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6068发布日期:2020-08-14 16:00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茯苓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



背景技术:

岳西县是茯苓的主产区,其生产的茯苓质地优良,远销海内外。茯苓的栽培主要是采用松木段作为原料,将松木段倾斜状的排列在砂质地面挖掘的窖内,然后在松木段的上端接种菌种,待菌丝布满松木段后,在松木段的下端嫁接一个鲜茯苓块,通过鲜茯苓块引诱形成新的菌核,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茯苓栽培的产量。传统鲜茯苓块主要采用切刀切分成相应的茯苓块,然后进行嫁接。传统茯苓块在接种的时候,主要依靠人手在茯苓块的外侧形成一侧抵推的土托,使得茯苓块的切面紧密抵靠在松木段的端面,然后再用锄头或锹填土将茯苓块和松木段的下端填埋。该种方式,由于茯苓主要在沙质土壤中进行栽培,形成的土托容易松散,使得在填土的时候,茯苓块与松木段的端面分离,导致茯苓嫁接不成活。另外,茯苓在生长过程中,随着茯苓的长大,由于茯苓种植的深度较小,茯苓的局部就会冒出土面,冒出土面的茯苓,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炸裂,使得成品茯苓的质地疏松、发黄,无法加工成高品质的茯苓产品,影响茯苓产量和价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其能够提高茯苓嫁接成活率。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包括用于兜住茯苓块的兜体部和固定部,固定部用于使得茯苓接种时兜体部内茯苓块的a接种面与松木段上的b接种面紧密贴合,兜体部上具有使得兜体部内、外连通的镂空结构。

优选地,兜体部为罩体构成,罩体的罩壁设置成网状的镂空结构。

优选地,固定部至少包括两个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爪、以及用于连接罩体和固定爪的连接件,固定爪用于插设或卡设在松木段或土壤内。

优选地,连接件为柔性件构成。

优选地,连接件与固定爪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连接件与固定爪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各个连接结构,各连接结构用于满足不同装配间距的连接需求,装配间距为固定爪和兜体部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连接件上具有松解结构,所述的松解结构在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解除固定爪和连接件之间的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网体,网体位于兜体部的外侧,网体的覆盖范围大于兜体部。

优选地,兜体部安装在网体上,连接件安装在网体的边部或者由网体的边部构成。

优选地,兜体部内侧与茯苓块接触部位设置有弹性层。

优选地,兜体部与网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依据茯苓块的尺寸选用相应的兜体部。

优选地,兜体部的外侧设置有插接部,插接部用于与网体上的网孔构成插接配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柔绳,柔绳上设置有断裂痕,断裂痕的抗拉能力小于柔绳上其他部分的抗拉能力,用于使得柔绳在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断开。

优选地,固定爪至少分布在网体的上下两边部,当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网体下边部的固定爪较网体上边部的固定爪更容易从松木段或土壤中拉出。

优选地,位于网体上边部的固定爪安装在相邻两个松木段的缝隙中,位于网体下边部的固定爪插设在土壤中。

优选地,固定爪采用签子或楔子或钩挂件构成。

优选地,位于网体上边部的固定爪为钩挂件构成,钩挂件的一端设有a钩体,另一端设置有b钩体,a钩体用于钩挂在松木段上/相邻两松木段之间的缝隙中,b钩体用于与连接件钩挂连接。

优选地,位于网体下边部的固定爪为签子/楔子构成,签子/楔子插设在土壤中,且签子/楔子的身长方向与连接件对签子/楔子的拉力方向保持一致。

优选地,固定爪采用竹子或木材或塑料制成。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通过兜体部兜住茯苓块,通过固定部将兜体部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使得茯苓块的a接种面与松木段上的b接种面紧密贴合布置,实现将茯苓块与松木段进行可靠贴靠固定的目的,并通过在兜体上设置镂空结构,以满足茯苓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等营养的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茯苓接种时茯苓块与松木段之间采用土托进行固定的方式不可靠、并因填土容易导致茯苓块与松木段的端面分离,使得茯苓嫁接不成活的问题,并有利于能够提高鲜茯苓嫁接的成活率。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在茯苓长大后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在茯苓长大后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轴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罩体的侧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签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钩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

