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低聚糖素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7842发布日期:2019-01-28 12:45阅读:9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低聚糖素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农业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植物病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因素,植物病害防治在可持续农业中举足轻重。我国是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和使用国,化学农药用药量已高出世界平均水平5倍。然而,化学农药发展至今已到瓶颈期,所产生的问题非常严重,主要包括:新化学农药的开发周期长,研发费用巨大,难以再合成新药;病原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用量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差;严重破坏生物链,扰乱生态平衡,破坏生态环境;殃及食品安全,增加“三致(致突变、致畸、致癌)”风险。因此,在化学农药减量的同时保证农产品产量、质量,就必须研发新型的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低聚糖素又称寡糖,是碳水化合物,是特殊的低聚糖,为新型的植物源农药。它在植物体内作为信号分子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及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由于植物能认识明显特异性的低聚糖素并对其做出反应,当低聚糖素进入植株体内后,诱导植物产生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合成积累植保素、酚类等抗病性物质,并能使木质素增加、细胞壁增厚,产生过敏反应,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病害和增加产量的目的。抗菌肽是生物体内免疫系统产生的一类抵抗外界病原体感染的小分子多肽,具有分子量小,生物活性稳定,作用机制独特,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性。抗菌肽能非特异性的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等病原体,并具有杀虫活性,通过扰乱昆虫表面几丁质的合成来发挥杀灭昆虫作用,可用作生物农药。研究表明,抗菌肽对农作物病原菌和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对农作物种子萌发、生长发育无毒害,环境兼容性好,对农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酱油渣甘油酯是以从酱油发酵酿造产生的废弃物酱油渣中抽提的油脂、甘油作为原料,用专一性的脂肪酶进行酯化反应制备获得的,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属于废物回收,符合环保的理念。虽然现有技术已公开将低聚糖素和其它有效成分复配使用用于制备农药制剂,以达到提高防治效果的目的,如公开号为cn105660639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低聚糖素和井冈霉素a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对防治稻曲病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不仅提高了杀菌活性,降低单一杀菌剂用量,还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又如公开号为cn104186487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含有叶菌唑和低聚糖素的杀菌剂及其应用,该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显著提高防治效果。但是目前没有关于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三者复配使用用于制备农药制剂的相关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低聚糖素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所包含的活性成分互相之间具有增效作用,能显著提高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并具有促进农作物增产的作用。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如下:一种含低聚糖素的农药组合物,包含低聚糖素和抗菌肽,所述的低聚糖素和抗菌肽的质量比为1:(0.05~1)。优选,所述的低聚糖素和抗菌肽的质量比为1:(0.1~1)。优选,所述的农药组合物还包含有酱油渣甘油酯,所述的酱油渣甘油酯和低聚糖素的质量比为(1~5):1。优选,所述的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以1:(0.1~1):(1~5)的质量比组成。优选,所述的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以1:(0.1~1):(2~4)的质量比组成。更优选,所述的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以1:0.5:3的质量比组成。所述的农药组合物还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优选,所述的农药制剂辅助成分选自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或防冻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为水乳剂、微乳剂、粉剂、颗粒剂或微粒剂。所述的溶剂选自水、甲醇、乙醇、正丁醇、异丙醇、乙二醇、丙三醇、正辛醇、苯乙酮、苯甲醇、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或松节油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乳化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jfc、烷基萘磺酸盐、聚氧乙烯三苯乙烯苯基磷酸盐、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稳定剂选自柠檬酸钠、间苯二酚、1,2-丁二醇、异丙基磷酸酯、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氮唑、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六甲基磷酰三胺或4-苯甲酰氧基-2,2,6,6-四甲基哌啶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防冻剂选自二甲基亚砜、尿素、硫脲、乙二醇丁醚、丙二醇丁醚、乙二醇丁醚醋酸酯、二氯甲烷、1,1-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异丙醇、二甘醇或丙二醇中的一种以上。