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0421发布日期:2020-07-29 01:30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珍品养殖领域,涉及一种海珍品养殖设备,特别涉及一种鲍和海胆海上筏式养殖所用网箱。



背景技术:

鲍和海胆均属于珍稀海珍品,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市场对于鲍和海胆的需求,极大的促进了其产业的发展。

目前,海上筏式养殖是我国鲍和海胆的主要养殖方式。在此养殖模式下,现有的鲍、海胆筏式养殖技术都采用在各种浮体中吊挂特制加工的组合式养殖网笼(俗称鲍笼)或柔性多层养殖网笼(俗称扇贝笼),投喂海带、龙须菜、裙带菜等大型藻类进行养殖。其中,鲍笼由pvc塑料制成,由多层结构相似的塑料箱组合而成,体表具有6mm的孔洞,需每层打开单独投喂食物;扇贝笼由聚乙烯网片组成,使用圆形或者方形塑料板分隔为若干层,边缘贯穿拉链,打开拉链后投喂食物。

在实际生产中,需将笼子从海水中全部提起放在船上才能投喂饵料或进行其他操作,之后放回海中继续养殖。现有养殖设施均存在以下问题:

对人工管理:1)极其耗费体力:从海中全部提起放在船上的过程中,笼中有大量的海水无法及时排,造成其重量的进一步增加。因此在生产上一般需要两位工人同时操作才能将其提起。2)投饵/清理残饵困难:饵料和生物混在一起,清理腐烂的饵料极其困难,强行清理极易对生物造成损伤。3)生产效率低:生产上两位工人一天只能管理大约150个笼子。

对养殖生物:1)活动空间小:足量投喂饵料时,由于鲍或海胆与饵料未分开,挤在狭小的空间中,密度过大,极大地影响了生物的生长。2)摄食环境差:对于腐烂的饵料,如果不及时清理,生物将被迫摄食腐烂的饵料,这是造成生物患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水质败坏快:粪便、腐烂饵料及生物尸体在笼子的推挤极易滋生细菌败坏水质,尤其是夏季高温期间,死亡率极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网箱及其使用方法。本实用新型是根据水产养殖一线长期的调研及对生物的反复的观察、实验提出的一种结构上简单,操作方法的新型高效养殖网箱。对于人工管理而言,极大的简化了管理操作,节省了养殖工作者的体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养殖工作效率更高;对养殖生物而言,使其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包括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摄食到更健康的饵料,摄食效率高,生物生长迅速并且极大的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利用生物的主动觅食行为和对新鲜、腐烂饵料具有选择性的现象,保证了生物摄食到饵料的质量,能够极大降低了生物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包括养殖网箱主体系统,投饵系统和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和投饵系统为配套装置,独立于养殖网箱主体系统之外,分别用于清洁和投喂饵料。所述养殖网箱主体系统内部分为饵料区1和养殖区2,两区的交接处通过圆筒状带有网孔a10的塑料网3隔开,养殖网箱主体系统上端设有“工”状凸起21。

所述饵料区1呈现圆筒状,直径13-16cm,高度70-80cm,能够保证饵料的有效供给。所述养殖区2环绕在饵料区1周围,是生物的养殖区域,为鲍笼未贯穿部分。所述饵料区1内设置有压缩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膨胀或收缩,实现对饵料的压缩功能:当投放饵料后,需要对饵料进行压缩,压缩装置膨胀使饵料区1处于扩张状态,将饵料紧紧压在塑料网3上,生物通过网孔a10获取饵料;当清洁系统对残饵或腐烂饵料进行清理时,压缩装置收缩使饵料区1处于收缩状态,进行清理。

所述的养殖区2环绕在饵料区1周围,由多层结构相同小网箱组成。所述小网箱为塑料材质,中部为开口贯通结构,上下均为实心塑料材质,小网箱表面设有多个4-8mm的网孔b8,用于进行水质交换。所述小网箱侧面设有小门22可灵活打开;小网箱2内部设置有大量软塑料板9作为生物爬行通道,起着辅助生物通往饵料区1的作用(塑料片便于生物的立体活动,有效的利用了养殖面积,为前往饵料区1提供多条通道,进一步提高摄食效率)。生物可自发的进行主动觅食和选择性摄食的行为,透过塑料网孔b8摄食到饵料区1中压缩的食物。对于腐烂饵料生物则可以主动避开觅食,保证了生物摄食到饵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饵料质量问题造成的患病。

所述塑料网3用于隔开饵料区1和养殖区2。所述塑料网3具有较为坚固的硬度,不会轻易被生物啃噬而破裂造成生物丢失现象。塑料网3上具有大量3-6cm网孔a10,生物可透过网孔a10轻松摄食到饵料区1中经过压缩的食物。