100-罩体,110-插接部,200-固定爪,210-签子,220-钩挂件,300-松木段,400-网体,410-连接件,600-茯苓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申请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申请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阅图1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其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由于茯苓主要在沙质土壤中进行栽培,形成的土托容易松散,使得在填土的时候,茯苓块600与松木段300的端面分离,导致茯苓嫁接不成活。

本实施例所采用的基础实施方案为: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包括兜体部,兜体部用于兜住茯苓块600;还设置有固定部,通过固定部将兜体固定,进而在茯苓接种时使得兜体部内茯苓块600的a接种面与松木段300上的b接种面紧密贴合,兜体部上具有使得兜体部内、外连通的镂空结构。

其中,茯苓块600为鲜茯苓的切块,a接种面即为茯苓块600上的切断面,一般是将茯苓的具有表皮的一表面靠近兜体部布置,或者与兜体部接触。b接种面是指松木段300的端面,在实际实施时,松木段300是放置在具有坡度的山坡地形上,使得松木段300的一端高于另一端,而b接种面就是指松木段300上高度较低的那一端的端面。

之所以在兜体部上具有镂空结构,使得兜体部的内、外能够连通,从而在茯苓生长过程中,能够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营养素等。

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鲜茯苓嫁接的工具,通过兜体部兜住茯苓块600,通过固定部将兜体部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使得茯苓块600的a接种面与松木段300上的b接种面紧密贴合布置,实现将茯苓块600与松木段300进行可靠贴靠固定的目的,并通过在兜体上设置镂空结构,以满足茯苓在生长过程中对于水分等营养的需求。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有效解决茯苓接种时茯苓块600与松木段300之间采用土托进行固定的方式不可靠、并因填土容易导致茯苓块600与松木段300的端面分离,使得茯苓嫁接不成活的问题。

上述兜体部的实施目的在于,对茯苓块600进行兜住,达到与土托所起的作用类似,但托的效果更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具体实施时,兜体部为罩体100构成,罩体100的罩壁设置成网状的镂空结构。

参阅图1、图2、图7和图8,需要注意的是,在罩体100对茯苓块600实现兜住的目的时,罩体100与松木段300的b接种面之间具有空隙,便于在罩体100与松木段300的b接种面之间的茯苓块600的外周填土,使得茯苓块600能够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增大,增加营养供应量,促进茯苓的种植成功率和满足茯苓生长需求。

更为优选地,罩体100可以为一浅盘形的结构,浅盘形的结构有利于茯苓块600种植时进行扶持操作,具体地,因罩体100是浅盘形结构,可以一手扶持茯苓块600使得茯苓块600的a接种面与松木段300的b接种面进行贴靠布置,同时,另一只手拿浅盘对茯苓块600的远离松木段300的一侧进行兜住,兜住的范围大于茯苓块600的截面外轮廓,但是在茯苓块600被罩体100兜住之后,茯苓块600的块身还有较多部分是裸露在罩体100与松木段300之间,这样为操作人员手持茯苓块600提供了操作空间,而且罩体100也不需要做的过大,从而能节约罩体100的用料。

参阅图3至图6,在实现对兜体部进行固定的目的时,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固定牢靠,以防在填土环节使茯苓块600与松木段300之间容易分离。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案为:固定部至少包括两个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固定爪200、以及用于连接罩体100和固定爪200的连接件410,固定爪200用于插设或卡设在松木段300或土壤内。其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单元,能够为兜体部提供至少两个连接结构,用以实现将兜体部可靠固定,从而达到使得兜体部内的茯苓块600能够与松木段300的b接种面能够保持可靠贴合的目的。具体地,先通过罩体100将待种植的茯苓块600兜住,并保持茯苓块600的a接种面紧贴松木段300的b接种面,将固定爪200插设在松木段300上或相邻松木段300之间的缝隙或土壤内,用连接件410将罩体100和固定爪200连接起来,从而完成对罩体100的固定。

