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

文档序号:25517322发布日期:2021-06-18 20:02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机械领域的种植机械,尤其涉及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插秧机插秧主要采用等行距插秧,支撑臂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支撑梁上,行距主要是250mm和300mm两种,而且是固定不可调的。相等行距插秧容易导致秧苗的通风效果不好从而导致水稻病虫害,此外由于均匀插秧造成光照不充分,减弱了光合作用,因此会大大减少水稻的产量。宽窄行插秧机利用宽行距和窄行距交替间隔种植,保证了单位面积的合理种植穴数,有利于增加水稻植株间的通风和透光度,同时可以增加单位叶面积的光照,达到水稻优质和增产的目的。

我国面积广阔,各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地形等差异比较大,水稻类型和品种繁多,种植模式和土壤情况也不一样,所以水稻插秧所要求的密植制度也是不同的。现在市面上的宽窄行插秧机大多是宽窄行固定不可调或者存在档位无法实现行距无级可调,这种插秧机不能满足水稻生产的多元化农艺种植要求。

申请号201010127011.8《宽窄行水稻插秧机》,提出一种可完成水稻宽窄行移栽的宽窄行插秧机,秧箱被分成若干个秧毯放置单元,每个单元配设有两个间距为窄行行距的秧苗取插机构,相邻单元的秧苗取插机构的间距为宽行行距,实现了水稻宽行距和窄行距的交替间隔种植。但是这种插秧机的宽窄行的行距是固定的,不能根据水稻种植要求调整行距进行异域作业,不适合我国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不利于水稻机械化栽插大面积推广应用。

申请号200810022223.2《行距可调式插秧机》,提出一种行距可调式插秧机,其特征是插植臂支架设有内外侧秧爪间距可调的行距调节机构,苗箱板的上面设有相对于中间固定挡条距离可调的可动挡条,可动挡条设置在固定档条的两侧。该插秧机的行距调节机构通过改变从动链轮轴的长度来调节行距,滑动支撑套筒外壁上至少两个定位孔,插植臂支架上对应位置设有定位螺钉,存在调节档位数,而且没有与之配合的取秧口,可调行距范围也很小,所以无法实现插秧行距的无级可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栽插行距可调的模块化宽窄行插秧机,实现窄行固定和宽行行距无级可调,满足不同行距的插秧要求,实现科学合理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该插秧机能够适应各个地区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包括:若干个栽植单元、秧箱定位上滑道15、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秧箱支架18、插秧轴11、固定梁14、动力传送箱22、从动带轮轴24、主动带轮轴29和四个带轮轴支架27;

每个栽植单元包括秧箱单元、滑轨、支撑臂8和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每个秧箱单元包括两个秧苗放置单元,两个秧苗放置单元左右并列,两个秧苗放置单元的上部和中部分别使用一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固连在一起。所述秧苗放置单元包括秧箱底板1、秧箱隔板2、插板3、秧苗输送带19、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秧苗输送带19通过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安装在秧箱底板1下部的方形空缺处。

每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与两个秧箱底板1通过若干螺丝钉或螺栓固连在一起,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分别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连接,连接处设有定位螺栓孔,通过t形螺栓30连接;

秧箱单元和支撑臂8为可移动式结构,秧箱单元安装在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上,能够沿着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移动;支撑臂8的一端安装在固定梁14上,能够沿着固定梁14移动,从而进行行距调整;

秧箱单元上部由秧箱支架18支撑,下部支撑在滑轨上,秧箱支架18的下端固装在固定梁14上;滑轨通过支撑杆13固装在支撑臂8上。

主动带轮轴29和从动带轮轴24设置成六方轴,主动带轮轴29与纵向送秧驱动机构连接;左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安装在左侧秧箱单元最左侧的秧箱隔板2上,右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安装在右侧秧箱单元最右侧的秧箱隔板2上;主动带轮轴29安装在上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中,从动带轮轴24安装在下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中;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分别安装在主动带轮轴29和从动带轮轴24上。在进行行距调整时,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分别可在六方轴上左右移动。

