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用菌的一种段木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151953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药)用菌的一种段木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食(药)用菌的段木栽培,特别是需要覆土发菌出菇的食(药)用菌段木栽培方法。
段木栽培食(药)用菌,先要在段木表面打一圆柱形孔眼,然后在孔眼内放种发菌出菇。由于这种孔眼为一封闭圆柱桶形结构,使用这种结构在段木上进行食(药)用菌栽培,对于以空气为主要生活环境发菌出菇的菌类是可取的;但对于需要覆土发菌出菇的食(药)用菌,使用这种方法栽培常有这样的问题在菌种接入孔眼后的覆土发菌阶段,孔眼内易积水,透气差,常导致菌种死亡。另外孔眼表面积小,容积小,孔隙少,规格化程度高,又导致菌丝长势弱长速慢,吃料难出菇迟,制种栽培工艺复杂,因而影响了这一类食(药)用菌的生产和发展。
为解决这个问题,通常的做法是于段木孔眼接种后,把段木在地面上集中放置一段时间,并遮盖严密,过一段时间(通常1-2个月)让菌种吃料后再覆土发菌出菇。但在实际生产中,已发菌的段木覆土后常常造成该段木与地表水平面相接的那一面菌种全部死亡。而且上述其它的那些缺点仍无法克服。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的孔眼结构,这种结构不但能排水透气,而且能增强菌丝生长势、加大生长速度、吃料易出菇早、并能简化制种栽培工艺。
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在段木上砍一些横向鱼鳞口,然后将鱼鳞口外被砍成的“马耳”形木块上沿纵向砍口,并与鱼鳞口联通。当水分流至孔口内菌种周围后,水分便从孔口各孔隙流走,从而保持孔口内无积水和氧气充足。另外菌种在孔口内定植后,菌丝在孔口内各空隙生长延伸,将被砍材料迅速包围吃料发菌。
本发明由于只需在段木上砍口,所以工艺简单、操作容易;同时孔口无多余积水,菌种周围不会缺氧,所以不会出现死种现象,种子成活率高;另外孔口表面积大、容积大、孔隙多,孔口氧气充足,对菌丝机械遮挡阻力少,故接种后菌种在孔口内萌发生长速度快,生长势强,菌丝能很快透过孔口包围段木表面吃料,所以菌丝吃料易,菌丝量大质好出菇早产量高;其它优点如孔口容积大,对菌种规格化程度要求低,因而材料加工易,制种工艺简单;每个鱼鳞口所占表面积大,而每个段木鱼鳞口数少,故栽培时用种粒数少;且接种后便可覆土发菌出菇,因而栽培管理简单。
发明的具体孔口结构见附图。附解如下


图1为鱼鳞口在段木表面上的分布图,L为相邻两鱼鳞口之间的距离;图2为纵向口在鱼鳞口表面外分布图,n为相邻两纵向口之间距离;图3为砍口及其固定部分结构图;其中A为鱼鳞口,B为纵向口,C为固定部分,N为鱼鳞口基部宽或固定部分宽,L1为纵向口超过鱼鳞口长度,L2为固定部分长度,L3为鱼鳞口口面斜面长,a为鱼鳞口入口面与段木中轴线之夹角,H为水分进入鱼鳞口方向,h为水分进入纵向口方向。
下面结合图3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设计的孔口工作原理。
当外界水分由箭头〔H〕所示方向流向鱼鳞口〔A〕,经鱼鳞口〔A〕之两侧开口和纵向口〔B〕流出孔口;当外界水分由箭头〔h〕所示方向流向纵向口〔B〕,进入鱼鳞口〔A〕,经鱼鳞口〔A〕流出孔口。
当定植于鱼鳞口〔A〕的菌种萌发后,萌发的菌丝少部分附着在鱼鳞口〔A〕的内壁分解吸收材料营养;而大部分则经鱼鳞口〔A〕和纵向口〔B〕之开口处向孔外生长延伸。这其中又有一部分菌丝首先包围鱼鳞口〔A〕外被纵向口〔B〕分割开的马耳形木块各部分材料,然后分解吸收该材料营养;而另一部分菌丝则经鱼鳞口〔A〕、纵向口〔B〕各开口向孔外生长延伸,并附着在孔口间隙段木表面上,然后分解利用孔口间材料。
固定部分〔C〕主要在对鱼鳞口〔A〕外马耳形木块纵砍口和向鱼鳞口〔A〕放菌种时,对鱼鳞口〔A〕外马耳形木块起固定作用。
砍孔口时按如下步骤操作1.砍鱼鳞口〔A〕于段木上每隔10厘米(L)砍一鱼鳞口〔A〕,其入口方向为段木横切面方向,鱼鳞口〔A〕口面与木棒中轴线夹角〔a〕30-60度,鱼鳞口〔A〕口面斜面长〔L3〕5-8厘米,鱼鳞口〔A〕口面基部宽〔N〕8-10厘米(如
图1和图3所示)。
2.砍纵向口〔B〕沿段木中轴线方向入口将鱼鳞口〔A〕外马耳形木块每隔1-1.5厘米(纵口距n)纵向划破,使之同鱼鳞口〔A〕相通,下面可超过鱼鳞口〔A〕基部2-3厘米〔L1〕,每马耳形木块砍4-6道纵向口〔B〕(如图2与图3所示)。
3.选留固定部分〔C〕据鱼鳞口〔A〕与纵向口〔B〕的开裂程度,在砍口基部留一长(L2)2-3厘米无任何开裂的部分〔C〕以固定被砍孔口木块(如图3所示)。
权利要求
1.食(药)用菌的段木栽培,特别是需要覆土发菌出菇的食(药)用菌段木栽培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对段木进行砍口,这种砍口有一鱼鳞口[A]、纵向口[B]和孔口外木块固定部分[C],其特征在于a.鱼鳞口[A]入口方向为段木横切面方向;b.纵向口[B]入口方向为段木中轴线方向,位置在鱼鳞口[A]外“马耳”形木块上,并与鱼鳞口[A]联通;c.固定部分[C]在鱼鳞口[A]和纵向口[B]之基部并紧贴砍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鱼鳞口〔A〕a.口面与段木中轴线夹角〔a〕30-60度;b.口面斜面长〔L3〕5-8厘米;c.基部宽〔N〕8-10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纵向口〔B〕a.纵向口数4-6道;b.纵向口距〔n〕1-1.5厘米;c.纵向口〔B〕基部与鱼鳞口〔A〕基部平齐或超过鱼鳞口〔A〕基部长〔L1〕2-3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是固定部分〔C〕a.长〔L2〕2-3厘米;b.宽与鱼鳞口〔A〕基部宽〔N〕等长8-10厘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药)用菌的段木栽培,特别是需要覆土发菌出菇的食(药)用菌段木栽培方法。利用传统“打孔法”进行段木栽培时出现的死种多,生长弱,制种栽培管理工艺复杂等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对段木横向和纵向砍口,从而达到排水通气并简化制种栽培管理工艺之效果。其次,这种改进的孔口结构对促进菌丝生长与发菌吃料具有特殊促进作用。
文档编号A01G1/04GK1057752SQ9010343
公开日1992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1990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0年7月1日
发明者汤金阶 申请人:汤金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