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圆仓径向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78530发布日期:2019-05-03 20:43阅读:2849来源:国知局
浅圆仓径向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粮仓通风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浅圆仓径向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背景技术:

储粮机械通风是复杂的工程技术在粮食储藏中的应用,是目前粮食储藏的一项重要技术,其实施不仅增强了储粮的稳定性,同时保管费用较低、操作简单、容易掌握,为安全储粮奠定了良好的管理基础。从1998年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开始,通风储粮技术已经成为新建仓库的必备技术。目前应用的储粮机械通风系统主要由风机、供风导管、通风道、粮堆以及风机操作控制设备等组成,主要功能是利用风机产生的压力(正压或负压),将外界低温、低湿的空气送输入粮堆,促使粮堆内外气体进行湿热交换,降低粮堆的温度与水分。除了上述功能以外,系统还具有平衡粮堆温度、湿度,防止或消除水分转移、分层和结露;预防高水分粮发热;排除粮堆内异味或实施熏蒸后的散气;在高温季节排除仓内空间积热。在配备了“四合一”技术的新仓中,储粮机械通风还用于环流熏蒸杀虫和使用谷物冷却机冷却粮食。

浅圆仓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的一般应用是在外界温度低于粮食温度时,利用通风机是在外界温度低于粮食温度时,利用通风机将低温空气从水平布置的地面的通风道压入或吸入粮堆,气流垂直或竖直通过粮堆再经过热交换,再经过热交换,将粮食的热量或水分转移到空气中,高温空气从粮面或底部排出,通过仓顶或仓底上的通风口排到大气中,达到降低粮食温度的目的。目前浅圆仓的通风方式,通风气流流动方式均是垂直方向。

为了便于粮食出仓,目前浅圆仓大多采用地槽通风系统,地槽形式有放射形、环形、梳形、丰形、f形风道等几种形式。

在1998年以来新仓建设的设计中,浅圆仓仓内地坪上布置两组有四根支风道构成的放射形或梳形风道。地槽风道的盖板为框架结构,分段制造,每段长1m,框架由槽钢和扁钢制成,上面铺筛孔板,筛孔板的开孔率为30%。浅圆仓的顶部设有自然通风口和轴流风机通风口。自然通风口为粮堆机械通风时的出风口和降仓温通风的进风口,轴流风机孔为排除仓顶部积热的出风口。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粮堆直径大、高度高,浅圆仓通风系统存在出风面偏小,通风阻力值较大,降温效果差,水分梯度大,存在通风死角、通风口数量多、多台风机共用通风效果并无明显提高等不足之处,因此,其改进和创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浅圆仓径向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可有效解决浅圆仓均匀、高效通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浅圆仓径向通风系统,包括浅圆仓,浅圆仓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环状主风道,浅圆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垂直支风道,环状主风道与垂直支风道相连通,浅圆仓中心设置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中心集风管,中心集风管的上端高于浅圆仓的最大装粮高度,垂直支风道和中心集风管上都均布有内外贯通的通风孔,浅圆仓的仓顶为透气结构,即浅圆仓的仓顶上设置有内外贯通的透气孔或透气窗,浅圆仓的侧壁上至少开有一个与环状主风道内腔相连通的导风口。

所述垂直支风道的高度为h(相对于地面,即垂直支风道顶面到地面的相对高度),浅圆仓最大装粮高度为h(相对于地面),浅圆仓的内径为d,则[(h-d/2)+5](m)≥h≥[(h-d/2)-5](m)。

一种浅圆仓横向通风方法,将粮食装入浅圆仓内腔,将导风口通过管路连接风机的出风口,开启风机,通风机产生的正压将仓外的低温空气通过浅圆仓的侧壁压入环状主风道,然后环状主风道内的低温空气被压入垂直支风道,通过垂直支风道上的通风孔进行分流:较低位置分流出的低温空气被压入中心集风管,对下部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温;较高位置分流出的低温空气从粮堆顶面流出并汇入中心集风管,对上部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温;低温空气带着热量从中心集风管顶部排出,最终从浅圆仓的仓顶排出。

一种浅圆仓横向通风方法,将粮食装入浅圆仓内腔,将导风口通过管路连接抽风机的进风口,开启抽风机,抽风机产生的风压将仓顶的低温空气通过中心集风管压入粮堆并进行分流,部分低温空气从中心集风管伸出粮面部分的通风孔流出,再从粮面被压入垂直支风道较高位置的通风孔进行分流,最终经环状主风道由抽风机的出风口流出,对上部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温;另一部分低温空气从粮面以下部分的通风孔流出,穿过粮堆后从垂直支风道的通风孔进行分流,最终经环状主风道由抽风机的出风口流出,对中部以及下部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温。