相邻栽植单元的相邻秧爪之间的距离为宽行行距,宽行行距可实现无级可调,栽植单元内左右两秧爪之间的距离为窄行行距,窄行行距固定。宽行行距调整时,每个栽植单元可左右移动,栽植单元内的秧箱单元、滑轨和支撑臂等机构对应调整,其中窄行行距为15~20cm,宽行行距可调范围为15~50cm,宽行最小行距与窄行行距相等。例如:窄行行距取20cm时,宽行行距可调范围为20~50cm。

相邻秧箱单元的秧箱隔板之间形成行距调整间隙,行距调整间隙最大距离为30~35cm,最小距离为0cm。当行距调整间隙距离最大时,宽行行距最大;当行距调整间隙距离最小为0cm时,宽行行距最小,此时宽行行距与窄行行距相等,插秧机为等行距插秧机。

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分别通过t形螺栓与上下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连接在一起。当调整行距调整间隙时,松动t形螺栓,t形螺栓头部可在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中滑动,上下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可带动秧箱单元左右移动;当达到所要求的宽行行距时,拧紧t形螺栓固定秧箱单元的位置。

秧箱定位上滑道15设有两个滑道,一个滑道用于调整行距调整间隙,另一个滑道与秧箱支架18滑动接触,用于支撑整个秧箱单元。横向送秧时,秧箱单元在滑轨上左右滑动,秧箱定位上滑道15与秧箱支架18也产生相对滑动。

每段滑轨设有两个取秧口7,每个取秧口7对应一个秧苗放置单元。

以6行插秧机为例,一共有三段滑轨,分别为左滑轨25、中滑轨23和右滑轨20,在宽行行距最大时,滑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宽行行距最小时,滑轨可以无缝隙衔接在一起。左滑轨右侧与中滑轨衔接处下凹一个板厚,右滑轨左侧与中滑轨衔接处下凹一个板厚,左右滑轨与中滑轨衔接处不设置加强肋,中滑轨左取秧口左侧壁和右取秧口右侧壁一个板厚处设置滑槽,槽宽为一个板厚,槽长度为左右滑轨下凹处的板长。

支撑臂8的一端通过两个u型螺栓21安装在固定梁14上,固定梁14上可设置行距调整刻度,方便行距调整。

每个支撑臂8的从动链轮33连接两个回转箱9,每个回转箱9上设有两个插植臂12,每个插植臂12设有一个秧爪31;左右两秧爪31的距离为窄行行距,行距固定。支撑臂8的主动链轮32通过轴套10与插秧轴11连接,其中插秧轴11为六方轴,在进行行距调整时支撑臂8可在六方轴上左右移动,插秧轴11与动力传送箱22连接。

主动带轮轴29、从动带轮轴24和插秧轴11为六方轴,不仅可以方便调整行距,而且可以方便地增加或减少支撑臂8和秧箱单元的数量,从而调节行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合理紧凑,结构简单,调整方便,可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插秧所需要的行距,使水稻机械插秧实现科学合理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达到通风、透光、防病虫害的目的,提高水稻产量。这种模块化行距无级可调式插秧机适应了我国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与市场上现有的行距可调的高速插秧机相比,本发明具有更佳和更广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总体正面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总体背面三维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插秧机的等行距时三维示意图;

图4是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2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3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左滑轨三维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中滑轨三维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右滑轨三维示意图;

图10是图2的d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支撑臂三维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剖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秧箱底板,2、秧箱隔板,3、插板,4、左秧箱单元,5、中秧箱单元,6、右秧箱单元,7、取秧口,8、支撑臂,9、回转箱,10、轴套,11、插秧轴,12、插植臂,13、支撑杆,14、固定梁,15、秧箱定位上滑道,16、秧箱单元固定板,17、秧箱定位下滑道,18、秧箱支架,19、秧苗输送带,20、右滑轨,21、u形螺栓,22、动力传送箱、23、中滑轨,24、从动带轮轴,25、左滑轨,26、从动带轮,27、带轮轴支架,28、主动带轮,29、主动带轮轴,30、t形螺栓,31、秧爪,32、主动链轮、33从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10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包括若干个栽植单元、秧箱定位上滑道15、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秧箱支架18、插秧轴11、固定梁14、动力传送箱22、从动带轮轴24、主动带轮轴29和四个带轮轴支架27;

