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83214发布日期:2019-01-04 22:51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育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保障粮食安全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物力,搞农田水利建设与开发水田,扶持农民种植水稻。在水稻面积、水稻品种改良、水稻种植技术等多方面都已经取得显著提高,为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发展至今,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水稻种植育秧、栽培管理及收获三个环节中的育秧技术尤为重要,常言说“秧好半年粮”。我们目前还停留在大棚育苗阶段,并需要大量采集壤土以客土为主的办法培育水稻秧苗,浪费了很多资源与人财力。每公顷育秧苗需要取营养土2.5立方米,即2500公斤沃土。由于水稻育秧的常年取土,优质土壤资源锐减,取土难度越来越大,取营养土壤更难。土壤是不可再生资源,是地球表面经过千百万年,在自然中通过生物循环逐渐形成的,是植物生长的基础。由于水稻育秧用土,每年农户乱挖滥采优质土壤,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人为的破坏。农民们每年都要提前取土、粉碎、筛土、贮备、拌土拌肥及人工摆盘播完种子人工覆盖等繁琐的操作过程,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我国北方水稻种植区域,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生育前期长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温快,低温冷害多。因此,如何培育出插秧后返青快,适时进入分蘖的健壮秧苗尤为重要。农民为此每年要付出很大精力来培育壮秧。壮秧首先是壮根,水稻的根起着重要的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吸收能力强则光合作用也强。光合产物积累多,才能正常生长发育,培育出健壮秧苗,插秧后发根能力强,返青快,分蘖早,增产潜力大。再有,农业主产区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很丰富,过去常年作为废弃物而焚烧。如何综合有效开发利用,使其变废为宝,并减少不合理、不科学处理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突现在我们面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水稻育秧作业中,需提前取土、粉碎、筛土、贮备、拌土拌肥及人工摆盘、播完种子需人工覆盖等引起的育秧程序繁琐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所述基质板由基质层1、单格钵穴体2以及覆盖基质柱3一体连接成型;所述单格钵穴体2在基质层1的上表面呈矩阵式排列;每个单格钵穴体2对应一个覆盖基质柱3,所述覆盖基质柱3是从单格钵穴体2一个侧面且垂直于基质层向上延伸而成的,所述覆盖基质柱3能在单格钵穴体顶部断裂,覆盖单格钵穴体2的上截面4。

优选地,所述基质层1的上下表面形状为矩形,基质层1的宽度为22-28cm,长度为56-58cm,厚度为0.5-1.0cm。

优选地,沿基质层1宽边方向每列单格钵穴体数目为14-18个,沿基质层1长边方向每行单格钵穴体数目为28-36个。

优选地,所述单格钵穴体2的内深为0.6-1.0cm,内长为0.8-1.5cm,内宽为0.8-1.5cm,每两个相邻的单格钵穴体2的间隔为0.3-0.6cm。

优选地,所述覆盖基质柱3宽度与单格钵穴体2的内长或内宽相同,高度为1.0-1.5cm,厚度为0.3-0.6cm。

优选地,所述覆盖基质柱3的宽边与基质层1的宽边平行排列,与宽边垂直的每行单格钵穴体2中,每两个覆盖基质柱3之间为一个单格钵穴体2;或者所述覆盖基质柱3宽边与基质层1的长边平行,与长边垂直的每列单格钵穴体2中,每两个覆盖基质柱3之间为一个单格钵穴体2;所述基质板中,各行或各列的覆盖基质柱3均以首行或首列单格钵穴体2的外侧为起始端。

优选地,所述基质层1为宽度为28cm,长度为58cm,厚度为0.7cm的长方体,在宽度方向每列设有18个单格钵穴体,长度方向每行设有36个单格钵穴体,所述单格钵穴体2内深为0.6cm,内长为1.2cm,内宽为1.1cm,覆盖基质柱3宽度为1.2cm,高度为1.2cm,厚度为0.4m,所述覆盖基质柱3的宽边与基质层1的长边平行排列。

