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9398发布日期:2022-06-08 10:3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海洋贝类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方法及养殖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东南沿海外侧岛礁区潮间带主要有岩相、泥相、沙相底质三种类型。据初步调查,在整个潮间带中,岩相底质潮间带岸线占 60%以上、面积占 50%以上。 在这几种类型潮间带中,目前沙相、泥相底质潮间带开发利用已经基本饱和或者过饱和,而岩相潮间带除人为采集资源外,人工增养殖几乎还是空白。
3.岩相上存在大量的附着型贝类,是外侧岛礁区潮间带低潮区优势生物类群,这些附着型贝类,繁殖量大、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宽,利用足丝固定在某物体上,终生不会移动,十分适合养殖。贝类利用鳃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和微生物等食物,并且有显著的群聚现象。多年来,随着人们对各种附着贝类食用价值的认知,开始大量采捕外侧岛礁区附着贝类资源,不仅使得附着贝类资源补充能力失去,而且附着贝类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4.发展外侧岛礁区贝类养殖产业,一要解决这些贝类苗种繁殖技术,二要解决这些贝类增养殖设施技术。解决设施问题,对于发展外侧岛礁区贝类增养殖产业至关重要。目前常见的养殖设施包括筏式养殖设备,筏式养殖设备只运用在浅海区域的泥相底质潮间带、沙相底质潮间带这些底部无磕碰筏式养殖设备的区域来养殖附着贝类,而岩相底质潮间带的底部存在高度不同的礁石、岩石等,利用筏式养殖设备在岩相底质潮间带养殖附着型贝类时常会遇到筏式养殖设备的某一处被高度较高的礁石顶起,进而造成被顶起的位置处的幼贝无法正常生长以及繁殖,因此筏式养殖受到生态环境的限制,只能够在外侧岛礁区潮间带的泥相、沙相底质区域进行养殖,然而岩相潮间带却无法利用筏式养殖方式进行养殖,从而浪费了外侧岛礁区潮间带的最佳养殖附着贝类的岩相底质区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养殖装置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充分利用外侧岛礁区潮间的岩相潮间区域空间资源,集采苗、增养殖及收获于一体的贝类养殖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装置,由稳固轴、固定套筒、贝类附着组件和封闭组件组合形成养殖机构,养殖机构能够提供附着型贝类的繁殖空间,幼贝能够直接投入到养殖机构内进行养殖,养殖机构能够根据底质的不同而能够进行对应排布,从而使得泥相、沙相以及岩相底质区域处均能够通过养殖本体对附着型贝类进行养殖,通过提吊组件配合起吊机能够将整个装置放入到指定水域内,结构简单,适用于在外侧岛礁区潮间带的岩相、泥相、沙相底质三个区域对附着贝类进行养殖,可以重复使用,增养殖效果好。
6.一种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海区:选择外侧岛礁潮间带,小潮低潮线到大潮低潮线范围,坡度相对均匀、倾角小于45
°
;步骤二:装置制作:养殖装置包括起吊机,还包括养殖本体,所述养殖本体包括中心体,所述中心体为多面体,所述中心体的每个面上均设有能够拆卸的养殖机构,所述养殖机构包括稳固轴、固定套筒、贝类附着组件以及封闭组件,所述固定套筒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贝类附着组件用于提供贝类附着区域,所述封闭组件用于封闭固定套筒的头端,所述稳固轴设置在中心体上,所述固定套筒套设在稳固轴上,且固定套筒的尾端与中心体的固定连接,所述稳固轴与固定套筒共轴线,所述贝类附着组件套设在稳固轴上,且贝类附着组件位于固定套筒内,所述封闭组件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头端,所述中心体上设有与起吊机配合的提吊组件,养殖机构能够根据底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排布方式;由稳固轴、固定套筒、贝类附着组件和封闭组件组合形成养殖机构,养殖机构能够提供附着型贝类的繁殖空间,幼贝能够直接投入到养殖机构内进行养殖,通过起吊机和提吊组件配合能够将整个养殖本体放入到养殖区域。在泥质、沙质底质区域进行养殖时,在中心体每个面上均装上养殖机构,最大化利用空间;在岩相底质区域进行养殖时,养殖机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组装到中心体上,要确保养殖机构内的幼贝具有良好的养殖环境,养殖本体无论在泥质、沙质底质区域,还是在岩相底质区域均能够使用;步骤三:装置采苗,包括采苗孵化、幼虫培育、投放采苗器、稚贝培育、分疏养殖;步骤四:装置投放:将采苗后装置,从采苗池搬运至投放区域;步骤五:贝类采捕:针对附着贝类生长发育规律,采用采大留小或轮采轮放方式,所述采大留小是指先采捕大个体、让小个体继续生长;所述轮采轮放是指采捕部分装置上的所有附着贝类,将装置搬运至苗种培育室继续采苗, 然后再投放到增养殖地点。