每个栽植单元包括秧箱单元、滑轨、支撑臂8和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每个秧箱单元包括两个秧苗放置单元,两个秧苗放置单元左右并列,两个秧苗放置单元的上部和中部分别使用一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固连在一起。所述秧苗放置单元包括秧箱底板1、秧箱隔板2、插板3、秧苗输送带19、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秧苗输送带19通过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安装在秧箱底板1下部的方形空缺处,主动带轮轴29和从动带轮轴24设置成六方轴,主动带轮轴29与纵向送秧驱动机构连接。

左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安装在左侧秧箱单元最左侧的秧箱隔板2上,右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安装在右侧秧箱单元最右侧的秧箱隔板2上;主动带轮轴29安装在上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中,从动带轮轴24安装在下方的两个带轮轴支架27中;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分别安装在主动带轮轴29和从动带轮轴24上。在进行行距调整时,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分别可在六方轴上左右移动。

每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与两个秧箱底板1通过若干螺丝钉或螺栓固连在一起,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分别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连接,连接处设有定位螺栓孔,通过t形螺栓30连接。

秧箱单元和支撑臂8为可移动式结构,秧箱单元安装在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上,能够沿着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移动;支撑臂8的一端安装在固定梁14上,能够沿着固定梁14移动,方便进行行距调整。

相邻栽植单元的相邻秧爪之间的距离为宽行行距,宽行行距可实现无级可调,栽植单元内左右两秧爪之间的距离为窄行行距,窄行行距固定。宽行行距调整时,每个栽植单元可左右移动,栽植单元内的秧箱单元、滑轨和支撑臂等机构对应调整,其中窄行行距为15~20cm,宽行行距可调范围为15~50cm,宽行行距最小值与窄行行距相等。例如:窄行行距取20cm时,宽行行距可调范围为20~50cm。

相邻秧箱单元的秧箱隔板之间形成行距调整间隙,行距调整间隙最大距离为30~35cm,最小距离为0cm。当行距调整间隙距离最大时,宽行行距最大;当行距调整间隙距离最小为0cm时,宽行行距最小,此时宽行行距与窄行行距相等,插秧机为等行距插秧机。

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分别通过t形螺栓与上下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连接在一起。当调整行距调整间隙时,松动t形螺栓,t形螺栓头部可在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中滑动,上下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可带动秧箱单元左右移动;当达到所要求的宽行行距时,拧紧t形螺栓固定秧箱单元的位置。

秧箱单元上部由秧箱支架18支撑,下部支撑在滑轨上,秧箱支架18的下端固装在固定梁14上。秧箱定位上滑道15设有两个滑道,一个滑道用于调整行距调整间隙,另一个滑道与秧箱支架滑动接触,用于支撑整个秧箱单元。横向送秧时,秧箱单元在滑轨上左右滑动,秧箱定位上滑道15与秧箱支架18也产生相对滑动。

滑轨通过支撑杆13固装在支撑臂8上,在调整行距时随支撑臂8一起移动,这样取秧口7和秧爪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避免了取秧口7的调整误差。每段滑轨设有两个取秧口7,每个取秧口7对应一个秧苗放置单元。以6行插秧机为例,一共有三段滑轨,分别为左滑轨25、中滑轨23和右滑轨20,在宽行行距最大时,滑轨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宽行行距最小时,滑轨可以无缝隙衔接在一起。左滑轨右侧与中滑轨衔接处下凹一个板厚,右滑轨左侧与中滑轨衔接处下凹一个板厚,左右滑轨与中滑轨衔接处不设置加强肋,中滑轨左取秧口左侧壁和右取秧口右侧壁一个板厚处设置滑槽,槽宽为一个板厚,槽长度为左右滑轨下凹处的板长。

支撑臂8的一端通过两个u型螺栓21安装在固定梁14上,固定梁14上可设置行距调整刻度,方便行距调整。在进行行距调整时,松动u型螺栓21,支撑臂8可左右移动,在达到所要求的行距时,拧紧u型螺栓21固定支撑臂8。每个支撑臂8内部安装有从动链轮33和主动链轮32;从动链轮33连接两个回转箱9,每个回转箱9上设有两个插植臂12,每个插植臂12设有一个秧爪31;左右两秧爪31的距离为窄行行距,行距固定。支撑杆13下端焊接在支撑臂8上。支撑臂8的主动链轮通过轴套10与插秧轴11连接,插秧轴11为六方轴,在进行行距调整时支撑臂8可在六方轴上左右移动,插秧轴11又与动力传送箱22连接。

