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黄河三角洲秋季芒草繁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78560发布日期:2019-05-03 20:43阅读:10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领域,具体涉及芒草秋季在黄河三角洲区域的茎段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芒草是禾本科的多年生c4类高大草本植物,具有生物质产量高、生物质产量优、种植成本低、适应能力强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植物,其幼期叶片可作为畜牧饲料,植株有绿化美化和改善盐碱土壤功能,能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边际土地起到良好的生态效应。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季进行芒草繁殖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其生物学性质,芒草生长温度需在10℃以上。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季温度低,霜冻较长江流域早,且风大、空气干燥,南方的育苗生产方式不适于该地区。(2)芒草根系发达,传统大田育苗方式存在根系缠绕情况,移栽定植时不仅费人工,且移栽后存在缓苗现象,移栽后生长期长。(3)芒草繁殖较多应用地下茎分株繁殖,繁殖系数较低,且工作强度高。

本试验通过茎段扦插的方法进行芒草繁殖,具有劳动强度小、繁殖效率和繁殖系数高、区域适应性强、无移栽后缓苗期(幼苗生长周期短)的优点,解决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季芒草繁殖的常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黄河三角洲秋季芒草繁殖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实用性强、工作强度小、成本低的芒草繁殖方法,建立适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季芒草繁殖的工作流程,确定关键操作,使获得的芒草幼苗成活率高、繁殖数量大、无缓苗期,便于芒草大田后续生产。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发明提供种1.一种黄河三角洲秋季芒草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寒冷,芒草育苗地选设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平地或1~3度的东南坡;用旋耕机疏松表土、清除杂草,用圆盘耙、钉齿耙等工具将较大土块打碎,并整理出低于地面20~25cm、宽40~60cm的育苗圃;

(2)选择并处理插穗:选择生长旺盛、粗壮的芒草枝条作插穗,其上的侧芽发育充实、饱满;用美工刀或镰刀对插穗进行上下斜切,上切口距芽8~20cm左右,下切口在节下5~10cm左右;

(3)放置育苗纸筒:将育苗纸筒拉开至长100~150cm、宽30~50cm,并将纸筒按照每行两个、顺序固定在已做好的育苗圃中;

(4)插穗扦插:将削好插穗按照原来的方向插入土中;

(5)覆土:将拌有有机肥的细土覆满育苗纸筒;将拌有有机肥的细土覆满育苗纸筒,能满足幼苗出苗后的营养需求,同时减少了后期的施肥工序,简化操作步骤;

(6)浇水:用稀释800倍的多菌灵溶液喷淋覆盖了细土的插穗,浇透,使松土下沉并包裹插穗;

(7)二次覆土:将拌有有机肥的细土第二次覆满育苗纸筒;

(8)覆膜:用毛竹片、细竹竿等弯成弓形作为塑料小拱棚的骨架,上覆塑料薄膜覆盖,薄膜两边用土压住,以保证拱棚内透光、保温、保湿;

(9)扦插后期管理:第一次浇透水后,每隔5~7天浇水一次,浇透后覆膜;霜冻来临前浇透水,至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时继续浇水;

(10)起苗定植:扦插后的第二年春起苗、移栽;起苗时注意下挖深度需大于6cm,宽度大于原埋育苗纸筒范围,以保持带土块芒草苗完整性;按照行间距100cm×100cm定植于平整好的大田即可。

作为优选,在步骤(2)中斜切后保证每个接穗含1个饱满充实的侧芽,每个接穗长度在15~30cm。

作为优选,在步骤(3)中放置育苗纸筒,利用纸筒中的空间聚土并将插穗分割成独立个体,利用纸筒壁阻挡扦插后生的根系缠绕,到后期每个纸筒里形成带土块芒草苗,起苗定植时既能保证芒草苗根系完整、提高移栽成活率、无缓苗期、增加生长时期,又能随挖随栽、节省人工。

