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85001发布日期:2021-03-30 21:08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



背景技术:

中华乌塘鳢属硬骨鱼纲、鲈形目、暇虎鱼亚目、塘鳢科,俗称“土鱼”,是一种暖水性浅海鱼类。我国南方沿海、河口、港湾等咸水区域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沙泥底质或礁石区。中华乌塘鳢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在养殖中华乌塘鳢过程中,海水酸化会导致细菌滋生繁殖,车轮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等有害菌易致中华乌塘鳢皮肤溃烂病,具治疗难度大、传染性强、易复发等特点,现有的投喂方法在进行投喂时,由于鱼分布在鱼池各处,从而会将饲料投放到鱼池各处,但是这样会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多余的饲料容易导致海水内的细菌获得营养大量滋生,并且酸性的饲料会加重海水酸化为细菌生长提供环境,导致中华乌塘鳢的存活率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具有提高投喂效率降低饲料损耗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位于养殖水池内的水听器与摄像头,支撑架上设有四个投料机、扬声器和控制器,投料机、扬声器、水听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支撑架包括四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上方连接有转动连接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内侧固定有四个连接杆,连接杆远离支撑环的一端固定有转动环,支撑环与转动机构连接,转动环内转动连接有安装杆,扬声器安装杆上,安装杆的上端设有控制箱,控制器位于控制箱内,四个投料机分别位于连接杆上并与滑动机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投喂时,通过扬声器发出声波,将中华乌塘鳢吸引至扬声器周围,然后利用投料机对扬声器的周围进行投料,并用过滑动机构使得投料机沿着连接杆滑动,同时利用转动机构转动支撑环,使得支撑环转动,从而使得投料机能够将饲料均匀的投放在支撑环的内侧,使得聚拢在扬声器周围的中华乌塘鳢能够均匀的接受到饲料,从而使得各个位置的鱼均能够获得数量相似的饲料,减少鱼争食的现象发生,同时聚集中华乌塘鳢进行一次投喂能够提高中华乌塘鳢的进食效率,降低饲料消耗,进一步提高中华乌塘鳢存活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固定有两个支撑板,在支撑环的下侧设有供支撑板滑动的旋转槽,两个支撑板之间设有支撑槽,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在支撑杆侧壁上固定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伸入支撑槽内并固定有锥齿轮,支撑环的下方使得锥齿圈,锥齿轮和锥齿圈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旋转电机能够带动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锥齿圈转动实现支撑环的转动,并且四个锥齿轮同速转动使得支撑环转动更加轻松减小旋转电机的负载,提高旋转电机的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移动槽,滑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移动槽内的移动丝杆,投料机与移动槽滑动连接同时与移动丝杆螺纹连接,移动丝杠靠近转动环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转动环上固定移动电机,移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电机能够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齿轮带动移动丝杆转动,使得投料机能够沿着连接杆来回滑动,便于投放饲料。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电机的机身上固定有保护罩,主动齿轮位于保护罩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保护罩对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进行遮挡,防止外界杂物落在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上而影响传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投料机包括机壳,机壳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翻盖,机壳与的下侧固定有移动块,移动块与移动槽滑动连接同时与移动丝杆螺纹连接,机壳的下侧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下端设有出料板,外壳的外侧固定有出料气缸,出料气缸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传动板,传动板的下端与出料板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投料时可通过出料气缸移动出料板,使得出料板与出料口错开即可将饲料通过出料口放出,投料简单方便易于控制。

本发明还在于提供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具有降低中华乌塘鳢生病率,提高中华乌塘鳢率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换水后接种优良硅藻,硅藻选用角毛藻,并且投喂量按鱼体总重量的8%、7%、6%、5%、4%水平递减饲料投喂,每个水平投喂3天,15天为一个周期,15天后100%换水,清理渔池、称重,重复上述操作,并且在投喂时采用声学驯化投喂系统进行投喂,每天上午6点和下午6点进行投喂,投喂前播放音频40-60s,音频250-350hz,音压大于环境噪声30db,正弦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毛藻生长期在1-7天,之后会进入到生长平台期。在换水初期,角毛藻处于生长期,此时饲料的投喂量高能够促进角毛藻生长,而角毛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对水体中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从而降低水体的酸性,使得水体ph值维持在8.1-8.4,可以有效抑制弧菌生长,在角毛藻进入到平台期时,根据梯度递减的投喂方式,饲料投喂量西江,从而能够,缩减营养抑制弧菌等致病菌类生长,从而达到降低生病率,提高中华乌塘鳢生存率的目的,同时在投喂时采用声学驯化投喂系统进行投喂,能够使得鱼群聚集,便于将饲料充分利用,减少饲料浪费同时避免饲料被细菌吸收,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种植藻类来调节水体ph值进而抑制弧菌等致病菌类生长,同时采取梯度喂养的方式来与藻类的调节进行配合,进一步提高对弧菌等致病菌类生长的抑制,同时采取声学驯化投喂系统进行饲料投喂,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从而防止多余饲料的营养被细菌吸收,从而有效的降低鱼的发病率,提高鱼的生存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声学驯化投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声学驯化投喂系统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凸显本实施例中连接杆与投料机连接关系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投料机;3、扬声器;4、控制箱;5、转动机构;6、滑动机构;11、支撑杆;12、支撑环;13、连接杆;14、转动环;15、安装杆;111、支撑板;112、支撑槽;131、移动槽;21、机壳;22、翻盖;23、移动块;24、出料板;25、出料气缸;26、传动板;211、出料口;41、控制器;51、旋转电机;52、锥齿轮;53、锥齿圈;61、移动丝杆;62、传动齿轮;63、移动电机;64、主动齿轮;65、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华乌塘鳢投喂方法及其声学驯化投喂系统,

