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及墙面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8093发布日期:2021-03-26 23:3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及墙面立体绿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城市墙体绿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及墙面立体绿化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平地绿化面积逐渐减少,导致环境绿化逐渐成为市政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伴随着建筑设计形式的日益增多,建筑内外的绿化设计开始备受关注。
3.对于现有的建筑绿化而言,根据绿化系统设置位置的差异,通常可以分为建筑内绿化、楼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形式。其中,墙面绿化是现有建筑绿化中对楼栋使用空间占用最小的一种形式,因此也成为了设置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4.目前,常见的墙面立体绿化方式是在墙体的外壁面上以攀附或者铺贴的方式形成墙面绿化系统,这种设置形式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墙面立体绿化的设置需求。但是,上述设置形式往往受限于墙面绿化的植物配置和本身墙面材料;而且,为了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大多需要将墙面设置为粗糙形式,例如选用水泥混合砂浆和水刷石墙面,以增加植物攀附的摩擦阻力,避免植物的掉落。显然,上述方式虽然能满足绿植在墙面上的设置,但是却会导致墙面结构的不可逆改变,一旦绿植设置,便几无拆下的可能,根本无法满足墙面设计形式的多样性。
5.在现有技术中,针对传统墙面绿化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进行了众多的研究。例如,在现有专利申请文献cn201410355840.x中,其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旋转式植物墙体,其通过在墙体表面固定设置多个框体,并在框体上设置给水给营养结构等实现直接在外墙表面种植各种绿植的功能,通过将绿植种植在框体内部,而不必使绿植完全攀爬在墙体外壁,提升植物设置稳定性的同时,避免了对墙面结构的改变。然而,上述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墙面绿化中对墙面和植株的限定问题;但是,其仍然需要在墙体的表面对应设置框体以及配套的固定结构,即便绿植拆除,框架结构也很难去除,墙面结构很难恢复至初始状态,严重影响到绿植拆除后的墙面美观,制约了墙面绿化系统的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及墙面立体绿化系统,使得绿化单元与墙面之间无需额外设置固定件来对绿化单元进行固定。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包括框体、基板和种植土层;其中,所述基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框体的一侧,并与所述框体组成一侧开口的容纳腔;且所述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磁吸单元,用于该基板在墙面上的磁吸固定;
所述种植土层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设置有保水层;所述保水层的外周封装在所述框体上,且该保水层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穿两端面的通孔,用于植株茎杆自所述种植土层中伸出。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水层包括弹性膜和设置在其至少一侧的土工布,用于所述种植土层的封装及形态固定。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与所述种植土层之间还设置有隔潮板和/或保温隔热板。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内沿竖向设置有贯穿该框体上下端面的导液管,并在所述框体的顶部和/或底部开设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端部与所述导液管连通,且所述分流管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连通所述种植土层的渗漏孔。