所述的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是通过本领域公知的常规方法进行制备,当所述的剂型为粉剂、颗粒剂或微粒剂时,所述的辅助成分还包括填料,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以上。所述酱油渣甘油酯的制备方法是参考公开号为cn10775157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制备获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酱油渣油脂在温度为70~85℃、真空度为0.08~0.1mpa的条件下脱除挥发性杂质,持续30~60min;待酱油渣油脂温度降至50~70℃时,加入1~2%(m/m)的专一性脂肪酶和5~10%(m/m)的甘油量,在真空度为0.08~0.1mpa、通入一定量干燥空气或氮气的条件下进行持续反应,待酱油渣油脂酸价降到4mg/g(以koh计)以下时,用孔径大小为100~200目的滤网分离出酱油渣甘油酯,即得;其中专一性脂肪酶为novozym40086、novozym435和lipozymermim的任意一种。本发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可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真菌类或细菌类病害的农药制剂,对农作物的病害防治具有高效性和广谱性,所述的农作物病害包括:1)粮食作物病害,如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2)果树病害,如柑桔、芒果、荔枝、龙眼的炭疽病;香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煤纹病、枯萎病;荔枝、龙眼霜疫霉病、酸腐病;梨、苹果、葡萄的炭疽病,霜霉病;香蕉巴拿马病;3)蔬菜病害,如黄瓜、西瓜、丝瓜等的枯萎病、白粉病;番茄枯萎病;豌豆枯萎病,白粉病;辣椒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菜豆枯萎病;4)纤维作物病害,如棉花炭疽病、立枯病、黄萎病;黄麻炭疽病;棕榈树茎基腐病;5)糖类作物病害,如甘蔗炭疽病、赤腐病、褐斑病;6)油料作物病害,如花生褐斑病、黑斑病;大豆炭疽病、菌核病;棕榈茎基腐病;7)茶树病害,如茶饼病、褐斑病、炭疽病;8)烟草病害,如黑胫病、菌核病、白粉病。田间试验证实,由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三者复配组成的农药组合物对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稻瘟病和小麦赤霉病均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和促进作物增产效果,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6.82%,增产率最高可达49.75%;对水稻稻瘟病(叶瘟)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2.58%,增产率最高可达37.80%;对水稻稻瘟病(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1.02%,增产率最高可达35.44%;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3.15%,,增产率最高可达38.22%,均显著优于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之间两两组合或单独使用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各有效成分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对植物真菌类或细菌类病害具有较佳的防治效果,显著增强农作物的抗病能力,促进农作物产量增加;所述的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均属于生物农药,具有低毒、对环境友好的优点,不存在化学农药残留的问题,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2)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具有高效、广谱、持久等优点,可以替代部分中高毒的化学杀菌剂,减少用药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残留,延缓抗药性的产生。(3)本发明农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之一酱油渣甘油酯是以从酱油发酵酿造产生的废弃物酱油渣中抽提的油脂、甘油作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获得的,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属于废物回收,符合环保的理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实施例1酱油渣甘油酯的制备酱油渣甘油酯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酱油渣油脂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温度为70℃、真空度为0.1mpa的条件下持续60min以脱除挥发性杂质;待酱油渣油脂温度降至50℃时,加入1%(m/m)的脂肪酶novozym435(购自杭州创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10%(m/m)的甘油量,在真空度为0.1mpa、通入氮气的条件下进行持续反应,待酱油渣油脂酸价降到4mg/g(以koh计)以下时,用孔径大小为200目的滤网分离出酱油渣甘油酯,即得。实施例2酱油渣甘油酯的制备酱油渣甘油酯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将酱油渣油脂加入到反应釜中,在温度为85℃、真空度为0.08mpa的条件下持续30min以脱除挥发性杂质;待酱油渣油脂温度降至70℃时,加入2%(m/m)的脂肪酶novozym435(购自杭州创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5%(m/m)的甘油量,在真空度为0.08mpa、通入氮气的条件下进行持续反应,待酱油渣油脂酸价降到4mg/g(以koh计)以下时,用孔径大小为100目的滤网分离出酱油渣甘油酯,即得。实施例3含0.4%低聚糖素+0.2%抗菌肽+1.2%酱油渣甘油酯的微乳剂制备配方:低聚糖素0.4%、抗菌肽0.2%、酱油渣甘油酯1.