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19532发布日期:2019-04-05 21:28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植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



背景技术:

按解毒部位的不同,植物抗毒的生理机制被分为外部排斥和内部耐受两种。前者解毒部位在质外体,而后者为共质体。以往消除毒素的方法是通过施用石灰、施用钙镁磷肥和施用有机质等提高土壤以减低土壤溶液中毒素的活性,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环境;但是,此种措施只能解决表土的毒素问题,对心底层的土壤很难起到作用,而通过二氧化硅沉积是一种好的方式。

硅是自然界最丰富的元素,而硅在植物细胞壁上沉着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抗旱能力,现有的技术方案中虽然能够对豌豆幼苗进行二氧化硅沉积,但是豌豆幼苗的抗毒能力不佳;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提高豌豆幼苗抗毒能力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饱满的豌豆种子;

s2:将s1中选取的豌豆种子,放入到浓度为6.5%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浸泡;

s3:待s2中的豌豆种子浸泡五分钟后,利用无菌超纯水对其进行清洗;在豌豆种子清洗7-8次后,将豌豆种子放入到处于黑暗环境下浓度为0.5%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并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豌豆种子浸泡时所处的环境温度,并控制环境温度维持在25℃;

s4:待s3中豌豆种子在浓度为0.5%的氯化钙溶液浸泡10h后,对其进行雾化培养,得到豌豆幼苗;

s5:将s4中的豌豆幼苗转移到幼苗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并向土壤中先后喷洒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溶液和硅溶液,使得豌豆幼苗根部形成纳米二氧化硅层;同时,启动幼苗培养装置,实时向豌豆幼苗滴定培养液,促进豌豆幼苗的生长;

本发明采用的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和培养箱;还包括双头电机、搅动单元、摆动单元、浮动单元、翻土单元、一号板、二号板、固定盘、一号管、二号管、日光灯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培养装置的工作;所述箱体顶部对称设有进料管,箱体侧壁上对称设有玻璃门,玻璃门上设有温度传感器,采用玻璃门既可以实时关注幼苗的生长情况,又可以让太阳光从玻璃门处照射到幼苗上,为幼苗提供自然光;所述培养箱两端固连在箱体内侧壁上,培养箱底部设有通孔,培养箱底部与箱体底部间形成培养液回收区,培养箱内装有土壤,且培养箱中培养有幼苗,设置通孔使得未被幼苗吸收的培养液滴落到培养液回收区,避免幼苗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造成幼苗的烂根,影响幼苗的培养;所述一号板两端卡接在培养箱侧壁上,一号板上均匀设有一组一号孔,培养箱中培养的幼苗穿过一号孔,一号孔用于避免幼苗的倾倒;所述一号管位于培养箱内,且一号管一端固连在培养箱侧壁上,另一端位于箱体外部,一号管外圈上均匀设有一组喷口,该喷口用于对幼苗根部进行滴定;所述翻土单元位于培养箱内,翻土单元用于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所述二号管位于培养箱上方,二号管一端固连在箱体侧壁上,二号管另一端位于箱体外部,二号管外圈上设有一组喷头,且喷头位于幼苗正上方,该喷头用于对幼苗的颈部进行滴定;所述二号板两端固连在箱体内侧壁上,二号板与箱体顶部间形成混合区域,日光灯固连在二号板底部,日光灯用于为幼苗的培养提供光照;所述双头电机位于混合区域,且双头电机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箱体和限位板上;所述搅动单元和摆动单元安装分别安装在双头电机的两输出轴上,且相邻搅动单元间通过双头气缸连接,通过双头气缸连接,使得相邻搅动单元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滑动的幅度一致,搅动单元和摆动单元配合用于培养液的混合;所述固定盘分别固连在双头电机的端部,固定盘中开设有一号区域,且固定盘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组孔,其孔呈中心对称设置,且靠近箱体侧壁处的孔分别通过软管与一号管和二号管连通;所述浮动单元位于培养液回收区,且数量至少为六,并均匀安装在箱体底部,浮动单元用于配合摆动单元和翻动单元工作;其中,

