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及实训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1830发布日期:2019-07-17 05:1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及实训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训工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及实训工作台。



背景技术:

目前的学校和企业岗前技术培训中,通常采用钳工实训替代机械专业夹具制作实践训练,实训任务是学员用挫配钳修的方法加工出指定图纸的零件,该零件往往是一些典型形状的机械零件,零件本身一般不具备多工位定位装夹及气动夹具的功能,学员只以学习加工制作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几何精度测量。同时,机械工艺理论课程中有许多关于夹具定位、多工位装夹和电气元件的知识,相应的电气实训培训则只以单纯电气元件力学动作为主,目前还没有将以上几种知识和技术融合到一起的实训装置,因此造成学员难以通过短期培训学会多工位电气夹具的制作、调试和应用。现有的训练模式设备内容单一,加工对象缺乏夹具的自由度定位功能的目标导向体验和现代气动多工位自动化夹具的知识和应用,而是着重于单调重复的手工挫配劳动,既降低了实训课时的效率,更不利于学员进行目标导向学习的兴趣提升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以解决现有的实训工具训练模式单一的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包括气动虎钳以及位于所述气动虎钳的两个钳之间的夹持组件和检测圆棒,所述气动虎钳的气缸上设有多个气嘴,所述气嘴通过气管连通于电磁阀;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夹持座和夹持块,所述夹持座上设有横截面为V形的第一开口,所述夹持块上设有横截面为V形的第二开口;所述检测圆棒位于所述夹持组件和所述气动虎钳的其中一个钳之间,且所述检测圆棒的侧壁抵接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和所述第二开口内。

作为优选的,所述夹持块呈板状结构,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夹持块的一侧面,所述夹持块的顶面开设有多个通孔。

作为优选的,所述夹持座包括相互垂直并相连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平行于所述夹持块,且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面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部件上设有多个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和通孔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优选的,所述气嘴包括进气嘴和出气嘴,所述进气嘴通过进气管连通于所述电磁阀,所述出气嘴通过出气管连通于所述电磁阀。

作为优选的,所述电磁阀通过一导气管连通于气泵。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实训工作台,包括上述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多个所述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安装在实训工作台的台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及实训工作台,包括气动虎钳以及位于气动虎钳的两个钳之间的夹持组件和检测圆棒,其中,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和学员手工制作的夹持块,夹持座上设有第一开口,夹持块上设有第二开口,将检测圆棒置于夹持组件和气动虎钳的其中一个钳之间,观察检测圆棒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抵接配合即可检验夹持块的加工是否合格;气动虎钳的气缸上的气嘴通过气管连接于电磁阀,学员可自己动手对气缸、气管和电磁阀进行连接,培养学员的电气装配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的夹持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的夹持块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的夹持组件侧视示意图。

其中,1、气动虎钳;11、气嘴;12、气管;13、电磁阀;2、夹持座;21、第一开口;22、第一部件;23、第二部件;3、夹持块; 31、第二开口;32、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结合图1所示,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及实训工作台,包括气动虎钳1以及位于气动虎钳1的两个钳之间的夹持组件和检测圆棒。气动虎钳1的气缸上设有多个气嘴11,气嘴11通过气管12连接于电磁阀13,气管12的接驳可由学员进行操作。气嘴11包括进气嘴和出气嘴,进气嘴通过进气管连通于电磁阀13,出气嘴通过出气管连通于电磁阀13。电磁阀13通过一导气管连通于气泵(未图示)。夹持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夹持座2和夹持块3,其中,夹持块3为学员手工加工的工件,夹持座2上设有横截面为V形的第一开口21,夹持块3上设有横截面为V形的第二开口 31。检测圆棒位于夹持组件和所述气动虎钳1的其中一个钳之间,且检测圆棒的侧壁抵接在第一开口21内和所述第二开口31内。通过观察检测圆棒与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31的抵接情况,即可判断学员加工的夹持块3是否符合工件加工标准。

如图2至图4所示,夹持块3呈板状结构,第二开口31位于所述夹持块3的一侧面,夹持块3的顶面开设有多个通孔32,用于通过螺丝等紧固件固定于夹持座2。夹持座2包括相互垂直并相连的第一部件22和第二部件23,第一部件22平行于夹持块3,且第一部件 22的一侧面设有第一开口21,第二部件23上设有多个固定孔,固定孔和通孔32的数量相等且位置一一对应,在夹持块3和夹持座2装配状态中,二者组成的横截面呈U形结构。

为了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实训工作台,包括上述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多个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安装在实训工作台的台面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实训的气动夹具,包括气动虎钳 1以及位于气动虎钳1的两个钳之间的夹持组件和检测圆棒,其中,夹持组件包括夹持座2和学员手工制作的夹持块3,夹持座2上设有第一开口21,夹持块3上设有第二开口31,将检测圆棒置于夹持组件和气动虎钳1的其中一个钳之间,观察检测圆棒与第一开口21和第二开口31的抵接配合即可检验夹持块3的加工是否合格;气动虎钳1的气缸上的气嘴11通过气管12连接于电磁阀13,学员可自己动手对气缸、气管12和电磁阀13进行连接,培养学员的电气装配的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