由于固定爪200的固定位置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为了使连接件410的具体走势能够根据所处的环境或者周边结构做出适应性改变,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案为:连接件410为柔性件构成。

参阅图3至图6,正是因为固定爪200的固定位置可能不同,那么各固定爪200分别与罩体100之间的连接件410的件身长度可能也不一定相同,为了适应罩体100与固定爪200之间不同装配间距的需求,本实施例采取的优选实施方案为:连接件410与固定爪200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连接件410与固定爪200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各个连接结构,各连接结构用于满足不同装配间距的连接需求,装配间距为固定爪200和兜体部之间的间距。其实施原理为:采用罩体100将茯苓块600兜住,并使茯苓块600的a接种面紧贴松木段300的b接种面,同时,将固定爪200插设好,然后用连接件410装配连接罩体100与固定爪200,并通过调节对应的连接结构处于固定爪200和兜体部之间,使得罩体100的位置能够被可靠固定。

具体地,连接结构可以设置在连接件410上,连接件410采用柔性连接绳,连接结构采用倒刺状/锯齿状结构,固定爪200上设置有装配孔,装配孔可以与连接绳上的连接结构构成逆向锁止连接,其中,逆向是指与连接绳穿设进入装配孔的相反方向,逆向锁止连接用于实现防止连接绳从装配孔中滑脱出去,从而通过调节连接绳上的不同的连接结构与装配孔构成逆向锁止连接,可以实现调节固定爪200与兜体部之间的间距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案中所谓的逆向锁止连接结构,类似于尼龙扎带的带体与尼龙扎带上的连接头之间的连接结构。

连接结构也可以设置在固定爪200的爪身上,具体可以是间隔布置的连接孔,而连接件410上可以安装/布置一个用于钩挂连接孔的钩子,通过将钩子与固定爪200上不同的连接孔相连接,实现调节固定爪200与兜体部之间的间距,进而实现将兜体部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目的。

当然,可以采用另外的优选方式,连接结构还是采用连接孔的形式,连接孔间隔布置在连接件410上,而钩子活动安装在固定爪200上,通过将固定爪200与连接件410上不同位置的连接孔钩挂连接,实现调节兜体部与固定爪200之间的连接件410的长度的目的,进而实现调节兜体部与固定爪200之间的间距,以适应不同装配间距的需求。

参阅图3至图6,当茯苓块600在松木段300上种植成活以后,茯苓将会进入生长期,并随着时间推移,茯苓的外轮廓将会逐渐增大,如果罩体100一直保持种植时的姿态和作用力,对茯苓进行束缚的话,那么长大后的茯苓的外形将会因罩体100等结构的束缚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使得茯苓成品的品质收到影响。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案为:连接件410上具有松解结构,所述的松解结构在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解除固定爪200和连接件410之间的连接。其实施原理为:连接件410在茯苓种植时,能够起到可靠连接罩体100与固定爪200的目的,通过在连接件410上设置松解结构,当松解结构在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使得固定爪200与连接件410之间的连接解除,固定爪200与连接件410之间的连接解除之后,茯苓生长就有了更大的生长空间,以便茯苓能够自由生长。

参阅图3至图6更为优选地,松解结构可以是设置在连接件410上的断裂痕。也可以将连接件410与固定爪200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成可挣脱的形式,比如插接配合的形式,当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使得连接件410与固定爪200分离开,达到对固定爪200与兜体部的连接结构进行解绑的目的。

