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植防倾角的种植用辅助支护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3210发布日期:2019-07-27 08:5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植防倾角的种植用辅助支护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绿植防倾角的种植用辅助支护保护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绿植防倾角的种植用辅助支护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树木是城市绿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城市树木的种植一般都采用移植的方式,移植之后一般需要一到两年的支撑养护,传统的支护方式,一般是“三角撑”、“四柱撑”等,即用木杆或铁管对树木进行支撑,支撑杆上端绑扎于树干距地面一至两米处,下端据树跟一两米,埋入土内30至40厘米。基于上述描述,现有的绿化种植辅助支护多为一次固定,在种植物受到冲击之后,可能连带支护一起倾倒,不能限制种植物的倾斜角度,在种植物倾倒时起到二次保护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绿植防倾角的种植用辅助支护保护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绿化种植辅助支护不能限制种植物的倾斜角度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绿植防倾角的种植用辅助支护保护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绿植防倾角的种植用辅助支护保护结构,包括框架,支架,防倒架,下落弧板,弹簧层,推板,顶回弧板,抵板,侧边抵板,固定插头,活轴和固定板,框架的四角外侧固定设置有支架,支架的内侧活动设置有防倒架,防倒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下落弧板,下落弧板远离防倒架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板,下落弧板与推板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层,防倒架远离下落弧板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顶回弧板,顶回弧板远离防倒架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抵板,防倒架靠近下落弧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侧边抵板,支架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活轴,活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插头,固定插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

进一步的,框架为顶面开口,底面开口,内部中空的框体,防倒架为两个配套设置的顶面开口,底面开口,内部中空的框体如图1所示交叉为“x”型,防倒架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防倒架的中心点与框架的中心点为同一直线,且防倒架置于框架的内部。

进一步的,下落弧板为半环状,且下落弧板对称设置在防倒架的两侧,推板的一侧边线置于框架的顶部一半位置,推板的数量与下落弧板一致,且弹簧层的数量与下落弧板一致,下落弧板远离防倒架的一端的中心点垂线与推板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

进一步的,顶回弧板为半环状,且顶回弧板在下落弧板上对称设置,顶回弧板的中心点与防倒架的中心位置相贴合,抵板的尺寸为推板的一点五倍,且推板的数量与顶回弧板的数量一致。

进一步的,支架为底部为尖端,内部中空,内壁开口,顶面开口的长方体,固定插头如图6所示为弧状,固定插头设置于支架的两侧,且固定插头为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固定板远离固定插头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缆线。

进一步的,侧边抵板设置在下落弧板的对立侧,且侧边抵板为对称设置,侧边抵板与防倒架、下落弧板、顶回弧板和推板配套设置。

进一步的,以顶回弧板的中点为直线,抵板靠近防倒架一侧的尺寸为远离防倒架的尺寸的一点五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框架为顶面开口,底面开口,内部中空的框体,防倒架为两个配套设置的顶面开口,底面开口,内部中空的框体如图1所示交叉为“x”型,防倒架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防倒架的中心点与框架的中心点为同一直线,且防倒架置于框架的内部,通过防倒架可将种植物的两侧抵紧,辅助种植物保持竖直形态,避免种植时产生的偏移而导致种植物在根系不稳定时向一侧倾倒,提高种植物的稳定性,下落弧板为半环状,且下落弧板对称设置在防倒架的两侧,推板的一侧边线置于框架的顶部一半位置,推板的数量与下落弧板一致,且弹簧层的数量与下落弧板一致,下落弧板远离防倒架的一端的中心点垂线与推板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在种植物受到外力影响而倒向某一侧防倒架时,可依靠防倒架与框架接触,而对种植物的下落起到承接作用,并设定种植物的最大倾斜角度,起到二次保护效果,避免种植物完全贴合至地面,减少后期复位工作,提高种植物的保护效果,顶回弧板为半环状,且顶回弧板在下落弧板上对称设置,顶回弧板的中心点与防倒架的中心位置相贴合,抵板的尺寸为推板的一点五倍,且推板的数量与顶回弧板的数量一致,通过推板可使种植物在倒向一侧防倒架的同时使顶回弧板抬起使得推板的顶面接触框架的底面,进一步缩小种植物的最大倾斜角度,使种植物后期修复工作量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结构横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支架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由图1引出的固定插头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由图4引出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由图5引出的c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框架,101-支架,2-防倒架,201-下落弧板,202-弹簧层,203-推板,204-顶回弧板,205-抵板,3-固定插头,301-活轴,30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植防倾角的种植用辅助支护保护结构,包括有:框架1,支架101,防倒架2,下落弧板201,弹簧层202,推板203,顶回弧板204,抵板205,侧边抵板206,固定插头3,活轴301和固定板302,框架1的四角外侧固定设置有支架101,支架101的内侧活动设置有防倒架2,防倒架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下落弧板201,下落弧板201远离防倒架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推板203,下落弧板201与推板203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层202,防倒架2远离下落弧板20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顶回弧板204,顶回弧板204远离防倒架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抵板205,防倒架2靠近下落弧板2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侧边抵板206,支架10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活轴301,活轴30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插头3,固定插头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固定板302。

