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

文档序号:31607223发布日期:2022-09-21 11:1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

1.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


背景技术:

2.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荐、应用最多的模式,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物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
3.申请号为202020056989.9公开了一种双动力秸秆还田联合作业机,其包括机架、柴油发动机和旋耕刀轴驱动装置;在机架上自前至后分别固定安装有灭茬刀轴动力驱动箱和柴油发动机,在灭茬刀轴动力驱动箱下方的机架上安装有灭茬刀轴,灭茬刀轴动力驱动箱的动力输出端与灭茬刀轴固定连接并带动灭茬刀轴转动,在灭茬刀轴上固定安装有多个灭茬刀,本发明结构合理而紧凑,操作简单,通过设置柴油发动机及旋耕刀轴驱动装置带动旋耕刀轴转动,通过拖拉机的动力带动灭茬刀灭茬,因此极大降低了每小时的耗油成本,而且本发明将耕地秸秆还田、旋耕、刮平、起垄、镇压一次性完成,因此进一步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
4.但是上述的联合作业机不具备喷洒菌肥的功能,因此使用起来效果不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6.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包括:联合作业机本体,所述联合作业机本体的上端设置有菌肥储液箱,所述菌肥储液箱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驱动泵组件,所述联合作业机本体的前侧设置还田组件,所述还田组件上设置有可调菌肥喷洒机构,所述驱动泵组件与所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连通。
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包括升降架组、喷头模块,所述升降架组包括机架、上盖板、第一电机、螺纹杆以及移动板,所述机架设置在所述还田组件的上端,所述上盖板设置在所述机架的上端,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上端,所述螺纹杆设置在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内,并与所述螺纹杆可动连接,所述喷头模块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喷头模块与所述驱动泵组件连通。
8.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机架的内壁上设置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移动槽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移动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纹杆螺接在所述螺孔内。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喷头模块包括菌肥喷出板、多个喷头件,所述菌肥喷出板通过连杆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菌肥喷出板内设置有内腔,多个所述喷头件设置在所述菌肥喷出板的正面,并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菌肥喷出板与所述驱动泵组件连通。
10.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驱动泵组件包括泵箱、驱动泵体,所述泵箱设置在所述菌肥储液箱的上端,所述驱动泵体设置在所述泵箱内,所述驱动泵体通过进液管与所述泵箱连通,所述驱动泵体通过传输管与所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连通。
11.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菌肥储液箱内设置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并且所述菌肥储液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搅拌杆转动连接。
12.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还田组件包括还田罩、还田转杆、多个还田切割刀,所述还田罩设置在所述联合作业机本体的前侧,所述还田转杆设置在所述还田罩内,所述还田罩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还田罩与还田转杆转动连接,所述还田转杆上设置有多个还田切割刀。
13.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还田罩的正面设置有横向固杆,所述横向固杆的输出端设置有防溅板,所述还田罩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内侧设置有整平辊。