参阅图3至图6还有一种松绑结构可以采用,其实施原理就是,将连接件410与固定爪200之间的连接结构设置成可以松解的形式,具体可以是通过固定爪200上设置的类似纽扣形式的凸起与连接件410上的连接孔卡接配合,连接孔在连接件410上间隔布置,通过将凸起与不同的连接孔装配连接,实现调节固定爪200与兜体部之间的不同装配间距的目的;并且,当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凸起自行从连接孔中脱离,从而达到松解的目的。

参阅图3至图6松解结构也可以是这种结构形式:在固定爪200上用于接触连接件410的部位设置成刀刃状,一旦茯苓外形长大到一定程度,连接件410就会被刀刃状的结构割断,从而实现松解目的。

参阅图3至图6,松解结构可以不作为单独的结构进行布置,比如当固定爪200是插入泥土实现固定罩体100的目的时,随着茯苓的外形变大,可以将固定爪200从泥土中带出,进而达到松解的目的,或者是网体400直接从固定爪200上滑脱。

需要注意的是,固定爪200不能使用容易生锈的金属材料制成,那样会容易产生杂菌,造成污染,进而影响茯苓的嫁接成活和茯苓的正常生长。比如容易生锈的铁等,就不宜作为固定爪200的制作材料。

固定爪200的制作材料最好采用竹子或者塑料,比如采用竹子制作而成的竹签就可以作为固定爪200使用,更为环保,且可以重复利用。

固定爪200的结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可以采用签子210样式的结构,如图9所示;也可以采用两端均有挂钩的钩挂件220,如图10所示。

固定爪200也可以采用楔子的形式,楔子就是用木材或者竹材或者塑料制成的外形呈楔形的结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其中,如图10所示,当固定爪200采用钩挂件220时,钩挂件220其中一端的钩子较大,用于钩挂/嵌在相邻两个松木段300之间的缝隙中,钩挂件220另一端的钩子较小,用于钩挂连接件410/网体400的边部。

参阅图3至图6,当茯苓嫁接成活以后,在茯苓的生长过程中,随着茯苓的长大,由于茯苓种植的深度较小,茯苓的局部就会冒出土面,冒出土面的茯苓,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炸裂,使得成品茯苓的质地疏松、发黄,无法加工成高品质的茯苓产品,影响茯苓产量和价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案为:还包括网体400,网体400位于兜体部的外侧,网体400的覆盖范围大于兜体部。通过在兜体部的外侧覆盖网体400,以便填土时,能够较好保持茯苓外围覆盖的土壤处于茯苓的上侧,防止茯苓上侧的土壤滑至较低处,从而利于保证茯苓的种植深度相对深一些,能够在生长期内较多的时间处于土壤内,以防因冒出土而被太阳照射到。也就是,通过覆盖网体400能够使得茯苓上侧能够覆盖一层土,还能在茯苓生长期内,使得茯苓不会冒出土,从而能够有利于防止出现因阳光照射导致的茯苓成品密度降低的情况,同时,由于网状结构层对茯苓的束缚,施加给茯苓的生长阻力更大,从而使得茯苓成品的质地更加致密,进而提高茯苓成品的密度。

在茯苓生长期内,如果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固定爪200与连接件410之间的连接结构将会解除,而由于网体400是覆盖在兜体部的外侧,优选地,参阅图3至图6,当茯苓长大以后,最好是网体400下侧逐渐因茯苓形态的变化而移位,最终使得茯苓的上侧仍然覆盖网体400,这样能够保持茯苓上侧的土壤,防止土壤流失,还能够防止茯苓向上冒出,达到保持茯苓在土壤中生长的目的。

为了方便对兜体部和网体400实施安装操作,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案为:兜体部安装在网体400上,连接件410安装在网体400的边部或者由网体400的边部构成。其原理为:先将鲜茯苓块600的a接种面紧贴松木段300的b接种面,然后用兜体部将鲜茯苓块600兜住并保持鲜茯苓块600所处的位置和姿态,再采用网体400覆盖在兜体部的外侧,最后用固定爪200与网体400的边部相连并固定在合适的位置,合适的位置可以是在土壤中也可以是松木段300的段身,抑或是相邻松木段300之间的缝隙,都可以作为固定爪200的固定连接处。

