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地粳稻旱播育秧移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80865发布日期:2019-07-06 10:0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寒地粳稻旱播育秧移栽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育秧移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寒地粳稻旱播育秧移栽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黑龙江省等寒地稻区,受劳动力短缺和水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下,育秧移栽方式的劳动力密集、水分利用率低的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寒地水稻生产可持续性和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旱播水管是一种轻简节水的栽培方式,以轻简、节水、高产、优质为目标。现有的旱播育秧移栽大多都是通过人工进行。人工对粳稻秧苗进行处理时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工人技术熟练程度的不同或者由于其他的人为因素的影响,难免造成秧苗损坏,处理的不精细,处理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发明一种寒地粳稻旱播水管栽培方法,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一种寒地粳稻旱播育秧移栽设备,该装置包括:包括:调节支座1,工作柜2,推动机构3,操控面板4,报警器5,穿针板6,穿针机构7,气动三联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柜2底部四角设有调节支座1,调节支座1调节高度值在0mm~25mm;所述工作柜2上部设有推动机构3,推动机构3与工作柜2螺纹固定,其中推动机构3一端置有穿针机构7,穿针机构7与工作柜2螺纹固定;所述工作柜2上部一侧两端分别设有操控面板4和报警器5,报警器5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穿针板6位于穿针机构7顶端,穿针板6共有两个,穿针板6与穿针机构7固定连接,其中穿针板6设有凹槽,其凹槽内置有一排穿针;所述气动三联件8位于工作柜2前侧,气动三联件8与工作柜2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调节支座1结构的说明。所述调节支座1包括:支座脚垫1-1,支座立柱1-2,支座曲臂1-3,升降器1-4,支座外壳1-5,凸轮摇臂1-6,支座凸轮1-7,支座升降机1-8,升降机滑板1-9;所述支座脚垫1-1上部设有支座立柱1-2,支座立柱1-2与支座脚垫1-1中心垂直,其中支座立柱1-2的底端与支座脚垫1-1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立柱1-2为可伸缩装置,支座立柱1-2位于支座外壳1-5内部,支座外壳1-5上端与支座立柱1-2顶端固定连接,其中支座外壳1-5为一侧敞口结构;所述升降机滑板1-9位于支座外壳1-5敞口一侧,升降机滑板1-9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支座升降机1-8,升降机滑板1-9下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器1-4;所述升降器1-4与支座立柱1-2滑动连接、与支座外壳1-5固定连接,升降器1-4的一侧设有支座曲臂1-3,支座曲臂1-3与升降器1-4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座曲臂1-3上部设有凸轮摇臂1-6,支座曲臂1-3通过凸轮摇臂1-6与支座凸轮1-7连接;所述凸轮摇臂1-6的一端与支座曲臂1-3同轴转动连接,凸轮摇臂1-6的另一端与支座凸轮1-7不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座凸轮1-7设于支座升降机1-8一侧,两者传动连接;所述支座升降机1-8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升降器1-4结构的说明。所述升降器1-4包括:升降螺纹1-4-1,齿轮外壳1-4-2,齿轮转动轴1-4-3,升降齿轮1-4-4;所述升降螺纹1-4-1附着于支座立柱1-2上,升降螺纹1-4-1一侧设有升降齿轮1-4-4,升降螺纹1-4-1与升降齿轮1-4-4啮合连接;所述升降齿轮1-4-4内部中心处设有齿轮转动轴1-4-3,升降齿轮1-4-4与齿轮转动轴1-4-3固定连接,升降齿轮1-4-4外部设有齿轮外壳1-4-2;所述齿轮外壳1-4-2与支座外壳1-5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机构3结构的说明。所述推动机构3包括:固定块3-1,a滑轨3-2,a气缸限位器3-3,a气缸3-4,安装面板3-5,推针台3-6,推针3-7;所述固定块3-1数量为2个,固定块3-1结构为“工”字型,其中固定块3-1上设有a滑轨3-2,a滑轨3-2与固定块3-1螺纹连接;所述a滑轨3-2上置有推针台3-6,推针台3-6与a滑轨3-2滑动连接;所述安装面板3-5位于a滑轨3-2一端,安装面板3-5一侧设有a气缸3-4,a气缸3-4通过螺栓与安装面板3-5固定连接;所述推针3-7位于推针台3-6上,推针3-7数量为2个,两个推针3-7长度大小相同,并且在同一水平面;所述a气缸限位器3-3位于a气缸3-4前部一侧,a气缸限位器3-3与操控面板4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a滑轨3-2结构的说明。所述a滑轨3-2包括:喷油嘴3-2-1,a滑轨滑缸3-2-2,喷油嘴收线器3-2-3,推针台基座3-2-4,a滑轨滑杆3-2-5,滑缸齿条3-2-6;所述a滑轨滑缸3-2-2位于固定块3-1上方,a滑轨滑缸3-2-2与固定块3-1固定连接,a滑轨滑缸3-2-2上设有推针台基座3-2-4,其中推针台基座3-2-4与a滑轨滑缸3-2-2和a滑轨滑杆3-2-5滑动连接;所述a滑轨滑杆3-2-5位于a滑轨滑缸3-2-2外部一侧,a滑轨滑杆3-2-5通过固定装置与a滑轨滑缸3-2-2固定连接,a滑轨滑杆3-2-5的数量每侧为3个;所述滑缸齿条3-2-6固定连接在a滑轨滑缸3-2-2上部滑道的下方,滑缸齿条3-2-6与推针台基座3-2-4内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喷油嘴3-2-1设在a滑轨滑缸3-2-2内部一侧,喷油嘴3-2-1的数量不少于6个,喷油嘴3-2-1与喷油嘴收线器3-2-3连接,其中喷油嘴收线器3-2-3设于a滑轨滑缸3-2-2一端外侧。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3-2-1结构的说明。所述喷油嘴3-2-1包括:多级进油口3-2-1-1,油缸减震套3-2-1-2,液压油缸3-2-1-3,油缸封闭板3-2-1-4,液压油杆3-2-1-5,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所述液压油缸3-2-1-3上部设有多级进油口3-2-1-1,多级进油口3-2-1-1与液压油缸3-2-1-3内部贯通,液压油缸3-2-1-3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设于液压油缸3-2-1-3内部中央处,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为实心锥体结构;所述液压油杆3-2-1-5连接在液压油缸3-2-1-3底部敞口处,液压油杆3-2-1-5的数量不少于16个,相邻液压油杆3-2-1-5以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底部端点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液压油杆3-2-1-5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油缸封闭板3-2-1-4设在液压油杆3-2-1-5下部,油缸封闭板3-2-1-4与液压油杆3-2-1-5铰链连接;所述油缸减震套3-2-1-2固定连接在液压油缸3-2-1-3外壁上端。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结构的说明。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包括:收线穿引环3-2-3-1,收线引导筒3-2-3-2,收线绞盘3-2-3-3,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驱动电机3-2-3-5,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喷油嘴收线3-2-3-7,收线器固定架3-2-3-8;所述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位于整个喷油嘴收线器3-2-3上端,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的下部设有驱动电机3-2-3-5,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与驱动电机3-2-3-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2-3-5与操控面板4通过导线控制相连,驱动电机3-2-3-5的下方设有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所述收线绞盘3-2-3-3位于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下方,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驱动电机3-2-3-5和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均与收线绞盘3-2-3-3处于同一轴线上,其中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与收线绞盘3-2-3-3转动连接;所述收线引导筒3-2-3-2位于收线绞盘3-2-3-3下方,收线引导筒3-2-3-2上端连接有收线器固定架3-2-3-8,收线引导筒3-2-3-2下端设有收线穿引环3-2-3-1,喷油嘴收线3-2-3-7的一端与收线穿引环3-2-3-1连接,其中收线穿引环3-2-3-1中的喷油嘴收线3-2-3-7通过收线引导筒3-2-3-2缠绕于收线绞盘3-2-3-3上。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结构的说明。