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树自然采摘香椿芽十九茬的复式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0088发布日期:2020-05-29 12:59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香椿树自然采摘香椿芽十九茬的复式管理方法。

(二)

背景技术:

香椿又名春树芽、红椿、椿树,属楝科植物。香椿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粗纤维,以及钙、磷、铁,还含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具有清热解毒、涩肠、止血、健脾理气、杀虫等功效,可谓蔬菜之佼佼者。香椿的蛋白质含量居群蔬之首,所含维生素c可与含量最高的辣椒媲美。过去房前一株椿,春季长不断,传统的培植香椿的方法一般为:秋季香椿落叶后,将香椿枝条短截,插入沟内;第二年春适时栽入苗圃中,适时浇水,田间管理时,注意虫害的防治。

传统方法培植的香椿树生长周期长,于春末采摘,季节性强,供鲜时间短,不能全年供应满足市场需要;天气的自然变化、温度及光照的不可控,选取的条件不适宜等,使香椿生长处于粗放式的管理中,造成香椿产苗率及成活率低,产量少,质量产。同时,传统的香椿栽培过程中,大量多次使用了多效唑、乙烯利和磷酸二氢钾等化学制品,影响香椿的品质和口味。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产量高、质量好、绿色无公害的香椿树自然采摘香椿芽十九茬的复式管理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香椿树自然采摘香椿芽十九茬的复式管理方法,以长成的香椿树为管理对象,包括如下步骤:

(1)将有机生活垃圾、农业垃圾粉碎混合,得到农家肥;将农家肥、粪尿、香油渣和水混合后发酵,取其液态混合物为绿肥;

(2)每年的12月底,在香椿树下挖坑埋覆农家肥,至3月中旬在香椿树根部施加绿肥和水,保持根部潮湿;

(3)四月中旬采摘第一茬香椿芽,五月上旬至下旬初采摘第二茬和第三茬香椿芽,六月上旬至下旬采摘第四至六茬香椿芽,在此期间根据实际需求施加绿肥和水,保持香椿树根部潮湿状态可见;

(4)七月上旬至下旬初采摘第七至八茬香椿芽,八月采摘第九至十一茬香椿芽,九月采摘第十二至十四茬香椿芽,在此期间保留生长枝,并控制香椿树高度不增长,按香椿芽的生长速度情况施加绿肥和水;

(5)十月采摘第十五至十六茬香椿芽,十一月采摘第十七至十八茬香椿芽,保持生长枝的高度控制,并按生长情况施加绿肥和水,之后再树旁埋覆农家肥保温,十二月份采摘第十九茬香椿芽。

本发明收集农业及生活有机废弃物自制农家肥和绿肥,作为香椿树的天然肥料来源,实现了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目的,通过对香椿树生长期的全年分阶段管理,实现香椿芽的逐月采摘,最终至采摘十九茬的具体管理操作,香椿芽产量高、品质好。

本发明的更优技术方案为:

所述香椿树成排栽种与田地条埂上,条埂为60cm宽,相邻条埂间距1m,相邻条埂上的香椿树间隔排列,控制香椿树高度为1.0-1.6m;实现香椿树的产业化和集成化种植、管理。

步骤(1)中,有机生活垃圾包括菜地、菜市场及家庭生活丢弃的菜叶、水果/水果皮、剩饭,农业垃圾包括杂草、树叶、农作物秸秆;对农业和生活有机废弃物进行全面的回收利用。

农家肥、粪、尿、香油渣和水的质量比为100:5:10:10:500,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达到增产的效果。

步骤(2)中,在香椿树侧边挖40×60×30cm的坑,向其中填充农家肥后浇水,之后用塑料布覆盖,3月中旬施加绿肥和水,绿肥和水的质量比为1:10,实现根部的外围营养,为其后期生长提供前提条件。

步骤(3)中,绿肥和水的质量比为1:10,六月初将香椿树两侧覆盖的塑料布去掉,六月份为干旱期天气,保持香椿树根部的潮湿营养即可。

步骤(4)中,七到九月为高温期,保留生长枝并控制其高度,采摘后验证香椿芽的粗壮与浓度香型,根据情况施加绿肥和水,绿肥和水的质量比为1:20。

步骤(5)中,采摘是应保持生长枝的高度,控制枝条,观察根部土地营养成分,采取分枝留取,绿肥和水的质量比为1:5,温度较低,采取浓施的方式;十一月份在香椿树两侧挖10cm宽、30cm深的小沟,向沟内填充农家肥并浇水,用塑料布覆盖香椿树根部保温。

步骤(3)-(5)中,在生鸡蛋的一头开小口,流出蛋液后得到鸡蛋壳,将鸡蛋壳套在香椿树芽上,带香椿芽生长后取下鸡蛋壳摘取。香椿芽味道更纯正,营养更丰富。

用塑料布全面覆盖香椿树根部,并用塑料架棚封闭香椿树,第二十茬香椿芽于春节期间采摘。

综上,本发明每茬采摘的时间大约为12-20天,一是根据天气湿度,二是管理,三是市场。

本发明管理方法科学,设计合理,有效实现自然条件下香椿芽产量的大幅提高,同时采摘方便,香椿芽的生长周期短,采摘次数多,香椿芽品质好,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香椿树,用2-5年树定基础地

(1)香椿树固定在合理的大田地条埂基础上;

