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猪用双面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1829发布日期:2019-07-17 05:1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猪用双面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畜牧养殖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猪用双面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养猪业是我国农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保障肉食品安全供应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养猪业正由传统养猪业向现代养猪业转变,无论是养殖模式、区域布局还是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存在自主创新能力弱、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劳动力成本增高、原种依赖进口、疫病严重、环保压力大、饲料资源匮乏等诸多挑战,但也有自主创新条件改善、国际市场空间大、国内市场稳步增长、政府支持力度大等机遇。目前猪在养殖过程中,每天定时定量的喂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作程序,其直接影响猪的身体生长及活动规律,最终会决定生猪出舍时的肉质。目前的猪喂食的方式大多采用人工喂养,劳动强度大且所需人员多,效率低,且分食不合理,不利于猪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省时省力、喂食效率高、分食合理的猪用双面喂食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猪用双面喂食装置,其设有食槽、储料槽、调料板,储料槽的底部设有下料口,食槽设置于下料口的下方,调料板设置在下料口与食槽之间,在调料板上设有升降调节组件,升降调节组件设有调节板、调节板固定板、调料板拉板及螺栓,调节板的一端与调节板固定板通过轴孔转动连接,调节板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卡扣;调节板的中部开设有横向条形通孔,调节板固定板设有调料孔和纵向条形通孔,卡扣可插入调料孔内,若干个调料孔以轴孔为圆心呈扇形排列;调料板拉板的上端设有螺栓安装孔,螺栓依次穿过横向条形通孔、纵向条形通孔及螺栓安装孔,且螺栓可同时沿着横向条形通孔、纵向条形通孔滑动,调节板与调料板拉板通过螺栓相连接;调料板拉板的下端与调料板相连接;调节板的一端绕轴孔转动,且通过螺栓带动调料板拉板上下移动,使调料板接近或远离下料口,位于调节板的另一端的卡扣插入相应位置的调料孔内进行定位;调节板固定板与储料槽的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储料槽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截面的槽体结构。

优选的,储料槽的顶部设有进料口,进料口连接设有上拉板,上拉板开设有入料通孔。

优选的,还设有立板,立板的一端与储料槽的外壁斜面相连接,立板的另一端与食槽的内壁相连接。

优选的,调料板与食槽之间设有供水管,供水管上连通设有猪水嘴。

优选的,食槽的内腔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截面的槽体结构。

优选的,食槽的内腔在其横截面上连接设有第一挡板,食槽的内腔沿其纵向方向上连接设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交叉设置,将食槽的内腔分隔为若干个小的采食腔。

优选的,第二挡板开设有漏料通孔。

优选的,猪用双面喂食装置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猪用双面喂食装置,其设有的调节板、调节板固定板、调料板拉板等升降调节组件,使猪喂食更加省时省力,且喂食效率高,猪分食合理,有利于猪生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立体图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储料槽侧壁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储料槽另一侧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去除储料槽两侧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调节组件的立体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调节板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调料板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食槽,2.储料槽,3.调料板,4.下料口,5.调节板固定板,6.调节板,7.调料板拉板,8.螺栓,9.轴,10.孔,11.卡扣,12.横向条形通孔,13.调料孔,14.纵向条形通孔,15.螺栓安装孔,16.落料缝隙,17.进料口,18.上拉板,19.入料通孔,20.立板,21.供水管,22.第一挡板,23.第二挡板,24.采食腔,25.漏料通孔,26.升降调节组件,27.猪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和装置,如无特殊规定,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

由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猪用双面喂食装置,其设有食槽1、储料槽2、调料板3,储料槽2的底部设有下料口4,食槽1设置于下料口4的下方,调料板3设置在下料口4与食槽1之间,在调料板3上设有升降调节组件26,升降调节组件26设有调节板固定板5、调节板6、调料板拉板7及螺栓8,调节板固定板5与储料槽2的内壁相连接。由图6-图9所示,调节板6的一端连接设有轴9,调节板固定板5相应位置设有孔10,调节板6的一端与调节板固定板5通过轴9与孔10相适配转动连接,调节板6的另一端连接设有卡扣11;调节板6的中部开设有横向条形通孔12,调节板固定板5设有调料孔13和纵向条形通孔14,卡扣11可插入调料孔13内,若干个调料孔13以孔10为圆心呈扇形排列;调料板拉板7的上端设有螺栓安装孔15,螺栓8依次穿过横向条形通孔12、纵向条形通孔14及螺栓安装孔15,且螺栓8可同时沿着横向条形通孔12、纵向条形通孔14内滑动,调节板6与调料板拉板7通过螺栓8相连接;调料板拉板7的下端穿过下料口4与调料板3相连接(由图4所示);调节板6的一端绕轴9转动,且通过螺栓8带动调料板拉板7上下移动,位于调节板6的另一端的卡扣11插入相应位置的调料孔13内进行定位,使调料板3接近或远离下料口4,从而减小或增大调料板3与下料口4边缘之间落料缝隙16(由图4所示),最终实现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猪饲料向下流出下料口4流量的目的,猪在食槽1的两侧取食,使猪喂食更加省时省力,且喂食效率高,猪分食合理,有利于猪生长。