所述搅动单元包括圆柱筒、卡块、齿轮、转盘、一号弹簧和钢丝绳;所述双头电机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一侧的圆柱筒数量为三,最外侧的圆柱筒有盖,最内侧的圆柱筒通过卡块卡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相邻圆柱筒间相互连通,且一号弹簧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上,一号弹簧另一端固连在最内侧的圆柱筒上,使得形成宝塔形;所述齿轮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最内侧的圆柱筒侧壁上,且齿轮与双头电机输出轴外圈上的齿条啮合传动;所述钢丝绳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上,钢丝绳另一端缠绕在转盘上,转盘套设在齿轮转轴上,且位于齿轮后侧;通过双头电机的晃动,使得钢丝绳拉动最外侧圆柱筒向靠近齿轮一侧运动,加大培养液的混合;在将培养液进行混合中,驱动双头电机,由于最内侧的圆柱筒通过卡块安装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使得最内侧的圆柱筒既随双头电机转动,又能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滑动;在双头电机的转动中,使得固定盘、搅动单元和摆动单元转动,通过固定盘和搅动单元的转动,拨动培养液,利用培养液冲击双头电机,使得双头电机左右晃动,且由于双头电机两侧通过弹簧固连在限位板上,控制双头电机左右晃动的幅度,且避免培养液中的固体物质粘附在双头电机上;在双头电机向右侧晃动中,由于双头电机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与齿条相互啮合,使得齿轮逆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逆时针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钢丝绳缠绕在转盘上,从而使得最外侧的圆柱筒向靠近双头电机输出轴一侧运动;在双头电机向左侧晃动中,使得齿轮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缠绕在转盘上的钢丝绳松开,位于最外侧的圆柱筒失去钢丝绳的拉扯,使得在一号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位于最外侧的圆柱筒向远离双头电机输出轴一侧运动,位于最外侧圆柱筒运动中产生的气体作用于幼苗土壤;通过搅动单元、摆动单元和固定盘的作用下,使得培养液进行充分的混合;

所述浮动单元包括一号固定柱、一号固定轴、推板、二号固定柱和二号固定轴;所述一号固定柱和二号固定柱分别固连在箱体底部和培养箱底部;所述一号固定轴和二号固定轴一端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一号固定柱和二号固定柱的凹槽中,另一端均与与推板固连,一号固定轴运动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摆动单元,二号固定轴运动产生的气体作用于翻土单元;随着不断对幼苗进行滴定,未被幼苗吸收的培养液从培养箱底部的通孔滴落到培养液回收区,随着培养液回收区中培养液的升高,培养液推动推板向靠近二号固定柱一侧运动;在推板带动一号固定轴向靠近二号固定柱的一侧运动中,使得一号固定柱和二号固定柱的凹槽中均产生气体,该气体用于幼苗的培养,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所述摆动单元包括摆动板和二号弹簧;所述摆动板铰接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摆动板两侧通过二号弹簧连接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二号弹簧为中空式弹簧,通过气体作用于二号弹簧,使得摆动板摆动,一方面,加大对培养液的混合,另一方面,实现对资源的再利用,避免增加额外动力设备,降低幼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成本。

优选的,所述卡块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卡块的数量为四,且呈圆周分布,卡块一端均与最内侧圆柱筒固连,另一端两两间相互接触,通过四个卡块间的相互配合,将双头电机输出轴卡紧,使得搅动单元既随双头电机转动,又能在双头电机输出轴上滑动。本发明通过将卡块的形状设置为圆弧形,且卡块的数量为四,四个卡块间相互配合,将搅动单元卡在双头电机输出轴的外圈上,实现搅动单元的转动和相对双头电机输出轴的滑动。

优选的,所述翻土单元包括旋转气缸、三号管和翻土组件;所述旋转气缸一端固连在培养箱底部,旋转气缸另一端与三号管固连;所述三号管两端封闭,三号管贯穿一号管,且与一号管连通;所述翻土组件固连在三号管外壁上。本发明通过将翻土单元设为旋转气缸、三号管和翻土组件,一方面,将二号固定柱凹槽中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旋转气缸,使得旋转气缸转动,避免增加额外的动力设备,降低幼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旋转气缸带动翻土组件转动,利用翻土组件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增大幼苗处土壤的通气性,使得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

