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8166发布日期:2019-11-27 17:1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厂化的昆虫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



背景技术:

自然界中的昆虫有一百多万种,分布广泛,总体生物量巨大,在生态系统或食物链中起着复杂而重要的作用。部分昆虫可为人类制造或提供原材料、食品或药品等,其作用和价值值得我们去开挖。

人类很早就对昆虫进行了利用和研究,特别是近代以来加快了研究和开发的力度。自然界的天然昆虫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昆虫养殖逐渐受到了重视。养殖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人类提供原材料;(2)食用或药用;(3)提供动物蛋白饲料;(4)培养害虫天敌或生产昆虫病毒,用于防治农林业害虫;(5)用于科学研究。

目前,昆虫养殖大多为小规模、小批量的个体饲养,养殖获得的成虫未能满足上述需求;而且对于昆虫养殖工艺及其养殖器具的研究与探求尚属空白,未能够形成的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针对现有养殖领域中的缺陷与不足,设计了一套专用于养殖昆虫的塑料框套装,该塑料框套装由外框与内板组成,内板能够以一种稳定的形式放置在外框中,同一塑料框能够集中的、大规模的养殖,方便统一管理;同时,该内板为悬空摆放,上下方空间充足,空气流通顺畅;该塑料框套装的对应养殖方法,从虫卵布置、饲料布置及其他处理手段着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昆虫的成虫质量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包括外框与内板,其特征在于:外框内安装有支承基台及支承靠台,支承基台安装于外框的中间位置,支承靠台连接于外框的框边内侧,支承靠台与支承基台分割内板形成有摆放区;支承基台与支承靠台的侧边均连接有摆台,摆台位于摆放区内,摆台相互配合,摆放区与内板相互匹配。

进一步,外框包括上框体与下框体,上框体的框边上设有透气口,透气口等间距设置;上框体为贯通结构,上框体的框边内侧设有支承靠台;下框体的底部封堵,下框体的底部设有支承基台;上框体的底部设有环形插销,下框体的上端设有环形插销口,环形插销与环形插销口相互匹配。1、透气口扩大了内板空气流通的空间,尤其是下层养殖板,能够直接与侧面的透气口进行空气流通;2、上框体为贯通结构,养殖后产生的杂物能够直接倒入下框体中,由下框体进行集中处理,省去了每次养殖都需要进行清洗的繁琐流程,简化操作,提高养殖效率;上框体与下框体通过环形插销与环形插销口实现可拆分式连接,拆分与安装方便,达到随时随地清理下框体杂物的目的。

进一步,支承基台上形成有扇形凹口,内板的端口设有扇形部,扇形部与扇形凹口相互匹配。采用相匹配的扇形凹口与扇形部进行连接,给予内板一定的限制,防止内板发生不必要的移动。

进一步,内板包括基板及阶梯养殖架,基板上安装有阶梯养殖架,阶梯养殖架包括下层养殖板、上层养殖板及围挡,围挡之间连接有下层养殖板,上层养殖板架于围挡的上端,上层养殖板下层养殖板之间的间距为25-60mm;上层养殖板上设有搁网,搁网的网孔尺寸为2-60mm;围挡的两侧敞开。阶梯养殖架分为下层养殖板与上层养殖板,下层养殖板培育虫卵成虫阶段,上层养殖板用于培育成虫成熟阶段,虫卵在成虫之后在上层养殖板饲料的吸引下向上爬移到上层养殖板,上层养殖板的养殖空间更大,且在其表面未覆盖有饲料残渣,为其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有益于提高昆虫的养殖效果。

进一步,摆台上嵌有磁铁块,基板的底部设有铁片,铁片与磁铁块相互匹配。磁铁块与铁片之间具有吸附作用力,能够提高内板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内板发生不必要的移动。