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还田罩的侧罩板内设置有轴承模块,所述轴承模块包括外轴承套、内轴承部,所述外轴承套设置在所述侧罩板内,所述外轴承套的内壁设置有轴承环槽,所述内轴承部设置在所述轴承环槽内,所述还田转杆端部的轴杆穿设在所述内轴承部中,所述内轴承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轴承件,所述轴承件包括内包机构、中包机构以及外转动机构,所述内包机构可动地设置在所述中包机构内,两个中包机构相互连接,使得所述内包机构连接所述轴杆,所述外转动机构包括多个外转架,所述外转架包括外c型支板、弹簧架、内弹簧、推顶杆以及轴承导球,所述弹簧架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中包机构连接,所述内弹簧设置在所述弹簧架内,所述推顶杆穿设在所述弹簧架中,所述内弹簧抵顶所述推顶杆,所述外c型支板设置在两个所述推顶杆上,并且所述外c型支板远离所述轴杆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轴承导球,通过所述轴承导球与所述轴承环槽转动连接。
15.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所述中包机构包括中c型包板、固定齿块以及内固齿组,所述弹簧架设置在所述中c型包板的外壁上,所述中c型包板具有两个自由面,所述固定齿块设置在所述自由面的一端,所述固定齿块上设置有齿槽,所述自由面的另一端设置有内固通槽,所述内固通槽具有与所述自由面连通的第一开口,以及与所述中c型包板的外端面连通的第二开口,所述内固齿组包括内齿块、内顶杆、内顶弹簧、外顶弹簧、外顶板以及外顶侧板,所述内顶杆螺接地穿设在所述内固通槽中,所述内齿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内并与所述内顶杆的内端转动连接,所述内顶弹簧套在所述内
顶杆上并抵顶在所述内齿块与所述内固通槽的内壁之间,所述外顶板、外顶弹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内顶杆上设置有两个防动缺槽,所述外顶弹簧抵顶所述外顶板,使得所述外顶板的两侧的外顶侧板卡接至所述防动缺槽内;所述内包机构包括内c型包板、双向内丝杠、丝杠座以及斜向扭铰板,所述中c型包板的内壁上设置有调节长槽,所述双向内丝杠穿设地螺接在所述调节长槽内,所述双向内丝杠的外端设置有外六角块,所述丝杠座设置有两个并位于所述调节长槽内,所述丝杠座与所述双向内丝杠螺接,所述斜向扭铰板的一端与所述内c型包板的外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丝杠座铰接,两个所述内c型包板与所述轴杆的外凸台段连接。
16.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该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包括:联合作业机本体,通过联合作业机本体配设菌肥储液箱、驱动泵组件、可调菌肥喷洒机构,可以将菌肥药剂均匀地喷洒到玉米还田的区域,以此实现了在玉米还田过程中即可将菌肥施入田地中,进一步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效果俱佳。
18.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该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中可调菌肥喷洒机构包括升降架组、喷头模块,通过升降架组中配设的机架、上盖板、第一电机、螺纹杆等部件,可以带动喷头模块进行上下移动,实现了对喷头模块高度的调节,使得本菌肥联合作业机保证了菌肥药剂的良好使用性能,药物喷洒位置的调节更加便捷,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增强了实用性能。
19.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该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中在菌肥储液箱内设置有搅拌杆,搅拌杆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通过第二电机带动多个搅拌叶进行转动,进而对菌肥储液箱内的菌肥药剂进行混合,保证了菌肥药剂的良好使用性能,使得菌肥药剂处于均匀状态,避免发生沉淀积聚菌肥储液箱内而造成浪费。
2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该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中在横向固杆的输出端安装有防溅板,横向固杆工作推动防溅板向前方移动对秸秆还田处理时的飞溅泥土飞进行防护,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增强了实用性能,还田罩的两侧安装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内侧安装有整平辊,安装架为整平辊提供了安装位置,整平辊与粉碎后的秸秆接触并对其进行压平,保证了秸秆的还田质量。
21.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2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3.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中可调菌肥喷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发明中菌肥储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发明中还田转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发明中轴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发明中轴承模块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发明中外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发明中内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本发明中内包机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本发明图9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3.