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大棚土坑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724463发布日期:2020-01-18 03:14阅读:809来源:国知局

柞蚕饲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柞蚕大棚土坑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河南省鲁山县是全省著名一化性柞蚕放养区,全县柞蚕一直沿袭传统野外放养,因受外界不良条件的影响,致使全县稚蚕保苗率仅有40%左右,直接影响全县柞蚕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严重制约着全县柞蚕生产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稚蚕期保苗率,采取怎样的保护措施一直是广大蚕业工作者冥思苦想的话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柞蚕大棚土坑育苗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柞蚕大棚土坑育苗方法,搭建一个南北向的塑料大棚,大棚顶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上覆盖一层草帘,在大棚内每隔50cm开挖一个长方体深槽及土坑,收蚁前3天开挖土坑,收蚁前2天搭建好塑料大棚,对开挖土坑和作业路面先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2%石灰乳喷洒消毒,收蚁前1天再用熏烟剂按计量消毒,密闭一昼夜后通风换气;选用适熟老梢,带枝条采摘,当天采,当天喂,叶片要全部伸展,呈青绿色或绿色,防止柞叶偏嫩,防止喂湿叶;饲养过程中力求做到蚕头稀密适当,散布均匀;及时做好稚蚕扩座、匀座;严格消毒;一龄期一日两回育,二龄期一日三回育;饲育温度宜掌握在22-24℃,湿度85-90%,干湿差1-1.5℃,随时观察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变化,及时做好温度、湿度调节;提青分批;土坑育适期包括一、二龄期,时间15-17天,二眠起齐后2-3天上山。

所述的塑料大棚的宽4m,高2m,长6m,所述的土坑宽1m,长6m,深0.33m。

所述的及时做好扩座、匀座指的是,稚蚕蚕头过密时,先在蚕体上撇一层新鲜石灰粉,然后“井”字形放上带枝柞叶,待数分钟后蚕苗爬上柞枝后,将带蚕柞枝移入新的蚕座或较稀蚕座旁。

所述的一龄期一日两回育为上午8:00喂一次,晚上20:00喂一次,饲育形式为塑料薄膜全覆盖;二龄期采用一日三回育为早晨6:00、中午14:00、晚上22:00各喂一次,饲育形式为正常土坑饲育且揭去土坑上面薄膜。

随时观察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变化,及时做好温度、湿度调节指的是,棚内温度若超过30℃时,立即将草帘盖上,同时掀开大棚两端薄膜,通风降温,遇到外界低温阴雨天气把草帘掀去,盖严塑料大棚两端,保持棚内原有温度。

所述的提青分批指的是,稚蚕期,当发现5%左右眠蚕时,要少撇薄撇,严格控制给叶量;当蚕入眠90%左右时,在蚕体上薄撇一层新鲜石灰粉,然后放上新鲜柞叶,待5分钟后将柞叶提起移入新的蚕座集中饲育,批次分青,严防混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减少敌害、病害、保足蚕苗;2、省工省力,增产增收;3、提高单位蚕坡面积载蚕量和蚕茧产量与质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柞蚕大棚土坑育苗方法,搭建一个南北向的塑料大棚,大棚顶部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薄膜上覆盖一层草帘,在大棚内每隔50cm开挖一个长方体深槽及土坑,收蚁前3天开挖土坑,收蚁前2天搭建好塑料大棚,对开挖土坑和作业路面先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2%石灰乳喷洒消毒,收蚁前1天再用熏烟剂按计量消毒,密闭一昼夜后通风换气;选用适熟老梢,带枝条采摘,当天采,当天喂,叶片要全部伸展,呈青绿色或绿色,防止柞叶偏嫩,防止喂湿叶;饲养过程中力求做到蚕头稀密适当,散布均匀;及时做好稚蚕扩座、匀座;严格消毒;一龄期一日两回育,二龄期一日三回育;饲育温度宜掌握在22-24℃,湿度85-90%,干湿差1-1.5℃,随时观察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变化,及时做好温度、湿度调节;提青分批;土坑育适期包括一、二龄期,时间15-17天,二眠起齐后2-3天上山。

所述的塑料大棚的宽4m,高2m,长6m,所述的土坑宽1m,长6m,深0.33m。

所述的及时做好扩座、匀座指的是,稚蚕蚕头过密时,先在蚕体上撇一层新鲜石灰粉,然后“井”字形放上带枝柞叶,待数分钟后蚕苗爬上柞枝后,将带蚕柞枝移入新的蚕座或较稀蚕座旁。

所述的一龄期一日两回育为上午8:00喂一次,晚上20:00喂一次,饲育形式为塑料薄膜全覆盖;二龄期采用一日三回育为早晨6:00、中午14:00、晚上22:00各喂一次,饲育形式为正常土坑饲育且揭去土坑上面薄膜。

随时观察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变化,及时做好温度、湿度调节指的是,棚内温度若超过30℃时,立即将草帘盖上,同时掀开大棚两端薄膜,通风降温,遇到外界低温阴雨天气把草帘掀去,盖严塑料大棚两端,保持棚内原有温度。

所述的提青分批指的是,稚蚕期,当发现5%左右眠蚕时,要少撇薄撇,严格控制给叶量;当蚕入眠90%左右时,在蚕体上薄撇一层新鲜石灰粉,然后放上新鲜柞叶,待5分钟后将柞叶提起移入新的蚕座集中饲育,批次分青,严防混育。