进一步,围挡上均匀设置有通气孔,下层养殖板的外沿与上层养殖板的外沿均设有边挡。边挡高于下层养殖板与上层养殖板的养殖区域,具有围护作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准备:a、冲洗外框与内板并晾干,备用;b、将外框的上框体插入到下框体中,借助锁杆临时固定;

(2)内板入框;

(3)虫卵布置:取虫卵布置器,将虫卵注入到虫卵布置器中,虫卵量不得超过虫卵布置器体积的2/3;密封虫卵布置器后,将其在搁网上有规律的滑移,虫卵通过虫卵布置器上的漏孔与搁网均匀落在下层养殖板中;

(4)饲料布置:首先布置下层养殖板的饲料,将饲料通过搁网投放到下层养殖板上;然后将1/3上层养殖板的饲料预先布置在上层养殖板上;待虫卵完全成虫后将剩余的2/3饲料布置到上层养殖板上;

(5)定期洒水:每隔36h对于外框上的内板进行整体洒水,洒水25-40s,控制出水速率为50-80ml/s;

(6)养殖后处理:待养殖完成后,将内板移出并转移出内板上的成虫,而后吹风清扫内板,使内板上的杂物倒入外框的下框体中,清扫后重新置于对应摆放区内,进行下一批次的养殖;

优选后,步骤(3)中的虫卵布置器由器口及器身组成,器口装配有柱塞,器身呈圆柱形,且其中一部分为平面,平面部分上均匀设有漏孔,漏孔的尺寸为虫卵尺寸1.3-1.5倍。虫卵布置器预先装填虫卵,再通过漏孔将虫卵均匀播撒到下层养殖板中,使得下层养殖板的各个位置均匀布置虫卵,一方面填铺虫卵方便,不会破坏、杀死虫卵;另一方面保证虫卵具有一定的生长空间,不会因为拥挤而影响虫卵成虫。

优选后,步骤(2)内板入框的具体过程为:每个外框配制4块内板,将四块内板依次装入外框中,扇形部滑入到扇形凹口中,基板上的铁片分别吸附到对应摆台的磁铁块上。

优选后,在养殖过程中,当下框体的杂物没过下框体上的污物线时,需要对其进行清理;首先将下框体从上框体上拆下,然后用水冲洗下框体,晾干后方可继续使用。方便集中清理下框体,省去了每次养殖都需要进行清洗的繁琐流程,简化操作,提高养殖效率。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针对现有养殖领域中的缺陷与不足,设计了一套专用于养殖昆虫的塑料框套装,该塑料框套装由外框与内板组成,内板能够以一种稳定的形式放置在外框中,同一塑料框能够集中的、大规模的养殖,方便统一管理;同时,该内板为悬空摆放,上下方空间充足,空气流通顺畅;该塑料框套装的对应养殖方法,从虫卵布置、饲料布置及其他处理手段着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昆虫的成虫质量高。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整个塑料框由外框与4块内板组成,外框内设置有摆放区,摆放区的边角位置设置有摆台,内板的形状与摆放区的形状匹配,其边角位置恰好能够架在摆台上,从而达到稳定安装的目的;在养殖培育房里可以设置众多的塑料框,实现集中的、大规模的养殖,方便统一管理;同时,该内板为悬空摆放,上下方空间充足,空气流通顺畅;该塑料框套装的对应养殖方法,从虫卵布置、饲料布置及其他处理手段着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昆虫的成虫质量高。

2、透气口扩大了内板空气流通的空间,尤其是下层养殖板,能够直接与侧面的透气口进行空气流通。

3、上框体为贯通结构,养殖后产生的杂物能够直接倒入下框体中,由下框体进行集中处理,省去了每次养殖都需要进行清洗的繁琐流程,简化操作,提高养殖效率;上框体与下框体通过环形插销与环形插销口实现可拆分式连接,拆分与安装方便,达到随时随地清理下框体杂物的目的。

