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龄茶园增加天敌控制害虫的花草组合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0108发布日期:2020-05-29 12:59阅读:5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农田生态强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幼龄茶园增加天敌控制害虫的花草组合及应用。



背景技术:

茶树的叶子可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刻,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茶树原产中国,主要有华南、西南、江南和江北茶区,世界上有60个国家引种了茶树。茶园主要害虫有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等,取食茶树叶茎等幼嫩组织或汁液,造成茶树生长不良,产量下降,茶叶品质变劣,严重时导致茶树死亡。缺少耐抗虫茶品种,农业措施防控茶害虫耗时费工。化学防治是集约化茶园主要的防虫手段,但污染环境和农产品、杀伤天敌、诱发害虫抗药性等严重负面问题,提醒我们应谨慎采用化学防治。人工繁育和释放天敌对有机茶园害虫控制有积极作用,但茶园野生动物栖息繁衍地破坏严重,人工天敌种类和数量有限,难以定殖延续发挥群体联控害虫的效用。自然界存在着大量的天敌,如蜘蛛、草铃、瓢虫、寄蝇、食蚜蝇、猎蝽等,对茶害虫的卵、幼/若虫、成虫均有抑杀作用,能够持续控制茶害虫种群防治暴发成灾。由于过分强调生产功能,集约化茶园种植品种单一,园区所谓的杂草几乎清除干净,天敌生存繁衍恶化甚至丧失,天敌种类减少、数量萎缩,损害了天敌群体对害虫的自然联控效果。

生物多样性是农林产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持农林生态系统平衡的核心因子。由于涵养动物多样性,包括众多天敌和大量中性昆虫,非农生境的植物缓冲带(如树篱、野草带、野花带等)被认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设施之一,在主粮田已并被证实有增加益虫、控制害虫、减少化药的综合生态功能。天然植物缓冲带是自然演替的结果,维持着生物的种质资源,但在农林系统中天然植物缓冲带常被人为破坏,或者植被混杂其中不乏恶性杂草和害虫越冬/夏寄主,其服务农林作物生产的功能欠佳。涵养自然动物多样性,针对性的增加天敌类群以控制农林作物主要害虫,设计与重构植物缓冲带是支撑集约化农林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针对幼龄茶园生产需求及其种植环境,科学筛选功能植物、合理搭配,发挥植物组合的复合生态功能,实现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优化与功能强化。植物种类及配比是植物缓冲带设计与重构能否成功的关键,人工植物缓冲带的植物种类及配比需要因时因地的研发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幼龄茶园增加天敌控制害虫的花草组合,以填补集约化幼龄茶园构建人工植物缓冲带存在的技术空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花草组合在集约化幼龄茶园人工植物缓冲带构建中的应用。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幼龄茶园增加天敌控制害虫的花草组合,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禾本科草本40~50%、豆科草本20~30%、菊科草本5~10%、伞形科草本5~10%、唇形科草本5~10%、蓼科草本5~10%。

优选的,所述禾本科植物种类为多年生的黑麦草和早熟禾,种子质量占比分别为30%和15%。

优选的,所述豆科植物种类为多年生的红三叶和毛苕子,种子质量占比分别为15%和10%。

优选的,所述菊科植物种类为多年生的秋英,种子质量占比分别为7%。

优选的,所述伞形科植物种类为多年生的蛇床子,种子质量占比为8%。

优选的,所述唇形科植物种类为多年生的薄荷,种子质量占比为7%。

优选的,所述蓼科植物种类为多年生的金荞麦,种子质量占比为8%。

所述花草组合在幼龄茶园人工植物缓冲带构建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将茶树行间条形地翻耕耙平待用;

2)播种,所述的植物草种按优选的比例混合均匀,在秋天撒播;

3)养护,按照幼龄茶园正常的肥水管理,不定期除草,确保植物缓冲带中各种播种植物均生长良好。

优选的,步骤1)整地时,所留带状地边缘距离茶树丛基部15cm。

优选的,步骤2)播种,植物混合草种采用手撒播种,每平米播种草种重量为10克,预留的种草土地带采取分段播种,每个地段所需的草种单独称量,每段分两次均匀撒播完,撒完覆土1厘米,用碾压机压实土壤。

优选的,步骤3)养护时,播种后在2~3周内保证土壤充分湿润,干旱情况下每周人工补充1cm左右水分;一旦恶性杂草(如菟丝子、狗牙根等)可被识别,马上手动或机械清除。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花草组合涵盖6个科8个种的草本,品种生命力顽强,管护简单。该花草组合用于幼龄茶园构建人工植物缓冲带,能够抑制恶性杂草的生长,重构茶园微小型动物栖息繁衍地,增加动物物种种类和个体数量,植被茂密利于捕食性天敌生存,兼具趋避茶害虫和引诱寄生天敌、授粉昆虫的生态功能,持续控制幼龄茶园各个阶段的害虫,实现集约化茶园除草剂、杀虫剂的不施,支撑茶种植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保障茶叶或茶花产品的质量安全,美化茶园生产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作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优选的花草组合

按质量百分比计,优选的花草组合植物种类包括:禾本科的黑麦草30%、早熟禾15%,豆科的红三叶15%、毛苕子10%,菊科的秋英7%,伞形科的蛇床子8%,唇形科的薄荷7%,蓼科的金荞麦8%。

实施例2:人工植物缓冲带对幼龄茶园动物的涵养与调控

在福建集约化茶树连片种植区选择三个试验点,试验点间隔距离大于1公里。每个试验点成对设置处理地块和对照地块,两地块间隔距离大于2百米。处理地块指用优选的花草组合在茶树行间构建了植物缓冲带的幼龄茶园,对照地块指正常集约化管理的幼龄茶园,处理地块禁止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在茶树一年的四个生长季节,综合利用机械吸虫器、地表陷阱收集样地的节肢动物标本,鉴定节肢动物种类,统计各类的数量。在调查中,吸虫点、陷阱布设均匀分散,固定每次吸虫时间为1分钟,确保处理地块、对照地块的调查样点数量相同。每块处理和对照地布设陷阱16个,陷阱位置同时为吸虫点。茶树生长季,处理和对照每个地块中选取5行,每行调查3丛,共标记15丛茶树,后每次固定的调查标记的茶树,茶尺蠖调查枝条虫量,以丛为单位;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调查叶片虫量,以枝为单位。

表1节肢动物、天敌和茶害虫发生调查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发明的植物组合种类丰富,耐荫蔽,缓冲带植被长时间维持相对茂密。结果如表1所示,用优选的花草组合在幼龄茶园构建人工植物缓冲带后,在春节和冬季,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均得到显著的保育;到了夏秋季,对照茶树行间的恶性杂草较多,动物多样性相对较低,而处理茶树行间的人工植物缓冲带植被茂密,很好的涵养了动物多样性。在茶树一年的不同阶段,人工植物缓冲带所涵养的天敌(如蜘蛛、草铃、瓢虫、寄蝇、食蚜蝇、猎蝽等)对处理地块的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种群产生显著压制作用。在春茶期,也是茶尺蠖的高发期,人工植物缓冲带构建对茶尺蠖发生的抑制率为85.0%;在夏、秋茶期,也是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的高发期,人工植物缓冲带构建对茶小绿叶蝉发生的抑制率分别为71.1%和70.4%,对茶黑刺粉虱发生的抑制率分别为71.1%和73.4%。综合结果,人工植物缓冲带的构建,涵养了茶园的节肢动物,所保育的多种天敌有效控制了茶园主要害虫茶尺蠖、茶小绿叶蝉、茶黑刺粉虱,避免或减少了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