优选的,所述翻土组件为一组注射针,注射针均与三号管连通。通过将翻土组件设为一组注射针,且与三号管连通,使得注射针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的同时,对幼苗进行培养液的滴定,使得幼苗能够充分的吸收营养液,从而使得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

优选的,所述注射针直径大小为0.3mm,避免对幼苗根须造成损伤。将注射针的直径大小设为0.3mm,避免注射针的直径过大,在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时,容易损伤幼苗的根须,影响幼苗的生长,从而使得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

优选的,每个所述注射针外圈上均套设有过滤套筒,避免土壤堵塞注射针孔。通过在注射针外圈上套设过滤套筒,使得在对幼苗处土壤进行翻动中,避免土壤进入到注射针孔中,使得注射针孔堵住,影响注射针对幼苗的滴定,从而提高了培养装置的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一号孔侧壁上设有一号槽,一号槽数量为四,且呈圆周分布,一号槽中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用于对幼苗进行支撑,固定块为弹性块,固定块一端面通过弹簧固连在一号孔侧壁上,固定块另一端面为波峰面。由于幼苗在培养中,幼苗会逐渐长大,若起始时一号孔的孔径大小和幼苗杆的直径一致,虽能避免幼苗的倾倒,但影响幼苗的生长,若起始时一号孔的孔径大小大于幼苗杆的直径,幼苗则会倾倒;本发明设置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幼苗接触的一侧为波峰面,通过有波峰面且为弹性的固定块对幼苗进行固定,既能避免幼苗的倾倒,又不影响幼苗的生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该方法通过先对豌豆种子进行雾培,得到豌豆幼苗,然后对豌豆幼苗进行土培,在土培中引入化学修饰法,使得豌豆幼苗根边缘形成纳米二氧化硅层,提高了豌豆幼苗的抗毒能力。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该方法采用的幼苗培养装置节能环保,使用方便,通过一号管和二号管配合,分别对幼苗的根部和颈部进行滴定,避免培养液的浪费,且使得幼苗对培养液进行充分的吸收;同时,能够对未被幼苗吸收的培养液进行回收,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该方法采用幼苗培养装置,通过驱动双头电机,使得搅动单元、摆动单元和固定盘对培养液进行搅动;同时,根据双头电机的左右晃动,使得圆柱筒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加大对培养液的混合,且将一号固定柱处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摆动单元,使得摆动单元左右摆动,进一步加大对培养液的混合。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该方法采用幼苗培养装置,通过将二号固定柱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旋转气缸,旋转气缸带到注射针转动,边对幼苗进行滴定,边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幼苗培养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2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箱体1、一号板11、一号孔111、固定块112、二号板12、固定盘13、一号管14、二号管15、日光灯16、玻璃门17、双头气缸18、培养箱2、双头电机3、搅动单元4、圆柱筒41、卡块42、齿轮43、钢丝绳44、摆动单元5、摆动板51、二号弹簧52、浮动单元6、一号固定柱61、一号固定轴62、推板63、二号固定柱64、二号固定轴65、翻土单元7、旋转气缸71、三号管72、翻土组件73、注射针731、过滤套筒7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抗毒型豌豆幼苗培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饱满的豌豆种子;

s2:将s1中选取的豌豆种子,放入到浓度为6.5%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浸泡;

s3:待s2中的豌豆种子浸泡五分钟后,利用无菌超纯水对其进行清洗;在豌豆种子清洗7-8次后,将豌豆种子放入到处于黑暗环境下浓度为0.5%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并利用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豌豆种子浸泡时所处的环境温度,并控制环境温度维持在25℃;

s4:待s3中豌豆种子在浓度为0.5%的氯化钙溶液浸泡10h后,对其进行雾化培养,得到豌豆幼苗;

s5:将s4中的豌豆幼苗转移到幼苗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并向土壤中先后喷洒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溶液和硅溶液,使得豌豆幼苗根部形成纳米二氧化硅层;同时,启动幼苗培养装置,实时向豌豆幼苗滴定培养液,促进豌豆幼苗的生长;

