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食用菌菇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3234发布日期:2019-07-27 08:50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型食用菌菇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食用菌菇房。



背景技术:

设施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境人为干预措施,减轻或避免恶劣对的自然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稳定因素,通过局部环境的人工调节,增加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设施内的局部环境调控水平越高,生产稳定性越强。在种植业领域,环境调控包括:保温、控温、光线、通风和湿度;在食用菌大棚种植领域,最主要的是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好氧型食用菌在呼吸代谢中要不断吸收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只有不断进行空气交换,好氧型食用菌才能正常发育。好氧型食用菌子实体发育对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好氧型食用的需求就会抑制菌盖的发育和子实体的形,现有的二氧化碳去除方法是通过与外界通风来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但外界的温度和湿度可控性太低,给控制菇房内温度和湿度造成影响较大,并且智能化程度低,不利于食用菌生长;温度过高,食用菌则停止生长或死亡,现有的调控大棚室内温度的方法是在大棚内安装空调设施,在生产应用上存在设备投资大、运营成本高的问题,不适宜农户大规模使用,并且食用菌的菌包通常被塑料膜包裹,食用菌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造成塑料膜内温度过高,则对食用菌极为不利,所以对食用菌的散热显得非常必要,但是现有的出菇架存在着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湿度过低,影响食用菌的生长发育,现有的调节湿度的方法是喷水,智能化程度低,长时间大量的喷水直接影响是湿度过大,容易引发相应的病害,给农户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食用菌菇房,该节能型食用菌菇房智能化程度高,可以自动调节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设施投资成本小,运行费用低,使用方便,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智能化程度低,菇房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自动调控,影响食用菌生长的问题,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型食用菌菇房,包括菇房、二氧化碳去除装置、降温增湿装置、食用菌出菇床架、自动控制装置,所述的菇房内分别设置降温增湿装置、二氧化碳去除装置、食用菌出菇床架、自动控制装置,所述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包括高压风机、反应器、水箱,所述反应器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反应器顶部设有盖子,所述反应器的侧壁上分别设置送风口、出风口,所述送风口通过管道与高压风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应器内部盛放碱性氢氧化物溶液,所述反应器的底部设置支管,所述支管通过管道与送风口连接,所述支管上设置支路竖管,所述支路竖管连通支路横管,所述支路横管连接送风支管,所述送风支管连接气盘石,所述送风支管上安装止逆阀;所述出风口通过出风管连接水箱,所述送风口与高压风机连接的管道与出风管上分别设置二氧化碳检测仪,所述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的一侧设置降温增湿装置;

所述的降温增湿装置包括热交换容器、沉降除湿管道、出风管道、风机、给水管、排水管、压力罐、集水槽,所述的热交换容器的顶部安装风机,所述的热交换容器的底部设置连接管道,所述的热交换容器、连接管道内设置给水管,所述的给水管上均匀设置旋转喷头,所述的给水管的进水端连接于压力罐,所述的压力罐设置于菇房外侧,所述的给水管上分别设置过滤器、电磁阀,所述的给水管的出水端设置排污阀,所述的连接管道内设置排水管,所述的排水管上均匀设置排水孔,所述的排水管连接于集水槽,所述的集水槽设置于菇房外侧,所述的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于沉降除湿管道的底部,所述的沉降除湿管道的顶部连接于出风管道,所述的出风管道上均匀设置出风口,所述的出风口的下方设置食用菌出菇床架;

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床架包括床架、竖梯、横梁、冷水管道、托盘,所述床架的两侧设置竖梯,所述竖梯与竖梯之间安装横梁,所述横梁上放置托盘,所述托盘与托盘之间设置冷水管道,所述竖梯由竖杆、横支撑杆、斜支撑杆组成,所述竖杆与竖杆之间上、中、下的位置处水平焊接横支撑杆,所述横支撑杆之间的竖杆上焊接斜支撑杆,所述竖杆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均匀设置圆孔,所述竖杆底部安装万向刹车轮,所述横梁的两端焊接有“l”型铁件,所述竖梯与横梁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冷水管道分为:主管道、进水管、连接管、回水管,所述主管道设置在两横梁之间的床架底部,所述主管道上安装进水管,所述进水管顶部安装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安装回水管,所述进水管、连接管、回水管构成“门”型结构,所述的主管道的一端连接于压力罐;

