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苗平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2967发布日期:2020-05-22 20:13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苗平栽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薯苗栽培器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红薯苗平栽器。



背景技术:

红薯一般是起垄栽培,栽苗通常定植在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垄顶上,栽苗的定植包括打穴、浇水、按苗和封土等工序,打穴就是沿垄顶按一定的株距开挖成排的凹穴,以便加水后定植。目前,通常是使用铁锨等工具,由人工进行打穴,但上述打穴方式打穴的深度以及红薯苗的平栽距离不可控,这严重影响了红薯产量以及红薯苗的成活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打穴的深度以及红薯苗的平栽距离可控的红薯苗栽培器具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薯平栽器,以使打穴的深度以及红薯苗的平栽距离可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红薯苗平栽器,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夹体,各所述夹体均包括弓臂、平栽杆以及深度杆,所述平栽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弓臂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深度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平栽杆与所述深度杆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所述深度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夹头,两个所述夹头之间形成大小可变的夹口,且两个所述弓臂铰接连接以调整所述夹口的大小,所述深度杆的长度等于打穴深度,所述平栽杆的长度等于平栽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弓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平栽杆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平栽杆共线,两个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臂上设置有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为环形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套设有橡胶套。

进一步地,所述夹体为铸铁夹体。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深度杆分别为第一深度杆和第二深度杆,两个所述夹头分别为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一深度杆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一深度杆的一侧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夹头,所述第二深度杆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二深度杆的一侧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夹头。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红薯苗平栽器,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夹体,各夹体均包括弓臂、平栽杆以及深度杆,平栽杆的第一端与弓臂连接、第二端与深度杆的第一端连接,平栽杆与深度杆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深度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夹头,两个夹头之间形成大小可变的夹口,且两个弓臂铰接连接以调整夹口的大小,深度杆的长度等于打穴深度,平栽杆的长度等于平栽距离。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该红薯苗平栽器通过深度杆能够精准控制打穴深度,通过平栽杆能够精准控制红薯苗的平栽距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薯苗平栽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红薯苗平栽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支臂;2、平栽杆;3、深度杆;4、夹头;5、橡胶套;6、连接轴;7、第二支臂;8、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打穴的深度以及红薯苗的平栽距离可控的红薯平栽器。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薯苗平栽器,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夹体,各夹体均包括弓臂、平栽杆2以及深度杆3,平栽杆2的第一端与弓臂连接、第二端与深度杆3的第一端连接,平栽杆2与深度杆3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本实施例中具体地,平栽杆2与深度杆3之间的角度为135度,深度杆3的第二端设置有夹头4,两个夹头4之间形成大小可变的夹口8,且两个弓臂铰接连接以调整夹口8的大小,深度杆3的长度等于打穴深度,平栽杆2的长度等于平栽距离。本实施例中深度杆3的长度及平栽杆2的长度具体均为5公分,两个弓臂均与一连接轴6转动连接。该红薯苗平栽器通过深度杆3能够精准控制打穴深度,通过平栽杆2能够精准控制红薯苗的平栽距离。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弓臂包括第一支臂1和第二支臂7,第一支臂1的第一端与第二支臂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平栽杆2的第一端连接,且第一支臂1与平栽杆2共线,两个第一支臂1的第二端铰接连接,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7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支臂1与第二支臂7之间的角度为135度。

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第二支臂7上设置有手柄,且本实施例中手柄具体为环形手柄。

为了防止使用者手部损伤,手柄上套设有橡胶套5,且本实施例中橡胶套5具体为软质橡胶套。

为了延长红薯苗平栽器的使用寿命,夹体为铸铁夹体。

为了使红薯苗平栽器夹紧红薯苗,如图2所示,两个深度杆3分别为第一深度杆和第二深度杆,两个夹头4分别为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第一深度杆3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一深度杆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一夹头,第二深度杆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二深度杆的一侧弯折形成第二夹头。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手柄展开,夹口8尺寸变大,将红薯苗根部置于夹口8内,合并手柄,红薯苗平栽器能够夹紧红薯苗。红薯苗固定后,深度杆3带动红薯苗插入红薯垄土中,深度杆3完全插入时,将手柄压平,平走一段距离至土壤盖住平栽杆2,松开手柄,红薯苗平栽器退出土壤,即可完成栽植。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平栽杆2以及栽植过程中平走一段距离的目的是保证红薯苗倾斜设置于土壤中,红薯苗倾栽能够大大提高红薯苗的成活率以及红薯产量。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红薯苗平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夹体,各所述夹体均包括弓臂、平栽杆以及深度杆,所述平栽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弓臂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深度杆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平栽杆与所述深度杆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所述深度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夹头,两个所述夹头之间形成大小可变的夹口,且两个所述弓臂铰接连接以调整所述夹口的大小,所述深度杆的长度等于打穴深度,所述平栽杆的长度等于平栽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苗平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弓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平栽杆的第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平栽杆共线,两个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铰接连接,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二支臂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薯苗平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臂上设置有手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薯苗平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为环形手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薯苗平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套设有橡胶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苗平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为铸铁夹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薯苗平栽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深度杆分别为第一深度杆和第二深度杆,两个所述夹头分别为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所述第一深度杆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一深度杆的一侧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夹头,所述第二深度杆的第二端朝向靠近第二深度杆的一侧弯折形成所述第二夹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红薯苗平栽器,涉及红薯苗栽培器具领域,包括两个相互对称的夹体,各夹体均包括弓臂、平栽杆以及深度杆,平栽杆的第一端与弓臂连接、第二端与深度杆的第一端连接,平栽杆与深度杆之间的角度为直角或者钝角,深度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夹头,两个夹头之间形成大小可变的夹口,且两个弓臂铰接连接以调整夹口的大小,深度杆的长度等于打穴深度,平栽杆的长度等于平栽距离。该红薯苗平栽器通过深度杆能够精准控制打穴深度,通过平栽杆能够精准控制红薯苗的平栽距离。

技术研发人员:尹丽生;王珍兰;孔晓航;申向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晋城市绿野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30
技术公布日:2020.05.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