本发明采用的幼苗培养装置包括箱体1和培养箱2;还包括双头电机3、搅动单元4、摆动单元5、浮动单元6、翻土单元7、一号板11、二号板12、固定盘13、一号管14、二号管15、日光灯16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培养装置的工作;所述箱体1顶部对称设有进料管,箱体1侧壁上对称设有玻璃门17,玻璃门17上设有温度传感器,采用玻璃门17既可以实时关注幼苗的生长情况,又可以让太阳光从玻璃门17处照射到幼苗上,为幼苗提供自然光;所述培养箱2两端固连在箱体1内侧壁上,培养箱2底部设有通孔,培养箱2底部与箱体1底部间形成培养液回收区,培养箱2内装有土壤,且培养箱2中培养有幼苗,设置通孔使得未被幼苗吸收的培养液滴落到培养液回收区,避免幼苗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造成幼苗的烂根,影响幼苗的培养;所述一号板11两端卡接在培养箱2侧壁上,一号板11上均匀设有一组一号孔111,培养箱2中培养的幼苗穿过一号孔111,一号孔111用于避免幼苗的倾倒;所述一号管14位于培养箱2内,且一号管14一端固连在培养箱2侧壁上,另一端位于箱体1外部,一号管14外圈上均匀设有一组喷口,该喷口用于对幼苗根部进行滴定;所述翻土单元7位于培养箱2内,翻土单元7用于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所述二号管15位于培养箱2上方,二号管15一端固连在箱体1侧壁上,二号管15另一端位于箱体1外部,二号管15外圈上设有一组喷头,且喷头位于幼苗正上方,该喷头用于对幼苗的颈部进行滴定;所述二号板12两端固连在箱体1内侧壁上,二号板12与箱体1顶部间形成混合区域,日光灯16固连在二号板12底部,日光灯16用于为幼苗的培养提供光照;所述双头电机3位于混合区域,且双头电机3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箱体1和限位板上;所述搅动单元4和摆动单元5安装分别安装在双头电机3的两输出轴上,且相邻搅动单元4间通过双头气缸18连接,通过双头气缸18连接,使得相邻搅动单元4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滑动的幅度一致,搅动单元4和摆动单元5配合用于培养液的混合;所述固定盘13分别固连在双头电机3的端部,固定盘13中开设有一号区域,且固定盘13两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组孔,其孔呈中心对称设置,且靠近箱体1侧壁处的孔分别通过软管与一号管14和二号管15连通;所述浮动单元6位于培养液回收区,且数量至少为六,并均匀安装在箱体1底部,浮动单元6用于配合摆动单元5和翻动单元工作;其中,

所述搅动单元4包括圆柱筒41、卡块42、齿轮43、转盘、一号弹簧和钢丝绳44;所述双头电机3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一侧的圆柱筒41数量为三,最外侧的圆柱筒41有盖,最内侧的圆柱筒41通过卡块42卡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相邻圆柱筒41间相互连通,且一号弹簧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41上,一号弹簧另一端固连在最内侧的圆柱筒41上,使得形成宝塔形;所述齿轮43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最内侧的圆柱筒41侧壁上,且齿轮43与双头电机3输出轴外圈上的齿条啮合传动;所述钢丝绳44一端固连在最外侧的圆柱筒41上,钢丝绳44另一端缠绕在转盘上,转盘套设在齿轮43转轴上,且位于齿轮43后侧;通过双头电机3的晃动,使得钢丝绳44拉动最外侧圆柱筒41向靠近齿轮43一侧运动,加大培养液的混合;在将培养液进行混合中,驱动双头电机3,由于最内侧的圆柱筒41通过卡块42安装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使得最内侧的圆柱筒41既随双头电机3转动,又能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滑动;在双头电机3的转动中,使得固定盘13、搅动单元4和摆动单元5转动,通过固定盘13和搅动单元4的转动,拨动培养液,利用培养液冲击双头电机3,使得双头电机3左右晃动,且由于双头电机3两侧通过弹簧固连在限位板上,控制双头电机3左右晃动的幅度,且避免培养液中的固体物质粘附在双头电机3上;在双头电机3向右侧晃动中,由于双头电机3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与齿条相互啮合,使得齿轮43逆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逆时针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钢丝绳44缠绕在转盘上,从而使得最外侧的圆柱筒41向靠近双头电机3输出轴一侧运动;在双头电机3向左侧晃动中,使得齿轮43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缠绕在转盘上的钢丝绳44松开,位于最外侧的圆柱筒41失去钢丝绳44的拉扯,使得在一号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位于最外侧的圆柱筒41向远离双头电机3输出轴一侧运动,位于最外侧圆柱筒41运动中产生的气体作用于幼苗土壤;通过搅动单元4、摆动单元5和固定盘13的作用下,使得培养液进行充分的混合;