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贝类附着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管和若干第一附着片,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滑条,所述第一附着片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管滑动设置在稳固轴上,所述稳固轴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滑条滑动配合的定位滑槽,所有第一附着片呈等角度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上;幼贝能够直接附着在第一附着片上,第一附着片等角度分布在第一连接管上,第一定位滑条和定位滑槽配合能够对第一连接管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第一附着片受到水流的冲击而带动第一连接管围绕稳固轴的轴线转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附着片的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滑块,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呈角度设置且与第一固定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一固定滑道;利用第一固定滑块与第一固定滑道来提高第一附着片固定到第一连接管上的便捷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贝类附着组件包括若干贝类附着部件,相邻的两个贝类附着部件之间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中心处设有与稳固轴匹配的过孔,所述分隔板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所述贝类附着部件包括第二连接管和若干个第二附着片,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滑条,所述第二附着片上设有若干第四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管滑动设置在稳固轴上,所述稳固轴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定位滑条滑动配合的定位滑槽,所有第二附着片呈等角度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管的外壁上,所有贝类附着部件顺次连接在稳固轴上;由多个若干贝类附着部件和多个分隔板组合形成了多个幼贝附着区域,这样避免幼贝集中在一个区域繁殖,幼贝能够直接附着在第二附着片上,第二附着片等角度分布在第二
连接管上,第二定位滑条和定位滑槽配合能够对第二连接管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第二附着片受到水流的冲击而带动第二连接管围绕稳固轴的轴线转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附着片的底部设有第二固定滑块,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呈角度设置且与第二固定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二固定滑道;利用第二固定滑块与第二固定滑道来提高第二附着片固定到第二连接管上的便捷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套筒包括后筒体和前筒体,所述后筒体的头端与前筒体的尾端固定连接;后筒体和前筒体的长度可以设置多种,之后将后筒体与前筒体进行组装,这样使得固定套筒能够根据稳固轴的实际长度进行组装,灵活度高。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固轴包括后轴部、前轴部以及连接部,所述后轴部和前轴部的一端均设有螺杆,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与螺杆螺纹连接的螺纹孔,所述后轴部的定位滑槽头端和连接部的定位滑槽头端均设有用于对第二定位滑条进行导向的内倒角;后轴部、前轴部的长度也可以设置多种,后轴部、前轴部以及连接部进行组装,这样让稳固轴也能够根据需求的长度进行组装,灵活度高;由于后轴部、前轴部和连接部组装完成后,三者上的定位滑槽可能无法完美衔接,因此设置内倒角进行导向。