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5790发布日期:2021-11-10 01:1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


背景技术:

2.养殖业是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养猪业,既能够使农民增加收益,又为人民生活提供了肉类食品,同时为食品工业提供了原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产业。养猪行业由来已久,现在,猪肉已经成为家家户 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现有的猪圈喂食装置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具体问题如下:
3.1、现有的猪圈喂食装置,食料在喂食之前会凝固在一起,直接食用则会影响猪进食的效率;
4.2、现有的猪圈喂食装置,手动添加食料,费事费力;
5.3、现有的猪圈喂食装置,功能性单一,无法满足现在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猪圈喂食装置,食料在喂食之前会凝固在一起,直接食用则会影响猪进食的效率等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包括搅拌箱、第一转轮、滑动机构和弹动升降机构,所述搅拌箱的顶部连接有进料斗,且进料斗的一侧安装有电机,并且电机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转轮,且第一转杆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套,并且支撑套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套,所述第一转轮的内部设置有齿链,且齿链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轮,并且第二转轮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的两侧皆连接有搅碎刀,且搅拌箱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并且出料口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轴,电机启动后可利用第一转杆带动第一转轮进行转动,第一转轮可配合齿链的作用带动第二转轮和第二转杆以及搅碎刀、输送轴一同进行转动,可对搅拌箱内部的食料进行搅拌和搅碎,便于猪的进食,且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皆通过支撑套支撑固定在搅拌箱的内部,且轴承套的设置则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在固定的情况下则不妨碍其的旋转工作。
8.优选的,所述搅拌箱以及食槽的一侧皆设置有支杆,食槽为猪进食的槽体,且支杆可对搅拌箱以及食槽起到支撑的作用。
9.优选的,所述出料口的底部设置有盖板,且盖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机构,盖板可通过滑动机构的作用可移动更加平稳。
10.优选的,所述盖板的另一侧连接有齿杆,且齿杆的顶部设置有齿轮,并且盖板的底部设置有食槽,齿杆与齿轮的齿合作用可辅助盖板的移动作用。
11.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槽,并且连接杆的两端皆设置有连接轴,滑块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的作用可辅助盖板的移动工作。
12.优选的,所述食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底端连接有称重盘,并且称重盘的两端皆设置有弹动升降机构,称重盘上升的过程中可配合连接轴的作用以及连接杆的作用带动盖板利用滑块在第一滑槽内部滑动的作用在出料口的底部进行移动。
13.优选的,所述弹动升降机构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座块,且连接座块的底部设置有底槽,并且连接座块的底部连接有弹簧,所述称重盘的两端皆连接有滑杆,且滑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称重盘失去压力的同时,利用弹簧的弹性且配合滑杆在第二滑槽内部滑动的作用可带动称重盘在食槽内部进行升降。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通过在电机、第一转杆、第一转轮、齿链以及第二转轮的作用可带动第二转杆以及搅碎刀和输送轴共同进行转动,则可对搅拌箱内部的食料进行搅拌和搅碎,使其食料变的均匀,可便于猪的进食,且输送轴的作用可实现加速食料的排出,避免出料口的堵塞,且支撑套的设置可对第一转杆以及第二转杆起到加强支撑力度,并且轴承套的作用可使得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在受到支撑的作用下也可进行转动工作,可有效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16.(2)该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通过在称重盘缺少压力时,受到的弹性撑力的同时可通过滑杆在第二滑槽内部滑动的辅助力可作向上的滑动作用,使得与称重盘两侧连接的连接杆可通过连接轴且配合滑块和第一滑槽的作用可使盖板在出料口底部向左移动形成开口,实现自动排料,称重盘受到食料的压力,则可实现盖板在出料口的底部向右移动关闭开口停止排料,反复工作则可实现自动喂食,操作简单,且加工成本底,提高装置的实用性;
