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粮食储存的集成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9285发布日期:2019-08-03 10:18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粮食储存的集成仓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仓储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粮食储存的集成仓。



背景技术:

目前粮食储存大都用大仓容粮仓,单仓容量在200吨以上,如平房仓、浅圆仓和立筒仓等,由于建设周期长、设施投资大、搬迁困难,已经越来越难适应粮食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现有粮仓在使用期间粮食需要多次进出仓和平仓,保管员还需经常进仓查粮,采取密闭、通风、隔热等保粮手段,存在着工作量繁重以及粮食抛洒、破碎损失严重等问题,环流熏蒸杀虫还带来一定的环保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适用于粮食储存的集成仓。

本发明的集成仓为模块化结构,采用真空储粮方式,仓体可随意移动组合,仓内粮食不需要经常查看,粮食可随仓体一起运输,是一种新型的粮食储存设施和方法,与传统固定仓房的储粮模式相比:集成仓具有减员增效、绿色环保、节能减排、质量溯源、信息化管理、程序化操作等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

本发明适用于粮食储存的集成仓包括按行列式叠高堆放在一起的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单体集成仓,所述单体集成仓的主体为采用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的长方形结构体;在单体集成仓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带有进粮密封盖的进粮长槽,在单体集成仓的两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若干带有出粮密封盖的卸粮口;在单体集成仓的内腔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中间高、两侧低的双坡面结构的通风流化孔板,且坡面的最低处与卸粮口的下缘口相平齐;在单体集成仓一端壁下部分别设置有带有通风口密封盖的下通风口、上部设置有带有通风口密封盖的上通风口,所述下通风口与由长方形结构体的底板与通风流化孔板共同构成的空间相连通。

本发明在单体集成仓的仓壁外设置有爬梯;所述下通风口、上通风口用于连接风机或真空泵。

在由若干个单体集成仓按行列式叠高堆放组成的集成仓群外侧设置有外围档。

本发明的单体集成仓的仓体满足防水、真空、密封和吊装要求。

本发明中所述的通风流化孔板可用于通风降温、补冷均温和流化出仓;仓内安装有用于检测粮堆内物理参数的传感器,仓壁上设置有与传感器电连接的电缆接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集成仓为小仓容单体储粮,具有很好的气密性和防水性,因此本发明的集成仓可集真空杀虫、通风降温和补冷均温等配套的储粮技术为一体,有效地提高储粮稳定性,减缓粮食劣变,延长粮食储存期,克服了储粮期间传统仓房频繁进行翻倒、通风和熏蒸的不足。另外,本发明可配置强大的信息化系统,使得集成仓的管理完全不同于现有粮库的管理:⑴简化建设管理;⑵仓储运输一体化,进出粮采用机械化作业;⑶存储期间人员不直接接触粮食;⑷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质量可追溯;⑸储存的粮食数量、位置及安全性可用计算机管理。

2.本发明的集成仓为标准化设计、工厂模块化制作,组合搭建方式极其简单:在经简单处理的场地上,通过仓体吊装、按行列式叠高堆放,也可加上外围护结构,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粮库的建造,无需大规模的基建过程,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减少了建设污染和拆迁浪费,建设质量可控,提高了仓库的适应性。另外,随着经济中心迁移、仓储企业需搬迁,集成仓又可快速转移至另地安装,满足企业生产调配的需求。

3.本发明的每个单体集成仓容量为5~50吨(小麦计),可按行列式进行组合堆放,布置灵活简捷,集储存和运输于一体,实现模块化、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另外,随着我国民众的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转变,人们对食品质量越来越关注、对优质粮油的需求越来越多。集成仓属小单体储粮(按小麦计,装粮5~50吨),内装有多种传感器与条码,采用按品种等级分仓收储,为精细化加工、产品质量溯源、优质优价的实施提供信息化管理的保障。

4.本发明的集成仓本身具有很好的防水和气密性,真空储粮可更好的保证粮食安全。集成仓配套的抽真空、通风及控温等技术,可依据仓内传感器随时检测粮情变化,实施控虫、控温和控湿措施,实现储粮安全的智能化管理,以维持储粮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保持粮食品质。尤其小单体储粮模式可避免传统仓房一旦粮情异常需进行整仓处理的不足,根据粮情检测结果,只对问题仓体进行处理,方法简捷且费用低,达到节能降耗的要求。

5.由于集成仓采用小仓容单体储粮,数百个集成仓组合堆放搭建成存储的大仓库,因此可根据生产需要,调节库容的大小,从而避免传统仓房可能出现粮多时放不下、粮少时仓容闲置的问题。

6.运输方便,本发明可根据客户需求,集成仓可按时定点向客户调拨粮食,运输车将集成仓运到客户现场后,分别打开箱体两侧的卸粮口,粮食流到接粮线上、进入用粮单位的生产流程后,仓体随车返回粮库,重新装粮储存等待下次配送。集成仓储存模式使得粮食加工企业真正做到原料零库存,也无需再建仓储设施,仓体可重复使用、储粮品种可随需求随意调整,大大降低客户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集成仓主视图。

