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富硒水稻种植用插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2589发布日期:2021-04-30 12:45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富硒水稻种植用插秧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富硒水稻种植用插秧设备。



背景技术:

富硒水稻,具有抗癌、防癌、保护心脏和延缓衰老、抗氧化与消除自由基、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多种特殊保健功能,鉴于富硒水稻的特殊保健功能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富硒水稻的种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在我国水稻的种植中的大多步骤仍然多采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如插秧,这种方式不仅耗时长,同时极大的增加了农业从事人员的劳动负荷,另外目前的在插秧的时,稻田会存在着一部分杂草及杂草根系,不及时进行清理很可能会对水稻的后续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富硒水稻种植用插秧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富硒水稻种植用插秧设备,具有降低插秧耗时及耗力、可进行除草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富硒水稻种植用插秧设备,包括主板、除草结构、插秧结构和秧苗分离结构;

所述主板的下端面左右两端均设有移动结构,所述主板的上端面设有蓄电池和控制开关组,所述主板的左端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的中部设有螺纹孔;

所述除草结构位于主板的下端面偏左端;

所述插秧结构位于主板的下端面中部;

所述秧苗分离结构位于插秧结构的右端;

所述控制开关组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的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结构包括滚轮座,所述滚轮座的上端和主板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滚轮座的偏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除草结构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面中部设有两个前后相对的第一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上端连接主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设有两组前后相对的除草杆件,两组除草杆件数量相等且交错分布,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端设有滤草板,所述滤草板上端面中部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贯穿第一安装板且连接有脚踏板,所述第一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滤草板上设有和除草杆件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通孔,所述除草杆件穿过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杆的外侧套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上端连接脚踏板下端面,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连接第一安装板的上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插秧结构包括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端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第二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上端连接主板的下端面,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下端面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下端粘结有橡胶压秧头,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的输出端。

作为优选,所述秧苗分离结构包括秧苗放入口和下苗导板,所述秧苗放入口在主板的中部位于下苗导板的正上端,所述下苗导板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下苗导板的左端面偏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分料板,所述分料板的数量比连杆的数量少一个,所述分料板和连杆交错分布。

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插秧结构和秧苗分离结构配合工作,可以实现秧苗的自动插秧,从而有效降低传统手动逐株插秧所浪费的时间,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农业工作者的劳动负荷;通过除草结构可以在插秧进行前,对稻田中多余的杂草进行去除,有效避免杂草存在给秧苗后续生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1的立体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主板;2、移动结构;21、滚轮座;22、转轴;23、滚轮;3、除草结构;31、第一电动伸缩杆;32、脚踏板;33、复位弹簧;34、导向杆;35、滤草板;36、除草杆件;37、第一安装板;4、插秧结构;41、橡胶压秧头;42、连杆;43、第二安装板;44、第二电动伸缩杆;5、秧苗分离结构;51、秧苗放入口;52、下苗导板;53、挡板;54、分料板;6、蓄电池;7、控制开关组;8、连接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水稻种植用插秧设备,包括主板1、除草结构3、插秧结构4和秧苗分离结构5;

主板1的下端面左右两端均设有移动结构2,移动结构2包括滚轮座21,滚轮座21的上端和主板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滚轮座21的偏下端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2,转轴22的前后两端均连接有滚轮23,通过移动结构2保证该装置的可移动性能,主板1的上端面设有蓄电池6和控制开关组7,主板1的左端设有连接耳8,连接耳8的中部设有螺纹孔;除草结构3位于主板1的下端面偏左端,除草结构3包括第一安装板37,第一安装板37的上端面中部设有两个前后相对的第一电动伸缩杆31,第一电动伸缩杆31的上端连接主板1的下端面,第一安装板37的下端设有两组前后相对的除草杆件36,两组除草杆件36数量相等且交错分布,第一安装板37的下端设有滤草板35,滤草板35上设有和除草杆件36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的通孔,除草杆件36穿过通孔,滤草板35上端面中部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导向杆34,导向杆34的上端贯穿第一安装板37且连接有脚踏板32,导向杆34的外侧套有复位弹簧33,复位弹簧33的上端连接脚踏板32下端面,复位弹簧33的下端连接第一安装板37的上端面,通过复位弹簧33在滤草板35除去除草杆件36上的杂草后,保证滤草板35的正常复位,第一电动伸缩杆31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7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31工作从而对第一安装板37及其连接件的位置进行控制,通过除草结构3中的除草杆件36可以在装置移动的过程中,将水稻田中杂草除去,而通过滤草板35可以将缠绕在除草杆件36的杂草滤下,便于清理;插秧结构4位于主板1的下端面中部,包括第二安装板43,第二安装板43的上端连接有两个前后相对的第二电动伸缩杆44,第二电动伸缩杆44的上端连接主板1的下端面,第二安装板43的下端面连接有均匀分布的连杆42,连杆42的下端粘结有橡胶压秧头41,第二电动伸缩杆44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开关组7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44工作从而带动插秧结构4中的第二安装板43、连杆42和橡胶压秧头41对其正下方秧苗的根部进行下压操作,从而实现插秧操作;秧苗分离结构5位于插秧结构4的右端,秧苗分离结构5包括秧苗放入口51和下苗导板52,秧苗放入口51在主板1的中部位于下苗导板52的正上端,下苗导板52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挡板53,下苗导板52的左端面偏下端设有均匀分布的分料板54,分料板54的数量比连杆42的数量少一个,分料板54和连杆42交错分布,通过秧苗分离结构5中分料板54实现秧苗的分离,并秧苗分离结构5中下苗导板52将待插秧的秧苗导入到插秧结构4的正下方,为装置的插秧操作奠定基础;控制开关组7的输入端电连接蓄电池6的输出端。

采用上述结构,先通过连接耳8和螺纹孔,实现该装置和外在驱动装置之间的连接,配合移动结构2的工作从而实现该装置的移动,插秧时,将秧苗有序从秧苗放入口51放置在下苗导板52上,通过下苗导板52上的分料板54分离后,再通过下苗导板52上被输送至插秧结构4的正下方,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二电动伸缩杆44工作从而带动插秧结构4中的第二安装板43、连杆42和橡胶压秧头41对其正下方秧苗的根部进行下压操作,从而实现插秧操作,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31工作从而对第一安装板37及其连接件的位置进行控制,通过除草结构3中的除草杆件36可以在装置移动的过程中,将水稻田中杂草除去,而通过操作脚踏板32使滤草板35下移,可以将缠绕在除草杆件36的杂草滤下,实现对除草杆件36的清理,完毕后,通过复位弹簧33实现滤草板35的复位,保证滤草板35的正常有序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开关组7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31和第二电动伸缩杆44工作采用现有技术,控制开关组7上分别设有与第一电动伸缩杆31和第二电动伸缩杆44一一对应给的控制按钮。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插秧结构4和秧苗分离结构5配合工作,可以实现秧苗的自动插秧,从而有效降低传统手动逐株插秧所浪费的时间,同时极大的降低了农业工作者的劳动负荷;通过除草结构3可以在插秧进行前,对稻田中多余的杂草进行去除,有效避免杂草存在给秧苗后续生长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水稻的正常生长。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