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51200发布日期:2019-08-17 01:1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辣木种植工艺领域,具体涉及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辣木又称鼓槌树,是多年生热带落叶乔木,原产印度北部,全世界约有14个品种,现在我国也有大量种植,辣木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栽种作为观赏树,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它的种子可净化水,出产食用油,在油漆和化妆品制造业中也有一定的价值,辣木叶是国家新资源食品,它的根同样可食用,辣木喜光照,主根很长,耐旱性较好。

但是,现有的辣木种植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传统的辣木种植方法基本是直接选责土地播种的方式,辣木幼苗在培育期间,培育范围过大时不方便对幼苗件进行管理,导致辣木幼苗的成活率一般,且辣木幼苗在生长期间,缺乏较好的防护措施,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辣木生长畸形等情况出现,此外人工培植的辣木缺乏硒元素,后期辣木成品的使用价值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本发明在传统的辣木种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制钵器选取土样,并在所选取的土样上部的种植孔内对辣木种子进行种植培育,使得同一批种植的辣木种子能够集中培育,方便在辣木种子育苗期间对辣木种子进行统一的管理,解决了传统的种植方法当中采用直接在土地表面种植导致范围种植范围过大,不好对幼苗进行管理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且采用富硒液混合纯化水对幼苗表面进行喷洒,使得幼苗成长之后所获得的辣木富含硒元素,增加了辣木的价值,同时采用防护支架对幼苗进行防护,进一步的巩固了幼苗在发育期的稳定性,有助于幼苗的健康成长,减小了外界环境的干扰。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包括种子浸泡—育苗—幼苗筛选—土地整理—土壤施肥—树苗种植—富硒液喷洒—定期整理工艺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种子浸泡,将颗粒饱满的辣木种子放置于温水中浸泡,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取出,利用干净纱布吸干表面水分,再次浸泡,浸泡完成后再次利用干净纱布吸干表面水分,;

步骤二:育苗,采用制钵器采集土样,将浸泡完成的种子放置在制钵器所采集的土样上部的种植孔内,种子放置入种植孔内之后,取碎土将种植孔以及辣木种子覆盖住,喷洒营养液至种植孔上部的碎土湿度维持在60%-70%之间,用透明塑料膜将种植有辣木种子的土样包裹,其中,塑料膜采用弧形杆支起呈半圆弧状,塑料膜的最上端与种植有辣木种子的土样的上端保持90cm-1m的间距,塑料膜支起的两头保持通风,等待幼苗成长,采用制钵器选取土样,并在所选取的土样上部的种植孔内对辣木种子进行种植培育,使得同一批种植的辣木种子能够集中培育,方便在辣木种子育苗期间对辣木种子进行统一的管理,解决了传统的种植方法当中采用直接在土地表面种植导致范围种植范围过大,不好对幼苗进行管理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步骤三:幼苗筛选,手动筛选出优质幼苗,幼苗的高度为20cm-30cm,幼苗形体笔直,绿叶率在90%以上,将筛选出的优质幼苗连同步骤三中的培植土样一起取出,并放置在干燥通风区域,定期洒水;

步骤四:土地整理,将待种植的土地利用耕机进行松土,反复进行松土操作3-5次;

步骤五:土壤施肥,在松土之后的土壤表面撒上氮磷钾复合肥,再撒上尿素,待复合肥和尿素融化,复合肥和尿素的比例采取2:1,根据土地面积大小,每亩土地撒肥量为:尿素20-40kg,复合肥量为40-80kg;

步骤六:树苗种植,将步骤四中筛选出的优质幼苗连同培植土样一起取出,并将培植土样填埋在步骤五整理后的土壤当中,利用防护支架将对幼苗进行防护处理;

步骤七:富硒液喷洒,取富硒液混合纯化水,将混合液喷洒至幼苗表面,保证幼苗表面湿润率达到95%以上,其中富硒液和纯化水的重量份数为:富硒液3-5份,纯化水1-2份,富硒液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液态硒肥5-8份,钾肥3-4份,氮肥1-2份,磷肥3-4份,锌肥和铜肥各1-1.5份,富硒液喷洒时以每株幼苗为单位,每株幼苗喷洒100-110ml的富硒液和纯化水混合物;

