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原生脱粒器以及采用该脱粒器的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3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稻麦原生脱粒器以及采用该脱粒器的收获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原生脱粒稻麦收获机械。
传统的联合收割机因工序多、喂入加工量大,而使其机构庞杂、笨重而造价、功耗居高难下。已公知的免割或割前脱粒稻麦收获机,无论是无喂入装置的直接梳脱式或附加喂入机构的击脱式,因其脱粒部位偏前和脱粒区间太短而存在以下难以克服的缺点1、脱出的籽粒向前飞溅太多难以有效收集,损失率大2、在保证脱粒干净的前提下整机的前进速度难以提高,故作业工效低;3、脱粒能力主要依靠大冲击力而导致断穗和含杂率高,大量的复脱和清选致使整机结构仍较庞杂,功耗及造价偏高。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1、提供一种稻麦原生脱粒器,它能够把原生禾秆钩引并控制在自身的上面进行脱粒,其结构简单,脱粒区间长,工效高,功耗低,断穗及含杂少,脱出的籽粒易于收集;2、提供多类采用上述脱粒器的原生脱粒稻麦收获机,各机的总体结构简单、轻便、耗能少、造价低廉、工效高,不同类型的收获机能够适应不同地理条件的大规模收获作业或小块的水湿田地中收获作业,有利于普及推广应用。
以下分别介绍稻麦原生脱粒器和采用该脱粒器的各类原生脱粒稻麦收获机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稻麦原生脱粒器本实用新型的稻麦原生脱粒器(以下简称脱粒器)至少可横置地安装在其收获机的收获装置的前下部,所述单个脱粒器的技术方案是,其轴至少可横置安装,它具有众多脱粒击齿(简称为击齿)和可被驱动并携带脱粒击齿绕着所述可横置的、基本水平的单根或多根平行轴作环周运动的载体,击齿固定在有一定轴向宽度的载体的外周面上并向外伸出一定的长度,击齿的齿体之间具有若干周向或基本周向连通的存秆空间,也称为环形存秆通道,载体外周面的单纯环周运动的轨迹面中的可接触原生禾秆腰部的入秆工作面是弧形面,所述环周运动的工作运行方向使处在弧形入秆工作面处的击齿向上运动;其特征是,所述众多脱粒击齿全部或部分是钩齿,所述钩齿的齿体在其工作环周运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一定侧向(即轴向)几何分量的突起或伸出的部分,简称为突伸部分或突伸,离载体较远的突伸称为外层突伸;突伸的伸端与其相邻的齿体之间具有入秆间隙,该间隙在工作中具有使原生禾秆较通畅地进入其相应的存杆通道的通畅性;在所述每个存秆通道的外周有钩齿的外层突伸;至少侧向几何分量较大的外层突伸上的靠近其自身轨迹环外的棱或面形成齿坡,齿坡棱面的倾向和坡度使弹压其上的原生禾秆易于由其齿顶方滑入所述的存秆通道;齿顶的轴向宽度较小以利于插入原生禾秆丛隙;外层突伸上靠近其自身轨迹环内的棱或面形成齿钩,齿钩棱面的倾向和坡度使该齿钩至少在其相应的工作线速度下能向其存秆通道内钩压已从入秆间隙进入该存秆通道的禾秆;至少钩齿的外层突伸的伸端与其相邻齿体之间的所述入秆间隙除具有所述通畅性外,还具有使原生禾秆只进不出的所谓单向性;每个存秆通道的可存秆的有效横截面积的大小至少能够容纳其对应收获幅宽内的该进入而尚未退离的全部暂存禾秆。