参阅图1至图6,在实际种植茯苓时,通常将五个松木段300作为一组,将五个松木段300呈品字形布置,上面布置两个松木段300,下面布置三个松木段300,先将鲜茯苓块600的a接种面与下层的三个松木段300的中间一个松木段300b接种面紧贴布置,然后将网体400覆盖/包覆在兜体部的外侧,然后通过将固定爪200插设在下层中间松木段300上/下层中间松木段300的周围,并将网体400的边部与固定爪200相连,即可完成对兜体和网体400的固定操作。其中,下层中间松木段300的周围,可以是下层中间松木段300与其他松木段300之间的缝隙,可以是下层中间松木段300周围其他松木段300上,也可以是下层中间松木段300周围的土壤,也可以上述任意组合的形式。只要能够实现对网体400和兜体部进行可靠固定即可。

优选地,参阅图3至图6、以及图9和图10,当松木段300按照五个一组并呈品字形堆放时,用来固定网体400上部的固定爪200采用钩挂件220的结构,用来固定网体400下部的固定爪200采用签子或楔子形式,在茯苓生长过程中,网体400将钩挂件220从松木段300的缝隙中拉出所需的力大于将签子或楔子从土壤中拉出所需的力,或者网体400将钩挂件220从松木段300的缝隙中拉出所需的力大于网体400与签子或楔子脱离所需的力。总之,在茯苓生长过程中,最好是网体400的下部先进行松解,这样茯苓的上侧始终有网体400覆盖,茯苓上侧的土壤不易流失,从而大大降低茯苓冒出土的几率,进而防止因阳光照射导致茯苓成品质地疏松的情况。

由于茯苓块600的外轮廓的形状不一,为了适应对不同外轮廓的茯苓块600的嫁接需求,以及缓冲兜体部对茯苓块600的作用力,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方案是,兜体部内侧与茯苓块600接触部位设置有弹性层。弹性层可以是由兜体部的本体内侧构成,比如将兜体部采用柔性材质制成;或者将兜体部的内侧面局部设置成柔性的;弹性层也可以是设置在兜体部与茯苓块600之间的一个夹层,这个夹层可以是活动的,也可以是预先装配到兜体部的内表面上的,对于后者,弹性层可以采用海绵材质或橡胶材质制成。

为了适应不同尺寸茯苓块600的种植需求,本申请实施例优选的实施方案是:兜体部与网体400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依据茯苓块600的尺寸选用相应的兜体部。通过采用该优选实施方案,能够根据茯苓块600的外轮廓尺寸选择合适的兜体部,然后将兜体部与网体400装配连接;由于兜体部与网体400之间是可拆卸连接形式,这样就有利于网体400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兜体部的安装需求,提高了网体400的兼容性。

其中,参阅图3和图8,兜体部与网体400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可以是由兜体部外侧设置的插接部110与网体400上的网孔之间的插接配合结构,插接部110可以为连接柱,连接销或连接杆,用于限制兜体部相对于网体400的位置变动,达到在网体400上快速拆装兜体部,并对兜体部定位提供方便。

参阅图7和图8,兜体部在具体实施时通常可以制成浅碟形,在兜体部的外表面安装有连接销,连接销用于插设在网体400的网孔中以对兜体部的位置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在网体400上安装兜体部的目的,兜体部上远离连接销的一表面用于接触/接近鲜茯苓块600。

其中,上述连接件410为柔绳,柔绳上设置有断裂痕,断裂痕的抗拉能力小于柔绳上其他部分的抗拉能力,用于使得柔绳在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断开。