实施例

1、柞蚕塑料大棚的搭建

一是塑料大棚宜搭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大棚四周要开挖排水沟;二是搭建一个宽4m,高2m,长6m的塑料大棚,要求南北向,以利通风;三是大棚两端及间隔3m分别设置3根柱子(柱高1.8-2m),柱子与柱子之间用杂木或竹子相衔接,衔木上面用宽2.5-3cm的宽竹片或细钢筋(长6m)搭建成弓形支撑架,支撑架间距60cm,在支撑架上面和柱子两端要覆盖一层厚度为0.12mm,幅宽8m的塑料薄膜,薄膜上面覆盖一层草帘,避免阳光直射,防止大棚内温度过高;四是大棚内每隔50cm开挖一个宽1m,长6m,深0.33m的长方体深槽,深槽两旁分别留50cm作业通道,便于饲养人员操作。

2、柞蚕大棚土坑育苗的方法

2.1蚕前消毒

收蚁前3天要高质量、严标准开挖养蚕土炕;收蚁前2天搭建好塑料大棚,对开挖土炕和作业路面先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2%石灰乳喷洒消毒,药物消毒时应注意配比适当,喷洒均匀,全面彻底,不留死角。收蚁前一天再用熏烟剂按计量消毒,密闭一昼夜后通风换气。

2.2选适熟

稚蚕要求选用2-3年生适熟老梢,带枝条采摘,当天采,当天喂,保持柞叶新鲜。叶片要全部伸展,呈青绿色或绿色为宜,既要防止柞叶偏嫩,又要防止喂湿叶。

2.3扩座、匀座

稚蚕在饲养过程中,力求做到蚕头稀密适当,散布均匀。若稚蚕蚕头过密,先在蚕体上撇一层新鲜石灰粉,然后“井”字形放上带枝柞叶,待数分钟后蚕苗爬上柞枝后,将带蚕柞枝移入新的蚕座或较稀蚕座旁,及时做好稚蚕扩座、匀座工作。避免因蚕苗堆积过厚,相互抓伤、闷热、导致蚕病交叉感染。

2.4严格消毒,杜绝蚕病发生

为做好稚蚕期蚕体蚕座消毒工作,减少或杜绝蚕病发生与扩散,在稚蚕期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给蚕喂叶前一定要洗手,出入大棚一定要换鞋;二是贮放柞叶的房屋一定要严格消毒,选择阴凉的地方,有地下室最好;三是在大棚入口处勤撇新鲜石灰粉,禁止非操作人员入内;四是给叶前,要在蚕体上薄撇一层新鲜石灰粉消毒后给叶;五是及时清除土坑内过厚蚕沙和吃剩下的带叶柞枝,经常撇新鲜石灰粉消毒蚕座,力求保持蚕座干燥和卫生清洁。

2.5给叶次数及饲育形式

一龄期采用一日两回育,一般上午8:00喂一次,晚上20:00喂一次,饲育形式为塑料薄膜全覆盖。二龄期采用一日三回育,一般早晨6:00、中午14:00、晚上22:00各喂一次,饲育形式为正常土坑饲育(揭去土坑上面薄膜)。

2.6合理温度、湿度

饲育温度宜掌握在22-24℃,湿度85-90%,干湿差1-1.5℃,随时观察大棚内温度和湿度变化,及时做好温度、湿度调节。注意通风换气(一般在外温高时进行),严防棚内高温闷热,棚内温度若超过30℃,立即将草帘盖上,同时掀开大棚两端薄膜,通风降温,若遇到外界低温阴雨天气可把草帘掀去,盖严塑料大棚两端,保持棚内原有温度。

2.7提青分批

稚蚕期,当发现5%左右眠蚕时,要少撇薄撇,严格控制给叶量;当蚕入眠90%左右时,可在蚕体上薄撇一层新鲜石灰粉。然后放上新鲜柞叶,待5分钟后将柞叶提起移入新的蚕座集中饲育。批次分青,严防混育。

2.8掌握适期

土坑育适期一般以一、二龄期为宜,时间大致为16天左右,二眠起齐后2-3天上山。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降低柞蚕野外适应性、抗病性,导致后期蚕病大量发生。

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3.1减少敌害、病害、保足蚕苗

俗话说:“小蚕保苗,大蚕壮膘”。一、二龄期保苗是关键,而稚蚕大棚土坑育恰恰对稚蚕保苗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它不仅减少了稚蚕期鸟、虫为害,而且又避免恶劣天气对蚕苗损害,给稚蚕生长发育创造一个较适宜环境,蚕体发育快、齐一、蚕体强健,抗病力、抗逆力强。因此,一、二龄期保苗率比普通野外育一般提高20%以上,假若500g蚕卵孵化后按5万头蚁蚕计算,一、二龄期可多报蚕苗最少一万头,百粒重按0.75kg计,kg卵产茧量增加75kg。

3.2省工省力,增产增收

正常野外放养,一般一个劳力一、二龄期可喂养1kg蚕卵,而采用大棚土坑育,一个劳力一龄可喂养3kg,二龄可喂养1.5kg,节省剪枝移蚕,管蚕护坡劳力60%左右,省工省力,事半功倍。柞蚕生产实践证明,大棚土坑育苗平均单产达225kg,与一般野外放养平均单产150kg相比,单产提高75kg,按照蚕茧市场价格以每5元/500g计算,单产增收750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3提高单位蚕坡面积载蚕量和蚕茧产量与质量

由于柞蚕一、二龄期是在塑料大棚土坑饲育的,一、二眠场柞叶利用较少,一、二眠场柞叶有充足时间进行光合作用,使柞叶能够累计丰富营养物质,可以通过利用一、二眠场剩余的柞叶来提高单位蚕坡面积载蚕量,提高蚕产量和质量,实现蚕坡资源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