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液管的内壁面上对应所述分流管设置有分液片,该分液片向下倾斜并连接在所述导液管背离所述分流管一侧的内壁面上,用于部分截断所述导液管中的水流并将其导引至所述分流管中。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液管的顶部伸出所述框体的顶面,并在该导液管伸出端部的外周设置有导向柱塞;相应地,在所述框体的底部开设有连通所述导液管底端的嵌合槽,用于竖向相邻绿化单元的导液管顶部及导向柱塞的对应嵌入。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的两侧壁面上分别设置有拔销组件,且两所述拔销组件以所述框体的中心呈旋转对称设置;所述拔销组件包括分设于框体侧壁面顶部和底部的至少一个电动拔销和至少一个拔销锁孔。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框体上对应所述拔销组件设置有接电插口;和/或在所述框体内设置有供电组件,以及对应该供电组件在所述框体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太阳能电池板。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城市墙面立体绿化系统,其还包括支架、承接台、输送管和底板;多个绿化单元在墙面外侧沿横向、竖向依次设置,形成阵列结构;所述阵列结构中沿竖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绿化单元中的导液管依次连通,形成竖向管路;且所述墙面上对应各所述绿化单元分别设置有第二磁吸单元,使得所述绿化单元贴设于墙面时,其第一磁吸单元可与对应第二磁吸单元吸合匹配;所述承接台设置在所述墙面所处楼栋的顶部,并以端部伸出所述墙面;所述支架沿竖向设置,并为分设于所述阵列结构两侧的两个,且各所述支架的顶部分别连接在所述承接台伸出墙面的端部上;所述底板沿横向延伸,其两端分别连接两所述支架的底部,用于最底层绿化单元的放置;所述输送管分别与各所述竖向管路连通,用于将水肥输送到各绿化单元的种植土层中。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架的横截面呈“c形”,使得所述阵列结构两侧的绿化单元可以其端部嵌入对应支架中。
17.上述改进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8.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其通过在绿化单元的基板内设置与墙面磁吸的第一磁吸单元,使得绿化单元在不需要设置额外固定件即可贴附在墙体表面,不会对墙体表面造成破坏;并通过在框体的种植土层表面设置保水层,利用保水层将种植土层封装于框体内,避免种植土层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堆叠,影响绿化单元内绿植的生长。
19.(2)本发明的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其通过将保水层设置为弹性膜与土工布结构,在利用土工布对种植土进行保土的同时,还将种植土层进行定形,避免种植土在重力作用下倾斜,使得保水层结构破损,并且保证种植单元上层的绿植正常生长;通过弹性膜结构使得植株茎杆穿过保水层时,弹性膜可将绿植茎秆穿过弹性膜处完美包覆,避免绿化单元内部水土从绿植茎杆与弹性膜穿设处流出。
20.(3)本发明的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其通过在基板与种植土层之间增设隔潮板与保温隔热板,利用隔潮板避免种植土层中水土对基板的侵蚀,利用保温隔热板避免外部热量朝墙体内部渗入,对整个楼宇进行降温,并且保温隔热板还能避免基板内第一磁吸单元过渡受热,避免其磁力降低,进而保证绿化单元在墙面贴设的稳定性。
21.(4)本发明的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其通过在框体内部设置导液管与分流管,并在导液管的上下两端设置导向柱塞与嵌合槽,将竖向上绿化单元的导液管连接为整体,在需要对绿化单元进行灌溉时,只需对顶部的绿化单元的导液管进行水肥供给,即可实现整条竖向绿化单元的水肥供给,大大降低墙面绿化单元的养护成本;并通过在导液管与分流管连接处设置分液片,将导液管内的水肥分流在分流管内,使得导流管内的水肥均匀分布在各绿化单元内,不会造成对底部绿化单元灌溉过多的情况,影响绿植正常生长。
22.(5)本发明的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通过在框体结构的两侧壁面上设置拔销组件,利用拔销组件将两相邻的绿化单元连接为整体,使得横向上绿化单元形成整体,并通过在框体表面设置供电组件和太阳能电池板,使得各绿化单元在装配情况下相互锁止,在需要将绿化单元取出时,只需利用供电组件使得电动拔销收缩,进而可实现单个绿化单元在墙面上的快速取下。