步骤八:定期整理,每间隔一周时间,对幼苗种植土壤区域进行浇水,去除幼苗烂叶,并进行除虫操作,每间隔一个月喷洒一次步骤八中的重量份数的富硒液和纯化水混合液,并施加复合肥,复合肥采用固态肥,在每株辣木苗根部附近开槽,投入复合肥,投入之后将所开槽利用土壤填埋。

进一步,步骤一中所述的辣木种子的第一次浸泡时间为8h-10h,第二次浸泡时间为2h,温水的温度保持在45℃-55℃。

进一步,步骤二中所述的幼苗成长周期为14-16天,所述的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有:硝酸钾、氮液、硼酸、氯化铁、磷酸铵和纯化水,上述成分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为:硝酸钾3-4份,氮液3-5份,硼酸1-1.5份,氯化铁2-3份,磷酸铵4-5份,纯化水2-3份。

进一步,步骤三中所述定期洒水的周期为五天,每株幼苗的洒水量为82ml-95ml。

进一步,步骤八中所述的每株辣木苗根部开槽的深度为15cm-22cm,每株辣木苗根部开槽后投入的复合肥的重量为100g-120g。

进一步,步骤六中所述的防护支架包括护板,所述护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支脚,两组所述支脚的下表面均连接有固定尖锥,且两组支脚之间连接有加固横杆,所述护板的下表面靠两组支脚之间设置有四组限位筒;

所述护板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活动板,贯穿所述活动板的上部等距开设有四组定位环,且定位环的内围包裹有保护垫圈,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包裹有固定弧片,且贯穿固定弧片与活动板的外部平行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活动板的上表面贴合有洒水管;

所述洒水管包括总导管,且总导管的一侧平行设置有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总导管的另一侧中部衔接有管接头。

进一步,四组所述限位筒的上部直径大小均略大于其下部的直径大小,且四组限位筒的上端位置分别与四组定位环的位置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活动板包括两组规格大小相同的板,两组板分别连接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l。

进一步,所述总导管呈横向的u型设置,且总导管的包括有两个出水口,所述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各设置有一个出水口,四个出水口均呈斜面设置,且四个出水口分别连接至四组定位环的边沿。

进一步,该防护支架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首先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将活动板拉开,护板和限位筒均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将限位筒对齐辣木苗的竖杆部分,定位环也与辣木苗的树干部分对齐;

步骤二:将活动板关闭,限位筒和定位环将辣木苗罩在其中,将固定尖锥插入到土壤当中,支脚随着固定尖锥的插入也进入到土壤当中,插入深度达到支脚长度的一半以上时停止插入;

步骤三:在管接头接通水管并输水,水从总导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四个出水口流出,分别进入到四个定位环,由定位环流入到限位筒内,再送入到土壤当中,输水一段时间停止,完成输水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传统的辣木种植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制钵器选取土样,并在所选取的土样上部的种植孔内对辣木种子进行种植培育,使得同一批种植的辣木种子能够集中培育,方便在辣木种子育苗期间对辣木种子进行统一的管理,解决了传统的种植方法当中采用直接在土地表面种植导致范围种植范围过大,不好对幼苗进行管理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2、采用富硒液混合纯化水对幼苗表面进行喷洒,使得幼苗成长之后所获得的辣木富含硒元素,进一步增加了辣木的使用价值,富硒液配比纯化水使用时,利用纯化水对富硒液进行稀释,降低富硒液的浓度,采用叶面喷洒的方式,使得富硒液的吸收范围大,吸收效果更好;

3、采用防护支架对幼苗进行防护,进一步的巩固了幼苗在发育期的稳定性,有助于幼苗的健康成长,减小了外界环境的干扰,且护板利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进行分开,在拆除和安装时都比较方便;

