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的轮作生态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78977发布日期:2019-02-15 21:48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的轮作生态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重庆市石柱县是我国黄连的原始产地和久负盛名的“黄连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条件,素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产量甲全国、品质优良而闻名于世。全县3万多个农户种植黄连,常年保持在地黄连5万多亩,年均新栽和收获黄连10000亩,产量1800吨左右,约占全国的60%和世界的40%。在黄连种植过程中连作障碍严重,重茬后黄连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收。因此在黄连产区,黄连收获后的土地10年内不再种植黄连,直接撂荒。黄连连作障碍不仅表现为重茬,还表现为多年生同种药用植物随栽培年限增加自毒作用显著加剧。连作障碍导致药材产量和质量下降,病虫害高发甚至绝收。最近十几年来,gap的推行,特别是固定产地和单品种机械化的规范种植,导致中药材可持续种植与环境(尤其是连作土壤环境)的矛盾异常突出。并且,目前根腐病也是影响黄连产量、品质的最严重病害,已成为全国黄连种植的主要障碍。黄连是药用植物中对环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的一种,对温度、湿度、海拔、降水及土壤都有特定的要求。随着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造成重茬现象,进一步加重了黄连根腐病的爆发。石柱属于山区农业县、国家级贫困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三峡库区淹没县,也是以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生产大县。黄连是县内的支柱产业,是数万农户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全县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方面急需要找到另外的品种来保障药农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也要改良土壤结构,解决黄连连作障碍以及根腐病问题,为农业提供可持续发展之路。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的轮作生态种植方法;利用黄连是一种需肥料较大的植物,在黄连种植过程中需要施用大量的肥料,并且每年需要培土3cm左右,培土用的土壤是通过熏土(黄连种植前清理栽种地时,将树枝落叶成堆放置后引火焚烧至火力旺时,将附近泥土收集堆于其上,待受熏蒸土壤表面凝聚水汽发黑为止的土壤)形成。因此种过黄连的土壤养分高,土层疏松、深厚(约有10cm左右的腐殖质土壤)。黄连种植的最适海拔为1200~1800米。川党参是深根系植物,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党参中糖份的有效积累,从而影响质量,在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川党参根中多糖类成分的积累。主产区海拔多在1400~1700米。川党参具较强的抗寒能力,零下30℃的低温在土壤中能够安全越冬,适应性较强。湖北贝母分布于湖北、重庆,生于海拔900~1700米处。重庆主要分布于三峡库区的巫山县、奉节县等海拔1400~1800米的山区。含腐殖质丰富,质地疏松,排水性好,湿润的土壤中生长为宜。湖北贝母喜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闷热气候对生长发育不利。因此将黄连与适宜该海拔种植、且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品种湖北贝母、川党参进行轮作栽培,一方面将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肥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增加山区药农收入,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通过轮作栽培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的轮作生态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在将黄连种植于适于黄连种植的基地,按黄连栽培方法进行种植;(2)采挖黄连,黄连采挖后将黄连地里残留的黄连叶、须等残渣清理干净,对种植过黄连的厢面进行深翻炕晒;(3)采挖黄连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于深翻炕晒后的部分黄连地里进行川党参种子育苗;(4)采挖黄连次年5月于深翻炕晒的剩余地进行湖北贝母种植;(5)湖北贝母种植第3年6月采挖湖北贝母,采挖完后,对种植过湖北贝母的畦面进行深翻炕晒;(6)深翻炕晒后按每亩1000kg将发酵后的牛粪肥深翻入土,于10月中下旬至土封冻前移栽川党参种苗,按照川党参种植管理措施进行管理,于2018年11月底,收获川党参。