图11为本发明中内固齿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35.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6.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包括:联合作业机本体1,所述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上端设置有菌肥储液箱2,所述菌肥储液箱2的上端内侧设置有驱动泵组件3,所述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前侧设置还田组件4,所述还田组件4上设置有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所述驱动泵组件3与所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连通。
3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该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包括:联合作业机本体1,这里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上端安装有菌肥储液箱2,菌肥储液箱2的上端内侧安装有驱动泵组件3,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前侧安装有还田组件4,在还田组件4安装了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通过驱动泵组件3与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连通,所以在联合作业机本体1时,将其安装在拖拉机(未示处)上,由拖拉机提供移动助力,可以理解,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控制器则可以安装在拖拉机的驾驶室内有操作人员控制;操作人员启动联合作业机本体1上的还田组件4,进而对玉米进行还田操作,启动驱动泵组件3、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进而驱动泵组件3将菌肥储液箱2内的菌肥药剂泵入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内,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则可以进行升降调节,将菌肥药剂均匀地喷洒到玉米还田的区域,以此实现了在玉米还田过程中即可将菌肥施入田地中。
3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该基于玉米秸秆还田的菌肥联合作业机包括:联合作业机本体1,通过联合作业机本体1配设菌肥储液箱2、驱动泵组件3、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可以将菌肥药剂均匀地喷洒到玉米还田的区域,以此实现了在玉米还田过程中即可将菌肥施入田地中,进一步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效果俱佳,有效提高了土壤内的有机物质,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包括升降架组51、喷头模块52,所述升降架组51包括机架511、上盖板512、第一电机513、螺纹杆514以及移动板515,所述机架511设置在所述还田组件4的上端,所述上盖板512设置在所述机架511的上端,所述第一电机513设置在所述上盖板512的上端,所述螺纹杆514设置在所述机架511内,并与所述第一电机513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515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机架511内,并与所述螺纹杆514可动连接,所述喷头模块52设置在所述机架511上,所述喷头模块52与所述驱动泵组件3连通。
4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包括升降架组51、喷头模块52;
41.其中,该升降架组51包括机架511、上盖板512、第一电机513、螺纹杆514以及移动板515,这里机架511安装在还田组件4的上端,而上盖板512安装设在机架511的上端,用于承载第一电机513,第一电机513安装在上盖板512上,第一电机513的轴端穿过该上盖板512与机架511内的螺纹杆514连接,所以第一电机513启动后可以带动螺纹杆514转动,进而螺纹杆514驱动机架511内移动板515上下移动,进而移动板515可以带动喷头模块52上下移动地进行喷洒菌肥药剂。
4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包括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包括升降架组51、喷头模块52,通过升降架组51中配设的机架511、上盖板512、第一电机513、螺纹杆514等部件,可以带动喷头模块52进行上下移动,实现了对喷头模块52高度的调节,使得本菌肥联合作业机保证了菌肥药剂的良好使用性能,药物喷洒位置的调节更加便捷,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增强了实用性能。
4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511的内壁上设置有移动槽516,所述移动板515与所述移动槽516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移动板515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螺纹杆514螺接在所述螺孔内。