所述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包括:冷却装置壳体3-2-3-4-1,波浪型缓冲板3-2-3-4-2,冷却装置腔体3-2-3-4-3,温度传感器3-2-3-4-4,冷却网3-2-3-4-5,水平冷却板3-2-3-4-6,冷却水回流管3-2-3-4-7,冷却水泵3-2-3-4-8,冷却水去流管3-2-3-4-9;所述冷却装置腔体3-2-3-4-3为冷却装置壳体3-2-3-4-1内部中空结构,冷却装置腔体3-2-3-4-3上、下两侧腔室均设有波浪型缓冲板3-2-3-4-2,且每侧腔室波浪型缓冲板3-2-3-4-2的数量都为3个;所述水平冷却板3-2-3-4-6位于冷却装置腔体3-2-3-4-3下侧腔室波浪型缓冲板3-2-3-4-2的下方,水平冷却板3-2-3-4-6的数量为4个,相邻水平冷却板3-2-3-4-6之间呈等距分布;所述冷却网3-2-3-4-5位于水平冷却板3-2-3-4-6下部,冷却网3-2-3-4-5与冷却装置壳体3-2-3-4-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去流管3-2-3-4-9设在冷却装置壳体3-2-3-4-1上部,冷却水回流管3-2-3-4-7设在冷却装置壳体3-2-3-4-1下部,冷却水去流管3-2-3-4-9与冷却水回流管3-2-3-4-7的一端均与冷却装置腔体3-2-3-4-3贯通,冷却水去流管3-2-3-4-9与冷却水回流管3-2-3-4-7的另一端通过冷却水泵3-2-3-4-8连接,其中冷却水泵3-2-3-4-8连接在冷却装置壳体3-2-3-4-1外部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3-2-3-4-4设在冷却装置壳体3-2-3-4-1内壁一侧下部,温度传感器3-2-3-4-4与冷却水泵3-2-3-4-8均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限位器3-3结构的说明。所述a气缸限位器3-3包括:限位器壳体3-3-1,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螺纹限位轴3-3-3,对压弹簧3-3-4,限位轴压块3-3-5,驱动齿轮3-3-6,齿轮传动轴3-3-7;所述限位轴压块3-3-5位于限位器壳体3-3-1内部,限位轴压块3-3-5的数量为2个,相邻限位轴压块3-3-5之间通过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连接,其中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的数量不少于2个;所述驱动齿轮3-3-6位于限位轴压块3-3-5内部凹槽处,驱动齿轮3-3-6的数量为2个,驱动齿轮3-3-6内部中心设有齿轮传动轴3-3-7,齿轮传动轴3-3-7与驱动齿轮3-3-6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限位轴3-3-3水平布置于两侧驱动齿轮3-3-6之间,螺纹限位轴3-3-3与两侧驱动齿轮3-3-6啮合连接;所述对压弹簧3-3-4固定连接在限位轴压块3-3-5一侧,对压弹簧3-3-4的数量为2个;所述齿轮传动轴3-3-7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3-4结构的说明。所述a气缸3-4包括:a气缸进气口3-4-1,均质装置3-4-2,气体过滤装置3-4-3,搅拌器3-4-4,a气缸壳体3-4-5,旋转器3-4-6,出气口控制阀3-4-7,a气缸出气口3-4-8,安全气阀3-4-9;所述a气缸进气口3-4-1和a气缸出气口3-4-8分别设在a气缸壳体3-4-5两侧,其中a气缸进气口3-4-1与a气缸壳体3-4-5内部贯通;所述气体过滤装置3-4-3设在a气缸壳体3-4-5内部中心处,气体过滤装置3-4-3一端与a气缸出气口3-4-8贯通连接,气体过滤装置3-4-3另一端与a气缸壳体3-4-5内部贯通;所述出气口控制阀3-4-7设在a气缸出气口3-4-8上部,出气口控制阀3-4-7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旋转器3-4-6连接在a气缸壳体3-4-5内部一侧,旋转器3-4-6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旋转器3-4-6与均质装置3-4-2转动连接,其中均质装置3-4-2设在气体过滤装置3-4-3一侧;所述搅拌器3-4-4位于a气缸壳体3-4-5内部上端,搅拌器3-4-4的一端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安全气阀3-4-9固定连接在a气缸壳体3-4-5外侧。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搅拌器3-4-4结构的说明。所述搅拌器3-4-4包括:搅拌器立轴3-4-4-1,搅拌器离合装置3-4-4-2,搅拌叶旋转轴3-4-4-3,搅拌叶3-4-4-4,旋转轴固定块3-4-4-5,立轴套管3-4-4-6;所述搅拌器离合装置3-4-4-2设在搅拌器立轴3-4-4-1上部且两者转动连接,搅拌器离合装置3-4-4-2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立轴套管3-4-4-6设在搅拌器立轴3-4-4-1中部,立轴套管3-4-4-6与搅拌器立轴3-4-4-1固定连接,立轴套管3-4-4-6外侧设有搅拌叶旋转轴3-4-4-3;所述搅拌叶旋转轴3-4-4-3通过旋转轴固定块3-4-4-5固定连接在立轴套管3-4-4-6上,搅拌叶旋转轴3-4-4-3的数量为4个,相邻搅拌叶旋转轴3-4-4-3之间以搅拌器立轴3-4-4-1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所述搅拌叶3-4-4-4设在搅拌叶旋转轴3-4-4-3上,且搅拌叶3-4-4-4与搅拌叶旋转轴3-4-4-3转动连接,每个搅拌叶旋转轴3-4-4-3上搅拌叶3-4-4-4的数量为6个。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板6结构的说明。所述穿针板6包括:顶推装置6-1,穿针放置凹槽6-2,穿针6-3,穿针限位器6-4;所述穿针放置凹槽6-2的数量为2个,相邻穿针放置凹槽6-2之间设有穿针6-3,其中穿针6-3的两端位于穿针放置凹槽6-2内部,穿针6-3的数量不少于12个;所述顶推装置6-1设在穿针放置凹槽6-2上部,顶推装置6-1为促使穿针6-3下落的加压装置;所述穿针限位器6-4固定连接在穿针放置凹槽6-2下部一侧,穿针限位器6-4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顶推装置6-1结构的说明。所述顶推装置6-1包括:推杆6-1-1,顶推装置壳体6-1-2,弹簧基座6-1-3,顶推装置锁钉6-1-4,锁钉中轴6-1-5,中轴固定板6-1-6,弹簧稳定立柱6-1-7,顶推装置弹簧6-1-8;所述顶推装置弹簧6-1-8位于顶推装置壳体6-1-2内部,顶推装置弹簧6-1-8的上部设有推杆6-1-1,顶推装置弹簧6-1-8的下部设有弹簧基座6-1-3,顶推装置弹簧6-1-8与推杆6-1-1、弹簧基座6-1-3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稳定立柱6-1-7设于顶推装置弹簧6-1-8内部下方,且弹簧稳定立柱6-1-7与弹簧基座6-1-3固定连接;所述中轴固定板6-1-6固定连接在弹簧基座6-1-3下部,中轴固定板6-1-6内侧设有顶推装置锁钉6-1-4,其中顶推装置锁钉6-1-4内部设有锁钉中轴6-1-5,锁钉中轴6-1-5与中轴固定板6-1-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穿针限位器6-4结构的说明。所述穿针限位器6-4包括:限位器框架6-4-1,限位器提升装置6-4-2,限位器减震组6-4-3,含齿条滑板6-4-4,限位杆螺纹6-4-5,限位杆6-4-6,a齿轮6-4-7,b齿轮6-4-8,c齿轮6-4-9;所述含齿条滑板6-4-4位于限位器框架6-4-1内部且与限位器框架6-4-1一侧滑动连接,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的上部设有b齿轮6-4-8,b齿轮6-4-8与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啮合连接;所述c齿轮6-4-9设在b齿轮6-4-8后侧,c齿轮6-4-9的直径小于b齿轮6-4-8,c齿轮6-4-9与b齿轮6-4-8同轴转动连接,其中b齿轮6-4-8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杆6-4-6从限位器框架6-4-1一侧穿过,限位杆6-4-6的一端设有限位杆螺纹6-4-5,其中限位杆螺纹6-4-5与a齿轮6-4-7啮合连接;所述a齿轮6-4-7位于c齿轮6-4-9下部,a齿轮6-4-7与c齿轮6-4-9啮合连接,a齿轮6-4-7通过固定轴连接在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上;所述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位于含齿条滑板6-4-4一侧,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下部的提升杆与含齿条滑板6-4-4一端连接,限位器提升装置6-4-2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限位器减震组6-4-3固定连接在含齿条滑板6-4-4上,限位器减震组6-4-3的数量为2个。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机构7结构的说明。所述穿针机构7包括:支台7-1,b气缸7-2,送针滑台7-3,针槽7-4,模具固定槽7-5,物品储槽7-6,b滑轨7-7;所述支台7-1顶部开有方槽,方槽两侧设有四个针孔,其底部设有b滑轨7-7,顶部设有送针滑台7-3,送针滑台7-3在支台7-1顶部的方槽内滑动;所述b滑轨7-7一端设有b气缸7-2,b气缸7-2缸体与b滑轨7-7固定连接,b气缸7-2伸缩轴与针滑台7-3驱动连接;所述模具固定槽7-5位于支台7-1一侧,其中模具固定槽7-5上设有两个物品储槽7-6;所述针槽7-4位于送针滑台7-3上,针槽7-4数量为2个,针槽7-4运动至极限位置与支台7-1顶部针孔贯通。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气动三联件8结构的说明。所述气动三联件8包括:右侧储压罐8-1,进气口8-2,气压粗调旋钮8-3,气压精调旋钮8-4,出气口8-5,气压值显示表8-6,左侧储压罐8-7,泄压阀8-8;所述出气口8-5和进气口8-2分别位于整个气动三联件8装置的左右两侧,出气口8-5和进气口8-2之间设有左侧储压罐8-7和右侧储压罐8-1,出气口8-5通过左侧储压罐8-7和右侧储压罐8-1与进气口8-2贯通连接;所述左侧储压罐8-7上部设有气压精调旋钮8-4,左侧储压罐8-7下部设有泄压阀8-8,左侧储压罐8-7腰部一侧设有气压值显示表8-6;所述气压粗调旋钮8-3设在右侧储压罐8-1上部。