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步骤(1)中,所述黄连栽培方法具体包括育苗、移栽、施肥和田间管理;所述育苗,在育苗前每亩施腐熟的厩肥500~1000kg,或每亩施100kg磷肥,播种后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每亩施尿素8kg左右;七月份,每亩追施尿素12kg,每亩加施过筛的腐殖土150kg撒于厢面;十月至十一月份,每亩以干厩肥500~1000kg撒于苗床;到第三年春季,每亩施尿素10kg一次,筛选合格苗;所述移栽,移栽前每亩施2000~3000kg腐熟厩肥,同时每亩施过磷酸钙150kg,施基肥后,再盖3~5cm;然后按10~12cm的方窝,每亩6万株移栽;所述施肥是在第1年,在栽后7d以内,每亩以腐熟细碎的厩肥1000kg或每亩以熏土1000kg均匀撒于厢面;移栽约一个月秧苗发根后,每亩可用尿素7~10kg拌细土在晴天无露水时撒施的熏土;第2年3月份施每亩用厩肥1500kg,也可单用尿素10~15kg拌细土撒施;5、6月份每亩施用捣碎腐熟的厩肥1500kg或熏土2000kg;10~11份每亩可用厩肥2000kg拌100kg过磷酸钙和石灰100kg撒施厢面,或单施过磷酸钙150kg后培土1cm左右厚;第3年和第4年的5、6月份腐熟厩肥每亩3000kg拌石灰100kg施用;冬肥每亩用腐熟厩肥3000kg,或熏土4000kg,拌过磷酸钙150kg,第5年若不收获施肥同第四年,若收获则只在5月份和6月份施肥,不施冬肥;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补苗、搭棚、除草松土,摘除花薹和培土。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为将深翻炕晒后的部分种植过黄连地进行翻土,碎细耙平,顺坡向整平,开数条排水沟,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8~20cm横向开浅沟,沟深3cm,播幅宽10cm,将种子按每亩种植量1.5~2公斤均匀地撒入沟内,覆盖细土厚0.5~1cm,整个育苗过程不需要施用任何肥料。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为将深翻炕晒后的剩余种植过黄连地进行翻土,碎细耙平,厢宽1.2m,沟宽1尺,株距按5~10cm,行距10~20cm,深5~10cm,按每亩种植湖北贝母鳞茎150公斤,整个收获期都不需要施用肥料,管理同湖北贝母田间管理。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6)为深翻炕晒后,按每亩1000kg将发酵后的牛粪肥深翻入土,将地整平耙细,做成宽120cm的高畦,畦沟宽30cm,深15cm,按行株距20~30cm,坡地应顺坡横向开沟,将种苗按株距6~8cm顺沟斜放45°栽于沟内,芦头要深浅一致,覆土6cm,使参苗芦头不露出地面为度,压紧,每亩需秧苗25~30公斤,直到收获不再追施任何肥料,按照川党参种植管理措施进行管理,收获川党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黄连、湖北贝母、川党参轮作,符合黄连、湖北贝母、川党参三种中药材生长发育特性,为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中药材,提出一种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的轮作种植模式,即黄连收获后种植川党参、湖北贝母中草药植物。充分利用黄连种植的最适海拔1200~1800米处,黄连是一种需肥料较大的植物,在黄连种植过程中需要施用大量的肥料,每年还需要培土3cm左右,培土用的土壤是通过熏土(黄连种植前清理栽种地时,将树枝落叶成堆放置后引火焚烧至火力旺时,将附近泥土收集堆于其上,待受熏蒸土壤表面凝聚水汽发黑为止的土壤)形成。因此种过黄连的土壤养分高,土层疏松、深厚。在黄连收获后,只需要将土地整理干净就可以直接开厢进行贝母的种植,在贝母的整个生长期不需要施用任何的肥料和农药。川党参于湖北贝母收获后就可以大田移栽,在栽培过程中仅需要施入有机肥作为基肥。这种栽培技术减少了种植成本,不仅不会影响贝母和党参的产量,反而有利于提高药材品质,达到生态种植的目的,同时将改良土壤结构,缩短轮作周期。与将黄连与适宜海拔的卷心白、土豆等农作物轮作相比,经济效益更好,且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而党参和贝母对海拔、土壤、温度等生态环境的需求接近黄连,并且经济价值高,因此,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前提下,研究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的轮作技术是有重大意义的。本发明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轮作相对于目前黄连生产上的撂荒土地,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经济效益。湖北贝母和川党参都是种植两年后收获,按照一个轮作周期4年计算,共计增加18500元的经济效益,年产值4625元。湖北贝母两年的净收益是7000元:产出(平均500kg/亩*20元/kg=10000元/亩)—成本(种子150kg/亩*20元/kg=3000元/亩)=7000元/亩。