4、阶梯养殖架分为下层养殖板与上层养殖板,下层养殖板培育虫卵成虫阶段,上层养殖板用于培育成虫成熟阶段,虫卵在成虫之后在上层养殖板饲料的吸引下向上爬移到上层养殖板,上层养殖板的养殖空间更大,且在其表面未覆盖有饲料残渣,为其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有益于提高昆虫的养殖效果。

5、本实用新型在养殖过程中,只预先在上层养殖板放1/3的饲料,一方面能够吸引刚成虫的幼虫往上爬,另一方面不会完全覆盖搁网的网孔,阻碍幼虫上爬,设计巧妙,幼虫能够顺利攀爬并快速发育,提高养殖效率。

6、虫卵布置器预先装填虫卵,再通过漏孔将虫卵均匀播撒到下层养殖板中,使得下层养殖板的各个位置均匀布置虫卵,一方面填铺虫卵方便,不会破坏、杀死虫卵;另一方面保证虫卵具有一定的生长空间,不会因为拥挤而影响虫卵成虫。

7、定期洒水的洒水量与洒水方式模拟了自然界的降雨过程,使得幼虫、成虫能够定期汲取适量水分,这些水分以水雾或小水滴形式覆盖在饲料与成虫表面,促进幼虫发育、生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外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虫卵布置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包括外框1与内板2,整个外框1呈圆柱形状,内板2呈90°扇形状;外框1包括上框体7与下框体8,上框体7的框边上设有透气口9,透气口9等间距设置,透气口9扩大了内板2空气流通的空间,尤其是下层养殖板16,能够直接与侧面的透气口9进行空气流通。上框体7为贯通结构,下框体8的底部封堵,上框体7与下框体8为可拆分式,并具体以如下方式可拆分连接:

上框体7的底部设有环形插销6,下框体8的上端设有环形插销口10,环形插销6与环形插销口10相互匹配,即环形插销6能够抵在环形插销口10内。上框体7为贯通结构,养殖后产生的杂物能够直接倒入下框体8中,由下框体8进行集中处理,省去了每次养殖都需要进行清洗的繁琐流程,简化操作,提高养殖效率;上框体7与下框体8通过环形插销6与环形插销口10实现可拆分式连接,拆分与安装方便,达到随时随地清理下框体8杂物的目的。

上框体7的框边内侧设有支承靠台5,支承靠台5一共设有4个,每隔90°设置一个,支承靠台5的侧边连接有摆台4,每个支承靠台5上设有两个摆台4;下框体8的底部设有支承基台3,支承基台3向上穿入到上框体7中,其上端面与支承靠台5的上端面持平;支承基台3安装于外框1的中间位置,支承基台3的侧边同样连接有4个摆台4;每两个支承靠台5与支承基台3形成一个摆放区,摆放区呈90°扇形状,故该摆放区的形状与内板2的形状相互匹配,每个摆放区内包括有三个摆台4,内板2的三个角落架在摆台4上,使内板2恰好能够安装在摆放区内。摆台4上嵌有磁铁块11,内板2的底部设有铁片14,铁片14与磁铁块11相互匹配。磁铁块11与铁片14之间具有吸附作用力,能够提高内板2的安装稳定性,防止内板2发生不必要的移动。在养殖培育房里可以设置众多的塑料框,实现集中的、大规模的养殖,方便统一管理;同时,该内板2为悬空摆放,上下方空间充足,空气流通顺畅。

支承基台3上形成有扇形凹口,内板2的端口设有扇形部,扇形部与扇形凹口相互匹配。采用相匹配的扇形凹口与扇形部进行连接,给予内板2一定的限制,防止内板2发生不必要的移动。

