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栽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1426发布日期:2019-01-15 22:1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盆栽补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盆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盆栽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盆栽是一种观赏用的栽培,其通常起装饰房间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人们为了方便搬运和供盆内植物正常生长,会将其栽培在带有土壤的花盆里;植物的正常生长离不开盆内的土壤,同样也离不开水,鉴于这种情况,为了保持盆内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不定期的给盆栽浇水;但是生活中,同样也会有忘记给盆栽浇水的时候,时间长后,盆栽会因为缺水而枯死。中国专利CN203912792U公开了“一种盆栽自动补水装置”,其包括盆体、连通器装置和补水装置,盆体下端壁身上开有通孔,上下两端设有固定架,连通器装置包括连通管和蓄水槽,蓄水槽的上端面开有进水口,进水口通过导管连接着补水装置;补水装置通过固定架连接着盆体。但是常规的盆栽补水装置常存在着利用电子元件成本较高且容易损坏,直接向盆栽内补水使得盆栽内水分分布不均匀、或补水量过大容易烂根、不美观等缺点。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有助于花盆内水分分布更加均匀、防止烂根、缺水,继而保证植物生长的生长需求,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的盆栽补水装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有助于花盆内水分分布更加均匀、防止烂根、缺水,继而保证植物生长的生长需求,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的盆栽补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盆栽补水装置,包括花盆、设于花盆下方的盆托,所述花盆内放置土壤,土壤中栽种植物,所述花盆内从上至下依次贴附花盆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海绵圈,所述花盆的上边沿上可拆卸的安装有补水壳体,所述补水壳体与花盆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吸水绳,所述吸水绳的一端伸入到花盆内并依次贯穿海绵圈,所述吸水绳的另一端延伸至补水壳体的底壁上,所述补水壳体内安装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下端输出端上安装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出水量调节部件。

优选的,所述海绵圈靠近花盆内壁的一侧与花盆内壁相粘接。

优选的,所述补水壳体、储水箱均为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且所述补水壳体的尺寸大小大于储水箱的尺寸大小,所述储水箱通过安装螺栓安装在补水壳体的内壁上部分,所述补水壳体的上端一侧外延伸有挂边,所述补水壳体通过挂边可挂设在花盆的上边沿上,所述挂边由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边和沿水平边的边沿垂直向下设置的竖直边组成。

优选的,所述出水量调节部件包括出水筒、所述出水筒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有至少三组高度不同且呈辐射状分布的出水支管,所述出水筒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出水支管的一端与出水筒相连通,另一端套接有弹性胶管,所述弹性胶管的出水端设有放射状裂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外壁上刻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水筒的内壁上刻设有内螺纹,所述出水管与出水筒之间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出水筒内还设有一浮球,所述浮球的下端通过连接绳与出水筒的底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中,补水壳体内的水通过吸水绳导入到海绵圈内,能有效避免花盆中有过多的水滞留在土壤中影响透气性,使植物烂根,海绵圈具有储水功能,海绵圈中的水分会沿与土壤的接触面流向土壤慢慢将水气运输到土壤中,从而能使花盆较长时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植物根部缺水。

2.本实用新型中,花盆内从上至下依次贴附花盆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海绵圈,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海绵圈可对花盆内不同高度位置的土壤进行补水,使得补水更加均匀,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保证了植物生长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中,储水箱通过安装螺栓安装在补水壳体的内壁上部分,便于拆卸,补水壳体通过挂边可挂设在花盆的上边沿上,便于拆卸,当花盆更换时也可安装在其他花盆上,可重复利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4.本实用新型中,储水箱用于储水,储水箱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通过出水管、出水筒、出水支管、弹性胶管并冲开裂口进入到补水壳体内,当补水壳体内中的水位适中时,补水壳体内水封住裂口,补水壳体内水位不再升高,当补水壳体内的水位位于裂口下方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冲开裂口补水壳体4内,从而保证补水壳体内水位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储水箱、出水管、出水量调节部件安装状态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出水量调节部件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花盆、2.盆托、3.海绵圈、4.补水壳体、5.吸水绳、6.储水箱、7.出水管、8.安装螺栓、9.挂边、10.出水筒、11.出水支管、12.弹性胶管、13.裂口、14.浮球、15.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盆栽补水装置,包括花盆1、设于花盆1下方的盆托2,所述花盆1内放置土壤,土壤中栽种植物,所述花盆1内从上至下依次贴附花盆1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海绵圈3,所述花盆1的上边沿上可拆卸的安装有补水壳体4,所述补水壳体4与花盆1之间设有至少一根吸水绳5,所述吸水绳5的一端伸入到花盆1内并依次贯穿海绵圈3,所述吸水绳5的另一端延伸至补水壳体4的底壁上,所述补水壳体4内安装有储水箱6,所述储水箱6的下端输出端上安装有出水管7,所述出水管7的输出端上安装有出水量调节部件。

