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

文档序号:31777457发布日期:2022-10-12 08:5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生物学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2.昆虫越冬是昆虫生物学研究重要内容,主要包括越冬场所、越冬时间、入土深度、出蛰行为等方面。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16164557u)提出的一种昆虫养殖用越冬箱,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箱体在其上表面与所述顶盖配合连接;所述箱体的前表面开有多个用于昆虫出入的出入口;所述箱体内设有保温材料,所述出入口处设有用于检测昆虫进出所有出入口情况的双向红外感应器,所述双向红外感应器电连接有显示箱体内昆虫数量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置在所述箱体除前表面外任意一个面的表面;该越冬箱体提出的昆虫养殖用越冬箱能够在昆虫越冬时将虫群集中起来进行观察,同时通过设置双向红外感应器时刻监查箱内昆虫的数量,便于记录虫群的生活习性。
4.上述用于昆虫养殖的越冬箱结构固定、难以匹配昆虫越冬的各种条件,不便于对昆虫越冬的场所、时间、入土深度等进行全面观察。
5.因此,结合发明人的科研经验,设计一款适合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具备相对充足和封闭的空间,有利于保持昆虫正常越冬状态,满足研究对重复数量的实际需要,便于操作和观察的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包括:
9.越冬池,所述越冬池为位于地面下方并通过水泥填补的凹槽结构;以及
10.越冬箱,所述越冬箱呈透明状半封闭式的箱体结构;
11.所述越冬箱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盖板;
12.所述越冬箱置于越冬池内、且与越冬池内壁之间形成空隙;
13.所述越冬池底部、越冬箱内及空隙处填加土壤;
14.还包括:
15.隔板组件,所述隔板组件安装于越冬箱内形成多组分装格以实现模拟多种越冬场所;其中
16.越冬昆虫置于所述越冬箱中并插入温湿度测量仪、ph测量仪以实现越冬环境监测。
17.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组件包括:
18.隔板一部和隔板二部;
19.所述隔板一部和隔板二部交叉安装以实现越冬箱内部空间分隔。
20.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一部形成有第一凹槽;
21.所述隔板二部形成有第二凹槽;
22.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卡合固定。
23.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一部延其长度方向均隔分布有多组刻度线以实现辅助观测越冬昆虫入土深度。
24.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分布有多组通气孔以实现越冬箱内部空气流通。
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结构优化,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创造了相对充足和封闭的空间,有利于保持昆虫正常的越冬状态;
27.2、本装置中的宫格结构,满足研究对重复数量的实际需要,保证了实验的正常进程,便于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中分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中隔板一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中隔板二部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越冬池;2、越冬箱;3、盖板;4、隔板组件;5、分装格;
37.31、通气孔;
38.41、隔板一部;42、隔板二部;
39.411、第一凹槽;412、刻度线;
40.421、第二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42.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的术语“上端”、“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3.参见图1~图6所示;
4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包括:
45.越冬池1,越冬池1为位于地面下方并通过水泥填补的凹槽结构;以及
46.越冬箱2,越冬箱2呈透明状半封闭式的箱体结构;
47.越冬箱2的上端开口处安装有盖板3;
48.越冬箱2置于越冬池1内、且与越冬池1内壁之间形成空隙;
49.越冬池1底部、越冬箱2内及空隙处填加土壤;
50.还包括:
51.隔板组件4,隔板组件4安装于越冬箱2内形成多组分装格5以实现模拟多种越冬场所;其中
52.越冬昆虫置于越冬箱2中并插入温湿度测量仪、ph测量仪以实现越冬环境监测。
53.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究昆虫越冬的实验装置,根据实际需要,事先砌好越冬池1,越冬池1为水泥池,在越冬池1底部装入适量的土壤,然后放入越冬箱2,在越冬箱2与越冬池1之间的空隙中也放入适量的土壤,之后在越冬箱2内,放入隔板组件4形成多组分装格5(如需对多个越冬场所进行测试,就放入隔板组件4,如不需要,则无需放入。),然后装入适量的土壤,接入待测昆虫后盖上盖板3,插入温湿度测量仪、ph测量仪进行观测即可;其中盖板 3、越冬箱2由透明亚克力板制成,便于观察。
54.隔板组件4包括:
55.隔板一部41和隔板二部42;
56.隔板一部41和隔板二部42交叉安装以实现越冬箱2内部空间分隔。
57.隔板一部41形成有第一凹槽411;
58.隔板二部42形成有第二凹槽421;
59.第一凹槽411与第二凹槽421卡合固定。
60.具体的,隔板一部41和隔板二部42交叉设置,即通过第一凹槽411与第二凹槽421卡合连接以实现将越冬箱2内部空间分隔成多组分装格5,分装格5 为待测昆虫提供多种多样的越冬场所;
61.实施例一,测试越冬土壤被覆情况(裸土、枯枝落叶层、秸秆、积雪4种条件)时,可设计每种越冬土壤被覆情况各3次重复,使用可以分为十二宫格的隔板组件4即可满足实验需要;
62.实施例二,测试越冬土质(黏土、沙土、对照3种条件)时,可设计每种越冬土质各3次重复,使用可以分为九宫格的隔板组件4即可满足实验需要;
63.进一步的,隔板一部41和隔板二部42上分别可以设置相应的多组第一凹槽411与第二凹槽421,多组第一凹槽411与第二凹槽421卡合连接后可以形成多组分装格5,根据不同实验要求选择即可。
64.隔板一部41延其长度方向均隔分布有多组刻度线412以实现辅助观测越冬昆虫入土深度。
65.具体的,当需得知被测昆虫的入土深度时,需要逐步将昆虫挖出,根据昆虫被挖出时的位置,再对应隔板一部41上的刻度线412可以得出昆虫的入土深度;或者在分装格5中事先插入刻度尺,通过观察刻度尺得知昆虫的入土深度即可。
66.盖板3上分布有多组通气孔31以实现越冬箱2内部空气流通。
67.具体的,盖板上设有多组通气孔31,通气孔31的尺寸不会使昆虫逃逸,但能实现空气流通,以满足昆虫生存条件。
68.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