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式收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8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剪式收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割水稻和小麦的手动工具。
以往收割水稻和小麦的手动工具是镰刀,它效率低,而且要弯腰,劳动强度大。新出现的推式收割器和转框式收割器各有特点,但其成本与性能比不算最好。
本发明目的提供一种成本低、而性能又比较好的用于收割水稻或小麦的手动工具,以提高人工收割水稻和小麦的效率。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由锐角三角形型的刀片平排连成一体,刀口与刀口之间有“V”型空隙,连成一体的刀片与连成体构成排刀,排刀有一长柄,两排刀上下重迭在
一起并能左右相互移动,两排刀的长柄的中间处有一铰链使两长柄可以相对运动,不断使两长柄作相对摆动,就能带动固定在长柄上的排刀作相对左右移动,刀片与刀片之间就不断重合与打开,就能把水稻和小麦切断。其原理与理发剪一样。
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是上排刀的全视图;图2是下排刀的全视图;图3是剪式收割器的全视图。
下面结合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动作情况。
该收割器包括一个上排刀〔
图1〕、一个下排刀〔图2〕、摆杆〔31〕、和摇把〔32〕。锐角三角形型的刀片〔1〕平排连成一体。刀口与刀口之间有“V”型空隙〔2〕,连成一体的刀片〔1〕与连成体〔3〕构成排刀,连成体〔3〕的中部有一长形孔〔4〕。上排刀两端处各有一个挡板〔5〕,并有一个长柄〔6〕。长柄〔6〕的中间处有一园孔〔7〕,上排刀的长柄与连成体〔3〕之间是活动连接,并有一向上的倾角;下排刀〔图2〕也由连成一体的刀片〔21〕与连成体〔23〕组成。连成体〔23〕的中部没有长形孔,但在一线上有一螺柱〔24〕和两个支柱〔25〕。两个支柱支撑着一个栅栏〔26〕,使被割下的水稻和小麦不往后倒,又支
撑摆杆〔31〕并使摆杆在栅栏的水平面上摆动。栅栏呈倒放的“T”型状,水平面不能太高,使摆杆在被割下的水稻或小麦的中部或稍下点摆动即可。栅栏的上栏杆比水平面稍高些,使栅栏能拦住水稻或小麦一半以上,上栏杆与水平面之间有空隙,摆杆〔31〕就在这一空隙内平动。水平面可以由框架构成平面,也可以是一块平板,使摆杆在摆动后申时不会没有支撑点。螺栓〔24〕是用来调整上下排刀重迭时的间隙的,使它们密贴。挡板〔5〕是在摆杆向外申时,水稻和小麦的下端被挡住,上端再被外推,就向外倒下平排在地面上。下排刀有一个长柄〔27〕,长柄固定在连成体上,并有向上倾角。上下排刀的两长柄用铰链连接〔30〕,两柄可以相对转动。长柄〔27〕还有一个水平轴〔28〕,水平轴上固定一个园轴〔29〕,摆杆〔31〕就以圆轴〔29〕为转轴。长柄后端还有一圆孔以安装摇把〔32〕,摇把上的垂直杆插在上排刀的长柄里,下垂直杆插在摆杆的后端。摇把转动就不断地使两长柄相对转动,并带动上下排刀作相对移动,就能把水稻或小麦切断,并由不断摆动的摆杆把已切断的水稻或小麦往左或右端刮使水稻迭下在地面上。图3中的〔33〕是轮对,也可以用滑块代替轮支持收割器。改变摇把的转动方向,就能改变水稻或小麦的刮下方向。
权利要求1.剪式收割器有一个长排刀[
图1],一个下排刀[图2],一个摆杆[31]和一个摇把[32],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上排刀[
图1]由锐角三角形型的刀片[1]平排连成一体,刀口与刀口之间有“V”型空隙[2],连成一体的刀片[1]与连成体[3]构成排刀。连成体[3]的中部有一长形孔[4],上排刀的两端各有一个挡板[5],还有一个长柄[6]。长柄[6]与长排刀的连成体[3]之间是活动连接。并有向上的倾角。b、所述的下排刀[图2]也由连成一体的刀片[21]与连成体[23]构成。连成体[23]中部没有长形孔,但在一线上有一个螺柱[24]和两个支柱[25],支柱撑着一个栅栏[26],使被割下的水稻或小麦不往后倒。下排刀也有一个长柄[27],长柄[27]固定在连成体[23]上,长柄向上有一倾角。上、下两排刀的长柄的中间处有一铰链,使两长柄可作相互转动。c、所述的摇把[32]安装在长柄[27]的后端上,摇把的上垂直杆插在上排刀的长柄[6]上,下垂直杆插在摆杆[31]的后端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器,其特征是用摇把〔32〕使上下两排刀的长柄作相对转动,而带动上下两排刀作相对左右移动。同时,摇把〔32〕也带动摆杆〔31〕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割器,其特征是上、下两排刀垂迭在一起密贴,并可以左右相对移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提高收割水稻和小麦效率的手动工具,该工具也可以安装在拖拉机上,用拖拉机带动,作为机械收割水稻和小麦的小型装置。剪式收割器的特点是由锐角三角利型的刀片平排连成一体构成排刀,上下两排刀垂叠在一起,转动摇把,就带动两排刀的柄杆作相互转动,而使排刀相互移动,刀口就不断重合与打开,就把水稻或小麦剪断,然后由摆杆刮下排列在地上。
文档编号A01D34/08GK2083399SQ902238
公开日1991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李雄业 申请人:李雄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