17.(3)该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通过在盖板受到称重盘的作用在出料口底端反复移动的过程中,与盖板连接的齿杆在齿轮底部进行转动,且齿杆与齿轮属于齿合连接,则齿轮固定安装在搅拌箱的一侧,齿杆与齿轮齿合转动的作用可辅助盖板的移动,使其可移动的更具有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食槽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搅拌箱;2、进料斗;3、电机;4、第一转杆;5、第一转轮;6、支撑套;7、轴承套;8、齿链;9、第二转轮;10、第二转杆;11、搅碎刀;12、出料口;13、输送轴;14、盖板;15、滑动机构;1501、滑块;1502、第一滑槽;1503、连接轴;16、齿杆;17、齿轮;18、食槽;19、连接杆;20、称重盘;21、弹动升降机构;2101、连接座块;2102、底槽;2103、弹簧;2104、滑杆;2105、第二滑槽;22、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养猪圈的自动化喂食装置,包括搅拌箱1、第一转轮5、滑动机构15和弹动升降机构21,所述搅拌箱1的顶部连接有进料斗2,且进料斗2的一侧安装有电机3,并且电机3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转杆4,所述第一转杆4的底部连接有第一转轮5,且第一转杆4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支撑套6,并且支撑套6的内部设置有轴承套7,所述第一转轮5的内部设置有齿链8,且齿链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转轮9,并且第二转轮9的底部连接有第二转杆10,所述第二转杆10的两侧皆连接有搅碎刀11,且搅拌箱1的底部连接有出料口12,出料口12的底部设置有盖板14,盖板14的另一侧连接有齿杆16,且齿杆16的顶部设置有齿轮17,并且盖板14的底部设置有食槽18,齿杆16与齿轮17的齿合作用可辅助盖板14的移动作用;
26.并且食槽18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19,且连接杆19的底端连接有称重盘20,并且称重盘20的两端皆设置有弹动升降机构21,弹动升降机构2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座块2101,且连接座块2101的底部设置有底槽2102,并且连接座块2101的底部连接有弹簧2103,所述称重盘20的两端皆连接有滑杆2104,且滑杆210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滑槽2105,称重盘20失去压力的同时,利用弹簧2103的弹性且配合滑杆2104在第二滑槽2105内部滑动的作用可带动称重盘20在食槽18内部进行升降;
27.所述称重盘20上升的过程中可配合连接轴1503的作用以及连接杆19的作用带动盖板14利用滑块1501在第一滑槽1502内部滑动的作用在出料口12的底部进行移动;
28.并且盖板14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机构15,滑动机构15的一侧设置有滑块1501,且滑块150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滑槽1502,并且连接杆19的两端皆设置有连接轴1503,滑块1501在第一滑槽1502内部滑动的作用可辅助盖板14的移动工作;
29.所述盖板14可通过滑动机构15的作用可移动更加平稳;
30.并且出料口12的内部设置有输送轴13,电机3启动后可利用第一转杆4带动第一转轮5进行转动,第一转轮5可配合齿链8的作用带动第二转轮9和第二转杆10以及搅碎刀11、输送轴13一同进行转动,可对搅拌箱1内部的食料进行搅拌和搅碎,便于猪的进食,且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10皆通过支撑套6支撑固定在搅拌箱1的内部,且轴承套7的设置则使第一转杆4和第二转杆10在固定的情况下则不妨碍其的旋转工作。
31.所述搅拌箱1以及食槽18的一侧皆设置有支杆22,食槽18为猪进食的槽体,且支杆22可对搅拌箱1以及食槽18起到支撑的作用。
32.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进料斗2可使食料灌入搅拌箱1的内部,之后通过电机3、第一转杆4、第一转轮5、齿链8以及第二转轮9的作用可带动第二转杆10以及搅碎刀11和输送轴13共同进行转动,则可对搅拌箱1内部的食料进行搅拌和搅碎,使其食料变的均匀,可便于猪的进食,且输送轴13的作用可实现加速食料的排出,排出的食料落在食槽18的内部以及称重盘20上,称重盘20受到压力向下运动,配合连接杆19、连接轴1503以及滑块1501和第一滑槽1502的作用可带动盖板14贴合出料口12底部将出料口12的开口闭合,则可阻止食料的排出,反之如若称重盘20上的食料被食用完则称重盘20被弹簧2103的弹性撑起,且配合滑杆2104和第二滑槽2105的作用在食槽18的内部向上移动升起,则同样通过连接杆19、连
接轴1503以及滑块1501和第一滑槽1502的作用带动盖板14移至出料口12一侧,则使出料口12底部呈现开口,实现排料的工作,反复如此则实现了自动喂食的工作。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