进一步的,本段是对本发明中所述右侧储压罐8-1结构的说明。所述右侧储压罐8-1包括:密封压块8-1-1,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罐体稳定套8-1-3,喷淋液进入管调节阀8-1-4,喷淋液进入管8-1-5,竖直分气管8-1-6,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喷淋液流出管8-1-8,喷淋液流出管调节阀8-1-9,带孔缓冲板8-1-10,气体过滤层8-1-11,喷淋装置8-1-12,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所述罐体稳定套8-1-3固定连接在右侧储压罐罐体8-1-7上部外侧,罐体稳定套8-1-3上方设有密封压块8-1-1,密封压块8-1-1与罐体稳定套8-1-3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和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分别位于密封压块8-1-1内部两侧,其中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的一端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直接贯通,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的一端通过竖直分气管8-1-6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至底贯通;所述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内部设有竖直分气管8-1-6、气体过滤层8-1-11、带孔缓冲板8-1-10和喷淋装置8-1-12,其中竖直分气管8-1-6的数量为8个,相邻竖直分气管8-1-6之间等角度分布且角度为45°,竖直分气管8-1-6距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底部的距离为8cm~10cm;所述气体过滤层8-1-11的数量为2个,相邻之间设有带孔缓冲板8-1-10,带孔缓冲板8-1-10距上下两个气体过滤层8-1-11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喷淋装置8-1-12位于气体过滤层8-1-11上方,喷淋装置8-1-12与喷淋液进入管8-1-5贯通连接,其中喷淋液进入管8-1-5连接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外部上侧,喷淋液进入管8-1-5上设有喷淋液进入管调节阀8-1-4;所述喷淋液流出管8-1-8连接在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外部下侧,喷淋液流出管8-1-8上设有喷淋液流出管调节阀8-1-9。