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无水乙醇4%、乙二醇丁醚1%,加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酱油渣甘油酯溶于无水乙醇,加入乙二醇丁醚搅拌均匀,得溶液a;将低聚糖素和抗菌肽溶于水,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搅拌均匀,得溶液b;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往溶液b中滴加入溶液a,形成o/w型微乳剂。实施例4含1%低聚糖素+0.5%抗菌肽+2.5%酱油渣甘油酯的微乳剂制备配方:低聚糖素1%、抗菌肽0.5%、酱油渣甘油酯2.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1%、丁基羟基茴香醚2%、无水乙醇8%、异丙醇2%,加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酱油渣甘油酯溶于无水乙醇,加入异丙醇、丁基羟基茴香醚搅拌均匀,得溶液a;将低聚糖素和抗菌肽溶于水,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搅拌均匀,得溶液b;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往溶液b中滴加入溶液a,形成o/w型微乳剂。实施例5含2%低聚糖素+2%抗菌肽+4%酱油渣甘油酯的微乳剂制备配方:低聚糖素2%、抗菌肽2%、酱油渣甘油酯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3%、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无水乙醇12%、乙二醇丁醚醋酸酯2%,加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酱油渣甘油酯溶于无水乙醇,加入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乙二醇丁醚醋酸酯搅拌均匀,得溶液a;将低聚糖素和抗菌肽溶于水,加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搅拌均匀,得溶液b;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往溶液b中滴加入溶液a,形成o/w型微乳剂。实施例6含2%低聚糖素+1%抗菌肽+9%酱油渣甘油酯的微乳剂制备配方:低聚糖素2%、抗菌肽1%、酱油渣甘油酯9%、烷基酚聚氧乙烯醚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二丁基羟基甲苯2%、无水乙醇15%、尿素3%、正丁醇3%,加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酱油渣甘油酯溶于无水乙醇,加入二丁基羟基甲苯、正丁醇搅拌均匀,得溶液a;将低聚糖素、抗菌肽和尿素溶于水,加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搅拌均匀,得溶液b;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往溶液b中滴加入溶液a,形成o/w型微乳剂。实施例7含3%低聚糖素+3%抗菌肽+9%酱油渣甘油酯的微乳剂制备配方:低聚糖素3%、抗菌肽3%、酱油渣甘油酯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邻羟基苯甲酸苯酯2%、无水乙醇15%、硫脲3%、异丙醇4%,加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酱油渣甘油酯溶于无水乙醇,加入邻羟基苯甲酸苯酯、异丙醇搅拌均匀,得溶液a;将低聚糖素、抗菌肽和硫脲溶于水,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搅拌均匀,得溶液b;在高速搅拌条件下往溶液b中滴加入溶液a,形成o/w型微乳剂。实施例8含5%低聚糖素+5%抗菌肽+15%酱油渣甘油酯的微粒剂制备配方:低聚糖素5%、抗菌肽5%、酱油渣甘油酯15%、木质素磺酸钠8%、十二烷基硫酸钠4%、烷基萘磺酸钠5%、轻质碳酸钙23%和高岭土35%。制备方法:将低聚糖素、抗菌肽溶于适量的水,得溶液a;将酱油渣甘油酯溶于适量的无水乙醇,加入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萘磺酸钠,搅拌均匀,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混合,然后加入轻质碳酸钙和高岭土,混合均匀,再经挤压造粒,进行低温干燥,即得微粒剂。实施例9含6%低聚糖素+3%抗菌肽+18%酱油渣甘油酯的微粒剂制备配方:低聚糖素6%、抗菌肽3%、酱油渣甘油酯18%、木质素磺酸钠7%、十二烷基硫酸钠4%、烷基萘磺酸钠5%、轻质碳酸钙27%和高岭土30%。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8。实施例10含5%低聚糖素+5%抗菌肽+10%酱油渣甘油酯的微粒剂制备配方:低聚糖素5%、抗菌肽5%、酱油渣甘油酯10%、木质素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4%、烷基萘磺酸钠4%、轻质碳酸钙27%和高岭土40%。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8。试验例一、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地点: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农技站的马铃薯田。(2)供试药剂:低聚糖素和生物肽均由广东原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酱油渣甘油酯由上述实施例1制得。对照药剂:25%双炔酰菌胺sc(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试验方法:①试验处理的设置:分为12组,分别为试验1-10组、清水空白对照组、对照药剂组,12组的处理设置见下表所示:②试验小区的设置:试验按随机区组排列,每组重复处理4次,共4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m2,小区之间留走道50cm,重复间留走道80cm,各小区马铃薯品种、移栽期及肥水管理等条件应一致。③施药时间和方法:早熟马铃薯,播种出苗后5天喷施第一次,隔10天施第二次药,以后每15天施药一次,共施药4-5次。中晚熟马铃薯品种,出苗后20天喷第一次药,以后隔15天喷一次药,连喷3次。用hd-400手摇压缩喷雾器均匀喷雾,药剂用量按照各组处理的推荐用量,做全株均匀喷雾处理,每亩兑用水量30kg。④病情指数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取2株,查全部叶片,记录各级病叶数,计算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1%以上。计算公式:⑤产量调查和计算:收获期每小区按5点取样,每点取4m2,每小区共20m2,田间收获称鲜薯重量,以此推算出单位面积产量。