所述钩齿的至少外层突伸伸端处的入杆间隙在工作中具有入秆的单向性是指在脱粒器的上方或后方无附加脱粒件横档禾秆上部的工作情况下,脱粒器能使得凡是其腰部已从入秆工作面进入存秆通道的全部禾秆至少可被多个外层突伸的齿钩相继钩压而使禾秆上部随齿钩的运动轨迹弯曲而使其穗部在脱粒完毕之前被齿钩控制在该脱粒器载体的较上部的脱粒区的存秆通道中受击脱粒,并至少使其穗部正在受击脱粒的禾秆的上部无机会再完全反弹出各个外层突伸伸端处的入秆间隙。
所述单个钩齿是刚性连体的刚性钩齿或是在工作受力中可恢复性变形的变形钩齿,由所述刚性钩齿构成的所述入秆间隙的通畅性和单向性功能可由与其相关的并涉及钩齿的外廓形状及其空间分布的几何参数与钩齿的工作线速度的恰当配合来实现;所述可恢复性变形钩齿至少可采用弹性和/或离心变形钩齿,该类钩齿的至少外层突伸与其齿身之间是弹性连接和/或铰连接的,其弹性力的方向和/或其铰链轴的方向至少使得其外层突伸在工作中所受到的禾秆弹压力、打击反力、自身的离心力和/或弹性力等力的合力的变化过程中可变形或位移而使其伸端相对其齿身产生位移而使得其伸端侧边的所述入秆间隙的有效宽度可随禾秆的弹压力的改变而自动调节,从而使其更易于具有入杆通畅性和单向性功能。
一个脱粒器中的击齿可全部采用只有外层突伸的钩齿,但为了增加作物穗部受击脱粒的机会而加快脱粒,在不影响钩齿对禾秆的导入和钩压功能的条件下,在各可脱粒的存秆通道中还可增设附加击齿。例如在每个存秆通道两侧的分立钩齿齿身的周向间隔处可加杆状击齿;在各种击齿的齿身上可加具有侧向几何分量的小击齿,也称为内层突伸。
为了既可增加击齿的工作线速度而提高击齿的击穗频率从而加快脱粒又可减缓每次打击穗部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脱出籽粒的含杂率及断穗率,可制成所谓的斜交式脱粒器,即使得当其击齿工作运动到载体较上部的所谓脱粒区时各击齿的主要迎击棱面在其上每点处的倾向与该点处的工作线速度方向的夹角(该夹角称为该点处的迎击角)是较小的锐角,该较小的迎击角则可与较大的击齿工作线速度配合;所述迎击棱面在其上某点处的倾向是圆滑迎击棱面在该点的切面的倾向或是非圆滑迎击棱面的假设光滑包络面在该点的切面的倾向。
还可把上述斜交式脱粒器制成所谓的等力效脱粒器,即使得其击齿的各主要迎击棱面上各点处的所述迎击角的大小随该点位而变化,并使其变化规律是当击齿工作运动到所述脱粒区时,其迎击棱面上工作线速度越大的点位的相应迎击角越小,这种随大而变小的理想程度是使脱粒器在同一适合的工作转速下各迎击棱面上的各点处对秆穗的打击力效几乎等同,以最利于既加快脱粒又减少断穗及含杂率。
为了使击齿在较低的工作线速度下有较大的打击力而较快脱粒(如可用于人力机),也可制成所谓的直交式脱粒器,即其击齿的各主要迎击棱面上各点处的所述迎击角接近直角,这种击齿称为直交齿。
为了减少齿身迎击棱对秆穗的冲击力,还可制成所谓的隔板式脱粒器,即它的击齿的载体至少可采用单轴滚筒,固定在滚筒外周面上的钩齿的齿身是周向或基本周向延长的隔板,轴向相邻的隔板基本互相平行、等距分布,其突伸固定在隔板上或与隔板连体制成,隔板之间是存秆通道。固定在隔板上的突伸的迎击棱面可以是斜交的或者是直交的。
本脱粒器的优点是1、因脱出粮粒极少向入秆工作面方向的机外飞溅而易于收集,减少了已有各式免割收获机难以克服的粮粒飞溅损失;2、作物穗部被压持在易于收集的脱粒区的齿体间的时间较长,因而可在不受太大挤压力和不需太大冲击力的情况下增加受击次数和脱粒机会,因而可在无籽粒破损、不需复脱以至不需清选的条件下高效收获作业;3、其脱粒器实现了自身拨禾弯秆至其上部的存秆通道中脱粒而不另需拨禾装置,使整个收获装置结构简单、功耗低、成本低、工效高,从而为简化其收获机的总体结构创造了前提条件,尤为无机行道路的水稻产区提供轻便收获机创造了条件,有利普及推广应用。
