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式给水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902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筒式给水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田地的浇水装置。
水是宝贵的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发展节水技术已是势在必行。低压管道灌溉具有节水、节能、省地、省工、易管理的优点,但出水口使用的名种给水栓,有的造价高影响推广,有的结构不合理影响出水量,有的使用不方便,因此,给水栓一直制约着低压管道灌溉的发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套筒式结水栓,这种给水栓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和出水量可调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包括内筒、外筒和出水管口三部分,内筒和外筒各是一上大下小且锥度相同的园台,外筒的顶端密封衔接有顶盖,外筒的侧面有一园孔,园孔上装有出水管口,在外筒内套装有顶端开启的内筒,内筒的侧面上开有孔径与出水管口的孔径相同,位置能与出水管口(3)相重合的出水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特点1.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均可生产;2.根据需要,转动出水管口与出水口的相对位置实现对出水量的调节,直至完全关闭,其出水方向可控制360°角;3.内筒和出水管口的内壁光滑,水流条件好;4.重量轻,携带方便,选用外径为125mm、壁厚3mm的硬塑料管制作,重量小于1.1Kg;5.成本低,选用外径为125mm、壁厚3mm的硬塑料管制作,成本费为5元~8元。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法。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筒的主视图;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内筒的俯视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外筒的主视图;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外筒的侧视图。
图中(1)为内筒,(2)为外筒,(3)为出水管口,(4)为出水孔,(5)为顶盖,(6)为园孔。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内筒(1)、外筒(2)和出水管口(3)选用聚氯乙烯管制作,顶盖用聚氯乙烯板制作,制作时,外筒(2)的园台部分和出水管口(3)可以做为一个整体注塑,内筒(1)的上端内径大于内筒(1)的下端外径的数值在1mm之内,外筒(2)的上端内径大于外筒(2)的下端外径的数值在1mm之内。在装配时,先将内筒(1)插入外筒(2)的园台内,再将顶盖(5)焊接在外筒(2)的园台上端面,焊缝不能渗水或漏水。
在使用时,先将内筒(1)插入低压管道的三通管内,并使出水孔(4)与出水口(3)全部错开,使本实用新型处于关闭位置,利用水对顶盖(5)的压力将外筒(2)顶起,使内筒(1)和外筒(2)挤紧,达到密封不渗水的目的。开启时,用手轻轻压下顶盖(5)并转动外筒(2),使出水量由小到大,直至外筒(2)的出水管口(3)与内筒(1)的出水孔(4)位置重合时,出水量达到最大。关闭时,转动外筒(2),使出水管口(3)完全离开内筒(1)的出水孔(4),即可关闭。
权利要求1.一种套筒式给水栓,其特征是包括内筒(1)、外筒(2)和出水管口(3)三部分,内筒(1)和外筒(2)各是一上大下小且锥度相同的园台,外筒(2)的顶端密封衔接有顶盖(5),外筒(2)的侧面有一园孔(6),园孔(6)上装有出水管(3),在外筒(2)内套装有顶端开启的内筒(1),内筒(1)的侧面上开有孔径与出水管口(3)的孔径相同、位置能与出水管口(3)相重合的出水孔(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说的套筒式给水栓,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筒(2)的上端内径大于内筒(1)的上端外径的数值在1mm之内,外筒(2)的下端内径大于内筒(1)的下端外径的数值在1mm之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田地的浇水装置,它包括内筒、外筒和出水管口三部分,内筒和外筒各是一锥度相同的圆台,外筒的顶端接有顶盖,侧面装有出水管口,内筒顶端开启,侧面上开有孔径与出水管口的孔径相同,位置能与出水管口相重合的出水孔。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出水量可以调节、出水方向可以控制、重量轻、携带方便等特点,乡镇企业和个体户均可生产。
文档编号A01G25/16GK2041485SQ8821979
公开日1989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198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1988年7月14日
发明者杨佃俊, 张冠英 申请人:山东省潍坊市水利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