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807阅读:66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脚踏式脱粒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农业机械中的人力脚踏式脱粒机的发明。
非人力脱粒机虽然已投入使用,但是在我国用人力脱粒机来完成谷物的脱粒作业仍然非常广泛,历来的脚踏式打谷机都是采用齿轮传动(参见图1),当脚用力踩下脚踏板〔51〕时,脚踏板〔51〕绕脚踏板轴〔52〕转动,使与其相连的摇臂〔58〕摇动而带动连杆〔57〕,推动大齿轮〔56〕而带动与其相啮合的小齿轮〔55〕旋转,从而驱使脱粒滚筒〔54〕旋转,实现脱粒作业。这种齿轮传动方式有操作者劳动强度较大,一年中只能使用十几天,机器利用率低,而且齿轮制造成本较高等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机器利用率,降低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传动机构的主要构成部分是,棘轮机构、复位弹性件、动力柔性传动件和复位柔性传动件。棘轮机构的内齿轮固定在脱粒滚筒一端盘中部,且设置有与内齿棘轮相啮合的棘爪的棘爪盘与棘爪盘筒部形成整体式结构,棘轮机构装设成与滚筒成同中心轴线。复位弹性件一方被固定在机架上,另一方有连接座。动力柔性传动件和复位柔性传动件都是由钢带或高强度塑料带制成的长条状柔性件,在其两端都各有一个弯折成的连接扣。动力柔性传动件一端连接并卷绕在棘爪盘筒部上,另一端连接在脚踏构件上,复位柔性传动件一端与动力柔性传动件不相重合地连接在棘爪盘筒部并与动力柔性传动件的卷绕方向成相反方向地卷绕在棘爪盘筒部上,另一端连接在复位弹性件的连接座上,在棘爪盘筒部、复位弹性件连接座和脚踏构件上都有与柔性传动件连接扣相吻合的连接卡槽。
而且,在本发明的脱粒滚筒的端盘上设置有动力输出三角皮带槽。
采用本发明的脚踏式脱粒机,由于用柔性传动代替了齿轮传动,因此,使用轻便,减轻劳动强度在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在脱粒滚筒端盘上设置有动力输出皮带槽,作为动力可带动微型发电机、微型水泵、鼓风机、家用打米机及切草机等农户用农产品加工机械,从而实现了一机多用,提高了机器利用率,是易损件的柔性传动件成本低,更换方便,而且可使整机的制造成本降低。
下面再用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实施例1本发明的脚踏式脱粒机(参照图2~9),由机架、脚踏构件、柔性传动机构和脱粒滚筒构成。
机架是刚性结构,用立柱〔1〕、底座纵向杆件〔2〕和支撑杆件〔4〕各两根焊成两个三角形侧支架,再用挡板〔5〕、底座横向杆件〔3〕将两个三角形侧支架连接起来。在机架两立柱〔1〕的中部各焊接有一个三角形的脱粒滚筒支承架〔8〕,在其上有脱粒滚筒支承座〔9〕。在两立柱〔1〕的上部设置有搁放带有茎杆的被脱谷物的台板〔6〕,以及台板〔6〕的支撑杆〔7〕。在两立柱〔1〕的下部设置有脚踏构件轴承座〔18〕〔19〕。
脚踏构件由4根杆件〔13〕〔13〕〔14〕〔15〕焊接而成,并依靠脚踏构件轴〔17〕装设在脚踏构件轴承座〔18〕〔19〕中,脚踏板〔11〕通过脚踏板轴〔12〕装设在杆件〔13〕〔13〕上。在杆件〔14〕〔15〕的连接部有用园管制成的传动件连接座〔16〕,其上开有卡槽〔20〕。
脱粒滚筒〔41〕的结构与传统的同类型脱粒滚筒结构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只是在左端盘〔42〕外侧中部有与脱粒滚筒同中心轴线的安装内齿棘轮〔37〕的凹座。在左端盘〔42〕外侧靠惯性轮缘〔44〕处设有动力输出三角皮带槽〔43〕。脱粒滚筒〔41〕通过轴承安装在脱粒滚筒轴〔47〕上。脱粒滚筒轴〔47〕安装在机架的脱粒滚筒支承座〔9〕中,脱粒滚筒轴〔47〕的端部用螺母〔54〕〔55〕锁定。
本发明的柔性传动机构由棘轮机构〔30〕、复位弹性件〔26〕、动力柔性传动件〔21〕和复位柔性传动件〔25〕构成。棘轮机构〔30〕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用三颗螺钉固定在脱粒滚筒端盘外侧中部凹座内的内齿棘轮〔37〕,在其上有三个作固定用的穿孔〔39〕;另一部分是棘爪盘〔33〕和与其成为一体的棘爪盘筒部〔31〕,在棘爪盘〔33〕上有设置在盘缘处能径向伸出的置于棘爪座〔34〕内的棘爪〔35〕,在与棘爪盘筒部〔31〕相接的台阶端面上设置有弹簧〔36〕,棘爪〔35〕受弹簧〔36〕的弹力推动与内齿棘轮〔37〕的内齿相啮合,以此来传递动力。在棘爪盘筒部〔31〕的筒周上开有轴线方向的卡槽〔32〕。棘爪机构通过轴承〔51〕〔52〕安装在脱粒滚筒轴〔47〕上。复位弹性件〔26〕的一端固定在位于机架下部的脚踏构件轴〔17〕上,另一端焊有用园管制成的连接座〔24〕,其上开有卡槽〔27〕。动力柔性传动件〔21〕和复位柔性传动件〔25〕用制钢卷尺的钢带制成,在其两端部分别各自弯折成与棘爪盘筒部〔31〕上的卡槽〔32〕、脚踏构件连接座〔16〕上的卡槽〔20〕、复位弹性件〔26〕上的连接座〔24〕的卡槽〔27〕相吻合的连接扣〔22〕和〔28〕。动力柔性传动件〔21〕的一端通过连接扣〔22〕,卡接在棘爪盘筒部〔31〕的卡槽〔32〕中,并顺时针方向卷绕在棘爪盘筒部〔31〕上,卷绕3~4圈,而另一端通过连接扣〔22〕卡接在脚踏构件连接座〔16〕的卡槽〔20〕中。复位柔性传动件〔25〕的一端通过连接扣〔28〕,也卡接在棘爪盘筒部〔31〕的卡槽〔32〕中,与动力柔性传动件〔21〕相隔适当距离;另一端通过连接扣〔28〕卡接在复位弹性件〔26〕上的连接座〔24〕的卡槽〔27〕中,此时复位弹性件〔26〕处于松弛状态,脱粒机处于停机状态。