实施例:花盆1内放置土壤,土壤中栽种植物,向储水箱6内倒入清水,储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管7、出水调节部件进入到补水壳体4内,由于吸水绳5的另一端延伸至补水壳体4的底壁上,补水壳体4内的水通过吸水绳5导入到海绵圈3内,能有效避免花盆中有过多的水滞留在土壤中影响透气性,使植物烂根,海绵圈3具有储水功能,由于土壤中盐分的作用,海绵圈3中的水分会沿与土壤的接触面流向土壤慢慢将水气运输到土壤中,从而能使花盆1较长时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植物根部缺水,且花盆1内从上至下依次贴附花盆1内壁设有至少两个海绵圈3,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海绵圈3可对花盆1内不同高度位置的土壤进行补水,使得补水更加均匀,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保证了植物生长的需求。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所述海绵圈3靠近花盆1内壁的一侧与花盆1内壁相粘接。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所述补水壳体4、储水箱6均为上端开口的壳体结构,且所述补水壳体4的尺寸大小大于储水箱6的尺寸大小,所述储水箱6通过安装螺栓8安装在补水壳体4的内壁上部分,所述补水壳体4的上端一侧外延伸有挂边9,所述补水壳体4通过挂边9可挂设在花盆1的上边沿上,所述挂边9由沿水平方向设置的水平边和沿水平边的边沿垂直向下设置的竖直边组成。

储水箱6通过安装螺栓8安装在补水壳体4的内壁上部分,便于拆卸,补水壳体4通过挂边9可挂设在花盆1的上边沿上,便于拆卸,当花盆更换时也可安装在其他花盆上,可重复利用,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所述出水量调节部件包括出水筒10、所述出水筒10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有至少三组高度不同且呈辐射状分布的出水支管11,所述出水筒10呈上端开口下端封闭的筒状结构,所述出水支管11的一端与出水筒10相连通,另一端套接有弹性胶管12,所述弹性胶管12的出水端设有放射状裂口13。

储水箱6内用于储水,储水箱6内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依次通过出水管7、出水调节部件进入到补水壳体4内,出水量调节部件包括出水筒10、出水筒10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均匀设有至少三组高度不同且呈辐射状分布的出水支管11,出水支管11上套接有弹性胶管12,水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出水支管11、弹性胶管12并冲开裂口13进入到补水壳体4内,当补水壳体4内中的水位适中时,补水壳体4内水封住裂口13, 裂口13保持原有状态,补水壳体4内水位不再升高,而补水壳体4内的水可通过吸水绳5导入到海绵圈3内,当补水壳体4内的水位位于裂口13下方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冲开裂口13补水壳体4内,从而保证补水壳体4内水位的高度。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出水管7的外壁上刻设有外螺纹,所述出水筒10的内壁上刻设有内螺纹,所述出水管7与出水筒10之间螺纹连接。

出水管7与出水筒10之间螺纹连接,继而可通过旋转出水筒10调节出水筒10的高度,从而调节出水支管11打开的数目,从而调节出水筒10出水数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还可以针对本盆栽补水装置进行自由灵活的配置,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出水筒10内还设有一浮球14,所述浮球14的下端通过连接绳15与出水筒10的底壁相连。当补水壳体4内水位过高时,出水筒10内水位随之也很高,浮球14可在出水筒10内水中漂浮,当出水筒10内水位高度使得浮球14的上端面抵住出水管7下端时,出水管7内的水将无法下流,进而也会间接控制补水壳体4内水位的高低,双重保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助于花盆内水分分布更加均匀、防止烂根、缺水,继而保证植物生长的生长需求,提高了使用的实用性的盆栽补水装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