其中,固定爪200至少分布在网体400的上下两边部,当茯苓姿态形变量或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网体400下边部的固定爪200较网体400上边部的固定爪200更容易从松木段或土壤中拉出。这样起到的效果是,随着茯苓形态越来越大,网体400的下边部会先于上边部移动,移动方向与茯苓的生长过程中外形变化的方向一致,也就是由于茯苓的长大,将网体400下边部向外顶,使得网体400的下边部移位,并最终能够保持茯苓受到网体400的覆盖和束缚,达到对茯苓施压、使得茯苓质地更加致密的效果。

进一步地,位于网体400上边部的固定爪200安装在相邻两个松木段的缝隙中,位于网体400下边部的固定爪200插设在土壤中。一般情况下,固定爪200若插设在土壤中,更容易因受力而从土壤中移出;而当固定爪200是安装在相邻两个松木段的缝隙中时,相对于插设在土壤中,不容易因受力而从缝隙中脱离,因为相邻两个松木段的缝隙通常是不规则的,固定爪200在安装时一般是由较大的缝隙塞入,并在连接网体400后,使得固定爪200因受力而向缝隙较小的方向移动,并最终嵌在缝隙较小的位置。

其中,固定爪200采用签子210或楔子或钩挂件220构成。

优选实施方案是,如图10所示,位于网体400上边部的固定爪200为钩挂件220构成,钩挂件220的一端设有a钩体,另一端设置有b钩体,a钩体用于钩挂在松木段上/相邻两松木段之间的缝隙中,b钩体用于与连接件410钩挂连接。这种钩挂件220类似于建筑领域施工时用的一种钩挂结构,一端钩挂在墙缝中,另一端的小钩子可以钩挂其他东西。

其中,位于网体400下边部的固定爪200为签子210/楔子构成,签子210/楔子插设在土壤中,且签子210/楔子的身长方向与连接件410对签子210/楔子的拉力方向保持一致,更利于将签字/楔子从土壤中带出。

在选材制作固定爪时,最好不要采用容易生锈的铁等金属材料,以防产生杂菌污染茯苓,影响茯苓嫁接成活和正常生长,优选地,固定爪200采用竹子或木材或塑料制成。

参阅图1至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其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为:茯苓在生长过程中,随着茯苓的长大,由于茯苓种植的深度较小,茯苓的局部就会冒出土面,冒出土面的茯苓,在阳光的照射下,就会炸裂,使得成品茯苓的质地疏松、发黄,无法加工成高品质的茯苓产品,影响茯苓产量和价格。

本申请实施例所采用的实施方案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松木段300在挖好的基坑内呈倾斜状排列堆放,选取其中一根松木段300的上端接种茯苓菌种,填埋基坑;

s2.待菌丝布满整个松木段300时,挖取松木段300下端外的泥土,选取其中一根松木段300的下端面,用刀刮出一个与待嫁接的鲜茯苓块600大小相一致的嫁接面;

s3.将鲜茯苓块600的切面与松木段300上的嫁接面紧贴,并对鲜茯苓块600的姿态进行固定;

s4.在鲜茯苓块600与松木段300的连接处的外侧覆盖网状结构层,并使得网状结构层的覆盖范围大于鲜茯苓块600;

s5.填土,将网状结构层、鲜茯苓块600和松木段300的下端一同掩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提高茯苓嫁接的成活率、茯苓成品密度的茯苓种植方法,在将鲜茯苓块600的切面与松木段300上的嫁接面紧贴时,对茯苓块600的姿态进行固定,有利于提高茯苓块600的嫁接成活率,通过在鲜茯苓块600与松木段300的连接处的外侧覆盖网状结构层,并使得网状结构层的覆盖范围大于鲜茯苓块600,然后填土,将网状结构层、鲜茯苓块600和松木段300的下端一同掩埋,使得鲜茯苓块600在嫁接后,其上侧能够在填土时保留较多的土壤,并且由于网状结构层的限制,还能在茯苓生长期内,使得其上能够覆盖一层土,茯苓不会冒出土,从而能够有利于防止出现因阳光照射导致的茯苓成品密度降低的情况,同时,由于网状结构层对茯苓的束缚,施加给茯苓的生长阻力更大,从而使得茯苓成品的质地更加致密,进而提高茯苓成品的密度。