其中,框架1为顶面开口,底面开口,内部中空的框体,防倒架2为两个配套设置的顶面开口,底面开口,内部中空的框体如图1所示交叉为“x”型,防倒架2的中心点处于同一直线,防倒架2的中心点与框架1的中心点为同一直线,且防倒架2置于框架1的内部,通过防倒架2可将种植物的两侧抵紧,辅助种植物保持竖直形态,避免种植时产生的偏移而导致种植物在根系不稳定时向一侧倾倒,提高种植物的稳定性。

其中,下落弧板201为半环状,且下落弧板201对称设置在防倒架2的两侧,推板203的一侧边线置于框架1的顶部一半位置,推板203的数量与下落弧板201一致,且弹簧层202的数量与下落弧板201一致,下落弧板201远离防倒架2的一端的中心点垂线与推板203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在种植物受到外力影响而倒向某一侧防倒架2时,可依靠防倒架2与框架1接触,而对种植物的下落起到承接作用,并设定种植物的最大倾斜角度,起到二次保护效果,避免种植物完全贴合至地面,减少后期复位工作,提高种植物的保护效果。

其中,顶回弧板204为半环状,且顶回弧板204在下落弧板201上对称设置,顶回弧板204的中心点与防倒架2的中心位置相贴合,抵板205的尺寸为推板203的一点五倍,且推板203的数量与顶回弧板204的数量一致,通过推板203可使种植物在倒向一侧防倒架2的同时使顶回弧板204抬起使得推板203的顶面接触框架1的底面,进一步缩小种植物的最大倾斜角度,使种植物后期修复工作量减少。

其中,支架101为底部为尖端,内部中空,内壁开口,顶面开口的长方体,固定插头3如图6所示为弧状,固定插头3设置于支架101的两侧,且固定插头3为交错设置,通过固定插头3可插入种植物地面的土壤,使支护与地面的连接更加稳固。

其中,固定板302远离固定插头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缆线,通过缆线可将固定插头3拉回支架101的内部,使支架101的抽出更加方便。

其中,侧边抵板206设置在下落弧板201的对立侧,且侧边抵板206为对称设置,侧边抵板206与防倒架2、下落弧板201、顶回弧板204和推板203配套设置,通过侧边抵板206可扩大防倒架2的保护范围,使种植物向防倒架2的侧边倾倒时也可限位种植物,提高防倒架2的实用性。

其中,以顶回弧板204的中点为直线,抵板205靠近防倒架2一侧的尺寸为远离防倒架2的尺寸的一点五倍。

使用时:先将种植物穿过框架1与防倒架2后将种植物植入地面,再将支架101敲入地面,使框架1置于种植物的合适位置,之后使用水枪对准支架101内部进行冲击,通过水流将固定插头3顺着活轴301推动,使固定插头3向支架101外伸出并插入泥土中,接着用户将推板203置于框架1顶面,使下落弧板201稳定,同时使防倒架2稳定并将种植物的两侧抵紧,辅助种植物保持竖直形态,通过弹簧层202连接推板203与下落弧板201,使得下落弧板201与框架1的连接为柔性连接,在种植物受到外力影响而倒向某一侧防倒架2时,弹簧层202收缩,下落弧板201下移并贴合框架1的侧壁,同时下落弧板201勾住框架1的侧壁,使靠防倒架2与框架1接触,而对种植物的下落时将种植物承接,同时顶回弧板204抬起使得推板203的顶面接触框架1的底面,进一步减小种植物的倾斜角度,在种植物向侧边抵板206处倾倒时,种植物接触侧边抵板206可使侧边抵板206压迫防倒架2,使弹簧层202收缩,下落弧板201向下用力,推板203增大接触面积,使种植物向防倒架2的侧边倾倒时也可限位种植物,在种植物根系与泥土连接稳定后,用户将缆线扯出,将固定插头3拉回支架101的内部,再将框架1与支架101撤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