优选地,所述基质层1为宽度为28cm,长度为58cm,厚度为0.7cm的长方体,在宽度方向每列设有18个单格钵穴体,长度方向每行设有36个单格钵穴体,所述单格钵穴体2内深为0.6cm,内长为1.2cm,内宽为1.1cm,覆盖基质柱3宽度为1.1cm,高度为1.2cm,厚度为0.4m,所述覆盖基质柱3的宽边与基质层1的宽边平行。

优选地,所述基质层1的宽度为24m,长度为58cm,厚度为0.7cm的矩形,在宽度方向每列设有14单格钵穴体,长度方向每行设有30单格钵穴体,所述单格钵穴体2内深为0.6cm,内长为1.2cm,内宽为1.1cm,覆盖基质柱3宽度为1.2cm,高度为1.2cm,厚度为0.4m,所述覆盖基质柱3的宽边与基质层1的长边平行。

优选地,所述基质层1的宽度为24m,长度为58cm,厚度为0.7cm的矩形,在宽度方向每列设有14单格钵穴体,长度方向每行设有30单格钵穴体,所述单格钵穴体2内深为0.6cm,内长为1.2cm,内宽为1.1cm,覆盖基质柱3宽度为1.1cm,高度为1.2cm,厚度为0.4m,所述覆盖基质柱3的宽边与基质层1的宽边平行。

有益效果

1、实现了水稻精准播种。每个钵穴保证了3-5株种苗,使本田秧苗群体均匀有效合理地分布,形成高光效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等环境条件。实现了优品质、高效率、高产量、高效益的目的。

2、摆盘操作较普通秧盘省工省力,又节约了覆盖种子的用工成本。

3、大大减少了田间机插漏苗率,整体钵穴进行移栽,移栽时不断根,植伤少,根系发达,秧苗吸肥水能力强,生长健壮,茎粗,抗倒伏。摆脱了繁重的补苗劳动和高额的补苗费用,不会因为补苗而延误农时,造成减产。

4、不伤稻苗根系,返青时间大大缩短,保证了水稻分蘖率,较之普通插秧增加有效分蘖0.4个/株,增产增效效果十分可观。

5、秧苗干物质积累多、充实度高,在寒地表现出抗逆能力强,返青快、分蘖早、分蘖力强,抽穗早、成熟早、成熟度高。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及稻米品质。

6、生态又环保。即解决了取土困难的问题,又搞好了植物秸秆的废物利用,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资源。钵穴苗栽植是实现寒地水稻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有着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用纸浆作为粘结剂,具有环保可降解的优点。干燥后纸浆中的纤维保证了水稻无土育秧带覆盖种子的基质板强度,使用时经过浇水,纸浆的纤维强度基本丧失,使基质板质地松软,有利用种子的播种和根系的生长和呼吸。

细草碳土或特殊工艺膨化秸秆(沼气渣、废菌渣、牛粪等)具有丰富的营养,其中营养物占总物料量的55%左右。

7、水稻无土育秧带覆盖种子的基质板绿色环保,腐殖质含量达4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宽面侧视图,1-基质层;2-单格钵穴体;3-覆盖基质柱;4-覆盖单格钵穴体的上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所述基质板由基质层1、单格钵穴体2以及覆盖基质柱3一体连接成型;所述单格钵穴体2在基质层1的上表面呈矩阵式排列;每个单格钵穴体2对应一个覆盖基质柱3,所述覆盖基质柱3是从单格钵穴体2一个侧面且垂直于基质层向上延伸而成的,所述覆盖基质柱3能在单格钵穴体顶部断裂,覆盖单格钵穴体2的上截面4。

基质层(1)的上下表面形状为矩形,基质层1的宽度为22-28cm,长度为56-58cm,厚度为0.5-1.0cm。沿基质层1宽边方向每列单格钵穴体数目为14-18个,沿基质层(1)长边方向每行单格钵穴体数目为28-36个,每两个相邻的单格钵穴体2的间隔为0.3-0.6cm。

所述覆盖基质柱3宽度与单格钵穴体(2)的内长或内宽相同,高度为1.0-1.5cm,厚度为0.3-0.6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质板可采用下述方法制备获得。