川党参两年的净收益是7000元:产出(平均300kg/亩*40元/kg=12000元/亩)—成本(种子1.5kg/亩*200元/kg=300元/亩+肥料200元/亩)=11500元/亩。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符合国内外黄连、湖北贝母、川党参三种中药材种植栽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的轮作生态种植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2003年5月在重庆市石柱县沙子镇栗子坝村黄连种植基地,按照常规的黄连种植栽培方法进行黄连的种植;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中,所述黄连栽培方法具体包括育苗、移栽、施肥和田间管理;所述育苗,在育苗前每亩施腐熟的厩肥500~1000kg,或每亩施100kg磷肥,播种后在幼苗长出1~2片真叶时,每亩施尿素8kg左右;七月份,每亩追施尿素12kg,每亩加施过筛的腐殖土150kg撒于厢面;十月至十一月份,每亩以干厩肥500~1000kg撒于苗床;到第三年春季,每亩施尿素10kg一次,筛选合格苗;所述移栽,移栽前每亩施2000~3000kg腐熟厩肥,同时每亩施过磷酸钙150kg,施基肥后,再盖3~5cm;然后按10~12cm的方窝,每亩6万株移栽;所述施肥是在第1年,在栽后7d以内,每亩以腐熟细碎的厩肥1000kg或每亩以熏土1000kg均匀撒于厢面;移栽约一个月秧苗发根后,每亩可用尿素7~10kg拌细土在晴天无露水时撒施的熏土;第2年3月份施每亩用厩肥1500kg,也可单用尿素10~15kg拌细土撒施;5、6月份每亩施用捣碎腐熟的厩肥1500kg或熏土2000kg;10~11份每亩可用厩肥2000kg拌100kg过磷酸钙和石灰100kg撒施厢面,或单施过磷酸钙150kg后培土1cm左右厚;第3年和第4年的5、6月份腐熟厩肥每亩3000kg拌石灰100kg施用;冬肥每亩用腐熟厩肥3000kg,或熏土4000kg,拌过磷酸钙150kg,第5年若不收获施肥同第四年,若收获则只在5月份和6月份施肥,不施冬肥;所述田间管理包括补苗、搭棚、除草松土,摘除花薹和培土。(2)2009年11月,采挖黄连,黄连采挖后将黄连地里残留的黄连叶、须等残渣清理干净,对种植过黄连的厢面进行深翻炕晒;(3)在步骤(2)深翻炕晒后,于2010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在收获黄连的地里进行川党参种子育苗;翻土,碎细耙平,顺坡向整平,开数条排水沟即可;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8~20cm横向开浅沟,沟深3cm,播幅宽10cm,将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覆盖细土厚0.5~1cm,每亩用种量1.5~2公斤,整个育苗过程不需要施用任何肥料,川党参育苗每亩能移栽5亩。(4)在步骤(2)深翻炕晒后,于2010年5月进行湖北贝母种植,翻土,碎细耙平,厢宽1.2m,沟宽1尺。株距按5~10cm,行距10~20cm,深5~10cm播种。鳞茎种下后,培土3厘米,搂平床面,中部略高,以防积水。每亩需要鳞茎150公斤左右,直到收获期都不需要施用任何肥料,其它管理同常规湖北贝母田间管理措施(湖北贝母栽培方法;文乐然,1957年)。(5)2012年6月采挖湖北贝母,采挖完后,对种植过湖北贝母的畦面进行深翻炕晒。(6)2012年10月中下旬至土封冻前移栽川党参种苗,在步骤(5)深翻炕晒后,将1000kg左右发酵后的牛粪肥深翻入土,将地整平耙细,做成宽120cm的高畦,畦沟宽30cm,深15cm,按行株距20~30cm,坡地应顺坡横向开沟,将种苗按株距6~8cm顺沟斜放(约45°)栽于沟内,芦头要深浅一致,覆土6cm,使参苗芦头不露出地面为度,压紧;每亩需秧苗25~30公斤,约5万株,直到收获不再追施任何肥料,按照常规的川党参种植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川党参的栽培;韦卡娅,谢贤明,刘燕琴;2008年),于2014年11月底,收获川党参。使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均衡利用土壤养分,防治虫害,将本发明的方法轮种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统计其虫害情况和产量情况,同时以单独种植为对照,结果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黄连土轮作湖北贝母、川党参和单独种植湖北贝母、川党参相比在产量上无明显区别。病虫害方面,采用轮作方法无蛴螬、小地老虎、根腐病和白粉病虫害发生,锈病的虫害也明显低于单独种植,因此使用表明本发明的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虫害的发生。表1、黄连与湖北贝母、川党参主要病虫害统计实施例2此外由于通过轮作能够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将轮种后收获川党参的地继续种植黄连,其黄连产量和虫害情况如表2所示。表2、黄连产量和主要病虫害统计药材种类蛴螬小地老虎白绢病根腐病白粉病产量黄连无无无无无360g结果显示,轮种后的地可以直接种植黄连,解决了重茬后黄连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收的问题。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