内板2包括基板13及阶梯养殖架12,基板13上安装有阶梯养殖架12,阶梯养殖架12包括下层养殖板16、上层养殖板15及围挡17,围挡17之间连接有下层养殖板16,上层养殖板15架于围挡17的上端,上层养殖板15下层养殖板16之间的间距为25-60mm;上层养殖板15上设有搁网19,搁网19的网孔尺寸为2-60mm;围挡17的两侧敞开,围挡17未敞开部均匀设置有通气孔18,下层养殖板16的外沿与上层养殖板15的外沿均设有边挡(图中未标出)。边挡高于下层养殖板16与上层养殖板15的养殖区域,具有围护作用,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阶梯养殖架12分为下层养殖板16与上层养殖板15,下层养殖板16培育虫卵成虫阶段,上层养殖板15用于培育成虫成熟阶段,虫卵在成虫之后在上层养殖板15饲料的吸引下向上爬移到上层养殖板15,上层养殖板15的养殖空间更大,且在其表面未覆盖有饲料残渣,为其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有益于提高昆虫的养殖效果。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应用于昆虫养殖的可拆分式塑料框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养殖准备:

a、冲洗外框1与内板2并晾干,备用;

b、将外框1的上框体7插入到下框体8中,借助锁杆临时固定;

(2)内板2入框:

每个外框1配制4块内板2,将四块内板2依次装入外框1中,扇形部滑入到扇形凹口中,基板13上的铁片14分别吸附到对应摆台4的磁铁块11上。

(3)虫卵布置:

a、取虫卵布置器19,虫卵布置器19由器口21及器身20组成,器口21装配有柱塞22,器身20呈圆柱形,且其中一部分为平面23,平面23部分上均匀设有漏孔24,漏孔24的尺寸为虫卵尺寸1.3-1.5倍。

b、将虫卵注入到虫卵布置器19中,虫卵量不得超过虫卵布置器19体积的2/3;密封虫卵布置器19后,将其在搁网19上有规律的滑移,虫卵通过虫卵布置器19上的漏孔24与搁网19均匀落在下层养殖板16中;

虫卵布置器19预先装填虫卵,再通过漏孔24将虫卵均匀播撒到下层养殖板16中,使得下层养殖板16的各个位置均匀布置虫卵,一方面填铺虫卵方便,不会破坏、杀死虫卵;另一方面保证虫卵具有一定的生长空间,不会因为拥挤而影响虫卵成虫。

(4)饲料布置:

首先布置下层养殖板16的饲料,将饲料通过搁网19投放到下层养殖板16上;然后将1/3上层养殖板15的饲料预先布置在上层养殖板15上;待虫卵完全成虫后将剩余的2/3饲料布置到上层养殖板15上;

在养殖过程中,只预先在上层养殖板15放1/3的饲料,一方面能够吸引刚成虫的幼虫往上爬,另一方面不会完全覆盖搁网19的网孔,阻碍幼虫上爬,设计巧妙,幼虫能够顺利攀爬并快速发育,提高养殖效率。

(5)定期洒水:

每隔36h对于外框1上的内板2进行整体洒水,洒水25-40s,控制出水速率为50-80ml/s;定期洒水的洒水量与洒水方式模拟了自然界的降雨过程,使得幼虫、成虫能够定期汲取适量水分,这些水分以水雾或小水滴形式覆盖在饲料与成虫表面,促进幼虫发育、生长。

(6)养殖后处理:

待养殖完成后,将内板2移出并转移出内板2上的成虫,而后吹风清扫内板2,使内板2上的杂物倒入外框1的下框体8中,清扫后重新置于对应摆放区内,进行下一批次的养殖;

(7)定期清理:

在养殖过程中,当下框体8的杂物没过下框体8上的污物线时,需要对其进行清理;首先将下框体8从上框体7上拆下,然后用水冲洗下框体8,晾干后方可继续使用。方便集中清理下框体8,省去了每次养殖都需要进行清洗的繁琐流程,简化操作,提高养殖效率。

该塑料框套装的对应养殖方法,从虫卵布置、饲料布置及其他处理手段着手,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养殖方法,养殖效率高,昆虫的成虫质量高。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