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收割用扶正挤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1293发布日期:2020-10-13 07:4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胡萝卜收割用扶正挤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胡萝卜收割用扶正挤压器。



背景技术:

胡萝卜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因为富含胡萝卜素,深受人们喜爱。目前,在我国,胡萝卜种植已经规模化。在收获胡萝卜时,一般是采用胡萝卜收割设备按照胡萝卜种植的垄行将胡萝卜连根带叶翻出土地,然后再由人工来收割,大大提高了收割效率。

由于胡萝卜在种植时都是按照垄或者行种植的,而且在自然条件下胡萝卜的茎叶都会从根部向上、向垄或行的两侧发散生长,这样在收割胡萝卜时,不但不容易将胡萝卜茎叶集中成行进行拔取,而且无法对倒伏的茎叶进行收割。显然,如果没有专用的茎叶扶正引导设备,将导致使用收割设备收割胡萝卜时,茎叶杂乱无章,收割现场非常凌乱,而且散乱的茎叶容易堵塞收割设备传送带、轮轴等部件,影响了收割设备的稳定性,造成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对分散的胡萝卜茎叶自动向上、向中央扶正,能将蓬松的胡萝卜茎叶群挤压成较窄、较密实的长条状茎叶群,并通过专用通道向后输送的胡萝卜收割用扶正挤压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胡萝卜收割用扶正挤压器包括送料架,送料架呈n形,送料架中下部为前后延伸的引导通道,送料架前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向前延伸的引导轴,引导轴的数量为中间被引导通道左右间隔开来的两个;引导轴前段同轴固接有尖端在前的引导圆锥筒;送料架上安装有与引导轴后端传动连接的引导动力装置,引导动力装置驱动两引导圆锥筒的相邻侧壁由下向上转动;引导圆锥筒的外壁上固接有将胡萝卜茎叶向上拨动的拨动组件。

本专利申请是通过边侧上旋结构来实现能够对分散的胡萝卜茎叶自动向上、向中央扶正,能将蓬松的胡萝卜茎叶群挤压成较窄、较密实的长条状茎叶群,并通过专用通道向后输送的。

在本专利申请中,边侧上旋结构主要由送料架、引导轴、引导圆锥筒、引导动力装置和拨动组件五部分构成。其中,送料架是本专利申请的架体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为其他各部件提供支撑安装载体,因此,送料架的形状和结构不受限制,只要能可靠安装即可。送料架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与外部收割设备对接,一般是送料架后部与收割设备前部对接安装,对接安装方式较多且属于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引导轴是本专利申请的核心传动部件,引导轴通过轴承安装在送料架前部,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自由转动。引导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送料架左右两边部。两引导轴(引导圆锥筒)之间的区域称为引导通道,也就是对胡萝卜茎叶进行引导、挤压和输送的通道。引导轴前段安装引导圆锥筒,引导轴后段与引导动力装置连接,因此,引导动力装置通过引导轴驱动引导圆锥筒转动。

引导圆锥筒是一个圆锥状的空心筒,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引导圆锥筒的圆锥状外壁,又能减轻自重,大大提高了本专利申请的适配性和通用性。在本专利申请中,引导圆锥筒尖端朝前粗端朝后与引导轴前段同轴固接在一起。引导圆锥筒与引导轴同轴固接在一起,引导轴转动安装在送料架前端。送料架上安装有引导动力装置,引导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引导轴后端传动连接,这样就能驱动引导圆锥筒转动。在本专利申请中,引导动力装置是驱动两个引导圆锥筒的相邻侧由下向上旋转的,因此具有将胡萝卜茎叶由下向上扶正的作用。两引导圆锥筒相邻侧(也即内侧)从前向后看呈前宽后窄的漏斗状,具有对胡萝卜茎叶导向、挤压和输送的作用。当把本专利申请安装到能同时拔取两行胡萝卜的收割设备前部时,两引导圆锥筒相邻侧(也即内侧)的后端分别与收割设备的左拔取通道和右拔取通道对应设置,这样就能利用圆锥筒的倾斜内侧壁逐渐将两垄胡萝卜的茎叶引导进对应的左拔取通道和右拔取通道,具有自动进料的作用。在本专利申请中,引导圆锥筒外壁上固接有拨动组件,拨动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增大引导圆锥筒外壁对胡萝卜茎叶由下向上的拨动力,提高扶正效果,同时还有减小对胡萝卜茎叶拨动损伤的作用,以保证胡萝卜茎叶的完整性。

