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50344发布日期:2020-03-24 20:00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蚀病又称立枯病、黑脚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此外还有玉米全蚀病等。

病原为禾顶囊壳禾谷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graminis(sacc.)walke)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sacc.)arxetolivervar.tritici(sacc.)walker),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在自然条件下不产生无性孢子。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方要初侵染源。冬麦区种子萌发不久,夏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变黑的种根内越冬。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由于茎基受害腐解病株陆续死亡。在春小麦区,种子萌发后在病残体上越冬菌丝侵染幼根,渐赂上扩展侵染分蘖节和茎基部,最后引起植株死亡。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致死温度为52-54℃(温热)10分钟。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全蚀病的防治包括禁止从病区引种,防止病害蔓延;实行稻麦轮作或与棉花、烟草、蔬菜等经济作物轮作,也可改种大豆、油菜、马铃薯等;种植耐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施用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加土壤根际微一态拮抗作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防治效率高,但长期施用化学药剂易使农作物产生抗药性,且危害环境,对家畜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其他防止方法防治效果低,仿效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的药剂防治易使农作物产生抗药性,且危害环境,对家畜及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其他防止方法防治效果低,仿效不好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木霉菌15-20份,解淀茅孢杆菌15-20份,酵母菌15-20份,鱼蛋白2000-3000份。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木霉菌在发酵中会产生小分子的抗生素和大分子的抗菌蛋白或胞壁降解酶酶类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和侵染,还可产生几丁质酶,β21,3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来分解植物病原真菌的细胞壁或分泌葡萄糖苷酶等胞外酶来降解病原菌产生的抗生毒素,同时,还分泌抗菌蛋白或裂解酶来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解淀粉芽孢杆菌为茅孢杆菌属,属兼性厌氧菌,作为益生菌,可产生多种α-淀粉酶、蛋白酶及多种抑菌物质,如抑菌蛋白类、酯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寡肽酶、肽类及聚酮化合物等来抑制病原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兼性厌氧菌,含有丰富的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鱼蛋白是精制提炼的深海鱼类,含有大量粘多糖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发酵过程中给木霉菌、解淀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提供营养。本申请的菌种在有氧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新的代谢物,哌啶酸、沙星和阿洛巴比妥,与其他代谢产物一起互作,能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

优选的,还包括水,按重量份数计,水25000-28000份。

更为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水26500份。

优选的,木霉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1000亿/克。

优选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1000亿/克。

优选的,酵母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50亿/克。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霉菌,解淀芽孢杆菌,酵母菌,鱼蛋白加入发酵罐,再加上述份数的水,搅拌均匀后在22-27℃下有氧发酵40-60小时,即得。

优选的,水7500份,25℃下有氧发酵48小时。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在防治小麦全蚀病中的用途。

本申请发酵后微生物菌剂的用量为50-200ml/亩,可以拌种和喷雾。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木霉菌、解淀茅孢杆菌和酵母菌均来自市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申请的菌种在有氧发酵过程中,产生了新的代谢物,哌啶酸、沙星和阿洛巴比妥,与其他代谢产物一起互作,能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

(2)本申请的微生物菌剂对小麦全蚀病的治愈率高达75-80%;

(3)各微生物组分配比合理,鱼蛋白是精制提炼的深海鱼类,含有大量粘多糖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发酵过程中给木霉菌、解淀茅孢杆菌和酵母菌提供营养,发酵产物可直接喷施,制备和使用方便;

(4)各微生物易得,发酵方法简单,周期短,能应用于各种农作物全蚀病,应用范围广泛;

(5)本申请的微生物菌剂不是简单几种微生物之间的组合,而是经过组合后再发酵,发酵产物作为微生物菌剂,发酵产物中不仅含有各微生物的活性菌种,最重要的是含有各菌种的代谢产物及各菌种在发酵过程中合作的代谢产物,能很好的防治农作物全蚀病,尤其是小麦全蚀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木霉菌15份,解淀芽孢杆菌15份,酵母菌15份,鱼蛋白2000份;还包括水,按重量份数计,水25000份;木霉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1000亿/克;解淀粉茅孢杆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1000亿/克;酵母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50亿/克。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霉菌,解淀芽孢杆菌,酵母菌,鱼蛋白加入发酵罐,再加上述份数的水,搅拌均匀后在22℃下有氧发酵60小时,即得。

施用方法:拌种和/或喷雾。

实施例2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木霉菌17解淀茅孢杆菌18,酵母菌15-20份,鱼蛋白2500份;还包括水,按重量份数计,水26500份;木霉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1000亿/克;解淀粉茅孢杆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1000亿/克;酵母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50亿/克。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霉菌,解淀芽孢杆菌,酵母菌,鱼蛋白加入发酵罐,再加上述份数的水,搅拌均匀后在25℃下有氧发酵48小时,即得。

施用方法:拌种和/或喷雾。

实施例3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木霉菌20份,解淀芽孢杆菌20份,酵母菌20份,鱼蛋白3000份;还包括水,按重量份数计,水28000份;木霉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1000亿/克;解淀粉芽孢杆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1000亿/克;酵母菌的孢子含量不小于50亿/克。

一种针对农作物全蚀病的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木霉菌,解淀芽孢杆菌,酵母菌,鱼蛋白加入发酵罐,再加上述份数的水,搅拌均匀后在27℃下有氧发酵40小时,即得。

施用方法:拌种和/或喷雾。

试验例

取实施例1、2和3制备的微生物菌剂,各取150ml,并加水20kg,为一亩用量,搅拌均匀,喷洒在发生有全蚀病的小麦地,一个月后统计治愈率,见表1。

表1小麦全蚀病的治愈率

由表1知,实施例1的微生物菌剂,小麦地全蚀病病发病率28%,喷洒本申请的微生物菌剂1个月后,发病率为6%,小麦地的治愈率为79%;实施例2的微生物菌剂,小麦地全蚀病病发病率30%,喷洒本申请的微生物菌剂1个月后,发病率为7%,小麦地的治愈率为77%;实施例3的微生物菌剂,小麦地全蚀病病发病率24%,喷洒本申请的微生物菌剂1个月后,发病率为6%,小麦地的治愈率为7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