当脚用力踩下脚踏板〔11〕时,脚踏构件绕脚踏构件轴〔17〕转动,通过动力柔性传动件〔21〕拉动棘爪盘筒部〔3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并通过棘爪〔35〕推动内齿棘轮〔37〕,从而推动脱粒滚筒〔41〕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在此同时,复位柔性传动件〔25〕成反时针方向被卷绕在棘爪盘筒部〔31〕上,将复位弹性件〔26〕拉成张紧状态。当脚放松提起时,复位弹性件〔26〕在自身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原位置。通过复位柔性传动件〔25〕拉动棘爪盘筒部〔31〕沿反时针方向旋转,棘爪〔35〕与内齿棘轮〔37〕脱离而滑过内齿面,脱粒滚筒〔41〕在惯性作作用下继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与此同时,动力柔性传动件〔21〕再次成顺时针方向被卷绕在棘爪盘筒部〔31〕上,脚踏构件恢复起始状态。当脚再次用力踩下脚踏板时,又再次重复上述过程,如此周而复始继续不断地驱动脱粒滚筒旋转作功。
附图的简单说明如下。
图1是原来的脚踏式打谷机的机构图。
图2是本发明脚踏式脱粒机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脚踏式脱粒机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3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3B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3的C-C剖视放大图。
图7是图6的D-D剖面放大图。
图8是图6的E-E剖面放大图。
图9是图6的F-F剖面放大图。
51——脚踏板 53——机架54——脱粒滚筒 55——小齿轮56——大齿轮 57——连 杆58——摇 臂 1~7——机架、挡板、台板8——脱粒滚筒支承架 9——脱粒滚筒支承座11——脚踏板 13~15——脚踏板杆件21——动力柔性传动件 25——复位柔性传动件26——复位弹性件 30——棘轮机构31——棘爪盘筒部 33——棘爪盘35——棘 爪 37——内齿棘轮38——棘轮盖 41——脱粒滚筒42——脱粒滚筒左端盘 43——动力输出三角皮带槽44——惯性轮圈 47——脱粒滚筒轴
权利要求
1.脚踏式脱粒机由机架、脚踏构件、传动机构和脱粒滚筒等构成,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是柔性传动机构,由只传递单方向旋转动力、内齿棘轮固定在粒滚筒一端盘中部、其上有与内齿棘转相吻合的棘爪的棘爪盘及与棘爪盘成一体的棘爪盘筒部、与脱粒滚筒同中心轴线装设的棘轮机构,和一方固定在机柴上、另一方有连接座的复位弹性件,和一端连接并卷绕在棘爪盘筒部、另一端连接在脚踏构件上的长条状动力柔性传动件,以及一端与动力柔性传动件不相重合地连接在棘爪盘筒部并与动力柔性传动件的卷绕方向成相反方向地卷绕在棘爪盘筒部上、另一端连接在复位弹性件的连接座中的长条状复位柔性传动件构成,而且,脱粒滚筒的端盘上设置有动力输出皮带槽。
2.如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脚踏式脱粒机,其特征在于动力柔性传动件和复位柔性传动件的结构完全相同,在其两端部各有一个弯折成的连接扣。
3.如权利要求
1中所述的脚踏式脱粒机,其特征在于棘爪盘筒部、复位弹性件和脚踏构件上都有与动力柔性传动件、复位柔性传动件的连接扣相吻合的连接卡槽。
4.如权利要求
2中所述的脚踏式脱粒机,其特征在于动力柔性传动件和复位柔性传动件由钢带或高强度塑料带制成。
专利摘要
脚踏式脱粒机用柔性传动机构取代齿轮传动机构。该机构靠脚踏机构和复位弹性件分别通过正反向卷绕在棘轮机构的棘爪盘筒部上的动力、复位柔性传动件来驱动棘轮机构的棘爪盘作正反向旋转,再通过棘爪和内齿棘轮驱动滚筒作单方向旋转。在滚筒上还设置有动力输出皮带槽。该机能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提高机器利用率,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A01F5/00GK85200958SQ85200958
公开日1986年7月9日 申请日期1985年4月1日
发明者徐模宏 申请人:徐模宏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