本实用新型储料槽2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截面的槽体结构,便于饲料在其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储料槽2内腔斜面向下移动,从下料口4流出。储料槽2的顶部设有进料口17,用于向内输入饲料。进料口17还可连接设有上拉板18,上拉板18开设有入料通孔19,对于通过外界管路向储料槽2内输入饲料的,可以将该管路的出口端插入到入料通孔19内,配合自动供料系统使用更省心省力。方便快捷。

由图1、图2、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设有立板20,立板20的一端与储料槽2的外壁斜面相连接,立板20的另一端与食槽1的内壁相连接,立板20用于保持储料槽2在食槽1上方的稳定状态。

由图1、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调料板3与食槽1之间设有供水管21,供水管21上连通设有猪水嘴27,向供水管21内通入饮用水,猪口渴时通过碰触猪水嘴27喝水,满足了猪对水的需求,实现猪吃水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食槽1的内腔为上宽下窄的梯形截面的槽体结构,一方面便于猪伸进嘴巴取食,另一方面食槽1的内腔的侧面与底面的夹角为钝角,猪的嘴巴前部易于够到该夹角处,将夹角内的饲料吃掉。另外,该结构也便于清理,抑制细菌滋生,预防传染疾病的发生。

由图1、图3、图5所示,食槽1的内腔在其横截面上连接设有第一挡板22,食槽1的内腔沿其纵向方向上连接设有第二挡板23,第一挡板22与第二挡板23交叉设置,将食槽1的内腔分隔为若干个小的采食腔24,将两侧和同侧的猪隔开,使群猪有秩序的取食,降低争食受伤的风险,避免了对猪的伤害。第二挡板23可开设有漏料通孔25,当一侧食槽1内的采食腔24饲料过少时,若漏料通孔25的另一侧采食腔24饲料较多时,较多饲料一侧通过漏料通孔25进入相通的饲料较少的一侧,防止较多饲料对第二挡板23的挤压,达到饲料两侧平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一方面坚固耐用,猪拱不坏、啃不烂;其中,201不锈钢最好;另一方面产品轻便,安装方便,装卸自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猪用双面喂食装置,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板6的一端与调节板固定板5通过轴9孔10转动连接,轴9孔10转动连接属于一种铰链连接机构,调节板固定板5上设有能够调节猪饲料流量的调料孔13,调节板6上设有能够调节猪饲料流量的卡扣11,若干个调料孔13以轴9孔10为圆心在纵向方向上呈扇形排列。调节猪饲料流量时,先用手向外拔开调节板6,使调节板6上的卡扣11与调节板固定板5调料孔13脱开,然后旋转调节板6,使调节板6绕轴9孔10旋转,根据猪取食的情况,调节板6通过螺栓8带动调料板拉板7上下移动,使调料板3接近或远离下料口4,从而减小或增大调料板3与下料口4边缘之间落料缝隙16,最终实现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猪饲料向下流出下料口4流量的目的,确定猪饲料流量后,将位于调节板6的另一端的卡扣11插入相应位置的调料孔13内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先将储料槽2、食槽1、以及下料口4与食槽1之间的落料缝隙16用猪饲料填满,此时储料槽2内的猪饲料处于静止状态。当猪吃槽内的饲料时,由于食槽1内饲料的减少,使储料槽2内的猪饲料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下料口4与食槽1之间的落料缝隙16流出,来补充食槽1内的猪吃掉的饲料,这种逐步落料的方式,减少了饲料的浪费,一次投料省时省力,干净卫生,减少猪肠道疾病,猪增重快,有利于猪生长。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干粉和颗粒的不限量喂饲。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顶”、“底”、“前”、“后”、“内”、“外”、“背”、“中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