本发明专利公开的一种寒地粳稻旱播育秧移栽设备,其优点在于: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维护成本低,操作便捷,自动化程度高,避免了人工处理费时费力的缺点,能够有效节约经济成本;且该装置工作效率高,前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寒地粳稻旱播育秧移栽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所述调节支座1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所述升降器1-4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机构3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所述a滑轨3-2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3-2-1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所述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限位器3-3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3-4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所述搅拌器3-4-4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板6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所述顶推装置6-1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限位器6-4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机构7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所述气动三联件8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所述右侧储压罐8-1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所述的推针3-7抗疲劳强度增率与2-甲基-十一烷醇掺量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寒地粳稻旱播育秧移栽设备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寒地粳稻旱播育秧移栽设备示意图。从图中看出,该装置包括:包括:调节支座1,工作柜2,推动机构3,操控面板4,报警器5,穿针板6,穿针机构7,气动三联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柜2底部四角设有调节支座1,调节支座1调节高度值在0mm~25mm;所述工作柜2上部设有推动机构3,推动机构3与工作柜2螺纹固定,其中推动机构3一端置有穿针机构7,穿针机构7与工作柜2螺纹固定;所述工作柜2上部一侧两端分别设有操控面板4和报警器5,报警器5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穿针板6位于穿针机构7顶端,穿针板6共有两个,穿针板6与穿针机构7固定连接,其中穿针板6设有凹槽,其凹槽内置有一排穿针;所述气动三联件8位于工作柜2前侧,气动三联件8与工作柜2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调节支座1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调节支座1包括:支座脚垫1-1,支座立柱1-2,支座曲臂1-3,升降器1-4,支座外壳1-5,凸轮摇臂1-6,支座凸轮1-7,支座升降机1-8,升降机滑板1-9;所述支座脚垫1-1上部设有支座立柱1-2,支座立柱1-2与支座脚垫1-1中心垂直,其中支座立柱1-2的底端与支座脚垫1-1固定连接;所述支座立柱1-2为可伸缩装置,支座立柱1-2位于支座外壳1-5内部,支座外壳1-5上端与支座立柱1-2顶端固定连接,其中支座外壳1-5为一侧敞口结构;所述升降机滑板1-9位于支座外壳1-5敞口一侧,升降机滑板1-9上部外侧固定连接有支座升降机1-8,升降机滑板1-9下部固定连接有升降器1-4;所述升降器1-4与支座立柱1-2滑动连接、与支座外壳1-5固定连接,升降器1-4的一侧设有支座曲臂1-3,支座曲臂1-3与升降器1-4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座曲臂1-3上部设有凸轮摇臂1-6,支座曲臂1-3通过凸轮摇臂1-6与支座凸轮1-7连接;所述凸轮摇臂1-6的一端与支座曲臂1-3同轴转动连接,凸轮摇臂1-6的另一端与支座凸轮1-7不同轴转动连接;所述支座凸轮1-7设于支座升降机1-8一侧,两者传动连接;所述支座升降机1-8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升降器1-4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升降器1-4包括:升降螺纹1-4-1,齿轮外壳1-4-2,齿轮转动轴1-4-3,升降齿轮1-4-4;所述升降螺纹1-4-1附着于支座立柱1-2上,升降螺纹1-4-1一侧设有升降齿轮1-4-4,升降螺纹1-4-1与升降齿轮1-4-4啮合连接;所述升降齿轮1-4-4内部中心处设有齿轮转动轴1-4-3,升降齿轮1-4-4与齿轮转动轴1-4-3固定连接,升降齿轮1-4-4外部设有齿轮外壳1-4-2;所述齿轮外壳1-4-2与支座外壳1-5固定连接。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推动机构3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推动机构3包括:固定块3-1,a滑轨3-2,a气缸限位器3-3,a气缸3-4,安装面板3-5,推针台3-6,推针3-7;所述固定块3-1数量为2个,固定块3-1结构为“工”字型,其中固定块3-1上设有a滑轨3-2,a滑轨3-2与固定块3-1螺纹连接;所述a滑轨3-2上置有推针台3-6,推针台3-6与a滑轨3-2滑动连接;所述安装面板3-5位于a滑轨3-2一端,安装面板3-5一侧设有a气缸3-4,a气缸3-4通过螺栓与安装面板3-5固定连接;所述推针3-7位于推针台3-6上,推针3-7数量为2个,两个推针3-7长度大小相同,并且在同一水平面;所述a气缸限位器3-3位于a气缸3-4前部一侧,a气缸限位器3-3与操控面板4信号连接。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a滑轨3-2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a滑轨3-2包括:喷油嘴3-2-1,a滑轨滑缸3-2-2,喷油嘴收线器3-2-3,推针台基座3-2-4,a滑轨滑杆3-2-5,滑缸齿条3-2-6;所述a滑轨滑缸3-2-2位于固定块3-1上方,a滑轨滑缸3-2-2与固定块3-1固定连接,a滑轨滑缸3-2-2上设有推针台基座3-2-4,其中推针台基座3-2-4与a滑轨滑缸3-2-2和a滑轨滑杆3-2-5滑动连接;所述a滑轨滑杆3-2-5位于a滑轨滑缸3-2-2外部一侧,a滑轨滑杆3-2-5通过固定装置与a滑轨滑缸3-2-2固定连接,a滑轨滑杆3-2-5的数量每侧为3个;所述滑缸齿条3-2-6固定连接在a滑轨滑缸3-2-2上部滑道的下方,滑缸齿条3-2-6与推针台基座3-2-4内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喷油嘴3-2-1设在a滑轨滑缸3-2-2内部一侧,喷油嘴3-2-1的数量不少于6个,喷油嘴3-2-1与喷油嘴收线器3-2-3连接,其中喷油嘴收线器3-2-3设于a滑轨滑缸3-2-2一端外侧。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3-2-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喷油嘴3-2-1包括:多级进油口3-2-1-1,油缸减震套3-2-1-2,液压油缸3-2-1-3,油缸封闭板3-2-1-4,液压油杆3-2-1-5,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所述液压油缸3-2-1-3上部设有多级进油口3-2-1-1,多级进油口3-2-1-1与液压油缸3-2-1-3内部贯通,液压油缸3-2-1-3底部为敞口结构;所述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设于液压油缸3-2-1-3内部中央处,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为实心锥体结构;所述液压油杆3-2-1-5连接在液压油缸3-2-1-3底部敞口处,液压油杆3-2-1-5的数量不少于16个,相邻液压油杆3-2-1-5以液压油顶冲雾化装置3-2-1-6底部端点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液压油杆3-2-1-5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油缸封闭板3-2-1-4设在液压油杆3-2-1-5下部,油缸封闭板3-2-1-4与液压油杆3-2-1-5铰链连接;所述油缸减震套3-2-1-2固定连接在液压油缸3-2-1-3外壁上端。