23.(6)本发明的城市墙面立体绿化系统,其通过在绿化单元形成的阵列结构的两侧和底部设置支架和底板结构,将绿化单元限制在支架与底板形成的框型区域内,避免绿化单元在墙面的脱落,并通过在阵列结构顶部设置承接台对支架结构进行固定,并对应承接台内设置对竖向绿化单元的导液管进行水肥输送的输送管,对整个阵列结构绿化单元进行供水,在保证整个绿化系统的稳定性的同时,实现对绿化单元的快速养护。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墙面立体绿化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墙面立体绿化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墙体与绿化单元贴合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绿化单元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绿化单元结构拼接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6中b处放大示意图。
25.在所有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具体为:
1、固定部;2、种植部;3、墙体;4、隔离部;5、支架;6、输送管;7、底板;8、承接台;101、基板;102、第一磁吸单元;201、框体;202、种植土层;203、保水层;2011、导液管;2012、分流管;2013、分液片;2014、导向柱塞;2015、嵌合槽;2016、电动拔销;2017、拔销锁孔;2018、太阳能电池板;301、第二磁吸单元;401、隔潮板;402、保温隔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实施例:请参阅图1~7,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的城市墙面立体绿化单元包括可与墙面贴合的固定部1和用于种植绿植的种植部2。其中,固定部1上设置有第一磁吸单元102,并对应其在待设置绿化单元的墙体3上设置有第二磁吸单元301,使得绿化单元在墙面上设置时,第一磁吸单元102可与对应的第二磁吸单元301吸合,从而实现绿化单元在墙面上的设置。
32.具体而言,如图3中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固定部1包括基板101和设置在基板101上的第一磁吸单元102。其中,基板101呈板状结构,第一磁吸单元102优选嵌设在该基板101
的内部。同时,优选实施例中的第一磁吸单元102优选为永磁铁,且第一磁吸单元102可以是单一整体式设计或者为间隔设置的多个块状结构设计。此外,在实际设置时,也可以将第一磁吸单元102嵌设在基板101端面上开设的凹槽中。
33.相应地,对应第一磁吸单元102设置的第二磁吸单元301优选为设置在墙体3以内的电磁铁,通过对其供电产生磁力,进而确保第一磁吸单元102与第二磁吸单元301之间的吸合匹配。当需要将绿化单元取下或更换维修时,只需要将对应绿化单元处的电磁铁模块断电,再解除绿化单元的吸附即可。当然,在实际设置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两个磁吸单元的设置形式互换,即第一磁吸单元102设置为电磁铁,第二磁吸单元301为永磁铁;或者将两个磁吸单元均设置为电磁铁或者均设置为永磁铁。
34.另外,第二磁吸单元301在实际设置时也根据需要设置为整体式结构或者是多单元组合形式;而且,为了保证绿化单元在墙体3上设置的自由性,实际设置时,第二磁吸单元301的磁力作用范围大于单个绿化单元上第一磁吸单元102的磁力作用范围,使得绿化单元的设置位置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偏移空间,有效减少工作人员在将绿化单元固定在墙面上的对准时间,加快施工效率。
35.进一步地,为了确保绿化单元在墙面上设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优选对绿化单元进行减重处理。其中,优选实施例中的固定部1采用轻质金属、轻质合金或者碳纤维材料制备,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相应地,种植部2的框体201也可采用上述材质制备。
36.如图4中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种植部2包括框体201和种植土层202。其中,框体201呈方框结构,其一侧与基板101的外周壁面固定连接,并在基板101的端面一侧形成容置种植土层202的空腔。优选地,在种植土层202与基板101之间还设置有隔离部4,其进一步优选包括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隔潮板401和保温隔热板402,以此来避免种植土层202中水分对基板101的侵蚀,以及墙体3内外热量的传递,提升墙体3的功能性。另外。通过保温隔热板402的设置,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外界温度较高所导致的基板101温度升高,保证第一磁吸单元102磁力吸附的稳定性。