作为优选,在步骤(4)中将削好插穗按照原来的方向插入土中,保持插穗上方高出育苗纸筒1~3cm,插穗下方的芽保持在育苗纸筒上方3~5cm。

作为优选,在步骤(5)覆土中,将拌有有机肥的细土覆满育苗纸筒,保持土面低于插穗最高点1~3cm。

作为优选,在步骤(6)浇水中,直接喷淋稀释800倍的多菌灵溶液,既能对土壤起到杀菌消毒作用,又能到浇水育苗的作用。

作为优选,在步骤(7)中将拌有有机肥的细土第二次覆满育苗纸筒,依旧保持土面低于插穗最高点1~3cm。

作为优选,在步骤(10)起苗定植中,起苗时育苗纸筒与带土块芒草苗合为一体,可用手轻轻掰开各独立的芒草苗。该方式大大节省人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生产时间。

芒草是禾本科黍亚科多年生的高大c4草本植物,具有高光合、高固碳作用,且对盐碱地改良有积极作用。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寒冷,未见有芒草秋季在黄河三角洲地区扦插繁殖的研究及报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利用芒草茎段扦插繁殖的方法,仅采取地上茎段进行操作,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对原植株的破坏,同时提高了繁殖系数。

2.采用育苗纸筒繁殖降低了育苗的容器成本,提高了幼苗移栽适应性和成活率,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的大田繁殖模式。

3.通过覆拌有有机肥的细土和用稀释800倍的多菌灵溶液喷淋步骤,简化了扦插育苗的工作步骤,降低了劳动成本。

4.通过覆盖小拱棚薄膜,解决了黄河三角洲秋季干燥、低温的问题,提高了芒草幼苗在黄河三角洲繁殖及生长的区域适应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季进行芒草繁殖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其生物学性质,芒草生长温度需在10℃以上。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季温度低,霜冻较长江流域早,且风大、空气干燥,南方的育苗生产方式不适于该地区。(2)芒草根系发达,传统大田育苗方式存在根系缠绕情况,移栽定植时不仅费人工,且移栽后存在缓苗现象,移栽后生长期长。(3)芒草繁殖较多应用地下茎分株繁殖,繁殖系数较低,且工作强度高。

本发明创造性提出了以下实施例,滨州沾化地区益源生物农业有限公司繁殖案例。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选地整地:黄河三角洲地区秋冬季节气候寒冷,芒草育苗地选设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平地或1~3度的东南坡。用旋耕机疏松表土、清除杂草,用圆盘耙、钉齿耙等工具将较大土块打碎,并整理出低于地面15~20cm、宽40~60cm、长5000cm的育苗圃。

(2)选择并处理插穗:选择生长旺盛、粗壮的芒草枝条作插穗,其上的侧芽发育充实、饱满。用美工刀或镰刀对插穗进行上下斜切,上切口距芽8~20cm左右,下切口在节下5~10cm左右,保证每个接穗含1个饱满充实的侧芽,每个接穗长度在15~30cm。

(3)放置育苗纸筒:将育苗纸筒拉开至长100~150cm、宽30~50cm,并将纸筒按照每行两个、顺序固定在已做好的育苗圃中。

(4)插穗扦插:将削好插穗按照原来的方向插入土中,保持插穗上方高出育苗纸筒1~3cm,插穗下方的芽保持在育苗纸筒上方3~5cm。

(5)覆土:将拌有有机肥的细土覆满育苗纸筒,保持土面低于插穗最高点1~3cm。

(6)浇水:用稀释800倍的多菌灵溶液喷淋覆盖了细土的插穗,浇透,使松土下沉并包裹插穗。

(7)二次覆土:将拌有有机肥的细土第二次覆满育苗纸筒,依旧保持土面低于插穗最高点1~3cm。

(8)覆膜:用毛竹片、细竹竿等弯成弓形作为塑料小拱棚的骨架,上覆塑料薄膜覆盖,薄膜两边用土压住,以保证拱棚内透光、保温、保湿。

(9)扦插后期管理:第一次浇透水后,每隔5~7天浇水一次,浇透后覆膜。霜冻来临前浇透水,至第二年春天地温升高时继续浇水。

(10)起苗定植:扦插后的第二年春起苗、移栽。起苗时注意下挖深度需大于6cm,宽度大于原埋育苗纸筒范围,以保持带土块芒草苗完整性。按照行间距100cm×100cm定植于平整好的大田即可。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