如图7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喷油嘴收线器3-2-3包括:收线穿引环3-2-3-1,收线引导筒3-2-3-2,收线绞盘3-2-3-3,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驱动电机3-2-3-5,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喷油嘴收线3-2-3-7,收线器固定架3-2-3-8;所述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位于整个喷油嘴收线器3-2-3上端,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的下部设有驱动电机3-2-3-5,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与驱动电机3-2-3-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3-2-3-5与操控面板4通过导线控制相连,驱动电机3-2-3-5的下方设有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所述收线绞盘3-2-3-3位于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下方,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驱动电机3-2-3-5和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均与收线绞盘3-2-3-3处于同一轴线上,其中收线器离合装置3-2-3-6与收线绞盘3-2-3-3转动连接;所述收线引导筒3-2-3-2位于收线绞盘3-2-3-3下方,收线引导筒3-2-3-2上端连接有收线器固定架3-2-3-8,收线引导筒3-2-3-2下端设有收线穿引环3-2-3-1,喷油嘴收线3-2-3-7的一端与收线穿引环3-2-3-1连接,其中收线穿引环3-2-3-1中的喷油嘴收线3-2-3-7通过收线引导筒3-2-3-2缠绕于收线绞盘3-2-3-3上。

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收线器冷却装置3-2-3-4包括:冷却装置壳体3-2-3-4-1,波浪型缓冲板3-2-3-4-2,冷却装置腔体3-2-3-4-3,温度传感器3-2-3-4-4,冷却网3-2-3-4-5,水平冷却板3-2-3-4-6,冷却水回流管3-2-3-4-7,冷却水泵3-2-3-4-8,冷却水去流管3-2-3-4-9;所述冷却装置腔体3-2-3-4-3为冷却装置壳体3-2-3-4-1内部中空结构,冷却装置腔体3-2-3-4-3上、下两侧腔室均设有波浪型缓冲板3-2-3-4-2,且每侧腔室波浪型缓冲板3-2-3-4-2的数量都为3个;所述水平冷却板3-2-3-4-6位于冷却装置腔体3-2-3-4-3下侧腔室波浪型缓冲板3-2-3-4-2的下方,水平冷却板3-2-3-4-6的数量为4个,相邻水平冷却板3-2-3-4-6之间呈等距分布;所述冷却网3-2-3-4-5位于水平冷却板3-2-3-4-6下部,冷却网3-2-3-4-5与冷却装置壳体3-2-3-4-1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冷却水去流管3-2-3-4-9设在冷却装置壳体3-2-3-4-1上部,冷却水回流管3-2-3-4-7设在冷却装置壳体3-2-3-4-1下部,冷却水去流管3-2-3-4-9与冷却水回流管3-2-3-4-7的一端均与冷却装置腔体3-2-3-4-3贯通,冷却水去流管3-2-3-4-9与冷却水回流管3-2-3-4-7的另一端通过冷却水泵3-2-3-4-8连接,其中冷却水泵3-2-3-4-8连接在冷却装置壳体3-2-3-4-1外部一侧;所述温度传感器3-2-3-4-4设在冷却装置壳体3-2-3-4-1内壁一侧下部,温度传感器3-2-3-4-4与冷却水泵3-2-3-4-8均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

