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伸缩式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971发布日期:2019-01-15 22:23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伸缩式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上养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伸缩式养殖网箱。



背景技术:

海上网箱养殖作为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近年来在世界上发展十分迅速,目前的网箱都往大型化发展以养殖更多的鱼,其中大多为刚性的圆柱形和多边棱柱形大型网箱,然而这些网箱存在运送占用空间大和运送效率低的问题。此外,这些网箱的养殖空间固定,不能满足多种养殖空间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伸缩式养殖网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伸缩式养殖网箱,包括同轴设置的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浮体框架、压载水舱室和底圈,所述压载水舱室通过伸缩式立柱组件与浮体框架以及底圈连接,所述伸缩式立柱组件包括多根伸缩上柱和伸缩下柱,各所述伸缩上柱套设于各伸缩下柱内,各所述伸缩上柱与各伸缩下柱之间为伸缩式连接;所述浮体框架上设有压载水泵,所述压载水泵通过柔性管分别与压载水舱室和外部环境连通;所述浮体框架底部设置有浮箱,所述浮体框架、压载水舱室和底圈的外围以及底圈的底部系结有网衣,所述底圈的下方间隔均悬挂有若干个沉子。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式立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压载水舱室的中心轴线位置上的中心伸缩上柱和中心伸缩下柱,所述中心伸缩上柱套设于中心伸缩下柱内,所述中心伸缩上柱和中心伸缩下柱之间为伸缩式连接,所述中心伸缩上柱上部的外壁与浮体框架内壁之间间隔连接有多根支撑件,所述中心伸缩下柱下部的外壁与底圈内壁之间间隔连接有多根支撑件。

进一步地,所述浮体框架、压载水舱室和底圈均呈正六边形。

进一步地,所述沉子的数量为六个,各所述沉子分别悬挂于底圈下方的六个边角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伸缩式立柱组件连接浮体框架、压载水舱室和底圈,使得浮体框架与压载水舱室之间的空间可以被压缩,从而减少网箱的体积来减少其在运输时所占空间,提高了网箱的运输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压载水泵控制压载水进出压载水舱室以改变压载水舱室内的空气储量,从而使压载水舱室所受浮力发生变化,带动伸缩下柱上升或下降,实现伸缩功能,满足了多种养殖空间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伸缩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伸缩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伸缩式养殖网箱,包括同轴设置的从上往下依次分布的浮体框架1、压载水舱室2和底圈3,浮体框架1、压载水舱室2和底圈3均呈正六边形;压载水舱室2通过伸缩式立柱组件与浮体框架1以及底圈3连接,伸缩式立柱组件包括多根伸缩上柱4和伸缩下柱5,各伸缩上柱4套设于各伸缩下柱5内,各伸缩上柱4与各伸缩下柱5之间为伸缩式连接,具体地,伸缩式立柱组件包括六根伸缩上柱4和六根伸缩下柱5,各伸缩上柱4的两端分别对应地连接在浮体框架1和压载水舱室2的边角上,各伸缩下柱5的两端分别对应地刚性连接在压载水舱室2和底圈的边角上;浮体框架1上设有压载水泵6,压载水泵6通过柔性管7分别与压载水舱室2和外部环境连通;浮体框架1底部设置有浮箱8以使网箱可漂浮在水中,浮体框架1、压载水舱室2和底圈3的外围以及底圈3的底部系结有网衣9;底圈3的下方间隔均悬挂有若干个沉子10,具体地,沉子10的数量为六个,各沉子10分别悬挂于底圈3下方的六个边角处。

当网箱需要被运输时,工作人员可通过按压浮体框架1,使伸缩上柱4伸进伸缩下柱5内,压缩浮体框架1与压载水舱室2之间的空间,从而减少网箱的体积,解决了现有网箱在运输时所占空间大、运输效率低的问题。

当网箱正浮于水面上时,在沉子10的作用下,网箱处于伸展状态,此时压载水舱室2内充满水。若需要改变网箱的体积以满足养殖空间的要求,则可启动压载水泵6,压载水泵6将压载水舱室2内的水抽出,并通过柔性管7将水排出至大海,排水后,压载水舱室2内的空气增加,产生储备浮力,压载水舱室2上升并带动伸缩下柱5和沉子10一起上浮,实现伸缩功能,网箱的体积得以改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伸缩式立柱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压载水舱室2的中心轴线位置上的中心伸缩上柱11和中心伸缩下柱12,中心伸缩上柱11套设于中心伸缩下柱12内,中心伸缩上柱11和中心伸缩下柱12之间为伸缩式连接,中心伸缩上柱11上部的外壁与浮体框架1内壁之间间隔连接有多根支撑件13,中心伸缩下柱下部12的外壁与底圈3内壁之间间隔连接有多根支撑件13。中心伸缩上柱11、中心伸缩下柱12以及支撑件13的设置可以增加网箱整体的强度,提高网箱的抗风浪能力。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