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生采收用半自动去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5975发布日期:2020-09-15 18:09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花生采收用半自动去秧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生采收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花生采收用半自动去秧机。



背景技术:

花生又名落花生,原产于南美洲一带,世界上栽培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花生被人们誉为“植物肉”,含油量高达50%,品质优良,气味清香。目前在花生成熟后大多采用手工摘果或使用摘果机摘果,花生摘果机对收获后的花生直接带秧摘果,是花生收获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之一。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目前所使用的半自动去秧机是操作人员握持花生秧苗部分,通过滚筒摘选杆转动打击使秧苗根系位置的花生脱离茎杆,从而实现摘果动作,由于现有的半自动去秧机需要人员手动握持秧苗,且摘选杆对花生根系位置击打过程中力度较大,现有设备仅依靠人员手部握持秧苗,工作强度大,极易造成手部松脱或者将人员手部牵扯到滚筒内,危险性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花生采收用半自动去秧机,在滚筒上方的喂料口位置安装对秧苗压紧的受力结构,以代替人员手部抓紧秧苗,防止花生秧苗牵拉人员手部对操作者造成安全威胁,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花生采收用半自动去秧机,包括机架和去秧组件,所述机架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和筛板,所述筛板倾斜设置于所述电动机上方,所述去秧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顶部,且所述去秧组件顶部中心设置有压秧组件;

所述去秧组件包括一底部开口的箱体,该箱体正面横向排列有两组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且其中一组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电动机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相连,所述箱体内部转动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滚筒,且两组所述滚筒与两组所述传动齿轮对应连接,两组所述滚筒外圆周侧均设置有多组摘果杆,且所述箱体顶部中心设置有喂料口;

所述压秧组件包括铰接于所述箱体顶部一侧的施力杆,该施力杆顶端前后侧均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另一端铰接有受力杆,两组所述受力杆靠近滚筒一端分别与所述箱体正反两侧转动配合,且所述受力杆另一端设置有压紧于所述箱体顶部的压紧杆。

采用上述一种花生采收用半自动去秧机,在使用时,通过电动机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从而通过两组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带动两组滚筒反向旋转,将需要摘果的花生秧置于所述压紧杆下方,且将花生秧根系位置通过喂料口置入箱体内,同时下拉所述施力杆,通过施力杆按压所述连杆,从而在连杆的带动下推动受力杆向下转动,以将压紧杆压紧于花生秧苗上方,同时花生秧根系位置的花生果实被两组滚筒上反向旋转的摘果杆击落,落下的花生经过斜置的筛板筛选,将花生中混杂的土壤筛除,而后向上提起施力杆,通过施力杆带动连杆和受力杆抬起,从而将压紧杆与花生秧苗分离,而后将秧苗从喂料口上方取出,完成花生的摘果去秧动作。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为一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且所述机架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机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机架内部一侧,且所述电动机外侧设置有电机罩。

作为优选,所述筛板包括一矩形框体,该框体内部设置有筛网,所述筛网边沿与所述框体内侧边沿平齐。

作为优选,所述压紧杆为硬橡胶材质,该压紧杆与所述受力杆通过粘胶粘接固定,且所述压紧杆外圆周侧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条防滑槽。

作为优选,所述施力杆靠近所述滚筒一端通过转动座与所述箱体转动配合,且所述施力杆另一端套接有横向延伸的橡胶握把。

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滚筒上方的喂料口位置安装对秧苗进行压紧的压秧组件,通过拉动施力杆带动压紧杆对秧苗进行按压,以代替人员手部抓紧秧苗,防止滚筒高速转动牵拉花生秧苗,而将操作人员手部卷入去秧机中对操作者造成安全威胁,保障人员安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压秧组件的撑起状态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机架;101、万向轮;2、电动机;201、电机罩;3、筛板;4、去秧组件;401、箱体;401a、喂料口;402、滚筒;403、摘果杆;404、传动齿轮;5、压秧组件;501、施力杆;502、连杆;503、受力杆;504、压紧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花生采收用半自动去秧机,包括机架1和去秧组件4,机架1内部设置有电动机2和筛板3,筛板3倾斜设置于电动机2上方,通过筛板3将分离的花生除去土壤等杂质后导出设备,去秧组件4设置于机架1顶部,且去秧组件4顶部中心设置有压秧组件5。

去秧组件4包括一底部开口的箱体401,该箱体401正面横向排列有两组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404,且其中一组传动齿轮404与电动机2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相连,箱体401内部转动设置有两组相互平行的滚筒402,且两组滚筒402与两组传动齿轮404对应连接,两组滚筒402外圆周侧均设置有多组摘果杆403,且箱体401顶部中心设置有喂料口401a。压秧组件5包括铰接于箱体401顶部一侧的施力杆501,该施力杆501顶端前后侧均铰接有连杆502,连杆502另一端铰接有受力杆503,两组受力杆503靠近滚筒402一端分别与箱体401正反两侧转动配合,且受力杆503另一端设置有压紧于箱体401顶部的压紧杆504,通过扳动施力杆501以带动连杆502转动,从而通过连杆502带动受力杆503将压紧杆504下压于箱体401顶部,从而通过压紧杆504将秧苗压紧于箱体401上,防止卷筒高速旋转牵扯秧苗而将操作者手部卷入箱体401内,降低设备操作危险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机架1为一开口朝上的u形结构,且机架1底部四角均设置有万向轮101,便于设备移动到使用区域,电动机2通过螺栓固定于机架1内部一侧,且电动机2外侧设置有电机罩201,筛板3包括一矩形框体,该框体内部设置有筛网,筛网边沿与框体内侧边沿平齐,通过筛网将花生与混杂在花生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压紧杆504为硬橡胶材质,该压紧杆504与受力杆503通过粘胶粘接固定,且压紧杆504外圆周侧沿其周向均匀设置有多条防滑槽,施力杆501靠近滚筒402一端通过转动座与箱体401转动配合,且施力杆501另一端套接有横向延伸的橡胶握把,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施力杆501带动连杆502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时,通过电动机2带动传动齿轮404转动,从而通过两组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404带动两组滚筒402反向旋转,将需要摘果的花生秧置于压紧杆504下方,且将花生秧根系位置通过喂料口401a置入箱体401内,同时下拉施力杆501,通过施力杆501按压连杆502,从而在连杆502的带动下推动受力杆503向下转动,以将压紧杆504压紧于花生秧苗上方,同时花生秧根系位置的花生果实被两组滚筒402上反向旋转的摘果杆403击落,落下的花生经过斜置的筛板3筛选,将花生中混杂的土壤筛除,而后向上提起施力杆501,通过施力杆501带动连杆502和受力杆503抬起,从而将压紧杆504与花生秧苗分离,而后将秧苗从喂料口401a上方取出,完成花生的摘果去秧动作;

通过在滚筒402上方的喂料口401a位置安装对秧苗进行压紧的压秧组件5,通过拉动施力杆501带动压紧杆504对秧苗进行按压,以代替人员手部抓紧秧苗,防止滚筒402高速转动牵拉花生秧苗,而将操作人员手部卷入去秧机中对操作者造成安全威胁,保障人员安全,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