如图9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限位器3-3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a气缸限位器3-3包括:限位器壳体3-3-1,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螺纹限位轴3-3-3,对压弹簧3-3-4,限位轴压块3-3-5,驱动齿轮3-3-6,齿轮传动轴3-3-7;所述限位轴压块3-3-5位于限位器壳体3-3-1内部,限位轴压块3-3-5的数量为2个,相邻限位轴压块3-3-5之间通过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连接,其中压块张紧度调节栓3-3-2的数量不少于2个;所述驱动齿轮3-3-6位于限位轴压块3-3-5内部凹槽处,驱动齿轮3-3-6的数量为2个,驱动齿轮3-3-6内部中心设有齿轮传动轴3-3-7,齿轮传动轴3-3-7与驱动齿轮3-3-6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螺纹限位轴3-3-3水平布置于两侧驱动齿轮3-3-6之间,螺纹限位轴3-3-3与两侧驱动齿轮3-3-6啮合连接;所述对压弹簧3-3-4固定连接在限位轴压块3-3-5一侧,对压弹簧3-3-4的数量为2个;所述齿轮传动轴3-3-7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

如图10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a气缸3-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a气缸3-4包括:a气缸进气口3-4-1,均质装置3-4-2,气体过滤装置3-4-3,搅拌器3-4-4,a气缸壳体3-4-5,旋转器3-4-6,出气口控制阀3-4-7,a气缸出气口3-4-8,安全气阀3-4-9;所述a气缸进气口3-4-1和a气缸出气口3-4-8分别设在a气缸壳体3-4-5两侧,其中a气缸进气口3-4-1与a气缸壳体3-4-5内部贯通;所述气体过滤装置3-4-3设在a气缸壳体3-4-5内部中心处,气体过滤装置3-4-3一端与a气缸出气口3-4-8贯通连接,气体过滤装置3-4-3另一端与a气缸壳体3-4-5内部贯通;所述出气口控制阀3-4-7设在a气缸出气口3-4-8上部,出气口控制阀3-4-7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旋转器3-4-6连接在a气缸壳体3-4-5内部一侧,旋转器3-4-6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旋转器3-4-6与均质装置3-4-2转动连接,其中均质装置3-4-2设在气体过滤装置3-4-3一侧;所述搅拌器3-4-4位于a气缸壳体3-4-5内部上端,搅拌器3-4-4的一端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安全气阀3-4-9固定连接在a气缸壳体3-4-5外侧。