44.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在机架511的内壁开设有移动槽516,这里移动板515在移动槽516内滑动连接,所以螺纹杆514转动时通过移动板515上的螺孔带动移动板515在机架511进行上下的移动。
4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在机架511的内壁上设置有移动槽516,并通过移动板515上的螺孔,使得移动板515在机架511进行上下的移动,以此使得移动板515移动的更加平稳,避免移动板515发生歪斜而影响工作。
4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头模块52包括菌肥喷出板521、多个喷头件522,所述菌肥喷出板521通过连杆523与所述移动板515连接,所述菌肥喷出板521内设置有内腔,多个所述喷头件522设置在所述菌肥喷出板521的正面,并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菌肥喷出板521与所述驱动泵组件3连通。
4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喷头模块52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喷头模块52包括菌肥喷出板521、多个喷头件522,具体地,菌肥喷出板521通过两个连杆523安装在移动板515上,在菌肥喷出板521内开设了内腔,驱动泵组件3将菌肥药剂泵入到菌肥喷出板521的内腔中,供菌肥药剂进入到多个喷头件522内,通过多个喷头件522喷洒到玉米还田的区域,有效提高了土壤内的有机物质,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
4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喷头模块52的具体结构,通过喷头模块52的菌肥喷出板521、多个喷头件522等部件,将供菌肥药剂进入到多个喷头件522内,通过多个喷头件522喷洒到玉米还田的区域,实现了均匀喷洒菌肥药剂的效果。
4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泵组件3包括泵箱31、驱动泵体32,所述泵箱31设置在所述菌肥储液箱2的上端,所述驱动泵体32设置在所述泵箱31内,所述驱动泵体32通过进液管33与所述泵箱31连通,所述驱动泵体32通过传输管34与所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连通。
50.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驱动泵组件3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驱动泵组件3包括泵箱31、驱动泵体32,具体地,泵箱31安装在菌肥储液箱2的上端,驱动泵体32安装在泵箱31内,驱动泵体32则通过进液管33进入到泵箱31内,这样驱动泵体32可以将泵箱31内的菌肥药剂泵入到传输管34内,进而使得传输管34进一步将菌肥药剂输送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内进行喷洒。
5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驱动泵组件3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驱动泵组件3包括泵箱31、驱动泵体32,通过驱动泵体32的设计,可以将菌肥药剂泵入到可调菌肥喷洒机构5内对玉米还田的驱动进行喷洒,提供了喷洒效率。
5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菌肥储液箱2内设置有搅拌杆21,所述搅拌杆21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22,并且所述菌肥储液箱2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电机23,所述第二电机23与所述搅拌杆21转动连接。
5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在菌肥储液箱2内设置有搅拌杆21,同时在搅拌杆21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22,菌肥储液箱2的外壁上安装有第二电机23,所以通过启动第二电机23可以带动搅拌杆21进行转动,进而搅拌杆21上的多个搅拌叶22可以在菌肥储液箱2内进行搅拌。
5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在菌肥储液箱2内设置有搅拌杆21,搅拌杆21上安装有多个搅拌叶22,这样通过第二电机23带动多个搅拌叶22进行转动,进而对菌肥储液箱2内的菌肥药剂进行混合,保证了菌肥药剂的良好使用性能,使得菌肥药剂处于均匀状态,避免发生沉淀积聚菌肥储液箱2内而造成浪费。
5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背面设置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杆12。
56.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在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背面安装有固定板11,在固定板1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杆12,通过安装杆12可以将联合作业机本体1安装到拖拉机上。
5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固定板11、安装杆12,固定板11保证了安装杆12安装时的稳固性,通过安装杆102与拖拉机进行连接,保证了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自动化使用。