4、防护支架上采用管接头通水管进行输水的方式,通过总导管、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四个出水口流出直接由定位环流入到限位筒内,能够有效的限制水的流向,避免在浇水时水资源的浪费,使得每株幼苗受到的浇水量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株幼苗的成长速度保持在相似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中防护支架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图1中护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图2中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板;2、支脚;3、固定尖锥;4、加固横杆;5、限位筒;6、活动板;7、定位环;8、保护垫圈;9、固定弧片;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洒水管;13、总导管;14、第一支管;15、第二支管;16、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富硒辣木的优良种植方法,包括种子浸泡—育苗—幼苗筛选—土地整理—土壤施肥—树苗种植—富硒液喷洒—定期整理工艺步骤,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种子浸泡,将颗粒饱满的辣木种子放置于温水中浸泡,间隔一段时间之后取出,利用干净纱布吸干表面水分,再次浸泡,浸泡完成后再次利用干净纱布吸干表面水分,纱布的吸水能力较强,再保证吸干辣木种子表面水分的同时,能够擦拭到拉米种子表面的残屑,使得辣木种子的表面洁净度更好;

步骤二:育苗,采用制钵器采集土样,将浸泡完成的种子放置在制钵器所采集的土样上部的种植孔内,种子放置入种植孔内之后,取碎土将种植孔以及辣木种子覆盖住,喷洒营养液至种植孔上部的碎土湿度维持在60%-70%之间,用透明塑料膜将种植有辣木种子的土样包裹,其中,塑料膜采用弧形杆支起呈半圆弧状,塑料膜的最上端与种植有辣木种子的土样的上端保持90cm-1m的间距,塑料膜支起的两头保持通风,等待幼苗成长,采用制钵器选取土样,并在所选取的土样上部的种植孔内对辣木种子进行种植培育,使得同一批种植的辣木种子能够集中培育,方便在辣木种子育苗期间对辣木种子进行统一的管理,解决了传统的种植方法当中采用直接在土地表面种植导致范围种植范围过大,不好对幼苗进行管理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

步骤三:幼苗筛选,手动筛选出优质幼苗,幼苗的高度为20cm-30cm,幼苗形体笔直,绿叶率在90%以上,将筛选出的优质幼苗连同步骤三中的培植土样一起取出,并放置在干燥通风区域,定期洒水,绿叶率保持在90%往上的幼苗成色较好,且健康状况优良,在后期种植时更容易存活,且对环境的适应效果更好;

步骤四:土地整理,将待种植的土地利用耕机进行松土,反复进行松土操作3-5次,耕机松土能减小土壤的硬度,且使得土壤内部的养分分布均匀,在吸收雨水时的吸收效率更快;

步骤五:土壤施肥,在松土之后的土壤表面撒上氮磷钾复合肥,再撒上尿素,待复合肥和尿素融化,复合肥和尿素的比例采取2:1,根据土地面积大小,每亩土地撒肥量为:尿素20-40kg,复合肥量为40-80kg,复合肥配比尿素使用,增加土地的肥沃程度,给幼苗前期的生长发育提供生长必要条件;

步骤六:树苗种植,将步骤四中筛选出的优质幼苗连同培植土样一起取出,并将培植土样填埋在步骤五整理后的土壤当中,利用防护支架将对幼苗进行防护处理,防护支架能够防止幼苗发生倾倒的情况出现;

步骤七:富硒液喷洒,取富硒液混合纯化水,将混合液喷洒至幼苗表面,保证幼苗表面湿润率达到95%以上,其中富硒液和纯化水的重量份数为:富硒液3-5份,纯化水1-2份,富硒液的成分及其重量份数为:液态硒肥5-8份,钾肥3-4份,氮肥1-2份,磷肥3-4份,锌肥和铜肥各1-1.5份,富硒液喷洒时以每株幼苗为单位,每株幼苗喷洒100-110ml的富硒液和纯化水混合物,富硒液配比纯化水使用时,利用纯化水对富硒液进行稀释,降低富硒液的浓度,采用叶面喷洒的方式,使得富硒液的吸收范围大,吸收效果更好;