如图11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搅拌器3-4-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搅拌器3-4-4包括:搅拌器立轴3-4-4-1,搅拌器离合装置3-4-4-2,搅拌叶旋转轴3-4-4-3,搅拌叶3-4-4-4,旋转轴固定块3-4-4-5,立轴套管3-4-4-6;所述搅拌器离合装置3-4-4-2设在搅拌器立轴3-4-4-1上部且两者转动连接,搅拌器离合装置3-4-4-2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立轴套管3-4-4-6设在搅拌器立轴3-4-4-1中部,立轴套管3-4-4-6与搅拌器立轴3-4-4-1固定连接,立轴套管3-4-4-6外侧设有搅拌叶旋转轴3-4-4-3;所述搅拌叶旋转轴3-4-4-3通过旋转轴固定块3-4-4-5固定连接在立轴套管3-4-4-6上,搅拌叶旋转轴3-4-4-3的数量为4个,相邻搅拌叶旋转轴3-4-4-3之间以搅拌器立轴3-4-4-1为中心等角度分布;所述搅拌叶3-4-4-4设在搅拌叶旋转轴3-4-4-3上,且搅拌叶3-4-4-4与搅拌叶旋转轴3-4-4-3转动连接,每个搅拌叶旋转轴3-4-4-3上搅拌叶3-4-4-4的数量为6个。

如图12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板6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穿针板6包括:顶推装置6-1,穿针放置凹槽6-2,穿针6-3,穿针限位器6-4;所述穿针放置凹槽6-2的数量为2个,相邻穿针放置凹槽6-2之间设有穿针6-3,其中穿针6-3的两端位于穿针放置凹槽6-2内部,穿针6-3的数量不少于12个;所述顶推装置6-1设在穿针放置凹槽6-2上部,顶推装置6-1为促使穿针6-3下落的加压装置;所述穿针限位器6-4固定连接在穿针放置凹槽6-2下部一侧,穿针限位器6-4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

如图13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顶推装置6-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顶推装置6-1包括:推杆6-1-1,顶推装置壳体6-1-2,弹簧基座6-1-3,顶推装置锁钉6-1-4,锁钉中轴6-1-5,中轴固定板6-1-6,弹簧稳定立柱6-1-7,顶推装置弹簧6-1-8;所述顶推装置弹簧6-1-8位于顶推装置壳体6-1-2内部,顶推装置弹簧6-1-8的上部设有推杆6-1-1,顶推装置弹簧6-1-8的下部设有弹簧基座6-1-3,顶推装置弹簧6-1-8与推杆6-1-1、弹簧基座6-1-3均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稳定立柱6-1-7设于顶推装置弹簧6-1-8内部下方,且弹簧稳定立柱6-1-7与弹簧基座6-1-3固定连接;所述中轴固定板6-1-6固定连接在弹簧基座6-1-3下部,中轴固定板6-1-6内侧设有顶推装置锁钉6-1-4,其中顶推装置锁钉6-1-4内部设有锁钉中轴6-1-5,锁钉中轴6-1-5与中轴固定板6-1-6固定连接。

如图14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限位器6-4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穿针限位器6-4包括:限位器框架6-4-1,限位器提升装置6-4-2,限位器减震组6-4-3,含齿条滑板6-4-4,限位杆螺纹6-4-5,限位杆6-4-6,a齿轮6-4-7,b齿轮6-4-8,c齿轮6-4-9;所述含齿条滑板6-4-4位于限位器框架6-4-1内部且与限位器框架6-4-1一侧滑动连接,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的上部设有b齿轮6-4-8,b齿轮6-4-8与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啮合连接;所述c齿轮6-4-9设在b齿轮6-4-8后侧,c齿轮6-4-9的直径小于b齿轮6-4-8,c齿轮6-4-9与b齿轮6-4-8同轴转动连接,其中b齿轮6-4-8与外部电机传动连接;所述限位杆6-4-6从限位器框架6-4-1一侧穿过,限位杆6-4-6的一端设有限位杆螺纹6-4-5,其中限位杆螺纹6-4-5与a齿轮6-4-7啮合连接;所述a齿轮6-4-7位于c齿轮6-4-9下部,a齿轮6-4-7与c齿轮6-4-9啮合连接,a齿轮6-4-7通过固定轴连接在含齿条滑板6-4-4一端齿条上;所述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位于含齿条滑板6-4-4一侧,限位器提升装置6-4-2下部的提升杆与含齿条滑板6-4-4一端连接,限位器提升装置6-4-2通过导线与操控面板4控制相连;所述限位器减震组6-4-3固定连接在含齿条滑板6-4-4上,限位器减震组6-4-3的数量为2个。

如图15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穿针机构7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穿针机构7包括:支台7-1,b气缸7-2,送针滑台7-3,针槽7-4,模具固定槽7-5,物品储槽7-6,b滑轨7-7;所述支台7-1顶部开有方槽,方槽两侧设有四个针孔,其底部设有b滑轨7-7,顶部设有送针滑台7-3,送针滑台7-3在支台7-1顶部的方槽内滑动;所述b滑轨7-7一端设有b气缸7-2,b气缸7-2缸体与b滑轨7-7固定连接,b气缸7-2伸缩轴与针滑台7-3驱动连接;所述模具固定槽7-5位于支台7-1一侧,其中模具固定槽7-5上设有两个物品储槽7-6;所述针槽7-4位于送针滑台7-3上,针槽7-4数量为2个,针槽7-4运动至极限位置与支台7-1顶部针孔贯通。