(4)试验结果:表1不同试验组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含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三种有效成分的微乳剂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缓解病情,降低病情指数,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6.82%,并明显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增产率最高可达49.75%,明显优于含单独的或两两复配的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的微乳剂。试验例二、防治水稻稻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地点:湖北省黄冈市植保站的水稻田。(2)供试药剂:低聚糖素和生物肽均由广东原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酱油渣甘油酯由上述实施例1制得。对照药剂:15%氯啶菌酯.戊唑醇悬浮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试验方法:①试验处理的设置:分为12组,分别为试验1-10组、清水空白对照组、对照药剂组,12组的处理设置见下表所示:②试验小区的设置:试验按随机区组排列,每组重复处理4次,共4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m2,各小区水稻品种、移栽期及肥水管理等条件应一致。③施药时间和方法:叶瘟在发病初期施第一次药,7-10天后施第二次药;穗颈瘟在水稻“破肚”出穗前和扬花期各施药一次,全期共施药4次。用hd-400手摇压缩喷雾器均匀喷雾,药剂用量按照各组处理的推荐用量,每亩兑用水量30kg。④病情指数调查方法:叶瘟病调差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0株水稻,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以下两叶片,记录调查总叶片数、病叶数和发病程度。穗颈瘟病调查方法:没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50穗水稻,记录调查的总穗数,病穗数和发病程度。叶瘟分级指标(以叶为单位)0级:无病;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斑连成片,占叶面积的10-25%;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部枯死。穗颈瘟分级指标(以穗为单位)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计算公式:⑤产量调查和计算:收获期统计各试验组每小区的水稻产量,以此推算出平均产量。(4)试验结果:表2不同试验组对水稻稻瘟病(叶瘟)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的评价结果表3不同试验组对水稻稻瘟病(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的评价结果组别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增产率(%)试验1组2.3178.5618.86试验2组3.2170.2010.12试验3组4.0562.386.50试验4组1.9382.0623.26试验5组2.7174.8014.08试验6组2.0880.6520.67试验7组0.9791.0235.44试验8组1.1089.8032.90试验9组1.0290.5433.75试验10组1.2288.7032.08清水空白对照组10.76--对照药剂组1.4786.3529.10结果显示,含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三种有效成分的微乳剂可有效防治水稻稻瘟病(叶瘟或穗颈瘟),缓解病情,降低病情指数,对水稻稻瘟病(叶瘟)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2.58%,并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率最高可达37.80%;对水稻稻瘟病(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1.02%,并明显提高水稻的产量,增产率最高可达35.44%,明显优于含单独的或两两复配的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的微乳剂。试验例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1)试验地点: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农技站的小麦田。(2)供试药剂:低聚糖素和生物肽均由广东原沣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酱油渣甘油酯由上述实施例1制得。对照药剂:5%申嗪霉素悬浮剂sc(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3)试验方法:①试验处理的设置:分为12组,分别为试验1-10组、清水空白对照组、对照药剂组,12组的处理设置见下表所示:②试验小区的设置:试验按随机区组排列,每组重复处理4次,共48个小区,每小区面积为20m2,各小区小麦品种、移栽期及肥水管理等条件应一致。③施药时间和方法:于小麦扬花初期施第一次药,扬花中后期施第二次药(间隔时间约为10天),共用药2次。用hd-400手摇压缩喷雾器均匀喷雾,药剂用量按照各组处理的推荐用量,每亩兑用水量30kg。④病情指数调查方法:每个处理区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调查100穗,共500穗,记载病株数和病级数,根据小麦麦穗被害损失程度分级。分级方法(以穗为单位):0级,全穗无病;1级,感病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下;3级,感病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5级,感病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四分之一至四分之三;7级,感病病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计算公式:⑤产量调查和计算:收获期统计各试验组每小区的小麦产量,以此推算出平均产量。(4)试验结果:表4不同试验组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的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含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三种有效成分的微乳剂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缓解病情,降低病情指数,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3.15%,并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增产率最高可达38.22%,明显优于含单独的或两两复配的低聚糖素、抗菌肽和酱油渣甘油酯的微乳剂。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