主动带轮轴29、从动带轮轴24和插秧轴11为六方轴,不仅可以方便调整行距,而且可以方便地增加或减少支撑臂8和秧箱单元的数量,从而调节行数。

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可适用6行或者8行插秧机,在以下工作过程中以6行插秧机为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模块化宽窄行可调式水稻插秧机,主要包括左秧箱单元4、中秧箱单元5、右秧箱单元6、三个支撑臂8、固定梁14、右滑轨20、中滑轨23和左滑轨25。所述左秧箱单元4、中秧箱单元5、右秧箱单元6分别包括两个秧苗放置单元,两个秧苗放置单元左右并列,两个秧苗放置单元的上部和中部分别使用一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固连在一起。所述秧苗放置单元包括秧箱底板1、秧箱隔板2、插板3、秧苗输送带19、主动带轮28、从动带轮26,秧苗输送带19通过主动带轮28和从动带轮26安装在秧箱底板1下部的方形空缺处,主动带轮轴29和从动带轮轴24设置成六方轴,主动带轮轴29与纵向送秧驱动机构连接。

每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与两个秧箱底板1通过八个螺丝钉或螺栓固连在一起,两个秧箱单元固定板16分别与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连接,连接处设有定位螺栓孔,通过t形螺栓30连接。所述秧箱定位上滑道15设有两个滑道,一个滑道用于调整行距调整间隙,另一个滑道与秧箱支架18滑动接触,用于支撑整个秧箱。所述秧箱支架18用于支撑整个秧箱单元,下端通过螺栓固装在固定梁14上。

所述右滑轨20、中滑轨23、左滑轨25分别与各自的支撑杆13固连,支撑杆13焊接在支撑臂8上。所述支撑臂8一端通过两个u型螺栓21安装在固定梁14上;支撑臂8的从动链轮33连接两个回转箱9,每个回转箱9上设有两个插植臂12;支撑臂8的主动链轮32通过轴套10与插秧轴11连接,插秧轴11为六方轴,插秧轴11又与动力传送箱22连接。

需要调整宽行行距时,先将整个秧箱移动到左右两个极端位置,然后再分别调整栽植单元之间相邻秧爪之间的距离。调整行距时只需要测量相邻栽植单元秧爪之间的距离,不需要测量秧箱单元之间的行距调整间隙的距离。当固定梁上设置行距调整刻度时,可直接调整栽植单元之间相邻秧爪之间的距离,不必测量距离。具体的调整过程如下:

首先,松动u型螺栓21,移动支撑臂8,支撑臂的主动链轮在插秧轴11上左右移动,右滑轨20、中滑轨23、左滑轨25随支撑臂移动,取秧口7和秧爪31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在达到所要求的行距时,拧紧u型螺栓固定支撑臂的位置。

再次,当整个秧箱移动到左侧极端位置时,调整支撑臂得到要求的行距后,松动秧箱定位上滑道和秧箱定位下滑中的t形螺栓30,移动秧箱单元,t形螺栓头部可在秧箱定位上滑道15和秧箱定位下滑道17中滑动,此时带轮在带轮轴上左右移动,当每个秧箱单元中间和右侧的秧箱隔板左侧分别与对应的分段滑轨取秧口右侧对齐时,拧紧t形螺栓固定秧箱单元的位置,此栽植单元调整完毕。

另外一种情况为:当整个秧箱移动到右侧极端位置时,调整支撑臂得到要求的行距后,松动秧箱定位上滑道和秧箱定位下滑中的t形螺栓30,移动秧箱单元,t形螺栓头部可在秧箱定位上滑道和秧箱定位下滑道中滑动,此时带轮在带轮轴上左右移动,当每个秧箱单元中间和左侧的秧箱隔板右侧分别与对应的分段滑轨取秧口左侧对齐,拧紧t形螺栓固定秧箱单元的位置,此栽植单元调整完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