如图16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气动三联件8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气动三联件8包括:右侧储压罐8-1,进气口8-2,气压粗调旋钮8-3,气压精调旋钮8-4,出气口8-5,气压值显示表8-6,左侧储压罐8-7,泄压阀8-8;所述出气口8-5和进气口8-2分别位于整个气动三联件8装置的左右两侧,出气口8-5和进气口8-2之间设有左侧储压罐8-7和右侧储压罐8-1,出气口8-5通过左侧储压罐8-7和右侧储压罐8-1与进气口8-2贯通连接;所述左侧储压罐8-7上部设有气压精调旋钮8-4,左侧储压罐8-7下部设有泄压阀8-8,左侧储压罐8-7腰部一侧设有气压值显示表8-6;所述气压粗调旋钮8-3设在右侧储压罐8-1上部。

如图17所示,是本发明中所述右侧储压罐8-1结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所述右侧储压罐8-1包括:密封压块8-1-1,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罐体稳定套8-1-3,喷淋液进入管调节阀8-1-4,喷淋液进入管8-1-5,竖直分气管8-1-6,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喷淋液流出管8-1-8,喷淋液流出管调节阀8-1-9,带孔缓冲板8-1-10,气体过滤层8-1-11,喷淋装置8-1-12,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所述罐体稳定套8-1-3固定连接在右侧储压罐罐体8-1-7上部外侧,罐体稳定套8-1-3上方设有密封压块8-1-1,密封压块8-1-1与罐体稳定套8-1-3固定连接;所述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和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分别位于密封压块8-1-1内部两侧,其中右侧储压罐出气管8-1-2的一端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直接贯通,右侧储压罐进气管8-1-13的一端通过竖直分气管8-1-6与右侧储压罐罐体8-1-7至底贯通;所述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内部设有竖直分气管8-1-6、气体过滤层8-1-11、带孔缓冲板8-1-10和喷淋装置8-1-12,其中竖直分气管8-1-6的数量为8个,相邻竖直分气管8-1-6之间等角度分布且角度为45°,竖直分气管8-1-6距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底部的距离为8cm~10cm;所述气体过滤层8-1-11的数量为2个,相邻之间设有带孔缓冲板8-1-10,带孔缓冲板8-1-10距上下两个气体过滤层8-1-11之间距离相等;所述喷淋装置8-1-12位于气体过滤层8-1-11上方,喷淋装置8-1-12与喷淋液进入管8-1-5贯通连接,其中喷淋液进入管8-1-5连接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外部上侧,喷淋液进入管8-1-5上设有喷淋液进入管调节阀8-1-4;所述喷淋液流出管8-1-8连接在右侧储压罐罐体8-1-7外部下侧,喷淋液流出管8-1-8上设有喷淋液流出管调节阀8-1-9。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作为推针3-7,它是本发明的重要组件,由于它的存在,增加了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它为整体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发挥着关键作用。为此,通过以下是实施例,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述的推针3-7,所表现出的高于其他相关专利的物理特性。

实施例1

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推针3-7,并按质量百分比计:

第1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配比组分中的2-甲基-十一烷醇1%加入间歇反应釜中,同时加入超纯水5%,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搅拌机,设定转速为1rpm;

第2步:间歇反应釜运转5分钟后,加入改性助外加剂3%和1,1'-(1-甲基亚乙基)双[4-(2-丙烯基氧基)]苯6%,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汽封蒸汽减压加温器,使温度升至3℃,加入沉凝促进剂9%和铁纳米微粒2%,在间歇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到s组分匀浆;

第3步: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配比组分中的凝结促进催化剂4%,与s组分匀浆混合搅拌,再次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汽封蒸汽减压加温器,控制温度为6℃,保温9分钟,出料入压模机,即得到推针3-7。

实施例2

按照以下步骤制造本发明所述推针3-7,并按质量百分比计:

第1步: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配比组分中的2-甲基-十一烷醇87%加入间歇反应釜中,同时加入超纯水86%,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搅拌机,设定转速为87rpm;

第2步:间歇反应釜运转86分钟后,加入改性助外加剂28%和1,1'-(1-甲基亚乙基)双[4-(2-丙烯基氧基)]苯38%,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汽封蒸汽减压加温器,使温度升至78℃,加入沉凝促进剂29%和铁纳米微粒95%,在间歇反应釜中搅拌均匀,得到s组分匀浆;

第3步:按照质量百分比称取配比组分中的凝结促进催化剂20%,与s组分匀浆混合搅拌,再次启动间歇反应釜中的汽封蒸汽减压加温器,控制温度为38℃,保温29分钟,出料入压模机,即得到推针3-7。

对照例

对照例为市售某品牌与本申请推针3-7同样部件,为进行性能测试试验。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2制备获得的推针3-7和对照例所获得的同样部件进行使用效果对比。对二者高速热变形温度、抗挤压强度、千小时折断数量、磨损速率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本发明所述的推针3-7,其上述性能指标均优于现有技术生产的产品。

实施例4

研究2-甲基-十一烷醇成分占比对推针3-7性能的影响。变化2-甲基-十一烷醇掺量为总量的10%、20%、30%、40%,以推针3-7抗疲劳强度增率为评价指标。从本发明中所述的推针3-7抗疲劳强度增率与2-甲基-十一烷醇掺量关系图中看出,2-甲基-十一烷醇的含量,对其材料抗疲劳强度增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含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产品性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