第一步:按53-57份粗草碳土或特殊工艺200-220℃高温膨化植物秸秆(沼气渣、废菌渣、牛粪等)、23-27份的细草碳土、13-17份的椰子壳粉和4-5份的纸浆的重量份数比称取粗草碳土、细草碳土、椰子壳粉和纸浆。

第二步、将粗草碳土或膨化后植物秸秆(沼气渣、废菌渣、牛粪等)与细草碳土和椰子壳粉倒入打浆机,加入清水打浆,按原料中量的两倍清水量,制成初级浆。

第三步、向步骤二制备好的初级浆中加入纸浆,进行磨浆,磨浆细目50目左右,获得原料浆。

第四步、原料浆搅拌均匀后倒入料池,用按设计要求制作的模具底盘将料池中的原料浆液吸出,用制板机(发明专利ZL201410598333.9)制板,蜂窝式模具底盘钵穴体是按产品设计要求制作的模具,吸干原料浆液中的水分,然后将成型的基质板吹出模具,转移盘接成型的基质板接送至烘干设备中进行280℃烘干,制成后获得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粗草碳土或特殊工艺膨化秸秆(沼气渣、废菌渣、牛粪等)和细草碳土具有强吸水性,可以长期保水。

所述的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中基质层1的上下表面形状为矩形,基质层1的宽度为28cm,长度为58cm,厚度为0.7cm,在宽度方向每列设有18个单格钵穴体,长度方向每行设有36个单格钵穴体,所述单格钵穴体2中可放进3-5个水稻种子籽粒,见图1所示,内深为0.6cm,内长为1.2cm,内宽为1.1cm,覆盖基质柱3宽度为1.2cm,高度为1.2cm,厚度为0.4m,所述覆盖基质柱3的宽边与基质层1的长边平行排列,每两个覆盖基质柱3之间为一个单格钵穴体2;沿着基质板的长度方向,每行覆盖基质柱3均以首列单格钵穴体2的外侧为起始端开始排列。

使用说明

作好苗床后,将基质板周正的放入塑料秧盘内,要钵穴面向上,播种前一天浇透水一次,用手指按压,表面有明水,背面湿透再播种。播完种覆盖地膜,随后,压种子的圆轮,辊压覆盖基质,严实的盖住了种子即可。

育苗实验

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质板,进行育苗实验,结果如下。

表1成秧率调查表

以上均为随机取样三点平均值

表2水稻秧苗素质调查表

表3水稻秧苗素质调查表

以上调查均为随机取样20株的平均值。

以上数据为实际测量得出,可以说明,经本实用新型基质板处理的秧苗成秧率与对比之间差1.5%,基本相同。从水稻秧苗整体素质来看,基质板处理强于常规土壤对照。表现根系发达,新根多,根数总量平均多出3.3条,新根数量平均多出1.4条。单位苗高干重每厘米增加5.4毫克。抗病性也明显增强,在发病较为严重的佳木斯新民示范区调查结果看,发病率同比降低36.8%。本田插秧后秧苗缓苗快,基质板处理的没有缓苗现象出现。插秧后10天调查新生根20株平均:基质板3.8条,对照2.3条,发根多发根快。秧盘重量轻,10盘平均重量:常规3527g.基质板2318g每盘减少重量1209g,减少34%,方便运送秧苗。结论,水稻育秧基质可以替代土壤育苗。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针对水稻育秧作业的实际需要,通过对植物秸秆发酵粉及秸秆特殊工艺膨化、草炭土、椰壳粉等合理混配,按照旱育稀植机械秧盘插秧模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能覆盖种子的水稻无土育秧基质板,达到既保护优质土壤资源和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使其变废为宝、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又实现了精准播种和自带覆盖种子的育苗高新技术的实施,完全无土栽培,提高秧苗素质,实现了水稻精准播种,确保育成苗强壮,提高了秧苗素质,确保好素质秧苗插入本田后返青快。使本田秧苗形成高光效群体结构,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等环境条件。实现了优品质、高效率、高产量、高效益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国内采用普遍存在且繁琐的床土育秧的水稻育秧技术方法,导致土壤过度开采,而且很难育成壮苗而影响水稻产量,不能满足可持续生态发展的需要的现状,本实用新型能够以机械化的快速作业方式大面积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