所述浮动单元6包括一号固定柱61、一号固定轴62、推板63、二号固定柱64和二号固定轴65;所述一号固定柱61和二号固定柱64分别固连在箱体1底部和培养箱2底部;所述一号固定轴62和二号固定轴65一端分别通过弹簧固连在一号固定柱61和二号固定柱64的凹槽中,另一端均与与推板63固连,一号固定轴62运动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摆动单元5,二号固定轴65运动产生的气体作用于翻土单元7;随着不断对幼苗进行滴定,未被幼苗吸收的培养液从培养箱2底部的通孔滴落到培养液回收区,随着培养液回收区中培养液的升高,培养液推动推板63向靠近二号固定柱64一侧运动;在推板63带动一号固定轴62向靠近二号固定柱64的一侧运动中,使得一号固定柱61和二号固定柱64的凹槽中均产生气体,该气体用于幼苗的培养,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所述摆动单元5包括摆动板51和二号弹簧52;所述摆动板51铰接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摆动板51两侧通过二号弹簧52连接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二号弹簧52为中空式弹簧,通过气体作用于二号弹簧52,使得摆动板51摆动,一方面,加大对培养液的混合,另一方面,实现对资源的再利用,避免增加额外动力设备,降低幼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卡块42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卡块42的数量为四,且呈圆周分布,卡块42一端均与最内侧圆柱筒41固连,另一端两两间相互接触,通过四个卡块42间的相互配合,将双头电机3输出轴卡紧,使得搅动单元4既随双头电机3转动,又能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滑动。本发明通过将卡块42的形状设置为圆弧形,且卡块42的数量为四,四个卡块42间相互配合,将搅动单元4卡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的外圈上,实现搅动单元4的转动和相对双头电机3输出轴的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翻土单元7包括旋转气缸71、三号管72和翻土组件73;所述旋转气缸71一端固连在培养箱2底部,旋转气缸71另一端与三号管72固连;所述三号管72两端封闭,三号管72贯穿一号管14,且与一号管14连通;所述翻土组件73固连在三号管72外壁上。本发明通过将翻土单元7设为旋转气缸71、三号管72和翻土组件73,一方面,将二号固定柱64凹槽中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旋转气缸71,使得旋转气缸71转动,避免增加额外的动力设备,降低幼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旋转气缸71带动翻土组件73转动,利用翻土组件73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增大幼苗处土壤的通气性,使得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翻土组件73为一组注射针731,注射针731均与三号管72连通。通过将翻土组件73设为一组注射针731,且与三号管72连通,使得注射针731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的同时,对幼苗进行培养液的滴定,使得幼苗能够充分的吸收营养液,从而使得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注射针731直径大小为0.3mm,避免对幼苗根须造成损伤。将注射针731的直径大小设为0.3mm,避免注射针731的直径过大,在对幼苗处的土壤进行翻动时,容易损伤幼苗的根须,影响幼苗的生长,从而使得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注射针731外圈上均套设有过滤套筒732,避免土壤堵塞注射针731孔。通过在注射针731外圈上套设过滤套筒732,使得在对幼苗处土壤进行翻动中,避免土壤进入到注射针731孔中,使得注射针731孔堵住,影响注射针731对幼苗的滴定,从而提高了培养装置的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孔111侧壁上设有一号槽,一号槽数量为四,且呈圆周分布,一号槽中均设有固定块112;所述固定块112用于对幼苗进行支撑,固定块112为弹性块,固定块112一端面通过弹簧固连在一号孔111侧壁上,固定块112另一端面为波峰面。由于幼苗在培养中,幼苗会逐渐长大,若起始时一号孔111的孔径大小和幼苗杆的直径一致,虽能避免幼苗的倾倒,但影响幼苗的生长,若起始时一号孔111的孔径大小大于幼苗杆的直径,幼苗则会倾倒;本发明设置固定块112,且固定块112与幼苗接触的一侧为波峰面,通过有波峰面且为弹性的固定块112对幼苗进行固定,既能避免幼苗的倾倒,又不影响幼苗的生长。