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包括微控制器、数据对比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所述的高压风机、二氧化碳检测仪、风机、电磁阀、数据对比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检测仪分别连接于微控制器。

所述的碱性氢氧化物溶液为氢氧化钾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碱性氢氧化物溶液体积占反应器体积的三分之二,所述碱性氢氧化物溶液的液面低于送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

所述的微控制器为单片机。

所述的数据对比模块内设置的对比温度值为25℃。

所述的数据对比模块设置的对比湿度值为85%。

所述的压力罐内为浅层地下水。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节能型食用菌菇房,一是,二氧化碳去除装置上安装有二氧化碳检测仪,并连接着微控制器,微控制器连接有数据对比模块和高压风机,当菇房内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一定值时,微控制器控制高压风机工作,当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一定值时,微控制器控制高压风机停止工作,具有自动调节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效果。二是,降温增湿装置是通过将地下水变成颗粒水与菇房内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风机将热交换后的空气吹出,对菇房内进行降温加湿,其中加水管上装有电磁阀,电磁阀和风机连接于微控制器,菇房内装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当温度高于一定值或湿度低于一定值的时候,微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和风机工作,进行降温加湿,具有自动化对菇房内进行降温加湿的效果。三是,食用菌出菇床架上装有冷水管道,接通地下水后可以对床架上的菌包进行降温、散热,有助于出菇,具有降温、散热的效果。四是,压力罐里装的是浅层地下水,豫北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温度常年在16摄氏度,对菇房进行降温时不需要担心温度波动大,具有有效保持一定温度的效果。五是,连接管道内装有排水管,排水管连接集水槽,可以收集水用于灌溉等二次利用,具有节约资源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菇房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菇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二氧化碳去除装置的支路横管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降温增湿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食用菌出菇床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食用菌出菇床架的圆孔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菇房200、二氧化碳去除装置300、降温增湿装置400、食用菌出菇床架500、自动控制装置201、高压风机202、管道203、反应器204、送风口205、支路竖管206、盖子207、碱性氢氧化物溶液208、出风口209、出风管210、二氧化碳检测仪211、支路横管212、支管213、止逆阀214、气盘石215、水箱216、送风支管301、热交换容器302、沉降除湿管道303、出风管道304、风机305、给水管306、排水管307、压力罐308、集水槽310、连接管道311、出风口312、旋转喷头313、过滤器314、电磁阀315、排污阀316、排水孔401、床架402、竖梯403、横梁404、托盘405、竖杆406、横支撑杆407、斜支撑杆408、圆孔409、万向刹车轮410、“l”型铁件411、螺栓412、主管道413、进水管414、连接管415、回水管416、冷水管道501、微控制器502、数据对比模块503、温度传感器504、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附图1-7所示,一种节能型食用菌菇房,包括菇房100、二氧化碳去除装置200、降温增湿装置300、食用菌出菇床架400、自动控制装置500,所述的菇房100内分别设置降温增湿装置200、二氧化碳去除装置300、食用菌出菇床架400、自动控制装置500,所述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200包括高压风机201、反应器203、水箱215,所述反应器203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反应器203顶部设有盖子206,所述反应器203的侧壁上分别设置送风口204、出风口208,所述送风口204通过管道202与高压风机20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反应器203内部盛放碱性氢氧化物溶液207,所述反应器203的底部设置支管212,所述支管212通过管道202与送风口204连接,所述支管212上设置支路竖管205,所述支路竖管205连通支路横管211,所述支路横管211连接送风支管216,所述送风支管216连接气盘石214,所述送风支管216上安装止逆阀213;所述出风口208通过出风管209连接水箱215,所述送风口204与高压风机201连接的管道202与出风管209上分别设置二氧化碳检测仪210,所述的二氧化碳去除装置200的一侧设置降温增湿装置300;

所述的降温增湿装置300包括热交换容器301、沉降除湿管道302、出风管道303、风机304、给水管305、排水管306、压力罐307、集水槽308,所述的热交换容器301的顶部安装风机304,所述的热交换容器301的底部设置连接管道310,所述的热交换容器301、连接管道310内设置给水管305,所述的给水管305上均匀设置旋转喷头312,所述的给水管305的进水端连接于压力罐307,所述的压力罐307设置于菇房100外侧,所述的给水管305上分别设置过滤器313、电磁阀314,所述的给水管305的出水端设置排污阀315,所述的连接管道310内设置排水管306,所述的排水管306上均匀设置排水孔316,所述的排水管306连接于集水槽308,所述的集水槽308设置于菇房100外侧,所述的连接管道310的另一端连接于沉降除湿管道302的底部,所述的沉降除湿管道302的顶部连接于出风管道303,所述的出风管道303上均匀设置出风口311,所述的出风口311的下方设置食用菌出菇床架400;