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组件包括锁定部件和封闭盖,所述锁定部件设有若干个,所述锁定部件包括l型块、限位滑盘、拉杆、锁定插头、弹簧和拉柄,所述l型块上设有内限位滑道,所述内限位滑道的尾端安装有固定盖,所述内限位滑道的头端设有与其连通的伸缩口,所述l型块固定连接在固定套筒的外壁上,所述限位滑盘滑动设置在内限位滑道内,所述拉杆固定连接在限位滑盘的尾端上,且拉杆的尾端贯穿固定盖,所述锁定插头固定在限位滑盘的头端上,且锁定插头突出于伸缩口,所述弹簧套设在拉杆上,且弹簧的两端与限位滑盘以及固定盖抵触,所述拉柄固定连接在拉杆的尾端,所述封闭盖的中心处设有与稳固轴匹配的穿入孔,所述封闭盖的外壁上设有为锁定插头提供导向的弧形外倒角,所述封闭盖的头端设有若干个等角度设置的锁定块,所述锁定块上设有与锁定插头配合的锁定孔,所有锁定部件呈角度设置在固定套筒的外壁上;封闭盖往固定套筒的头端上固定时,通过弧形外倒角对锁定插头进行往后缩的引导,之后由限位滑盘抵压弹簧,一当锁定插头到达锁定孔内后,弹簧利用自身弹力让锁定插头插入锁定孔内,从而让封闭盖能够固定在固定套筒的头端处。拆除封闭盖时,通过拉柄拉动拉杆,使得弹簧能够压缩,从而让封闭盖失去锁定。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盖的外壁上还设有若干个用于将锁定插头向锁定孔引导的引导滑槽;利用引导滑槽引导锁定插头精准插入到锁定孔内。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吊组件包括联动盘、吊杆和吊环,所述吊杆的一端设置在联动盘上,所述吊环设置在吊杆的另一端,所述中心体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槽,所述圆形通槽的槽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将圆形通槽分隔成两个限位台阶,所述联动盘的直径小于圆形通槽的内径,所述联动盘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内径;中心体不用区分上下端,直接将吊环、吊杆插入到中心体的圆形通槽内,并穿过限位环,联动盘能够被其中一个限位台阶进行限位,之后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吊环上,之后养殖人员能够通过起吊机将整个装置提拉,之后就可以采集成熟的贝类,当然也可以通过人工手拉绳子将整个装置进行提拉。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发明的养殖方法,选择外侧岛礁潮间带小潮低潮到大潮低潮线范围,既符
合附着贝类生产发育需要,又方便增养殖管理。
17.其二,本发明的一种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装置,由稳固轴、固定套筒、贝类附着组件和封闭组件组合形成养殖机构,养殖机构能够提供附着型贝类的繁殖空间,幼贝能够直接投入到养殖机构内进行养殖,养殖机构能够根据底质的不同而能够进行对应排布,从而使得泥相、沙相以及岩相底质区域处均能够通过养殖本体对附着型贝类进行养殖,通过提吊组件配合起吊机能够将整个装置放入到指定水域内,综上所述,本发明结构简单,维护方便,适用于在外侧岛礁区潮间带的岩相、泥相、沙相底质三个区域对附着贝类进行养殖。
18.其三,本发明的一种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装置,在泥相、沙相底质区域进行养殖时,养殖机构能够深浅进行适应性组装,灵活度高,最大化利用能够使用的空间。
19.其四,本发明的一种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装置,由若干贝类附着部件和若干分隔板组合形成的贝类附着组件,养殖装置内部的养殖区域由所有分隔板分隔成多个单独的养殖空间,这样能够避免幼贝附着过于集中而导致繁殖过于集中。
20.其五,本发明的一种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装置,由l型块、限位滑盘、拉杆、锁定插头、弹簧和拉柄组装形成的锁定部件能够快速锁定封闭盖,封闭盖拆除也便捷。
21.其六,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套接海藻栽培塑料盒,装入缓释凝胶、装入泡沫,内部埋入海藻玸子、进行海藻栽培,可以营造稳定水流的环境,提高养殖效率。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附着贝类养殖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外侧岛礁潮间带附着贝类增养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养殖机构的局部拆分示意图一;图4为养殖机构的局部拆分示意图二;图5为养殖机构的局部拆分示意图三;图6为贝类附着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贝类附着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拆分示意图;图8为封闭组件的拆分示意图一;图9为封闭组件的拆分示意图二;图10为封闭组件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1、中心体;11、圆形通槽;12、限位环;2、提吊组件;21、联动盘;22、吊杆;23、吊环;3、稳固轴;31、定位滑槽;311、内倒角;32、后轴部;321、螺杆;33、前轴部;34、连接部;341、螺纹孔;4、固定套筒;41、第一通孔;42、后筒体;43、前筒体;5、贝类附着组件;51、第一连接管;511、第一定位滑条;512、第一固定滑道;52、第一附着片;521、第二通孔;522、第一固定滑块;53、贝类附着部件;531、第二连接管;5311、第二定位滑条;5312、第二固定滑道;532、第二附着片;5321、第四通孔;5322、第二固定滑块;54、分隔板;541、第三通孔;6、封