如图1至图5所示,声学驯化投喂系统包括支撑架1、水听器(图中未示出)与摄像头(图中未示出),水听器和摄像头直接放置在养殖水池中,支撑架1上设有投料机2、扬声器3和控制箱4,控制箱4内设有控制器41,投料机2、扬声器3、水听器和摄像头均与控制器41电连接。

支撑架1包括四个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上方连接有转动连接有支撑环12,支撑环12的内侧固定有四个连接杆13,连接杆13远离支撑环12的一端固定有转动环14,支撑环12与转动机构5连接,转动环14内转动连接有安装杆15,扬声器3安装杆15上,控制箱4位于安装杆15上端,投料机2位于连接杆13上并与滑动机构6连接。

在支撑杆11的上端固定有两个支撑板111,支撑板111的上端为圆弧形,在支撑环12的下侧设有供支撑板111滑动的旋转槽。在两个支撑板111之间设有支撑槽112,转动机构5包括固定在支撑杆11侧壁上固定有旋转电机51,旋转电机51的电机轴伸入支撑槽112内并固定有锥齿轮52,在支撑环12的下方使得锥齿圈53,锥齿轮52和锥齿圈53啮合,当旋转电机51转动时能够带动锥齿圈53转动,进而带动支撑环12转动,并且四个支撑杆11内的锥齿轮52同速转动,转动的推力更大,使得支撑转动更加轻松。

投料机2为四个分布在四个连接杆13上,连接杆13上设有移动槽131,滑动机构6包括转动连接在移动槽131内的移动丝杆61,投料机2与移动槽131滑动连接同时与移动丝杆61螺纹连接。在移动丝杠靠近转动环14的一端固定有传动齿轮62,在转动环14上固定移动电机63,移动电机63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64,主动齿轮64与传动齿轮62啮合,在移动电机63的机身上固定有保护罩65,主动齿轮64位于保护罩65内,当移动电机63带动主动齿轮64转动后,通过传动齿轮62带动移动丝杆61转动,从而实现投料机2沿着连接杆13来回滑动。

投料机2包括机壳21,机壳21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翻盖22,机壳21与的下侧固定有移动块23,移动块23与移动槽131滑动连接同时与移动丝杆61螺纹连接,在机壳21的下侧设有出料口211,出料口211下端设有出料板24,在外壳的外侧固定有出料气缸25,出料气缸25的活塞杆上连接有传动板26,传动板26的下端与出料板24连接,通过出料气缸25能够控制出料板24的位置,实现对出料口211的打开或关闭。

在进行投喂时,将饲料放入投料机2内,扬声器3释放中华乌塘鳢喜欢的声音,吸引鱼群聚集前来觅食,同时启动旋转电机51和滑动连接,使得投料机2能够随着连接杆13转动并能够沿着连接杆13滑动,并启动出料气缸25移动出料板24,使得出料口211打开,饲料落入水中,如此使得饲料能够更加均匀的散步在支撑环12内侧的水面内,使得聚集在扬声器3周围的鱼能够均匀的接收到饲料,从而便于各个位置的鱼合理觅食不会争抢造成部分鱼无法及时进食的现象发生,提高中华乌塘鳢的进食效率,降低饲料消耗,进一步提高中华乌塘鳢存活率。

投喂方法:在换水后接种优良硅藻,硅藻选用角毛藻,并且投喂量按鱼体总重量的8%、7%、6%、5%、4%水平递减饲料投喂,每个水平投喂3天,15天为一个周期。15天后100%换水,清理渔池、称重,重复上述操作,并且在投喂时采用声学驯化投喂系统进行投喂,每天上午6点和下午6点进行投喂,投喂前播放音频40-60s,音频250-350hz,音压大于环境噪声30db,正弦波。

通过采取上述方式进行投喂,在换水前期,水体中氮磷营养盐缺乏,高水平投喂使得多余饲料可以促进藻类生长,并且通过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对水体中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从而降低水体的酸性,使得水体ph值维持在8.1-8.4,可以有效抑制弧菌生长,在1-7天后藻类生长进入会进入平台期,此时投喂水平逐步减低,缩减营养抑制弧菌等致病菌类生长,从而达到预防鱼病,提高中华乌塘鳢生存率的目的,同时在投喂时采用声学驯化投喂系统进行投喂,能够使得鱼群聚集,便于将饲料充分利用,减少饲料浪费同时避免饲料被细菌吸收,有效抑制细菌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