所述养殖网箱主体系统上端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把手11,用于工人将网箱从海水中拎起。所述养殖网箱主体系统上端另一侧设有一个直径约3-6cm的圆环12,在生产操作时,只需将网箱从海上拎起一部分后,将圆环12挂在提前装在船体上的长钉上即可进行日常的清洁管理操作。与此同时,圆环12和把手11上固定长绳23,通过长绳23将网箱悬挂在浮体之下,进行海上筏式养殖。在笼子主体的下端设置有适量坠石24,保证养殖网箱在水中的稳定。

所述清洁系统独立于养殖网箱的主体,单独进行操作,是一个高效清理残饵的装置清洁系统可将剩余或腐烂的饵料方便快捷的进行清理,使其不易败坏水质。包括实心塑料材质的清洁板13、圆管14和设于圆管14顶部的把手15。所述清洁板13为圆环结构,固定在圆管14下端,尺寸设置使其恰好能够贴合饵料区1(清洁板13外径与塑料网3内径相同),清洁板13能够深入塑料网3内,对饵料区1的残饵进行清理。

所述的投饵系统独立于养殖网箱的主体,单独进行操作,是一个高效投喂饵料的系统,能够极大的提高饵料更换效率和效果。所述投饵系统为圆筒状,包括外部和内部两部分。所述的外部由可移动半圆管16、不可移动半圆管17嵌合而成,可移动半圆管16与不可移动半圆管17均为半圆筒状结构,二者组成圆筒形主体结构,圆筒形主体结构的端部设有圆形把手19,并安装可拆卸的推料板18。所述的内部为圆形塑料管25,其直径略大于压缩装置收缩时的直径,使投饵系统能够嵌合伸入饵料区1进行之后的操作。饵料装填区域20定义为外部圆筒形主体结构和内部圆形塑料管25之间的空腔区域。所述投饵系统使用具体操作步骤为:1.将移动圆管16拆卸,暴露出里面的饵料装填区域20;2.在船上提前将饵料放置在装填区20后,再将移动圆管16复位,将其与推料板18固定连接;3.清洁系统将饵料区1中的残饵清除之后(饵料区1仍保持在收缩状态),将投饵系统缓慢送入饵料区1中;4.饵料系统中的推饵板18固定在养殖网箱上端“工”状凸起21,握住圆形把手19将投饵系统往上拉,由于推料板18的固定会对饵料产生阻力,饵料系统向上运动时饵料将产生一个反向位移,从而实现将饵料一次性导入饵料区1的功能,保证了多层养殖网箱生物所需要的饵料供给。

一种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需要养殖的生物放置在海上筏式养殖网箱的养殖区2内,具体为通过小门22将生物(鲍、海胆)放置于各个小网箱内。

其次,使饵料区1内的压缩装置处于收缩状态,通过投饵系统将饵料投放入饵料区1,再使饵料区1内的压缩装置处于膨胀状态,将饵料紧压在塑料网3上,生物通过塑料网3上的网孔a10获取饵料。

再次,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饵料,先在船上提前将饵料装填进投饵系统。再将海上筏式养殖的网箱从海中部分提起,通过养殖网箱主体系统侧面圆环12挂于船体上;使饵料区1内的压缩装置处于收缩状态,将清洁装置缓慢深入饵料区1对残余及腐败饵料进行清理;在船上将投饵系统放入饵料区1内,一次导入生物所需的全部饵料;使饵料区1内的压缩装置处于膨胀状态,将饵料紧压在塑料网3上;将网箱从船体上取下,放回海中继续进行养殖作业。

进一步的,所述的压缩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气囊压缩装置,齿轮压缩装置等多种方式。对气囊压缩装置进行列举描述:所述气囊压缩装置包括直径为6-8cm的内圆管4、直径为14-16cm的气囊5、固定带6,气囊5顶部设有气阀7,用于充放气体。内圆管4和气囊5均为圆筒状,内圆管4置于气囊5内部,仅下端与气囊粘合,不影响气囊作为整体充气和放气。在气囊5的下端附有固定带6,可将整个气囊固定在养殖网箱中,保持压缩装置在水中的稳定。所述的饵料区1根据对饵料的压缩情况分为两种状态,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饵料投放在气囊5外部。收缩状态时气囊5的气体全部放空,不产生对饵料的压缩作用,方便使用清洁系统对残饵或腐烂饵料进行清理。扩张状态时使用充气瓶对气囊5进行充气,通过气囊5的膨胀将饵料紧紧压在塑料网3上,便于生物对饵料进行获取。内圆管4在气囊收缩状态,全部放空气体时,对气囊起着支撑作用,同时也为清理残饵,投喂等操作提供条件。清洗时,排空气囊5中所有气体,保证饵料区1处在收缩状态后,将清洁系统缓慢放入饵料区1中,通过清洁板13对饵料向下的挤压产生推力,即可将残饵从养殖网箱中清理到海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操作管理上,极大的简化了管理操作,只需要将笼子挂在船体上即可进行相应的清洁和投饵工作,节省了养殖工作者的体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养殖工作效率更高。配套有独立操作的清洁系统和投饵系统,既能保证将养殖网箱中残余饵料一次性清理,又能高效率的加入新鲜饵料,保证了饵料供给和卫生。