作为改进,所述拨动组件包括同轴固接在引导圆锥筒的外壁上的扶正螺旋环,扶正螺旋环沿引导圆锥筒前端外壁向后端外壁螺旋状延伸,两扶正螺旋环的旋向反向设置。

在本专利申请中,拨动组件采用扶正螺旋环来实现。扶正圆锥环是沿引导圆锥筒外壁从引导圆锥筒尖端到粗端做圆锥状螺旋设置的螺旋锥状环,扶正螺旋环与引导圆锥筒同轴设置。设置扶正圆锥环后,引导圆锥筒对胡萝卜茎叶进行拨动时将主要依靠扶正圆锥环来实现。拨动摩擦力更大,拨动效果更好。胡萝卜茎叶进入引导通道后,在被扶正螺旋环向上拨动扶正的同时,还会沿扶正螺旋环轴向向后顺势滑动,最大程度保证了胡萝卜茎叶的完整性。在本专利申请中,两扶正螺旋环的旋向反向设置。反向设置后,能使胡萝卜行两侧的茎叶获得的拨动效果完全相同,保证了扶正的顺利进行。

作为进一步改进,从前向后看,右侧的扶正螺旋环从其前端向后端是沿顺时针旋向设置,左侧的扶正螺旋环从其前端向后看是逆时针旋向设置。

当从前向后看本专利申请时,右侧的扶正螺旋环从其前端向后端的螺旋走势是顺时针旋向设置,而左侧的扶正螺旋环从前端向后端的螺旋走势是逆时针转动,这样当引导动力装置驱动两个引导圆锥筒相邻侧由下向上旋转时,左右两个扶正螺旋环对胡萝卜茎叶的向上拨动效果是最好的,同时胡萝卜茎叶也是沿扶正螺旋环的延伸轨迹自然向上被拨动的,因此对胡萝卜茎叶的损伤也是最小的,保证了扶正的效果。

作为改进,引导圆锥筒前端同轴固接有向前延伸的扶正引导杆。

扶正引导杆是向前延伸的,具有导向作用,另外延长了对胡萝卜茎叶的引导通道长度,具有预先处理的作用。

作为改进,引导圆锥筒的内腔中心固接有内套管,内套管外壁和引导圆锥筒内壁之间均匀间隔固接有若干内隔板,内隔板将引导圆锥筒的内腔对应分割成若干独立的能盛装配重料的子腔;还包括同轴固接在引导轴端部且能与引导圆锥筒口部密闭压紧配合的对接盘,对接盘和内隔板端部之间设有将两者锁紧在一起的锁紧件。

在本专利申请中,引导圆锥筒是中空结构,有一个内腔。引导圆锥筒的内腔中心固接有一根内套管,内套管的轴心与引导圆锥筒的轴心同轴设置。内套管外壁和引导圆锥筒内壁之间均匀间隔固接有若干内隔板,内隔板从引导圆锥筒内腔内端一直延伸到内腔外端,因此内隔板将引导圆锥筒的内腔对应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子腔。子腔是外端开口的半封闭式腔体,因此子腔可以用来盛装配重料。因为子腔有多个,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一个或几个或全部子腔中盛装配重料,也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配重料。配重料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引导圆锥筒的配重,从而起到稳定引导圆锥筒、防止转动中抖动问题、提高对胡萝卜茎叶扶正效果的作用。进一步地,还可以起到对使用本专利申请的整车装置的前后配重的作用。配重料的选择有很多,比如:细沙、石子、泥土等等。泥土可以就地取料,非常方便。本专利申请还包括同轴固接在引导轴端部的对接盘,对接盘和内隔板端部之间设有将两者锁紧在一起的锁紧件。显然,对接盘的作用之一是实现引导轴和引导圆锥筒的固接。这种固定连接是通过锁紧件实现的,既可以锁紧也可以解锁维修或保养,非常方便。对接盘的作用之二是能与引导圆锥筒口部密闭压紧配合,也即将各个子腔口部密封,从而防止配重料洒落。对接盘的第三个作用就是防止胡萝卜茎叶进入子腔、有效避免缠绕问题,保证了工作可靠性。

作为改进,所述内套管内腔为内端细外端粗的正三棱锥腔,引导轴端部同轴固接有与正三棱锥腔对应压紧插装配合的正三棱锥;所述内隔板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对应固接在正三棱锥腔的三个棱部。