图2为集成仓的俯视图。

图3为集成仓的侧视图。

图4为集成仓的a-a剖面图。

图5集成仓群立面堆放剖面图。

图中序号:1.单体集成仓(集成仓)、2.进粮长槽、3.卸粮口、4.下通风口、5.电缆接口、6.上通风口、7.通风流化孔板、8.爬梯、9.进粮密封盖、10.出粮密封盖、11.通风口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的适用于粮食储存的集成仓包括按行列式叠高堆放在一起的若干个结构相同的单体集成仓1,所述单体集成仓1的主体为采用金属材料制备而成的长方形结构体;在单体集成仓的顶部设置有若干带有进粮密封盖9的进粮长槽2(参见图2),在单体集成仓的两侧壁底部分别设置有若干带有出粮密封盖10的卸粮口3;在单体集成仓的内腔底板的上方设置有中间高、两侧低的双坡面结构的通风流化孔板7(参见图4),且坡面的最低处与卸粮口3的下缘口相平齐;在单体集成仓的一端壁下部分别设置有带有通风口密封盖11的下通风口4(参见图3、4)、上部设置有带有通风口密封盖的上通风口6(参见图3),所述下通风口4与由长方形结构体的底板与通风流化孔板7共同构成的空间相连通。

本发明在单体集成仓的仓壁外设置有爬梯8;所述下通风口4、上通风口6用于连接风机或真空泵。

在由若干个单体集成仓按行列式叠高堆放组成的集成仓群外侧设置有外围档(参见图5)。

本发明的单体集成仓的仓体满足防水、真空、密封和吊装要求。

本发明中所述的通风流化孔板可用于通风降温、补冷均温和流化出仓;仓内安装有用于检测粮堆内物理参数的传感器,仓壁上设置有与传感器电连接的电缆接口5(参见图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发明的单体集成仓仓容在5~50吨(按小麦计)范围,钢制箱体,气密性好,适合吊装和运输,配置有进出粮口、粮情传感器、通风降温等装置;可采用真空储粮方法,提高储粮的稳定性,延长储存时间,适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集成仓由工厂模块化生产,由于仓体结构符合吊装要求,移动和组合灵活,具有建设、运输和拆迁都方便的特点,可根据堆场条件组合堆放成需要的粮食存储数量;仓体内配置粮情传感器,可随时监测温度、湿度、真空度等粮情参数,保管员不需要入仓查看;每个集成仓有固定的编码和跟踪器,进出仓口采用铅封或智能锁封存,可对所有集成仓进行信息化管理,粮食质量可追溯。

装粮环节:打开仓体顶面的进粮密封盖9,通过倾斜式输送机或粮食发放仓的卸粮漏斗,由进粮长槽2朝仓体内进粮,通过移动单体集成仓使仓内装满粮食,之后关闭并锁紧箱顶的进粮密封盖9。

堆放环节:单体集成仓1无需大规模建造基建仓房,只要在经过处理、符合堆放要求的场地上,将数百个装满粮食的单体集成仓1按行列式叠高堆放而成,也可在集成仓群(图5)的外侧再加上外围档。

储粮环节:存储是集成仓的主要功能,依据集成仓配套的储粮技术,利用仓内传感器,实现智能检测粮情、掌握粮情变化规律,并对仓内存粮进行杀虫或保鲜处理等作业,减少了传统仓房保粮时存在的大量平仓、反复查粮的工作量,可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程序化的智能化管理。对仓内原粮,依靠抽真空装置,在仓内形成100pa~3000pa的负压,负压状态下密闭1天~50天时间,用物理方式杀死粮粒表面及内部害虫;针对湿热不均或发热粮情,可分别开启制冷机或通风机实施均衡粮温、降低粮温与降温散湿作业,以维持储粮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保持粮食品质平缓变化。储粮过程中进粮密封盖9、出粮密封盖10、通风口密封盖11处于常闭状态,进粮作业时开启进粮密封盖9,出粮作业时开启出粮密封盖10,通风、制冷、出粮流化作业时开启通风口密封盖11。

发放环节:单体集成仓1通过吊装直接放在运输车上,进入物流发放系统,粮食可快速配送到用户手中。由于存储与运输一体化,集成仓储粮方式避免了粮食因多次搬倒而造成的抛洒、破碎损失。

卸粮环节:集成仓体随运输车到达用粮单位后,打开仓体两侧的出粮密封盖10,粮食通过卸粮口3自流到卸粮坑或散粮接收机上,进入用户的生产流程中;对箱内无法自流的剩余粮食,则将风机接到仓体的下通风口4上,开启仓底的流化出仓系统,将仓内余粮顺着通风流化孔板7从卸粮口3全部吹出,卸空后的仓体随车返回粮库。

库容规模:由于集成仓可按行列式组合叠放,其库容可根据生产需求变化或随集成仓的数量进行增减调整,尤其可随企业搬迁或经济中心迁移,在另地快速转移安装集成仓,以满足企业生产调配的需求。

因此,集成仓具有高效快捷、用人少、建仓快、成本低,机械化程度高等突出特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