺苗,若发现有叶片发黄的地块,则每隔7天按55kg/亩的用量对叶片发黄地块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总共喷施2次;在甘薯生长中后期每隔7天按55kg/亩的用量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次;栽后50天,揭开黑白地膜,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4)一次收获: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性的收获甘薯,甘薯收获前挑选长势良好的甘薯蔓藤,截取长度为30cm的蔓尖,得蔓尖苗,将其置于阴处保存,然后在晴天收获甘薯;

(5)二次栽植:在一次收获后的地块中重新起垄,垄高和垄间距与一次栽植时相同;然后将蔓尖苗按4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新建垄厢上,并浇水保苗;

(6)二次田间管理:栽后2天补栽缺苗,随后每隔7天浇水一次,总共浇水2次,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中耕锄草3次,中耕深度5cm;然后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7)二次收获:在立冬前选择晴天收获甘薯。

实施例4

一种一年种植两季甘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温床育苗:在1月搭建电热温床,并将床温升至20℃,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薯种按15kg/m2的密度殡种到电热温床中,然后控制床温为35℃,土壤湿度为78%,至薯种出苗;出苗后,调节床温为30℃,土壤湿度为78%,至薯苗长至18~20cm;然后在床温不变的情况下将土壤湿度调节为60%,使薯苗自然生长至25~27cm,再将温床温度下调至18℃,土壤湿度控制为60%,10天后剪取薯苗进行栽植;

(2)一次栽植:在3月上旬或中旬选择通风、透光好的地块,按3kg/亩的用量撒施辛硫磷,同时按1800kg/亩的用量撒施牛粪,然后深耕起垄,垄高30cm,垄间距90cm;然后将薯苗按50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垄厢上,浇透底水后用黑白地膜对垄厢进行遮盖;

(3)一次田间管理:栽后4天补栽缺苗,若发现有叶片发黄的地块,则每隔7天按50kg/亩的用量对叶片发黄地块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2%的尿素溶液,总共喷施3次;在甘薯生长中后期每隔7天按60kg/亩的用量叶面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3次;栽后40天,揭开黑白地膜,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4)一次收获:在6月下旬至8月上旬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性的收获甘薯,甘薯收获前挑选长势良好的甘薯蔓藤,截取长度为28cm的蔓尖,得蔓尖苗,将其置于阴处保存,然后在晴天收获甘薯;

(5)二次栽植:在一次收获后的地块中重新起垄,垄高和垄间距与一次栽植时相同;然后将蔓尖苗按4500株/亩的密度栽种到新建垄厢上,并浇水保苗;

(6)二次田间管理:栽后3天补栽缺苗,随后每隔7天浇水一次,总共浇水2次,并且在生长过程中,中耕锄草2次,中耕深度3cm;然后让甘薯自由生长至成熟;

(7)二次收获:在立冬前选择晴天收获甘薯。

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