37.进一步具体地,优选实施例中的种植土层202包括在厚度方向上自基板一侧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营养基质层、碎石层、细沙层、表面土层。相应地,在框体201背离基板101的一侧还设置有保水层203,用于将上述种植土层202稳定包覆在框体201内,并避免种植土层202中水土的流失、渗漏。
38.优选地,保水层203包括弹性膜,其上开设有将种植土层202与框体201外部相连通的通孔,用于框体201内绿植伸出框体201的外部。显然,实际设置时,上述通孔的数量可以根据单个绿化单元上绿植的种植数量进行优选,在此不做赘述。另外,借助弹性膜本身具备的可伸缩特性,使得绿植的茎杆从通孔中伸出后,通孔处的弹性膜可以将茎杆外周紧密包覆,进一步提升种植土层202与外界隔绝的密封性,避免框体201内部水体与营养液从通孔处漏出。
39.实际设置时,由于保水层203采用弹性膜结构制备,导致保水层203本身具体一定的形变能力,在种植土层202的重力作用下可能发生形变,导致种植土向下堆积,影响框体201内植株的生长。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在种植土层202与弹性膜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土工布(图中未示出),土工布的四周优选固定在框体201的四周上,通过土工布对种植土层202
进行定形,保证其竖向任意位置处土层厚度的一致性。对应地,土工布对应弹性膜上通孔处同样开设通孔,用于植株茎杆的伸出;而且,土工布上通孔的开设尺寸理应相较于弹性膜上的通孔略大,用于给后续植株的生长预留空间。当然,根据实际设置的需要,也可以在弹性膜背离基板101的一侧也设置上述土工布,以将弹性膜夹设保护在两土工布之间,避免/减缓弹性膜在空气中的老化。
40.进一步地,为了实现绿化单元在墙面上设置后种植土层202中植被的水肥供给,优选实施例中在框体20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竖向延伸的导液管2011,如图5、6中所示。同时,在框体201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有与导液管2011相连的分流管2012,用于实现导液管2011中水分的分流、渗透。
41.在优选实施例中,分流管2012设置在框体201的顶部,其沿水平延伸,并在管壁上开设有多个连通种植土层202的渗漏孔,用于实现水肥自上而下均匀渗透到种植土层202中。进一步优选地,为了实现竖向导液管2011中水体流动过程中的自动分流,在导液管2011靠近分流管2012的内壁上设置有分液片2013,如图7中所示。具体而言,分液片2013为向下倾斜设置的半圆形或者弧形片状结构,其连接在导液管2011背离分流管2012的一侧内壁上,端部对正分流管2012的端部,用于将导液管2011中的水流部分截断并将该水流的方向由竖向偏移为斜向,并继而导入到分流管2012中。
42.进一步优选地,在分流管2012连接导液管2011的端部下方设置有挡块,其稍突出于分流管2012的底部壁面,用于防止进入分流管2012中水液的回流,保证水液的充分渗透,其进一步优选呈半圆环形。此外,优选实施例中开设于分流管2012底部的渗漏孔布置在靠近基板101的一侧,以实现种植土层202中植物根系对水肥的充分吸收,也避免因表面液压增大而导致的水液渗漏。另外,实际设置时,分流管2012整体设置为扁平状,如图4中所示,如此,能够有效增加分流管2012的储水空间,尽可能降低框体201的整体重量。
43.如图7中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导液管2011顶部伸出框体201的顶面,并在该伸出端部的外周设置有导向柱塞2014;同时,导液管2011的底部与框体201的底面之间存在一定间隔,并针对该间隔在框体201底面上开设有嵌合槽2015,用于竖向相邻绿化单元顶部导液管2011端部以及导向柱塞2014的容置。实际设置时,竖向相邻的两绿化单元相互抵接设置,且位于下方的绿化单元的导液管2011端部伸入上方绿化单元的嵌合槽2015中,并与上方导液管2011的端部抵接连通,且通过导向柱塞2014将两导液管2011的连接部位封闭。
44.通过多个绿化单元在横竖方向上的依次设置,可以形成多条并列且分别竖向导通的水肥供给管道。相应地,对应各水肥供给管道设置有输送管6,以将水肥输送到对应的绿化单元中。在优选实施例中,输送管6设置在水肥供给管道的顶部,如图2中所示。
45.综上,利用绿化单元和输送管6的对应设置,可以实现墙面上绿化系统的对应设置,并完成绿化系统设置后的日常维护。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绿化系统设置的稳定性,优选实施例中在墙面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支架5,其沿竖向设置,顶部固定在墙面的顶部,底部固定在墙面的底部,使得各绿化单元嵌设于两支架5之间。相应地,在两支架5的底部之间还设置有底板7,其沿水平延伸,且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支架5的底部,以作为底层绿化单元的承载机构,避免绿化单元的竖向滑落。优选地,支架5的横截面呈“c形”,使得位于墙面两侧的绿化单元可以其端部嵌入对应的支架5中。