本发明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合理,很好的解决了浅圆仓通风的问题,无需改造粮仓本身结构,直接增设中心集风管、环状主风道和垂直支风道即可,对整个粮堆均匀通风,解决了浅圆仓直径大、高度高造成的出风面小、通风阻力值较大和降温效果差的问题,不存在通风死角,通风效果优势明显,不需要覆膜即可完成通风,整体降温时间短,降温均匀,使用方便,效果好,是浅圆仓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浅圆仓的剖面主视图(箭头方向表示风的流向)。

图2为本发明浅圆仓的剖面俯视图(箭头方向表示风的流向)。

图3为本发明垂直支风道或中心集风管的局部放大图(通风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给出,本发明包括浅圆仓,浅圆仓底部侧壁上设置有沿其周向布置的环状主风道2,浅圆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垂直支风道3,环状主风道2与垂直支风道3相连通,,浅圆仓中心设置有竖直向上伸出的中心集风管6,中心集风管6的上端高于浅圆仓的最大装粮高度,垂直支风道3和中心集风管6上都均布有内外贯通的通风孔8,浅圆仓的仓顶7为透气结构,即浅圆仓的仓顶上设置有内外贯通的透气孔或透气窗,浅圆仓的侧壁1上至少开有一个与环状主风道2内腔相连通的导风口4。

为保证使用效果,所述中心集风管6的直径为d,垂直支风道3的高度为h(相对于地面),浅圆仓的内径为d,则[(h-d/2)+5](m)≥h≥[(h-d/2)-5](m);所述中心集风管6的直径为d,则d=1-1.5m。

所述中心集风管上的通风孔覆盖浅圆仓最大装粮高度以上及以下部分的中心集风管,且通风孔的孔径小于粮粒。

所述垂直支风道3上的通风孔与中心集风管正对设置,且通风孔的孔径小于粮粒。

所述导风口4上装有风机5。

所述的环状主风道2安装在浅圆仓底部的内壁上,垂直支风道3呈向上伸出状连接在环状主风道2上。

环状主风道2还可设置在浅圆仓的外壁上,在垂直支风道3与环状主风道2之间设置连通二者的辅助风道即可。

一种基于所述浅圆仓径向通风系统的通风方法,如图1、2所示,将粮食装入浅圆仓内腔,将导风口4通过管路连接风机5的出风口,开启风机,通风机产生的正压将仓外的低温空气通过浅圆仓的侧壁压入环状主风道2,然后环状主风道2内的低温空气被压入垂直支风道3,通过垂直支风道3上的通风孔进行分流:较低位置分流出的低温空气被压入中心集风管6,对下部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温;较高位置分流出的低温空气从粮堆9顶面流出并汇入中心集风管6,对上部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温;低温空气带着热量从中心集风管6顶部排出,最终从浅圆仓的仓顶排出。

一种基于所述浅圆仓径向通风系统的通风方法,将粮食装入浅圆仓内腔,将导风口4通过管路连接抽风机的进风口,开启抽风机,抽风机产生的风压将仓顶的低温空气通过中心集风管6压入粮堆并进行分流,部分低温空气从中心集风管伸出粮面部分的通风孔流出,再从粮面被压入垂直支风道3较高位置的通风孔进行分流,最终经环状主风道由抽风机的出风口流出,对上部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温;另一部分低温空气从粮面以下部分的通风孔流出,穿过粮堆后从垂直支风道3的通风孔进行分流,最终经环状主风道由抽风机的出风口流出,对中部以及下部的粮食进行通风降温。

本发明经实际应用,均取得了相同或相近似的结果,降温时间短、效果好,以下是本发明的应用例:

应用例一

1、仓房情况

浅圆仓直径30米、最大装粮高度30米,粮食品种为小麦;数量11021吨,水份含量12.5%,杂质含量0.9%,不完善粒度5.5%,粮堆高度20米。

径向通风设计:环状主风道设置在浅圆仓内壁底部,8个垂直支风道(高度为16米),环状主风道设置两个导风口,中心集风管直径为1.0米。

2、试验方法

导风口连接风机后,吨粮通风量为5-6m3/h·t,通风的气流温度为17℃,采用压入式通风。

3、试验结果分析

表1通风前后粮温变化

应用例二

1、仓房情况

浅圆仓直径25米、装粮高度27.15米。粮食品种大豆,数量10139.4吨,水份含量11.3%,杂质含量1.5%,完善粒度80.5%,粮堆高度26.96米。

径向通风设计:环状主风道设置在浅圆仓内壁底部,8个垂直支风道(高度为15米),环状主风道设置三个导风口,中心集风管直径为1.2米。

2、试验方法

导风口连接风机后,吨粮通风量为5-6m3/h·t,通风的气流温度为17.5℃,采用压入式通风。

3、试验结果分析

由上述情况可以清楚的看出,通过14天降温即可达到明显的降温效果,各层粮温非常均匀,使用效果好,是浅圆仓通风系统和通风方法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最后,申请人要指出的是,本本申请上述指出的仅仅是一种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用等同或等同替代手段所做出与本申请技术方案本质上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