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土壤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4325发布日期:2019-04-05 19:16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土壤种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盐碱土壤种植结构。



背景技术:

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现有的盐碱改良方法通过大量注水或者使用大量客土回填的方式,这种方法一方面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地下富集的盐碱成分容易逐渐回返到表面,对表面种植的植物造成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盐碱土壤种植结构投入使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盐碱土壤种植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盐碱改良方法通过大量注水或者使用大量客土回填的方式,这种方法一方面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地下富集的盐碱成分容易逐渐回返到表面,对表面种植的植物造成影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土壤种植结构,包括盐碱土壤层,所述盐碱土壤层的顶端开设有一体成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内腔设有隔板层,所述隔板层的内腔填充有石块层,所述石块层的内腔设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的内腔设有基肥层,所述基肥层内腔设有种植土层,所述种植土层的内腔设有土球,所述土球的顶端种植有植株,所述隔离层、隔板层、石块层、土工布层、基肥层、植土层和土球的顶端均覆盖有秸秆层,所述秸秆层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导液管,且左右两端所述导液管均贯穿于隔板层、石块层、土工布层、基肥层、植土层和秸秆层。

优选的,左右两组所述导液管的顶端均设有一体成型的注水斗,所述导液管的管壁均匀等间距设有一体成型的透水孔,所述导液管的外侧管套设有海绵套。

优选的,所述秸秆层为小麦秸秆,所述土工布层为多层土工布折叠而成。

优选的,所述隔离层为PVA塑料薄膜,所述隔板层为多组木板固定连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基肥层为草木灰层,所述隔板层、石块层、土工布层、基肥层、植土层均为碗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隔离层和隔板层,使得种植基质与盐碱土壤隔离,避免了现有的盐碱改良方法通过大量注水或者使用大量客土回填的方式,这种方法一方面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地下富集的盐碱成分容易逐渐回返到表面,对表面种植的植物造成影响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板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液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液管结构剖视图。

图中:1盐碱土壤层、2隔离层、3隔板层、4石块层、5土工布层、6基肥层、7植土层、8土球、9秸秆层、10植株、11凹槽、12导液管、13注水斗、14透水孔、15海绵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盐碱土壤种植结构,包括盐碱土壤层1,所述盐碱土壤层1的顶端开设有一体成型的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内腔放置有隔离层2,所述隔离层2的内腔设有隔板层3,所述隔板层3的内腔填充有石块层4,所述石块层4的内腔设土工布层5,所述土工布层5的内腔设有基肥层6,所述基肥层6内腔设有种植土层7,所述种植土层7的内腔设有土球8,所述土球8的顶端种植有植株10,所述隔离层2、隔板层3、石块层4、土工布层5、基肥层6、植土层7和土球8的顶端均覆盖有秸秆层9,所述秸秆层9的左右两端均设有导液管12,且左右两端所述导液管12均贯穿于隔板层3、石块层4、土工布层5、基肥层6、植土层7和秸秆层9。

其中,左右两组所述导液管12的顶端均设有一体成型的注水斗13,所述导液管12的管壁均匀等间距设有一体成型的透水孔14,所述导液管12的外侧管套设有海绵套15,所述秸秆层9为小麦秸秆,所述土工布层5为多层土工布折叠而成,所述隔离层2为PVA塑料薄膜,所述隔板层3为多组木板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基肥层6为草木灰层,所述隔板层3、石块层4、土工布层5、基肥层6、植土层7均为碗形结构。

工作原理:在盐碱土壤种植植物时,可以先将植物种植位置的地面挖出碗状凹槽11,接着将PVA塑料薄膜折叠多层然后平铺在凹槽11的内腔,形成隔离层2,然后取出木板,将木板平铺在隔离层2的底端和四周侧壁,形成隔板层3,接着将石块平铺在隔板层3的顶端,形成石块层4,然后将导液管12插入石块层4中,接着在石块层4的顶端平铺一层土工布,从而形成土工布层5,然后在土工布的顶端一侧填充草木灰和植土,从而形成基肥层6和植土层7,接着将植株10底端的土球8埋入植土层7的内腔,最后在植土层7的顶端覆盖一层小麦秸秆,形成秸秆层9,同时使得注水斗13置于秸秆层9的顶端,隔离层3可以有效隔离种植基质与盐碱土壤,从而避免种植基质长时间与盐碱土壤接触后容易造成反碱的情况发生,采用草木灰充当基肥可以有效为植株10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避免使用化肥造成种植基质污染,同时秸秆层9可以有效防止种植基质的水分流失,同时秸秆腐烂可也为植株生长提供养分,在对植株浇水时,可以将水注入导液管12顶端的注水斗13处,使得水从注水斗13进入导液管12,之后从导液管12四周的透水孔14排出,使得水分流入石块层4、土工布层5、基肥层6、植土层7中,避免植株10底端根系难以吸收水分的问题,同时海绵套15可以有效防止种植基质将透水孔14堵塞,造成水分难以流出的问题,有的盐碱改良方法通过大量注水或者使用大量客土回填的方式,这种方法一方面工程量较大,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在地下富集的盐碱成分容易逐渐回返到表面,对表面种植的植物造成影响的问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