(2)在生物养殖上,由于网箱中的饵料区与养殖区分开,增大了生物活动空间,保证其良好的生存环境。生物摄食效率高,生长迅速,可自发通过主动觅食和选择性摄食行为,获取饵料区1的食物。对于部分腐烂饵料则可以主动避开觅食,保证了生物摄食到饵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饵料质量问题造成的患病现象。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可基于标准的鲍笼基础上做出的改变,材料改造成本极其低廉,适合向水产企业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高效海上筏式养殖网箱及其使用方法流程图;

图2为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整体示意图;

图3为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横切片示意图

图4为饵料区示意图;

图5为单层养殖区示意图;

图6为清洁系统示意图;

图7为投饵系统示意图;

图8为投饵系统工作示意图;

图中:1饵料区;2养殖区;3塑料网;4内圆管;5气囊;6固定带;7气阀;8网孔b;9软塑料板;10网孔a;11把手a;12圆环;13清洁板;14圆管;15把手b;16可移动半圆管;17不可移动半圆管;18推料板;19圆形把手;20饵料装填区域;21“工”状凸起;22小门;23长绳;24坠石;25圆形塑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技术方案和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的使用流程图。现将本实用新型主要的操作方法描述如下:1)将进行海上筏式养殖的网箱从海中部分提起,通过养殖网箱主体系统侧面圆环12挂于船体上;2)将气囊5气体排空,保证饵料区1处于收缩状态;3)使用清洁装置缓慢深入饵料区1对残余及腐败饵料进行清理;4)在船上提前将饵料装填进投饵系统,在船上将投饵系统放入饵料区1,一次导入生物所需的全部饵料;5)使用充气罐对气囊5进行充气,保证饵料区1处于扩张状态,实现对饵料的压缩;6)将网箱从船体上取下,放回海中继续进行养殖作业。

图2所示为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的整体示意图,包括养殖网箱主体系统,投饵系统和清洁系统,图3为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横切片示意图。所述新型高效养殖网箱主体基于市场出售的鲍笼基础上做出的改变,内部分为饵料区1和养殖区2。所述饵料区1呈现圆筒状,由从上到下贯穿鲍笼的中间部分形成,直径15cm,高72cm。饵料区1可一次性供应养殖网箱中所有生物的饵料供给。所述养殖区2环绕在饵料区1周围,作为生物的养殖区域,为鲍笼未贯穿部分,由多层结构相似的小网箱2组成。在饵料区1和养殖区2的交接处,有圆筒状带有网孔的塑料网3将两分区隔开,塑料网直径14cm,高72cm,网孔直径3cm。所述清洁系统和投饵系统为配套装置,独立于养殖网箱主体系统之外,起着清洁和投喂饵料的作用。

图4所示为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中的饵料区1,设置有压缩装置,具体为通过气囊压缩装置所述气囊压缩装置包括内圆管4,气囊5,固定带6。内圆管4直径约6cm,高度70cm;气囊5直径约13cm,高度72cm,均为圆筒状。采用坚实的塑料皮囊制作。内圆管4置于气囊5内部,仅下端与气囊5粘合,不影响气囊5作为整体充气和放气。气囊5通过设置在上端的气阀7独立进行充放气。在气囊5的下端系有六条固定带6,可将整个气囊5固定在养殖网箱中的饵料区1内。所述的饵料区1根据对饵料的压缩情况分为两种状态: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收缩状态时,气囊5的气体全部被放空,不会对饵料产生压缩作用,方便使用清洁系统对残饵或腐烂饵料进行清理。为实现扩张状态,可使用充气瓶对气囊5进行充气,通过气囊5的膨胀作用将饵料区1中投放的饵料紧紧压在塑料网上,以便于生物对饵料的觅食。内圆管4的气体量在生产中保持不便,使用时应及时检查气体量。