闭组件;61、锁定部件;611、l型块;6111、限位滑道;6112、固定盖;612、限位滑盘;613、拉杆;614、锁定插头;615、弹簧;616、拉柄;62、封闭盖;621、穿入孔;622、弧形外倒角;623、引导滑槽;624、锁定块;6241、锁定孔;7、海藻栽培盒。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5.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外侧岛礁区潮间带空间资源,集采苗、增养殖及收获于一体,使得附着贝类增养殖与生境营造相结合的养殖装置,并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养殖装置进行贝类养殖的养殖方法,参见养殖方法的流程图1以及装置的结构图2-10,使用该装置进行贝类养殖的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择海区:选择外侧岛礁潮间带,小潮低潮线到大潮低潮线范围,坡度相对均匀、倾角小于45
°
;外侧岛礁潮间带,浮游生物丰富,水流畅通,水质好。小潮低潮线到大潮低潮线范围,坡度相对均匀、倾角小于45
°
区域,既符合附着贝类生长发育需要,又方便增养殖管理。尤其选择风浪相对较小,附着贝类相对集中分布区,附近最好有较多的海藻资源分布,这样能更加符合附着贝类的自然生长环境。
26.步骤二:装置制作:养殖装置具备包括起吊机、中心体1和若干养殖机构,中心体1为多面体,所述中心体1的每个面上均设有能够拆卸的养殖机构,养殖机构根据实际养殖区域来选择排布到中心体1的方式,中心体1上还设有提吊组件2。养殖机构呈圆柱体状,圆柱体长度、直径及结构完全一致。采用十字架圆柱形结构,无论从哪个角度投放到潮间带、潮下带上,均可以稳定固泊。叠加堆放后,装置之间能形成的间隙,使水流畅通、 能带来丰富的饵料生物, 利于营造附着贝类栖息以及生长发育的优良场所。
27.养殖机构能够让幼贝附着进行繁殖,养殖机构具备稳固轴3、固定套筒4、贝类附着组件5以及封闭组件6,固定套筒4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通孔41,固定套筒4提供了幼贝繁殖的空间。
28.作为优选,养殖机构还包括两个海藻栽培盒7,海藻栽培盒7内设有缓释凝胶,两个海藻栽培盒7套设在稳固轴3上,且两个海藻栽培盒7分别位于贝类辅助组件的两端,这样能够提高幼贝的繁殖的速度和品质。贝类附着组件5提供了贝类附着区域,贝类附着组件5包括第一连接管51和若干第一附着片52,第一连接管5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定位滑条511,第一附着片52上设有若干第二通孔521,稳固轴3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定位滑条511滑动配合的定位滑槽31,通过第一附着片52让幼贝能够附着在其上,当然第一附着片52表面需要粗糙,这样更易于幼贝附着,通过第一定位滑条511和定位滑槽31配合能够对第一连接管51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第一附着片52受到水流的冲击而带动第一连接管51围绕稳固轴3的轴线转动。
29.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一附着片52的装配便捷性,在第一附着片52的底部设置了第一固定滑块522,在第一连接管51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呈角度设置的第一固定滑道512,利用第一固定滑块522和第一固定滑道512配合来提高装配便捷性。
30.上述装置适用于岩相底质区域养殖贝类,此区域的限制使得养殖机构不易过大,养殖机构排布时要根据地形进行选择性排布到中心体1上,幼贝能够在贝类附着组件5上稳
定的附着和繁殖。
31.作为另一实施例,为适用于泥相、沙相底质区域养殖贝类,此区域能够最大化利用养殖本体进行养殖,养殖机构的长度均能够根据区域的深浅进行灵活调整,中心体1的每个面均安装养殖机构,让养殖效率最大化。贝类附着组件5具备若干贝类附着部件53,所有贝类附着部件53依次抵压组合形成完整的附着区域,相邻的两个贝类附着部件53之间设有分隔板54,分隔板54的中心处设有与稳固轴3匹配的过孔,分隔板54上设有若干第三通孔541,利用分隔板54将附着区域进行分层从而形成多个幼贝附着区域,这样能够避免幼贝附着过于集中而导致繁殖过于集中。