在步骤s3中,对鲜茯苓块600的姿态进行固定的方法包括:先用一个具有镂空结构的罩体100将鲜茯苓块600兜住/罩住,然后将罩体100固定,完成对鲜茯苓块600的姿态的固定。

进一步地,将罩体100固定的方法包括:采用固定爪200插设/卡设在松木段300/土壤内/相邻松木段300之间的缝隙中,将固定爪200与罩体100装配连接,完成对罩体100的固定。

具体地,,采用柔性连接件410将固定爪200与罩体100装配连接。采用柔性连接件410能够根据使用环境适应性地改变走向,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更进一步地,在用柔性连接件410将固定爪200与罩体100装配连接时,根据固定爪200与罩体100之间的装配间距,调节固定爪200与罩体100之间的柔性连接件410的长度,使得固定爪200与罩体100之间的柔性连接件410处于适度张紧状态。

在茯苓嫁接成活以后,当茯苓的姿态形变量/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自适应解除固定爪200与罩体100之间的连接。具体地,可以通过采用具有断裂痕的连接绳作为柔性连接件410,或者将柔性连接件410与固定爪200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装配,而卡接的形式是能够在受力达到一定阈值时自动分离的,在现有技术中只要能够具备上述功能的其他安装措施,均可以应用到该方法中,以实现在茯苓生长的姿态形变量/受力大小达到阈值时,解除固定爪200与罩体100之间的连接的目的,从而获得外形符合自然生长效果的茯苓产品。

其中,在使用罩体100将鲜茯苓块600兜住/罩住时,通过在罩体100的内侧与鲜茯苓块600接触的部位布置弹性层,以适应具有不同外轮廓的鲜茯苓块600、以及保证鲜茯苓块600受力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在使用罩体100将鲜茯苓块600兜住/罩住时,将鲜茯苓块600上具有表皮的一面贴靠罩体100的内侧布置。

其中,在用一个具有镂空结构的罩体100将鲜茯苓块600兜住/罩住之前,先根据鲜茯苓块600的尺寸选用相应尺寸的罩体100。

其中,在用一个具有镂空结构的罩体100将鲜茯苓块600兜住/罩住之后,将罩体100采用可拆卸方式安装在网状结构层上,完成对茯苓块600的位置的固定。

在步骤s1中,将松木段300在挖好的基坑内呈倾斜状排列堆放的方法包括:对松木段300进行分组,每组松木段300均呈品字形进行堆放,并使得各松木段300的身长方向、倾斜方向保持一致。

具体地,将松木段300按照五个一组进行分组堆放,每组松木段300包括上、下两层,上层放置两个松木段300,下层放置三个松木段300。

再根据步骤s1和步骤s3,在将鲜茯苓块600嫁接在松木段300的下端面时,选取位于最下层中间的松木段300嫁接鲜茯苓块600。由于松木段300在种植茯苓块600之前,都已经培养菌丝,并使得菌丝布满整个松木段300;在种植茯苓块600时,通过选择最下层中间的松木段300进行茯苓块600的嫁接,由于茯苓块600嫁接的松木段300、茯苓块600周围的松木段300上都有菌丝,能够作为茯苓块600嫁接成活和生长的培养基,从而为茯苓块600嫁接的成活率和生长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提高茯苓块600嫁接的成活率。

选择山坡上的一块砂质地,将这块砂质地整理成梯田状,在坡面上层状布置多个栽培区域,在每一层栽培区域的下侧边部对应布置排水槽,排水槽横向布置,用于盛接对应的栽培区域在下雨天沥出的水、以及将盛接的水排放至栽培区域的外侧。