46.同时,为了提升支架5设置、承重的稳定性,优选实施例中在楼顶设置有一定厚度
的承接台8,其大体结构设置在墙面以内的楼顶地面上,并水平突出一定距离,以用于支架5顶部的连接固定,确保支架5和绿化系统设置后的受力稳定性,如图1中所示。
47.进一步地,为了确保水平相邻两绿化单元设置的可靠性,在绿化单元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拔销组件,其包括设置在框体201两侧的电动拔销2016和拔销锁孔2017。具体地,在框体201的一侧,电动拔销2016设置在框体201侧壁面的顶部,拔销锁孔2017设置在框体201侧壁面的底部;相应地,在该框体201的另一侧上,电动拔销2016设置在框体201侧壁面的底部,拔销锁孔2017设置在框体201侧壁面的顶部。以此,当两个绿化单元水平拼接时,接触壁面上的电动拔销2016可分别插入对应的拔销锁孔2017中,使得两绿化单元连接成整体结构。
48.优选地,同一侧壁面上的电动拔销2016和拔销锁孔2017分别为成对设置,并分设于导液管2011设置位置的横向两侧,以此避免拔销组件设置与导液管2011的干涉,如图5中所示。在两支架5的竖向上间隔开设有多对拔销孔,用于墙面两侧绿化单元端部的电动拔销2016嵌入,实现整层绿化单元在支架5上的限位固定,使得支架5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担绿化单元的自重,避免绿化单元因磁力消失而掉落。实际设置时,拔销组件优选为电动拔销组件,即其电动拔销2016在未通电时始终处于伸出状态,并在通电后缩回框体201内,以此来实现对应绿化单元的取出或者设置。此外,对应拔销组件在框体201上设置有接电插口,用于外接电源来为拔销组件供电。当然,也可以在框体201内设置供电组件,例如锂电池充电组件,并在框体201的表面上设置若干太阳能电池板2018,通过太阳能发电存储在供电组件中,以此为拔销组件的控制供电。
49.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在楼体墙面上形成由绿化单元、支架5、输送管6、底板7、承接台8构成的墙面立体绿化系统,该系统具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绿化单元,多个绿化单元中形成多条水肥供给通道,实现绿化单元的水液自动供给,完成系统的自动养护。而且,通过承接台8、支架5、拔销组件等部件的对应设置,使得绿化系统中的每一层绿化单元可以形成整体受力结构,并将绿化单元层的承重分担到支架5上,从而保证了绿化系统设置的稳定性,避免单层、单个绿化单元的松脱、掉落,充分保证设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0.进一步地,在实际设置时,对应上述绿化单元设置绿化系统的装配方式优选包括以下步骤:s101:预先设置基础配套组件。具体地,先在楼顶设置承接台8,该承接台8的一端固定在楼宇顶部,承接台8部分伸出,沿承接台8延伸方向布置输送管6,输送管6竖直向下开设多个给水孔,承接台8上对应给水孔设置多个穿孔,楼宇顶部对应输送管6设置储水池,输送管6上给水孔数量及设置间距根据墙面上绿化单元实际尺寸和具体数量决定。
51.s102:在墙体3两侧分别沿竖向设置支架5。两支架5之间的横向距离根据实际墙体3的宽度以及设置的绿化单元尺寸与数量决定。竖向支架5顶部连接在承接台8两端部,优选采用轴销结构进行固定;支架5底端与墙体3接触面设置固定桩等将支架5底端固定在墙体3上,进而增加支架5稳定性。
52.s103:在设置好的两支架5之间分层设置绿化单元。
53.在实际设置时,优选从下至上依次分层设置绿化单元,在开始一层绿化单元的设置时,首先设置位于最两侧的绿化单元。具体地,先控制绿化单元侧边上的拔销处于伸出状态,使得绿化单元以其侧边紧贴支架5的内壁面,且绿化单元的拔销插入支架5上的销孔中。
54.之后,在两侧两绿化单元之间依次设置绿化单元,使得绿化单元以磁吸的形式粘贴在墙面上,且绿化单元的两侧拔销分别插入相邻绿化单元侧边上的销孔中,直至实现一层绿化单元的设置。
55.s104:重复步骤s103,在已设置的一层绿化单元上方依次设置第二层绿化单元。在设置竖向相邻的两绿化单元时,首先使得两绿化单元的导液管2011竖向同轴对正,再使得两绿化单元在竖向上以侧壁紧贴,实现竖向两导液管2011的端部连通。
56.s105:重复步骤s104,通过升降设备(例如升降云车)依次在对应的绿化单元层上方设置绿化单元,直至完成墙面外侧所有绿化单元的铺设。
57.s106:将位于最顶层的全部绿化单元的导液管2011分别与输送管上的开口以连接头连通,使得绿化系统中形成多条依次连通的输液管路。
58.s107:将相关设置机械器械从现场撤除,恢复建筑外部环境,进而完成墙面上绿化系统的设置。
5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