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家禽养殖用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5311发布日期:2018-11-27 21:0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家禽养殖用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用投料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家禽养殖用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禽肉类、蛋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催生了很多家禽养殖产业。大规模的家禽养殖需要借助很多一体化的机器设备,人工操作时会消耗大量人力,特别是投喂饲料时,需要人工检查饲料的食用情况并及时进行补料,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家禽养殖用投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家禽养殖用投料装置,包括存料箱和料槽,所述存料箱的一侧壁通过L型杆固定连接料槽的侧壁,存料箱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L型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轮盘,轮盘通过传送带连接另一个轮盘,另一个轮盘的后侧面中心与支撑杆的前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料槽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多个第一弹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内滑动插接有插杆,插杆的下端通过第三弹簧与套筒的内底壁连接,套筒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料槽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滑槽,条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的下端面和安装块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导片,两个所述电导片、电机、开关和外部电源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

优选的,所述存料箱的下端开口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挡板。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上端为倾斜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数目不少于八个,且多个第一弹簧之间呈矩阵式排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多功能家禽养殖用投料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在存料箱的左侧设置挡板,防止了存料箱下料时抛洒在左侧,通过加入第三弹簧和插杆,可以刮去附着在传送带上的饲料,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通过加入两个电导片、滑动杆和安装块等结构可以在饲料被吃掉后实现自动供料,省去了大量的人工,提高了投喂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A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存料箱1、支撑杆2、传送带3、料槽4、轮盘5、支撑板6、第一弹簧7、L型杆8、滑动杆9、电导片10、安装块11、第三弹簧12、套筒13、插杆14、第二弹簧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家禽养殖用投料装置,包括存料箱1和料槽4,存料箱1的一侧壁通过L型杆8固定连接料槽4的侧壁,存料箱1的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L型杆8的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轮盘5,轮盘5通过传送带3连接另一个轮盘5,另一个轮盘5的后侧面中心与支撑杆2的前侧壁转动连接,料槽4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弹簧7,多个第一弹簧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支撑板6,支撑板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筒13,套筒13内滑动插接有插杆14,插杆14的下端通过第三弹簧12与套筒13的内底壁连接,套筒13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1,料槽4的侧壁开设有条形滑槽,条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9,滑动杆9的下端面和安装块11的上端面均固定连接有电导片10,两个电导片10、电机、开关和外部电源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存料箱1的下端开口处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挡板,插杆14的上端为倾斜面,第一弹簧7的数目不少于八个,且多个第一弹簧7之间呈矩阵式排布。

工作原理:向存料箱1内加入饲料,接通第一串联电路,此时两个电导片10接触,电机带动轮盘5顺时针转动,通过传送带3,两个轮盘5的转动可以将饲料带入到下方的料槽4内,与传送带3下方相抵触的插杆14可以将残留在传送带3上的饲料刮下来,饲料落在支撑板6上,支撑板6会下降,第一弹簧7被压缩,套筒13下降,安装块11下降,两个相抵触的电导片10下降,原本被压缩的第二弹簧15慢慢伸长,直到第二弹簧15的拉力拉住滑动杆9使其不再下降,此时两个电导片10脱离,第一串联电路断开,电机不再转动,此时料槽4内已经放进了一定的饲料,当饲料被吃掉后,重量变小,支撑板6在第一弹簧7的弹力下会再次上升,从而通过套筒13带动安装块11上升,直到两个电导片10再次接触,接通电路,在电机的带动下继续加料,即饲料被吃掉一部分就会被补充上来,这样就实现了自动补充,不会出现缺料现象,省去了人工对饲料量的检查,节省人力,挡板的存在可以防止饲料从左侧抛洒下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