在本专利申请中,将内套管内腔设计为内端细外端粗的正三棱锥腔,并在引导轴端部同轴固接一根正三棱锥,该正三棱锥与正三棱锥腔对应插装配合。当锁紧件锁紧时,正三棱锥和正三棱锥腔是压紧配合关系。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了引导轴与引导圆锥筒前部也即端部的紧固连接关系,也就保证了引导圆锥筒和引导轴的同轴性,从根本上避免了转动时引导圆锥筒前端的抖动,避免前端对胡萝卜茎叶在抖动时造成的缠绕茎叶问题,保证了工作的顺畅和稳定进行。在本专利申请中,所述内隔板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对应固接在内套管与正三棱锥腔的三个棱部对应的边角部。因此,三个内隔板均匀分布在内套管周围,对内套管起到了稳固结构和位置的作用,为前述的同轴性提供了机械保障。设置成正三棱锥腔、正三棱锥,以及将锁紧件设置在三个内隔板端面作用之一,是无论正三棱锥的哪个面与正三棱锥腔的哪个腔壁配合,能都保证锁紧件对应扣合,也即无需考虑怎么插装正三棱锥,大大提高了操作便捷性。

作为进一步改进,引导圆锥筒的口部内壁上固定环设有对接环,对接环外壁、内隔板外端面和内套管外端面平齐设置且与对接盘对应盘面压紧配合;所述锁紧件包括固接在内隔板端部且轴向向外延伸的对接螺柱,对接盘上设有与对接螺柱对应设置的对接螺孔,对接螺柱上拧紧有对接螺母。

在本专利申请中,在引导圆锥筒的口部内壁上固定环设对接环后,因为对接环与引导圆锥筒同轴设置,因此对接环外环边是与所述口部内壁对应固接的,两者连为一体结构。设置对接环的作用之一是当对接盘扣合到引导圆锥筒口部内时起限位作用。并且,对接环外壁(外侧壁)、内隔板外端面和内套管外端面平齐设置,也即在一个平面(为方便叙述,将此平面称为内面)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锁紧件锁紧时,内面与对接盘对应盘面压紧配合,也即起到密封子腔的作用,防止配重料撒漏的作用。锁紧后,对接盘外端面与引导圆锥筒端面平齐设置。在本专利申请中,所述锁紧件包括固接在内隔板端部且轴向向外延伸的对接螺柱,对接盘上设有与对接螺柱对应设置的对接螺孔,对接螺柱上拧紧有对接螺母。如前所述,无论什么角度插装正三棱锥,正三棱锥都能在正三棱锥腔的引导下自动对应插装,而且保证对接螺柱自动插装进对应对接螺孔内。拧紧对接螺母后,便实现了紧固连接,操作非常简单。

综上所述,采用这种结构的胡萝卜收割用扶正挤压器,结构合理,能够对分散的胡萝卜茎叶自动向上、向中央扶正,能将蓬松的胡萝卜茎叶群挤压成较窄、较密实的长条状茎叶群,并通过专用通道向后输送,有助于提高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两个引导圆锥筒和扶正螺旋环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导圆锥筒的内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引导圆锥筒、正三棱锥、对接盘、引导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引导圆锥筒的立体图;

图6为正三棱锥、对接盘和对接螺孔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装配后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该胡萝卜收割用扶正挤压器包括送料架1,送料架前部通过轴承转动安装有向前延伸的引导轴2,引导轴的数量为中间被引导通道3左右间隔开来的两个;引导轴前段同轴固接有尖端在前的引导圆锥筒4。送料架上安装有与引导轴后端传动连接的引导动力装置5,引导动力装置驱动两引导圆锥筒的相邻侧壁由下向上转动;引导圆锥筒外壁上固设有将胡萝卜茎叶向上拨动的拨动组件6。

本专利申请主要由送料架、引导轴、引导圆锥筒、引导动力装置和拨动组件五部分构成。其中,送料架是本专利申请的架体结构,其主要作用是为其他各部件提供支撑安装载体,因此,送料架的形状和结构不受限制,只要能可靠安装即可。送料架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与外部收割设备对接,一般是送料架后部与收割设备前部对接安装,对接安装方式较多且属于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引导轴是本专利申请的核心传动部件,引导轴通过轴承安装在送料架前部,能够绕自身轴心线自由转动。引导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送料架左右两边部。两引导轴(引导圆锥筒)之间的区域称为引导通道,也就是对胡萝卜茎叶进行引导、挤压和输送的通道。引导轴前段安装引导圆锥筒,引导轴后段与引导动力装置连接,因此,引导动力装置通过引导轴驱动引导圆锥筒转动。