然后,分别在各层栽培区域内挖基坑,每层分别倾斜堆放松木段,松木段的倾斜方向与砂质地的山坡坡面倾斜方向保持一致。

再然后,在每组松木段的下层中间的松木段的上端接种菌种,并填土覆盖。

每窖堆放五个松木段,呈品字形堆放布置两层,上层有两个松木段,下层有三个松木段,接种菌种和嫁接茯苓时均选用下层中间一个松木段。

选取其中400窖作为实验组,按照实验组方案进行操作,选取其中400窖作为对照组,按照对照组方案进行操作。

实验组:

待菌丝布满松木段后,挖取松木段下端外的土壤,在松木段的下端刮出一个与待嫁接的茯苓块大小相适配的嫁接面,并将掰开的一个鲜茯苓块的断开面紧贴嫁接面布置,采用罩体、网体对茯苓进行固定,并且网体的上侧边部采用竹质的固定器固定处理、网体的下侧边部折叠处理。

其中,在实施本方案时,每窖堆放五个松木段,呈品字形堆放布置两层,上层有两个松木段,下层有三个松木段,接种菌种和嫁接茯苓时均选用下层中间一个松木段。

对照组:

待菌丝布满松木段后,挖取松木段下端外的土壤,在松木段的下端刮出一个与待嫁接的茯苓块大小相适配的嫁接面,并将切刀切分的一个鲜茯苓块的断开面紧贴嫁接面布置,通过鲜茯苓块引诱形成新的菌核。

对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茯苓进行采收、加工和统计。

对照组400窖茯苓,在采收时,有348窖嫁接成活(成活判断标准,嫁接的茯苓块有明显的生长,鲜茯苓块没有明显生长或腐烂均记为不成活),成活的茯苓的平均每窖的产量为4.88斤(计算标准:除砂清理后茯苓总重量除以成活窖数),其中,有26窖茯苓的发黄严重(茯苓肉质部分出现严重的黄色,只能作为低等料进行出售),采收的茯苓在进行剥皮的时候,茯苓较为松散,剥离的皮容易粘附一层2~3mm后的茯苓层,亦即剥茯苓皮的时候容易吃肉,随机选取40个对照组采收的茯苓,进行人工剥皮损失率统计,计算的剥皮损失率在1.76%(从剥离的茯苓皮上回收得到的茯苓肉质碎末的质量记为n1,剥离茯苓皮后的茯苓的质量为n2,剥皮损失率计算公式为n1/(n1+n2)),另外,对照组的得到的鲜茯苓块由于质地稀松,茯苓在切割加工的时候,容易破碎,分别随机取80个已经剥皮的茯苓进行人工切片(40个)和切丁(40个),分别对切片和切丁的损失率进行计算,切片的损失率为2.76%(切片后,收集的茯苓肉质碎末的质量记为m1,完整茯苓片的质量为m2,切片的损失率计算公式为m1/(m1+m2))为,切丁的损失率为3.08%(切丁后,收集的茯苓肉质碎末的质量记为m3,完整茯苓片的质量为m4,切片的损失率计算公式为m3/(m3+m4))。

实验组400窖茯苓,在采收时,有391窖嫁接成活,成活的茯苓的平均每窖的产量为5.74斤,其中,有11窖茯苓的发黄严重,采收的茯苓在进行剥皮的时候,茯苓质地紧密,剥离的皮容易与肉质分离,随机选取40个实验组采收的茯苓,进行人工剥皮损失率统计,计算的剥皮损失率在0.68%,另外,在实验组的鲜茯苓块由于质地更为紧密,茯苓在切割加工的时候,不容易出现破碎,分别随机取80个已经剥皮的茯苓进行人工切片(40个)和切丁(40个),分别对切片和切丁的损失率进行计算,切片的损失率为1.29%,切丁的损失率为1.42%。

更为重要的是,茯苓生长旺盛期的劳动强度实验组为对照组的20%。

其中,茯苓采用掰开的方式比传统切分的方式,更利于茯苓块的嫁接成活和提高产量;采用网体覆盖与不采用网体的传统方式相比,能够有效提高茯苓的密度、产量和降低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