32.贝类附着部件53具备第二连接管531和若干个第二附着片532,第二连接管531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滑条5311,第二附着片532上设有若干第四通孔5321,稳固轴3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二定位滑条5311滑动配合的定位滑槽31,幼贝能够直接附着在第二附着片532上,当然第二附着片532表面需要粗糙,这样更易于幼贝附着,第二定位滑条5311和定位滑槽31配合能够对第二连接管531的位置进行定位,避免第二附着片532受到水流的冲击而带动第二连接管531围绕稳固轴3的轴线转动。
33.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第二附着片532的装配便捷性,因此在第二附着片532的底部设置了第二固定滑块5322,在第二连接管531的外壁上设有若干个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固定滑道5312,利用第二固定滑块5322和第二固定滑道5312配合来提高装配便捷性。
34.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养殖机构的灵活性,将固定套筒4设置成由后筒体42和前筒体43组成,后筒体42和前筒体43能够根据稳固轴3的实际长度进行组装成对应的长度的固定套筒4,当然稳固轴3也能够设置成后轴部32、前轴部33以及连接部34组成的,这样让稳固轴3也能够根据需求的长度进行组装,然而后轴部32、前轴部33和连接部34组装完成后,三者上的定位滑槽31可能无法完美衔接,这样可能会造成第二连接管531安装到稳固轴3上发生卡住的情况,因此设置了内倒角311进行导向。
35.步骤三:装置采苗;a、采苗孵化,在亲体强化培育基础上,通过自然排放、诱导排放或解剖方法获得附着贝类精、卵,进行受精孵化;b幼虫培育,使用拖网与虹吸并用方法,先用拖网拖取上层浮游幼虫, 再用虹吸滤选浮游幼虫,进入苗种培育池后,采取适宜培育密度、 控制水质环境、坚持勤投少投等举措, 促使浮游幼虫迅速生长;c、投放采苗器;采苗前 15-45天将制作的装置或装置中采苗器进行充分清洗、 消毒、 曝晒,采苗前1-2天再对装置或装置中采苗器进行清洁处理,浮游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生活后,固着下来变成稚贝,在幼虫即将变态前及时投放装置采苗器,采苗密度为600-1000 个/旷,为了防止采苗密度过大或过少,多次采苗调控采苗密度;d、 稚贝培育;浮游幼虫附着变态后成为稚贝,加大换水量和投饵量,逐步调节水质环境,尽量使培育池与投放海域自然环境一致,培育时间一般为 5-15天;e、分疏养殖;采苗后的装置或装置中的采苗器,经过自然海域一段时间培育后,当密度过大时进行分疏增养殖;步骤四:装置投放:将采苗后装置,从采苗池搬运至投放区域,稚贝干露时间不宜过长,如时间过长,需要经常喷洒海水, 在潮间带坡面可以均匀铺放。
36.步骤五:贝类采捕:针对附着贝类生长发育规律,采用采大留小或轮采轮放方式,年采完装置或采完采苗器的数量控制在 1/3 左右;一是采大留小:由于生长发育不同步,尤其是密度过高时部分生长快、部分生长慢,因此先采捕大个体、让小个体继续生长;二是
轮采轮放:采捕部分装置上的所有附着贝类,将装置搬运至苗种培育室继续采苗,然后再投放到增养殖地点,年采完装置或采苗器的数量控制在 1/3 左右。
37.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在养殖装置上还设置封闭组件6,其能够将固定套筒4的头端进行封闭,封闭组件6具备锁定部件61和封闭盖62,锁定部件61设有若干个,锁定部件61具备l型块611、限位滑盘612、拉杆613、锁定插头614、弹簧615和拉柄616,l型块611上设有内限位滑道6111,内限位滑道6111的尾端安装有固定盖6112,内限位滑道6111的头端设有与其连通的伸缩口,封闭盖62的中心处设有与稳固轴3匹配的穿入孔621,封闭盖62的外壁上设有弧形外倒角622,封闭盖62在固定到固定套筒4的头端上时,锁定插头614能够利用弧形外倒角622进行后缩的动作,后缩力传递到限位滑盘612上,再由限位滑盘612抵压弹簧615,封闭盖62的头端设有若干个等角度设置的锁定块624,锁定块624上设有与锁定插头614配合的锁定孔6241,一当锁定插头614到达锁定孔6241内后,弹簧615利用自身弹力让锁定插头614插入锁定孔6241内,从而让封闭盖62能够固定在固定套筒4的头端处,封闭盖62的外壁上还设置了若干个引导滑槽623,利用引导滑槽623提高锁定插头614插入到锁定孔6241内的精准性。拆除封闭盖62时,通过拉柄616拉动拉杆613,使得弹簧615能够压缩,从而让封闭盖62失去锁定。
3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设置提吊组件2能够配合提吊机对整个装置进行提吊,提吊组件2具备联动盘21、吊杆22和吊环23,将中心体1的中心处开设有圆形通槽11,圆形通槽11的槽壁上设有限位环12,限位环12将圆形通槽11分隔成两个限位台阶,利用限位台阶对联动盘21进行限位,吊环23受力后能够将力传递至联动盘21,联动盘21通过限位台阶能够将中心体1提吊起,当然中心体1也无需分上下端。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