引导圆锥筒是一个圆锥状的空心筒,这样既可以有效利用引导圆锥筒的圆锥状外壁,又能减轻自重,大大提高了本专利申请的适配性和通用性。在本专利申请中,引导圆锥筒尖端朝前粗端朝后与引导轴前段同轴固接在一起。引导圆锥筒与引导轴同轴固接在一起,引导轴转动安装在送料架前端。送料架上安装有引导动力装置,引导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与引导轴后端传动连接,这样就能驱动引导圆锥筒转动。在本专利申请中,引导动力装置是驱动两个引导圆锥筒的相邻侧由下向上旋转的,因此具有将胡萝卜茎叶由下向上扶正的作用。两引导圆锥筒相邻侧(也即内侧)从前向后看呈前宽后窄的漏斗状,具有对胡萝卜茎叶导向、挤压和输送的作用。当把本专利申请安装到能同时拔取两行胡萝卜的收割设备前部时,两引导圆锥筒相邻侧(也即内侧)的后端分别与收割设备的左拔取通道和右拔取通道对应设置,这样就能利用圆锥筒的倾斜内侧壁逐渐将两垄胡萝卜的茎叶引导进对应的左拔取通道和右拔取通道,具有自动进料的作用。在本专利申请中,引导圆锥筒外壁上固接有拨动组件,拨动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增大引导圆锥筒外壁对胡萝卜茎叶由下向上的拨动力,提高扶正效果,同时还有减小对胡萝卜茎叶拨动损伤的作用,以保证胡萝卜茎叶的完整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动组件包括同轴固设在引导圆锥筒外壁上的扶正螺旋环7,扶正螺旋环沿引导圆锥筒前端外壁向后端外壁螺旋状延伸,两扶正螺旋环的旋向反向设置。在本专利申请中,拨动组件采用扶正螺旋环来实现。扶正圆锥环是沿引导圆锥筒外壁从引导圆锥筒尖端到粗端做圆锥状螺旋设置的螺旋锥状环,扶正螺旋环与引导圆锥筒同轴设置。设置扶正圆锥环后,引导圆锥筒对胡萝卜茎叶进行拨动时将主要依靠扶正圆锥环来实现。拨动摩擦力更大,拨动效果更好。胡萝卜茎叶进入引导通道后,在被扶正螺旋环向上拨动扶正的同时,还会沿扶正螺旋环轴向向后顺势滑动,最大程度保证了胡萝卜茎叶的完整性。在本专利申请中,两扶正螺旋环的旋向反向设置。反向设置后,能使胡萝卜行两侧的茎叶获得的拨动效果完全相同,保证了扶正的顺利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从前向后看,右侧的扶正螺旋环从其前端向后端是沿顺时针旋向设置,左侧的扶正螺旋环从其前端向后看是逆时针旋向设置。当从前向后看本专利申请时,右侧的扶正螺旋环从其前端向后端的螺旋走势是顺时针旋向设置,而左侧的扶正螺旋环从前端向后端的螺旋走势是逆时针转动,这样当引导动力装置驱动两个引导圆锥筒相邻侧由下向上旋转时,左右两个扶正螺旋环对胡萝卜茎叶的向上拨动效果是最好的,同时胡萝卜茎叶也是沿扶正螺旋环的延伸轨迹自然向上被拨动的,因此对胡萝卜茎叶的损伤也是最小的,保证了扶正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圆锥筒前端同轴固接有向前延伸的扶正引导杆8。扶正引导杆是向前延伸的,具有导向作用,另外延长了对胡萝卜茎叶的引导通道长度,具有预先处理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圆锥筒的内腔中心固接有内套管10,内套管外壁和引导圆锥筒内壁之间均匀间隔固接有若干内隔板11,内隔板将引导圆锥筒的内腔对应分割成若干独立的能盛装配重料的子腔12。本专利申请还包括同轴固接在引导轴端部且能与引导圆锥筒口部密闭压紧配合的对接盘13,对接盘和内隔板端部之间设有将两者锁紧在一起的锁紧件14。在本专利申请中,引导圆锥筒是中空结构,有一个内腔。引导圆锥筒的内腔中心固接有一根内套管,内套管的轴心与引导圆锥筒的轴心同轴设置。内套管外壁和引导圆锥筒内壁之间均匀间隔固接有若干内隔板,内隔板从引导圆锥筒内腔内端一直延伸到内腔外端,因此内隔板将引导圆锥筒的内腔对应分割成若干独立的子腔。子腔是外端开口的半封闭式腔体,因此子腔可以用来盛装配重料。