图5所示为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主体系统中的养殖区。养殖区2环绕在饵料区1周围,由6层结构相同小网箱2上下叠合组成。所述小网箱2的高度为12cm,中间贯通作为饵料区1的一部分,小网箱外围有许多6mm的网孔b8,起着良好的透水性,便于水质交换。在小网箱1的侧面设有小门22可灵活打开,便于日常检查,随时清理死亡生物尸体等。由于养殖生物的低等性,不具备自动“绕道”,“翻越”等功能,及容易导致局部聚集现象,影响了海胆的摄食效率及养殖效果。因此在小网箱2内部设置有大量横竖相交的软塑料板9,末端连接着饵料区1。软塑料板9不仅将生物进行了有效分隔,避免了局部聚集的现象,还作为爬行通道,起着辅助生物通往饵料区1的作用。研究发现,鲍、海胆等水产生物可自发的进行主动觅食和选择性摄食,对于腐烂饵料生物可主动避开。本实用新型可保证生物摄食到健康的饵料,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饵料质量问题造成的生物的患病,极大的提高了生物存活率和生长速度。

如图2所示,所述简便高效的海上筏式养殖网箱主体系统内设置有圆筒形塑料网3,用于隔开饵料区1养殖区2。不仅保证了生物不会同饵料混在一起,为生物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降低养殖密度,而且也保证了生物不会被迫摄食到腐烂变质的饵料,还有利于水质的交换流通。所述塑料网3具有较为坚固的硬度,不会轻易被生物啃噬而破裂造成生物丢失现象。塑料网3上具有大量3cm网孔a10,生物可透过这个网孔a10轻松摄食到饵料区1中经过压缩的食物,保证了食物的供应。所述新型高效养殖网箱主体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实心把手11,方便工人对养殖网箱进行操作。在网箱上端有一个带有直径约4cm的坚固的塑料材质圆环12,在生产操作时,只需将网箱从海上拎起一部分,再将圆环12挂在提前装在船体上的长钉上即可进行日常的清洁投饵等操作。大大的降低了工人的体力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此同时,圆环12和把手上固定有长绳23,通过长绳23将该网箱悬挂在浮体之下,进行海上筏式养殖。在笼子主体的下端设置有适量坠石24,抵消气囊对网箱产生的部分浮力,保证了养殖网箱在水中的稳定。

图6所示为清洁系统。所述清洁装置独立于养殖网箱的主体,单独进行操作,是一个配套的高效清理残饵的装置。所述清洁装置由设于圆管14底部的清洁板13、圆管14、设于圆管14顶部的把手15组成。清洁板13固定在圆管14的下端,实心塑料材质。尺寸设置使其恰好能够贴合进行饵料区1的实现对残饵的清理,同时也应保证其不会对气囊造成刮伤。所述清洁系统在使用时先排空气囊5中所有气体,保证饵料区1处在收缩状态后,再将清洁系统缓慢的推入饵料区1中,通过清洁板13对饵料向下的挤压产生推力,即可将残饵或腐烂的饵料从养殖网箱中清理到海中。

图7所示为投饵系统。所述的投饵系统也作为配套装置,独立于新型高效养殖网箱的主体。单独进行操作,是一个高效投喂饵料的系统,包括外部和内部两部分。所述的外部由可移动半圆管16、不可移动半圆管17嵌合而成,可移动半圆管16与不可移动半圆管17均为半圆筒状结构,可移动半圆管16可灵活拆卸,与不可移动半圆管17组成圆筒状主体结构,圆筒状主体结构端部设有圆形把手19,并在不可移动半圆管17的端部安装同样可拆卸的推料板18,两者可灵活组装和拆卸。在人力的作用下,推料板18带动可移动圆管16产生位移。所述的投饵系统内部设有一个圆形塑料管25,其直径略大于压缩装置收缩时的直径,便于投饵系统能够嵌合伸入饵料区1进行之后的操作。饵料装填区域20定义为外部圆筒状主体结构和内部圆形塑料管25间的空腔区域。图8为投饵系统工作示意图。所述投饵系统使用具体操作步骤为:1.将移动圆管16拆卸,暴露出里面的饵料装填区域20;2.在船上提前将饵料放置在装填区20后,再将移动圆管16复位,将其与推料板18固定连接;3.清洁系统将饵料区1中的残饵清除之后(饵料区1仍保持在收缩状态),将投饵系统缓慢送入饵料区1中;4.饵料系统中的推饵板18固定在养殖网箱上端“工”状凸起21,握住圆形把手19将投饵系统往上拉,由于推料板18的固定会对饵料产生阻力,饵料系统向上运动时饵料将产生一个反向位移,从而实现将饵料一次性导入饵料区1的功能,保证了多层养殖网箱生物所需要的饵料供给。

本实用新型只需要将笼子挂在船体上即可进行相应的清洁和投饵工作,对于人工管理而言,极大的简化了管理操作,节省了养殖工作者的体力,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养殖工作效率更高;对养殖生物而言,使其拥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包括更大的活动空间和摄食到更健康的饵料,摄食效率高,生物生长迅速并且极大的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可基于标准的鲍笼基础上做出的改变,材料改造成本极其低廉,适合向水产企业大规模推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