步骤八:定期整理,每间隔一周时间,对幼苗种植土壤区域进行浇水,去除幼苗烂叶,并进行除虫操作,每间隔一个月喷洒一次步骤八中的重量份数的富硒液和纯化水混合液,并施加复合肥,复合肥采用固态肥,在每株辣木苗根部附近开槽,投入复合肥,投入之后将所开槽利用土壤填埋,采用开槽埋肥的方式进行施肥,有效的减少的肥料的流失。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一中的辣木种子的第一次浸泡时间为8h-10h,第二次浸泡时间为2h,温水的温度保持在45℃-55℃,二次浸泡在保持种子活性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二中的幼苗成长周期为14-16天,的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有:硝酸钾、氮液、硼酸、氯化铁、磷酸铵和纯化水,上述成分中,各成分的重量份数为:硝酸钾3-4份,氮液3-5份,硼酸1-1.5份,氯化铁2-3份,磷酸铵4-5份,纯化水2-3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三中定期洒水的周期为五天,每株幼苗的洒水量为82ml-95ml,对幼苗的洒水量进行控制,在保持幼苗能够吸收所需水分的同时,限制幼苗的吸水量,增加幼苗的抗旱性。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八中的每株辣木苗根部开槽的深度为15cm-22cm,每株辣木苗根部开槽后投入的复合肥的重量为100g-120g。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步骤六中的防护支架包括护板1,护板1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支脚2,两组支脚2的下表面均连接有固定尖锥3,且两组支脚2之间连接有加固横杆4,护板1的下表面靠两组支脚2之间设置有四组限位筒5;

护板1的上表面嵌入安装有活动板6,贯穿活动板6的上部等距开设有四组定位环7,且定位环7的内围包裹有保护垫圈8,活动板6的一侧包裹有固定弧片9,且贯穿固定弧片9与活动板6的外部平行设置有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活动板6的上表面贴合有洒水管12,洒水管12直接与外接的水管对接,用于对辣木幼苗的洒水和浇水;

洒水管12包括总导管13,且总导管13的一侧平行设置有第一支管14和第二支管15,总导管13的另一侧中部衔接有管接头16,管接头16用于连接水管,从而利用外接的水管通过管接头16将水送入到总导管13和第一支管14以及第二支管15,再从总导管13和第一支管14以及第二支管15的出水口排出。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四组限位筒5的上部直径大小均略大于其下部的直径大小,且四组限位筒5的上端位置分别与四组定位环7的位置一一对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活动板6包括两组规格大小相同的板,两组板分别连接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通过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可以将活动板6打开至两部分,便于套住幼苗的树干部分,避免了直接从幼苗头部往下部套装时对幼苗叶片的损害。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总导管13呈横向的u型设置,且总导管13的包括有两个出水口,第一支管14和第二支管15各设置有一个出水口,四个出水口均呈斜面设置,且四个出水口分别连接至四组定位环7的边沿。

防护支架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将活动板6拉开,护板1和限位筒5均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通过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可以将活动板6打开至两部分,便于套住幼苗的树干部分,避免了直接从幼苗头部往下部套装时对幼苗叶片的损害,将限位筒5对齐辣木苗的竖杆部分,定位环7也与辣木苗的树干部分对齐,将活动板6关闭,限位筒5和定位环7将辣木苗罩在其中,限位筒5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从而可以对幼苗树干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制,配合定位环7的定位作用,能够有效的避免幼苗树干的活动范围过大,从而能够避免受到外接因素的影响导致幼苗发生倾斜的情况出现,将固定尖锥3插入到土壤当中,支脚2随着固定尖锥3的插入也进入到土壤当中,插入深度达到支脚2长度的一半以上时停止插入,在管接头16接通水管并输水,水从总导管13、第一支管14和第二支管15四个出水口流出,分别进入到四个定位环7,由定位环7流入到限位筒5内,再送入到土壤当中,输水一段时间停止,完成输水操作,采用管接头16接通水管进行输水的方式,通过总导管13、第一支管14和第二支管15四个出水口流出直接由定位环7流入到限位筒5内,能够有效的限制水的流向,避免在浇水时水资源的浪费,使得每株幼苗受到的浇水量相同,从而能够保证每株幼苗的成长速度保持在相似范围之内,护板1利用第一转轴10和第二转轴11可以进行分开,在拆除和安装时都比较方便。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