使用时,先将选取的豌豆种子,放入到浓度为6.5%的次氯酸钠溶液进行浸泡;浸泡五分钟后,利用无菌超纯水对其进行清洗,并将其放入到处于黑暗环境下浓度为0.5%的氯化钙溶液中浸泡,待豌豆种子在浓度为0.5%的氯化钙溶液浸泡10h后,对其进行雾化培养,得到豌豆幼苗;然后将豌豆幼苗转移到幼苗培养装置中进行培养,并向土壤中先后喷洒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溶液和硅溶液,使得豌豆幼苗根部形成纳米二氧化硅层;同时,启动幼苗培养装置,实时向豌豆幼苗滴定培养液,促进豌豆幼苗的生长;在利用幼苗培养装置中,首先,将需要混合的培养液从进料管倒入到混合区域,此时,驱动双头电机3,由于最内侧的圆柱筒41通过卡块42安装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使得最内侧的圆柱筒41既随双头电机3转动,又能在双头电机3输出轴上滑动;在双头电机3的转动中,使得固定盘13、搅动单元4和摆动单元5转动,通过固定盘13和搅动单元4的转动,拨动培养液,利用培养液冲击双头电机3,使得双头电机3左右晃动,且由于双头电机3两侧通过弹簧固连在限位板上,控制双头电机3左右晃动的幅度,且避免培养液中的固体物质粘附在双头电机3上;在双头电机3向右侧晃动中,一方面,使得左侧的固定盘13将左侧培养液向中部拨动,另一方面,由于双头电机3输出轴外圈上设有齿条,且与齿条相互啮合,使得齿轮43逆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逆时针转动,通过转盘的转动,使得钢丝绳44缠绕在转盘上,从而使得最外侧的圆柱筒41向靠近双头电机3输出轴一侧运动;在双头电机3向左侧晃动中,一方面,使得右侧的固定盘13将右侧培养液向中部拨动,另一方面,使得齿轮43顺时针转动,使得转盘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得缠绕在转盘上的钢丝绳44松开,位于最外侧的圆柱筒41失去钢丝绳44的拉扯,使得在一号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位于最外侧的圆柱筒41向远离双头电机3输出轴一侧运动,位于最外侧圆柱筒41运动中产生的气体作用于幼苗土壤;通过搅动单元4、摆动单元5和固定盘13的作用下,使得培养液进行充分的混合;同时,在固定盘13转动中,培养液从固定盘13右侧的孔进入到一号区域,由于固定盘13左侧的孔与固定盘13右侧的孔呈中心对称设置,在培养液进入到一号区域中时,固定盘13右侧的孔与软管不连通,培养液留在一号区域中;当固定盘13左侧的孔与软管连通时,混合后的培养液输送到一号管14和二号管15中,并对培养箱2中培养的幼苗进行滴定;随着不断对幼苗进行滴定,未被幼苗吸收的培养液从培养箱2底部的通孔滴落到培养液回收区,随着培养液回收区中培养液的升高,培养液推动推板63向靠近二号固定柱64一侧运动;在推板63带动一号固定轴62向靠近二号固定柱64的一侧运动中,使得一号固定柱61和二号固定柱64的凹槽中均产生气体,一号固定柱61处产生的气体作用摆动单元5,加大培养液的混合,二号固定柱64产生的气体作用于旋转气缸71,通过旋转气缸71带动一组注射针731转动,边对幼苗进行滴定,边对幼苗处土壤进行翻动;同时,在对幼苗进行培养中,给予幼苗充足的光照,且通过温度传感器作用,实时调节幼苗生长所需的温度,使得幼苗充分的生长发育。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2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