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宽窄行种植专用双层地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1410发布日期:2020-10-28 11:37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甘蔗宽窄行种植专用双层地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甘蔗宽窄行种植专用双层地膜。



背景技术:

甘蔗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为了提高甘蔗的产量,多数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对甘蔗进行种植。宽窄行种植技术能够改善甘蔗地的通风透光条件,植株封行晚,有利于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在高水肥地块采用这种种植方式,对增加密度,提高产量有利。

且在甘蔗出苗前,往往会对甘蔗地进行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在田地表面,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结构,防止害虫侵袭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还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因此地膜的透气性就显得很重要,现在为了提高地膜强度很多地膜都是多层的,但仅仅在表层打孔就显得透气性很差。

现有的地膜多数为光滑薄膜,在降雨时,容易造成雨水飞溅,冲刷泥土,引起行沟水土养分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甘蔗宽窄行种植专用双层地膜,它可以实现克服已有光滑地膜密闭致使降雨难以渗入土壤的问题,有利于减少雨水飞溅,增加接纳、吸收的降水量,还有利于调节土壤透气性和温度,避免夏季高温造成甘蔗萌芽、分蘖时出现烧苗的现象,还能够增加地膜的稳固性和耐用性,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甘蔗宽窄行种植专用双层地膜,包括基膜,作为双层地膜的贴地层,在基膜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表层膜,所述表层膜的上表面设有褶皱层,用于缓冲雨水的冲击,所述表层膜和基膜之间连接有粘合线,且粘合线连接表层膜和基膜,所述表层膜与基膜之间设有多个由粘合线所围成的蓄水腔,所述蓄水腔下方的基膜上开凿有多个针孔,所述蓄水腔上方的表层膜上开凿有多个错位孔,所述表层膜两侧的基膜上开凿有多个出苗孔,所述基膜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外凸膜,所述外凸膜的下端连接有盛土袋,可以实现克服已有光滑地膜密闭致使降雨难以渗入土壤的问题,有利于减少雨水飞溅,增加接纳、吸收的降水量,还有利于调节土壤透气性和温度,避免夏季高温造成甘蔗萌芽、分蘖时出现烧苗的现象,还能够增加地膜的稳固性和耐用性,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基膜的厚度为0.1-0.2毫米,宽度为95-105厘米,适用于宽窄行甘蔗种植地。

进一步的,所述粘合线纵向设置有三条,其中两条所述粘合线位于表层膜的边缘处,一条所述粘合线位于表层膜的中间位置,所述表层膜与基膜之间横向设有多条粘合线,相邻两个所述粘合线间隔40-42厘米,有利于增强双层地膜的稳固性,提高双层地膜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出苗孔的直径为0.4-0.6厘米,所述出苗孔与邻近的基膜边缘的间距为18-22厘米,相邻所述出苗孔的间距为4-6厘米,便于甘蔗破膜出苗。

进一步的,所述表层膜的宽度为53-57厘米,所述表层膜和基膜构成双层地膜,所述表层膜两侧为基膜充当的单层地膜,单双层地膜间隔分布,有利于配合宽窄行的甘蔗种植。

进一步的,所述外凸膜上连接的盛土袋容积为550-650毫升,用于盛装土壤并埋入地下,提高双层地膜的抗风性能,防止双层地膜轻易被风吹离地面。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可以实现克服已有光滑地膜密闭致使降雨难以渗入土壤的问题,有利于减少雨水飞溅,增加接纳、吸收的降水量,还有利于调节土壤透气性和温度,避免夏季高温造成甘蔗萌芽、分蘖时出现烧苗的现象,还能够增加地膜的稳固性和耐用性,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

(2)基膜的厚度为0.1-0.2毫米,宽度为95-105厘米,适用于宽窄行甘蔗种植地。

(3)粘合线纵向设置有三条,其中两条粘合线位于表层膜的边缘处,一条位于表层膜的中间位置,表层膜与基膜之间横向设有多条粘合线,且相邻两个粘合线间隔40-42厘米,有利于增强双层地膜的稳固性,提高双层地膜的使用寿命。

(4)出苗孔的直径为0.4-0.6厘米,且出苗孔与邻近的基膜边缘的间距为18-22厘米,相邻出苗孔的间距为4-6厘米,便于甘蔗破膜出苗。

(5)表层膜的宽度为53-57厘米,表层膜和基膜构成双层地膜,表层膜两侧为基膜充当的单层地膜,单双层地膜间隔分布,有利于配合宽窄行的甘蔗种植。

(6)外凸膜上连接的盛土袋容积为550-650毫升,用于盛装土壤并埋入地下,提高双层地膜的抗风性能,防止双层地膜轻易被风吹离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基膜、101出苗孔、2针孔、3表层膜、4蓄水腔、5错位孔、6粘合线、7外凸膜、8盛土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甘蔗宽窄行种植专用双层地膜,包括基膜1,作为双层地膜的贴地层,该基膜1的厚度为0.1毫米,宽度为100厘米,适用于宽窄行甘蔗种植地,在基膜1的中间位置连接有表层膜3,表层膜3的宽度为55厘米,表层膜3和基膜1构成双层地膜,表层膜3两侧为基膜1充当的单层地膜,单双层地膜间隔分布,有利于配合宽窄行的甘蔗种植,该表层膜3的上表面设有褶皱层,用于缓冲雨水的冲击,在表层膜3和基膜1之间连接有粘合线6,且粘合线6连接表层膜3和基膜1,且该粘合线6纵向设置有三条,其中两条粘合线6位于表层膜3的边缘处,一条位于表层膜3的中间位置,表层膜3与基膜1之间横向设有多条粘合线6,相邻两个粘合线6间隔40厘米,在表层膜3与基膜1之间设有多个由粘合线6所围成的蓄水腔4,在蓄水腔4下方的基膜1上开凿有多个针孔2,在蓄水腔4上方的表层膜3上开凿有多个错位孔5,在表层膜3两侧的基膜1上开凿有多个出苗孔101,该出苗孔101的直径为0.5厘米,且出苗孔101与邻近的基膜1边缘的间距为20厘米,相邻出苗孔101的间距为5厘米,在基膜1的两侧均连接有多个外凸膜7,在外凸膜7的下端连接有盛土袋8,外凸膜7上连接的盛土袋8容积为600毫升,用于盛装土壤并埋入地下,提高双层地膜的抗风性能,防止双层地膜轻易被风吹离地面。

使用时,将该双层地膜铺设在甘蔗宽窄行种植地处,并在盛土袋8内盛入土壤,将外凸膜7埋入地下,增加双层地膜的稳定性,预防双层地膜被风吹起,当降雨时,雨水经由表层膜3的褶皱面缓冲,再由表层膜3的错位孔5渗入蓄水腔4内,由蓄水腔4下方的针孔2流入地面,降雨结束后,蓄水腔4内截留部分水体,形成凸透镜,在光照下快速升高地面温度,并随着风吹动双层地膜,蓄水腔4变形,水体由针孔2流入地面,避免长期聚焦损害甘蔗的幼苗或根系,可以实现克服已有光滑地膜密闭致使降雨难以渗入土壤的问题,有利于减少雨水飞溅,增加接纳、吸收的降水量,还有利于调节土壤透气性和温度,避免夏季高温造成甘蔗萌芽、分蘖时出现烧苗的现象,还能够增加地膜的稳固性和耐用性,延长地膜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