5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田组件4包括还田罩41、还田转杆42、多个还田切割刀43,所述还田罩41设置在所述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前侧,所述还田转杆42设置在所述还田罩41内,所述还田罩41的外侧设置有第三电机44,所述第三电机44的输出端贯穿还田罩41与还田转杆42转动连接,所述还田转杆42上设置有多个还田切割刀43。
5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还田组件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还田组件4包括还田罩41、还田转杆42、多个还田切割刀43,具体地,还田罩41安装在联合作业机本体1的前侧,而还田转杆42安装在还田罩41内,还田罩41的外侧安装有第三电机44,这里第三电机44的输出端贯穿还田罩41与还田转杆42转动的,所以当第三电机44启动后,第三电机44带动还田转杆42转动,带动上多个还田切割刀43对玉米进行粉碎。
6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还田组件4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还田组件4包括还田罩41、还田转杆42、多个还田切割刀43,还田罩41可有效防止了粉碎过程中秸秆的飞扬,通过第三电机44带动还田转杆42高速转动,使多个还田切割
刀43对秸秆进行粉碎,实现了玉米秸秆的还田作用,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6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田罩41的正面设置有横向固杆45,所述横向固杆45的输出端设置有防溅板451,所述还田罩4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466,所述安装架466的内侧设置有整平辊401。
62.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在还田罩41的正面安装有横向固杆45,横向固杆45的输出端安装有防溅板451,还田罩41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架466,安装架466的内侧设置有整平辊401。
63.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在横向固杆45的输出端安装有防溅板451,横向固杆45工作推动防溅板451向前方移动对秸秆还田处理时的飞溅泥土飞进行防护,提高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增强了实用性能,还田罩41的两侧安装有安装架46,安装架46的内侧安装有整平辊401,安装架46为整平辊401提供了安装位置,整平辊401与粉碎后的秸秆接触并对其进行压平,保证了秸秆的还田质量。
64.如图5-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还田罩41的侧罩板411内设置有轴承模块6,所述轴承模块6包括外轴承套7、内轴承部8,所述外轴承套7设置在所述侧罩板411内,所述外轴承套7的内壁设置有轴承环槽71,所述内轴承部8设置在所述轴承环槽71内,所述还田转杆42端部的轴杆421穿设在所述内轴承部8中,所述内轴承部8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轴承件81,所述轴承件81包括内包机构82、中包机构83以及外转动机构84,所述内包机构82可动地设置在所述中包机构83内,两个中包机构83相互连接,使得所述内包机构82连接所述轴杆421,所述外转动机构84包括多个外转架841,所述外转架841包括外c型支板842、弹簧架843、内弹簧844、推顶杆845以及轴承导球846,所述弹簧架843设置有两个并分别与所述中包机构83连接,所述内弹簧844设置在所述弹簧架843内,所述推顶杆845穿设在所述弹簧架843中,所述内弹簧844抵顶所述推顶杆845,所述外c型支板842设置在两个所述推顶杆845上,并且所述外c型支板842远离所述轴杆421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轴承导球846,通过所述轴承导球846与所述轴承环槽71转动连接。
6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这里还田转杆42带动多个还田切割刀43转动起来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由于地面是凹凸不平整的,所以还田切割刀43在粉碎时常常发生震动,所以就需要对轴承要求具有承载震动冲击能力,所以本实施例中在还田罩41的两个侧罩板411内分别安装有轴承模块6,这里通过轴承模块6对还田转杆42端部的轴杆421进行转动承载支撑,该轴承模块6包括外轴承套7、内轴承部8,这里外轴承套7安装在侧罩板411内,外轴承套7的内壁开设了轴承环槽71,而内轴承部8安装在轴承环槽71内,轴杆421穿设在内轴承部8中,通过外轴承套7、内轴承部8之间的配合进行减震支撑,使得轴杆421可以较好地转动;
66.该内轴承部8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轴承件81,这里通过两个对称地轴承件81将轴杆421支撑起来,轴承件81包括内包机构82、中包机构83以及外转动机构84,内包机构82可动地安装在中包机构83内,这里通过两个中包机构83相互连接,使得内部的两个内包机构82与轴杆421对接起来,这样轴杆421转动时带动两个内包机构82也同步地转动,进而带动中包机构83、外转动机构84在轴承环槽71内转动,这里外转动机构84包括多个外转架841,多个外转架841均布在中包机构83上,外转架841包括外c型支板842、弹簧架843、内弹簧844、推顶杆845以及轴承导球846,具体地,弹簧架843设置有两个并与中包机构83连接,而
内弹簧844安装在弹簧架843内,支撑着推顶杆845的内端,这里推顶杆845穿设在弹簧架843中,而外c型支板842在两个推顶杆845上,在外c型支板842远离轴杆421的外壁上安装了多个轴承导球846,通过轴承导球846与轴承环槽71转动连接。