所述的食用菌出菇床架400包括床架401、竖梯402、横梁403、冷水管道416、托盘404,所述床架401的两侧设置竖梯402,所述竖梯402与竖梯402之间安装横梁403,所述横梁403上放置托盘404,所述托盘404与托盘404之间设置冷水管道416,所述竖梯402由竖杆405、横支撑杆406、斜支撑杆407组成,所述竖杆405与竖杆405之间上、中、下的位置处水平焊接横支撑杆406,所述横支撑杆406之间的竖杆405上焊接斜支撑杆407,所述竖杆405的侧壁上由上至下均匀设置圆孔408,所述竖杆405底部安装万向刹车轮409,所述横梁403的两端焊接有“l”型铁件410,所述竖梯402与横梁403通过螺栓411连接,所述冷水管道416分为:主管道412、进水管413、连接管414、回水管415,所述主管道412设置在两横梁403之间的床架401底部,所述主管道412上安装进水管413,所述进水管413顶部安装连接管414的一端,所述连接管414的另一端安装回水管415,所述进水管413、连接管414、回水管415构成“门”型结构,所述的主管道412的一端连接于压力罐307;

所述的自动控制装置500包括微控制器501、数据对比模块502、温度传感器503、湿度传感器504,所述的高压风机201、二氧化碳检测仪210、风机304、电磁阀314、数据对比模块502、温度传感器503、湿度传感器504、二氧化碳检测仪210分别连接于微控制器501。

所述的碱性氢氧化物溶液207为氢氧化钾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所述碱性氢氧化物溶液207体积占反应器203体积的三分之二,所述碱性氢氧化物溶液207的液面低于送风口204和出风口208的位置。

所述的微控制器501为单片机。

所述的数据对比模块502内设置的对比温度值为25℃。

所述的数据对比模块502设置的对比湿度值为85%。

所述的压力罐307内为浅层地下水。

本发明在使用时:菇房外侧设置有压力罐和集水槽,菇房内装有二氧化碳去除装置、降温增湿装置、食用菌出菇床架、自动控制装置,降温增湿装置通过给水管连接于压力罐,通过排水管连接集水槽,给水管上的电磁阀和热交换容器上的风机分别连接自动控制装置的微控制器,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当温度高于一定值或湿度低于一定值的时候,微控制器控制电磁阀和风机工作,浅层地下水经过压力罐的作用下,在给水管上的旋转喷头喷出,旋转喷头喷出的水呈颗粒状,在热交换容器内与风机吹过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水经过沉降在连接管道内的排水管内排除,储存到集水槽内用于二次利用,热交换后的空气通过出风管道上的出风口排出,达到对菇房内空气进行降温增湿的目的,食用菌出菇床架上装有冷水管,冷水管呈门型结构,有效的接触菇包,主水管连接压力罐,使用浅层地下水,有效的对菇包进行降温,二氧化碳去除装置使用高压风机将菇房内的空气吹入反应器中,反应器内装有配置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高压风机将菌菇房内的空气送入管道,空气从管道经过第一个二氧化碳检测仪,从第一个二氧化碳检测仪上可读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然后空气被压入支路竖管、再经支路横管、支管、止逆阀,从气盘石内流入氢氧化钠溶液里,经过气盘石可使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更充分的接触,通过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被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出风口流入出风管,经出风管上安装的二氧化碳检测仪,从第二个二氧化碳检测仪可读出过滤后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最后流入水箱内的清水里,避免由空气带出碱性气体流入菌菇房,如果第二个二氧化碳检测仪读取的数值与第一个氧化碳检测仪上读取的数值差值不多,证明反应器内溶液饱和,需要更换反应器内溶液,此时可以打开盖子,通过抽水泵把反应器内的溶液抽出更换新的氢氧化钠溶液。

总体上,本发明具有智能化程度高,可以自动调节菇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设施投资成本小,运行费用低,使用方便的优点,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智能化程度低,菇房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不能自动调控,影响食用菌生长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