60公分宽的条埂地,相邻条埂间距1m,斜对角定树,树高度1.0-1.6米,同一条埂上相邻香椿树的间距为25cm,便于统一管理;

(2)第一年要控制高度,培养多枝条,多侧枝,为产量定基础,尽量在树的底部半环割芽床,让其生枝;

(3)树成活后:两边各挖20公分沟,第一年用质量比为1:5的绿肥加水灌溉,地面没有积肥水时,用原土复盖,拫据天气,干旱时随时浇水,保持湿地绿肥持久根部吸收,生根旺盛。

实施例2:绿肥的制备

农家肥为有机生活垃圾和农业垃圾粉碎后的混合物,其中:

(1)有机生活垃圾:农民的各种菜地,批发零售的各类菜市场,家庭生活丢弃的各类菜叶,水果,过期饭食等能发酵的垃圾;

(2)农业垃圾:青草、树叶、农作物秸秆等,其中,如加入臭椿叶,可有效去除农家肥及绿肥中的怪味。

绿肥的原料是上述农家肥及尿,粪类,香油渣的混合物,具体的制备为:

每百斤农家肥加10斤尿、5斤粪、10斤香油渣发酵,其中粪为大粪最好,最后加5百斤水。

就地取用挖大池,铺设较厚、耐用的塑料布,将以上各原料共同放入大池中,前期1-3月份密封发酵池,让其在高温下,充分发挥酵酸青素,然后取其液体,该液体为发酵形成的多种生物体液,即为本发明所述绿肥,是植物树根部,特别能生长的营养。

绿肥与水的对比:

前期3-6月份为质量比1:10的终浓度,中期7-9月份是质量比1:20的低浓度,后期10-12月份是质量比1:5的高浓度,基本为按季度施加。

实施例3:香椿树的管理采摘

应在12月底用农家肥,在香椿树树的两边挖40×60×30cm的坑,向内填充农家肥,两边平整,再浇水,然后用塑料布覆盖,3月中旬再施质量比1:10的绿肥与水浇根部,保持潮湿地;

(1)四月份气温保持8-18℃,中旬可采摘第一茬香椿芽;

(2)五月上旬至下旬初采摘第二、三茬香椿芽;

要根据天气,土地潮湿,采摘第二茬后,根部施加质量比为1:10的绿肥与水,保证根部的外围营养;5月下旬,用架棚纱网覆罩香椿树,对树体完整罩住,避免病虫害侵入;

(3)六月上旬至下旬可采摘第四第六茬;

天气干旱期,只要采摘,应按时追加质量比1:10的绿肥与水,保持根部的潮湿营养,此时塑料布去掉;

(4)七月份上旬至下旬初采摘第七至八茬;

已进入高温期,应保留生长枝,少采摘;

(5)八月上旬至下旬采摘第九至十一茬;

高温期,保留生长枝,控制高度,根部施浓绿肥与水;

(6)九月上旬至下旬采摘十二至十四茬;

每次采摘后,要验证香椿芽的粗壮与浓度香型,根据情况施加质量比1:20的绿肥与水;

(7)十月上旬至下旬采摘第十五至十六茬;

采摘时应保持生长枝的高度,控制枝条,观察根部与土地营养成分,采取分枝留取,施加质量比1:5的绿肥和水;

(8)十一月上旬至下旬采摘第十七至十八茬;

根部与枝芽的粗壮分析,随时采用农家肥,两边挖10公分宽、30公分深小沟,施农家肥与浇地管理,并用塑料布覆盖香椿树根部,要求保温;

11月份去掉罩树的纱网,改用塑料布覆盖封闭,一是保温,而是防止病虫害,三是为第十九、二十茬香椿打基础,由于季节性的原因,天气变化突然,不容易掌控;

(9)十二月份是最后的十九茬,是大雪季节;

如果全部覆盖根部,再用塑料架棚封闭,第二十茬可延续至春节采摘,这时生长期缓慢,但是自然香浓型味很纯正。

进一步的,在生鸡蛋的一头开小口,流出蛋液后得到鸡蛋壳,将鸡蛋壳套在香椿树芽上,带香椿芽生长后取下鸡蛋壳摘取,因为香椿芽吸取自然蛋壳的矿物质营养,因此香椿芽味道更纯正,营养更丰富,摘取到的是纯正高品质、优质的绿色蛋壳香椿芽,每一个蛋壳香椿芽售价为6-15元。该管理操作,可采取与各副食品厂、店联系,收取蛋壳,便于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5-10月份中,每隔20天,在每棵香椿树的树根部外围10cm的位置,用质量比为1:1的草木灰和生石灰的混合物撒一圈,防止害虫爬到树上,还可增加香椿芽的钙、钾含量,绿色环保。

进一步的,在香椿树的种植田地里埋设塑料管,实现对香椿树的滴水灌注,即在条埂中间挖40cm深、20cm宽的沟,在其中埋设塑料管,塑料管上均匀分布滴水孔,对香椿树进行滴水浇灌,可在浇灌水中添加绿肥,有效节约水资源、解放劳动力,且滴灌过程中绿肥营养不被蒸发,直接作用于树根,不污染周边环境。

本发明的香椿是在自然环境下生长、采摘的,得到的是绿色无公害的香椿芽,该香椿芽是具备保健食疗功能的绿色食品,可有效排除人体内各种怪异味,长期使用可是皮肤洁白净香,是养生保健的佳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