因为子腔有多个,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一个或几个或全部子腔中盛装配重料,也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配重料。配重料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引导圆锥筒的配重,从而起到稳定引导圆锥筒、防止转动中抖动问题、提高对胡萝卜茎叶扶正效果的作用。进一步地,还可以起到对使用本专利申请的整车装置的前后配重的作用。配重料的选择有很多,比如:细沙、石子、泥土等等。泥土可以就地取料,非常方便。本专利申请还包括同轴固接在引导轴端部的对接盘,对接盘和内隔板端部之间设有将两者锁紧在一起的锁紧件。显然,对接盘的作用之一是实现引导轴和引导圆锥筒的固接。这种固定连接是通过锁紧件实现的,既可以锁紧也可以解锁维修或保养,非常方便。对接盘的作用之二是能与引导圆锥筒口部密闭压紧配合,也即将各个子腔口部密封,从而防止配重料洒落。对接盘的第三个作用就是防止胡萝卜茎叶进入子腔、有效避免缠绕问题,保证了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套管内腔为内端细外端粗的正三棱锥腔15,引导轴端部同轴固接有与正三棱锥腔对应压紧插装配合的正三棱锥16。所述内隔板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对应固接在正三棱锥腔的三个棱部。将内套管内腔设计为内端细外端粗的正三棱锥腔,并在引导轴端部同轴固接一根正三棱锥,该正三棱锥与正三棱锥腔对应插装配合。当锁紧件锁紧时,正三棱锥和正三棱锥腔是压紧配合关系。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了引导轴与引导圆锥筒前部也即端部的紧固连接关系,也就保证了引导圆锥筒和引导轴的同轴性,从根本上避免了转动时引导圆锥筒前端的抖动,避免前端对胡萝卜茎叶在抖动时造成的缠绕茎叶问题,保证了工作的顺畅和稳定进行。在本专利申请中,所述内隔板的数量为三个,分别对应固接在内套管与正三棱锥腔的三个棱部对应的边角部。因此,三个内隔板均匀分布在内套管周围,对内套管起到了稳固结构和位置的作用,为前述的同轴性提供了机械保障。设置成正三棱锥腔、正三棱锥,以及将锁紧件设置在三个内隔板端面作用之一,是无论正三棱锥的哪个面与正三棱锥腔的哪个腔壁配合,能都保证锁紧件对应扣合,也即无需考虑怎么插装正三棱锥,大大提高了操作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圆锥筒的口部内壁上固定环设有对接环17,对接环外壁、内隔板外端面和内套管外端面平齐设置且与对接盘对应盘面压紧配合;所述锁紧件包括固接在内隔板端部且轴向向外延伸的对接螺柱18,对接盘上设有与对接螺柱对应设置的对接螺孔19,对接螺柱上拧紧有对接螺母20。在引导圆锥筒的口部内壁上固定环设对接环后,因为对接环与引导圆锥筒同轴设置,因此对接环外环边是与所述口部内壁对应固接的,两者连为一体结构。设置对接环的作用之一是当对接盘扣合到引导圆锥筒口部内时起限位作用。并且,对接环外壁(外侧壁)、内隔板外端面和内套管外端面平齐设置,也即在一个平面(为方便叙述,将此平面称为内面)上。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锁紧件锁紧时,内面与对接盘对应盘面压紧配合,也即起到密封子腔的作用,防止配重料撒漏的作用。锁紧后,对接盘外端面与引导圆锥筒端面平齐设置。在本专利申请中,所述锁紧件包括固接在内隔板端部且轴向向外延伸的对接螺柱,对接盘上设有与对接螺柱对应设置的对接螺孔,对接螺柱上拧紧有对接螺母。如前所述,无论什么角度插装正三棱锥,正三棱锥都能在正三棱锥腔的引导下自动对应插装,而且保证对接螺柱自动插装进对应对接螺孔内。拧紧对接螺母后,便实现了紧固连接,操作非常简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