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芍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1104发布日期:2020-04-10 22:1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芍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芍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生于山坡、山谷的灌木丛或草丛中,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大部分地区均有栽植,驰名中外,其根可入药。芍药苷是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含量较高并且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并被药典作为评价白芍药材及其制剂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但是白芍的生长期特别短,从春季出苗到叶黄茎枯仅有短短5个月左右的时间,从其茎叶长满垄至其茎叶枯黄的时间则更短,这不利于白芍根的生长和有效成份的积累,从而导致白芍的产量有限,白芍有效成份的含量低。为此,在现有的白芍种植方法中,人们为了提高白芍的产量往往大量施用氮肥、磷肥等无机化肥,使白芍产量增加显著,然而却大大降低了白芍生药中芍药苷等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导致白芍产品药效降低,在提取芍药苷时难度增加,成本增加,影响了白芍在医学中的应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芍的栽培方法,通过合理的生长调控,解决现有白芍种植产量低、质量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白芍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地势高、水源充足、排水方便、水质好、环境幽静、采光良好、沙质土壤的园地,移栽前进行全垦松土,施有机肥600-800kg/亩,深挖30-35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宽1.2-1.5米,高20-25厘米,四周开排水沟;(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白芍种子置于40-50℃水中浸泡处理15-20小时,再浸泡在0.5-0.7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0-12min;(3)育苗:将种子放置在孔径6-8mm、深为14-16mm的含有营养基质的培育盘里,每孔2-3粒种子,空气湿度为77-78%,环境温度为25-28℃,用无纺布覆盖,种子萌发后,揭除覆盖的无纺布,每天对幼苗光照4h,光照度为450-500lux;所述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壤土45-55份、细砂土22-28份、菜油饼12-18份、凹凸棒土6-10份、风化煤4-6份、生物菌1-3份、磷矿粉0.8-1.6份、改性生物炭12-18份;(4)移植定苗:待幼苗出现3-5片真叶时,将幼苗移至步骤(1)栽培地栽培,按行距50-55cm、株距45-50cm挖定植穴,孔径12-15cm,一株一穴,进行定植,定植后前7天,在根部浇营养液,每天1次,每株每次浇营养液120-150g,空气湿度控制为75-82%,环境温度为20-25℃;定植后7-15天,每2天浇1次营养液,每株每次浇营养液180-200g,空气湿度控制为75-77%,环境温度为20-25℃;定植后15天,每3天浇1次营养液,每株每次浇营养液220-250g,空气湿度为65-67%,环境温度为18-25℃,保持芍药生长旺盛,直至开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选取优质土壤作为种植地,满足白芍的生长要求,育苗阶段根据营养需求配置育苗基质,能满足种子的萌芽时的需求,保证了种子的成活率,增强了抗病能力,定苗后对白芍进行合理浇营养液,满足了芍药正常生长,大大的缩短芍药的生长周期,同时也提高了芍药产量和质量,使芍药的营养价值得到了提升,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同时,在白芍的生长过程中,会降低根部周围的ph值,降低酸碱度,因此盐渍化严重,影响白芍生长,种植地施入有机肥,有机肥中的蛭石、炉渣等为碱性,能够调节ph值,使根部周围土壤酸碱度提升至中性至弱碱性,促进白芍生长,防止白芍病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1)选地:选择地势高、水源充足、排水方便、水质好、环境幽静、采光良好、沙质土壤的园地,移栽前进行全垦松土,施有机肥600-800kg/亩,深挖30-35厘米,碎土耙平,起畦,畦宽1.2-1.5米,高20-25厘米,四周开排水沟;所述有机肥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菇渣80-100份、玉米秸秆40-60份、蛭石20-30份、蚯蚓土70-100份、炉渣150-200份;(2)种子处理:播种前将白芍种子置于40-50℃水中浸泡处理15-20小时,再浸泡在0.5-0.7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10-12min;(3)育苗:将种子放置在孔径6-8mm、深为14-16mm的含有营养基质的培育盘里,每孔2-3粒种子,空气湿度为77-78%,环境温度为25-28℃,用无纺布覆盖,种子萌发后,揭除覆盖的无纺布,每天对幼苗光照4h,光照度为450-500lux;所述育苗基质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黄壤土45-55份、细砂土22-28份、菜油饼12-18份、凹凸棒土6-10份、风化煤4-6份、固氮根瘤菌1-3份、磷矿粉0.8-1.6份、改性生物炭12-18份;(4)移植定苗:待幼苗出现3-5片真叶时,将幼苗移至步骤(1)栽培地栽培,按行距50-55cm、株距45-50cm挖定植穴,孔径12-15cm,一株一穴,进行定植,定植后前7天,在根部浇营养液,每天1次,每株每次浇营养液120-150g,空气湿度控制为75-82%,环境温度为20-25℃;定植后7-15天,每2天浇1次营养液,每株每次浇营养液180-200g,空气湿度控制为75-77%,环境温度为20-25℃;定植后15天,每3天浇1次营养液,每株每次浇营养液220-250g,空气湿度为65-67%,环境温度为18-25℃,保持芍药生长旺盛,直至开花;所述营养液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水杨酸4-10mg/l、茉莉酸1-3mg/l、延胡索酸2-6mg/l、12.5%的烯唑醇可湿性粉剂0.3-0.7mg/l、桃花提取物26-32mg/l。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2不使用营养液,其余步骤相同。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3步骤(1)中不使用有机肥,而按照传统方法施以化肥。试验例分别使用实施例1-3的方法对白芍进行种植,受试时间为5年,收获后计算白芍产量,结果取平均值,并检测白芍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实施例1-3白芍种植方法的种植效果见表1。表1各实施例种植白芍的种植效果亩产量/kg蛋白质/%芍药苷/%实施例16680.740.98实施例24960.580.81实施例34740.560.8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