6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轴承模块6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轴承模块6包括外轴承套7、内轴承部8,该内轴承部8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轴承件81,轴承件81包括内包机构82、中包机构83以及外转动机构84,这里外转动机构84中的外转架841包括外c型支板842、弹簧架843、内弹簧844、推顶杆845以及轴承导球846,通过上述结构使得该轴承模块6具有承载震动冲击能力,所以当轴杆421在轴承模块6内转动时,多个外转架841在轴承环槽71内为轴杆421提供转动支撑的同时可以减缓震动对轴杆421的影响,使得轴杆421的更加平稳,还田转杆42具有更好的粉碎效果,实现了玉米秸秆的还田作用,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
6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包机构83包括中c型包板831、固定齿块832以及内固齿组833,所述弹簧架843设置在所述中c型包板831的外壁上,所述中c型包板831具有两个自由面8311,所述固定齿块832设置在所述自由面8311的一端,所述固定齿块832上设置有齿槽8321,所述自由面8311的另一端设置有内固通槽8312,所述内固通槽8312具有与所述自由面8311连通的第一开口8313,以及与所述中c型包板831的外端面连通的第二开口8314,所述内固齿组833包括内齿块834、内顶杆835、内顶弹簧836、外顶弹簧837、外顶板838以及外顶侧板839,所述内顶杆835螺接地穿设在所述内固通槽8312中,所述内齿块834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8313内并与所述内顶杆835的内端转动连接,所述内顶弹簧836套在所述内顶杆835上并抵顶在所述内齿块834与所述内固通槽8312的内壁之间,所述外顶板838、外顶弹簧837设置在所述第二开口8314内,所述内顶杆835上设置有两个防动缺槽8351,所述外顶弹簧837抵顶所述外顶板838,使得所述外顶板838的两侧的外顶侧板839卡接至所述防动缺槽8351内。
69.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中包机构83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中包机构83包括中c型包板831、固定齿块832以及内固齿组833,具体地,上述的弹簧架843安装在中c型包板831的外壁上,而该中c型包板831具有两个自由面8311,固定齿块832安装在自由面8311的一端,固定齿块832上具有齿槽8321,自由面8311的另一端开设了内固通槽8312,内固齿组833安装在内固通槽8312中,所以两个中c型包板831对接固定时,固定齿块832插入到内固通槽8312的第一开口8313内与内固齿组833固定连接起来,以此实现中包机构83的固定连接,其中,内固通槽8312具有与自由面8311连通的第一开口8313,以及与中c型包板831的外端面连通的第二开口8314,而内固齿组833包括内齿块834、内顶杆835、内顶弹簧836、外顶弹簧837、外顶板838以及外顶侧板839,所以操作人员可以将内顶杆835向外拉动,使得内顶杆835内端的内齿块834向内固通槽8312内部移动,进而压缩内顶弹簧836,这样固定齿块832则可以插入到第一开口8313内,而后再将内顶杆835向内按压,进而在内顶弹簧836的作用下,内齿块834进入到固定齿块832的齿槽8321中,这里就将固定齿块832固定住了,同时第二开口8314内的外顶弹簧837则抵顶着外顶板838,使得外顶板838的两侧的外顶侧板839卡接至防动缺槽8351内,以此将内顶杆835固定在内固通槽8312中,防止内顶杆835发生周向转动,使得该两个中包机构83牢固的连接起来。
7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包机构82包括内c型包板821、双向内丝杠822、丝杠座823
以及斜向扭铰板824,所述中c型包板831的内壁上设置有调节长槽825,所述双向内丝杠822穿设地螺接在所述调节长槽825内,所述双向内丝杠822的外端设置有外六角块826,所述丝杠座823设置有两个并位于所述调节长槽825内,所述丝杠座823与所述双向内丝杠822螺接,所述斜向扭铰板824的一端与所述内c型包板821的外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丝杠座823铰接,两个所述内c型包板821与所述轴杆421的外凸台段422连接。
71.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内包机构82的具体结构,该结构的内包机构82包括内c型包板821、双向内丝杠822、丝杠座823以及斜向扭铰板824,具体地,为了安装内包机构82,本实施例中在c型包板831的内壁上开设了调节长槽825,对应地将双向内丝杠822穿设地螺接在调节长槽825内,而在双向内丝杠822的外端安装了外六角块826,两个丝杠座823安装在双向内丝杠822上,同时丝杠座823与调节长槽825的内壁也是滑动连接的,所以当操作人员使用工具转动外部的外六角块826时,则带动双向内丝杠822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丝杠座823相互靠近或远离,以此使得丝杠座823上的斜向扭铰板824带动内c型包板821向轴杆421上的外凸台段422靠近或离开,进而可以将多种尺寸的轴杆421固定住,可以理解,内c型包板821的内壁与外凸台段422的外壁可以牢固地对接起来,二者具有较大的摩擦,以避免发生相对转动。
7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3.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4.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