所述携带击齿作环周运动的载体可如下实现;1、可绕单根水平轴旋转的滚筒,击齿固定在滚筒外周的圆柱面上或轴向的板条上,具有这种载体形式的脱粒器称为单轴脱粒器或钩齿滚筒;2、可由一前一后两根平行水平轴上的圆辊所张紧与驱动而作环周运动的环形带,其传动带可以是胶带、布带、薄钢带或塑料带等。具有这种载体形式的脱粒器称为环带式脱粒器;3、可由一前一后的两根平行水平轴上的多副链轮同步驱动的多根平行链条的同位节上的横连板条,击齿固定在板条上,板条之间的周向间隔可另用轻质材料封堵以免漏粮粒。具有这种载体形式的脱粒器称为链板式脱粒器;环带式和链板式脱粒器统称为双轴脱粒器。
以下先以其轴横置在收获机前下部的单轴脱粒器即钩齿滚筒为例结合附图来说明,为便于图示和说明其工作原理,首先介绍全部采用钩齿的滚筒,其钩齿的分布规则(以下称为等距错开布齿法)是1、同一存秆通道的同一侧的钩齿的单纯环周运动的轨迹重合;2、同轨迹的钩齿至少其外层突伸沿周向等距分布;3、同一存秆通道两侧的钩齿至少其外层突伸的周向位置等距错开;4、最好使每个存秆通道也即脱粒通道基本同宽、同构,于是同效,即每个存秆通道是其脱粒器的一个等效工作单元。以下主要给出多种钩齿齿形及其构成入秆间隙与存秆通道的图示,其中1、一个钩齿随同其载体作单纯的工作环周运动的轨迹体的横截面的外廓线图形简称为钩齿的迹截廓图;2、当采用上述的布齿法时,构成和控制同一存秆通道的左右侧的钩齿连同其载体的所述迹截廓图合称为该存秆通道的迹截廓图,还可用它代表整个脱粒器的迹截廓图;3、在同一个存秆通道的迹截廓图中,其一个突伸的伸端与其邻近齿体或突伸的最小距离d称为该突伸的伸端迹距,d值与所述进秆间隙的有效宽度相关。


图1至
图12各是一种安装在滚筒上的刚性钩齿的示意图组,其中各分图A是相应图组所示钩齿的侧向视图,即沿滚筒的轴向视图;各分图B是相应图组所示钩齿的所述迹截廓图;各分图C是相应图组所示钩齿的俯视图即沿滚筒的径向视图;各分图D是由相应图组所示钩齿构成的存秆通道的所述迹截廓图;图2E、图9E、
图11E各是相应图组所示钩齿的板材制法下料图;
图13是可变形钩齿在工作中变形的示意图;
图14是突伸为弹性钢丝的弹性钩齿的示意图;
图15是突伸为弹性片的弹性钩齿的示意图;
图16是
图15所示弹性钩齿的弹性片的下料图;
图17和
图18各是一种由弹性有机材料制成的可变形钩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突伸可离心变位的离心钩齿的局部侧视图;图20是
图19的D-D剖面图;图21是存秆通道中部附加杆状齿的脱粒器的迹截廓图;图22是存秆通道异侧的外层突伸的伸端径向错开的脱粒器的迹截廓图;图23是等力效双轴脱粒器的侧视图;图24至图26各是一种钩齿滚筒的示意图组;其中各分图A是正视图,各分图B分别依次是相应图A的A-A、B-B、C-C剖视图;由
图1至
图12中的多种刚性钩齿的齿形及其在滚筒周面4上的固定安装方位(箭头表示滚筒的工作旋向)可知,各种钩齿在其工作运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一定侧向几何分量的突起或伸出的部分,即所述突伸,其中至少有一个离其截体4较远的所谓外层突伸8(因其轨迹环在外层);至少轴向几何分量较大的外层突伸8上靠近其自身轨迹环外的棱或面形成齿坡10,齿坡的倾向和坡度能使弹压其上的禾秆易于由其齿顶9一方滑入存秆通道15,(齿坡最好可显现在钩齿的迹截廓图中);至少外层突伸8上靠近其自身轨迹环内的存秆通道15(见各分图D)的棱或面形成齿钩11,齿钩棱面在其迹截廓图中相对于其载体表面或滚筒轴线的倾向和坡度至少在其相应的工作线速度下能够向其存秆通道15内钩压已由入秆间隙进入存秆通道的全部禾秆;齿顶9的轴向宽度较小以利于插入原生禾秆丛隙。
图1至
图10是其齿身6的周向宽度较小的所谓分立钩齿。图6、7、9、10是可用于所述斜交式钩齿滚筒的所谓斜交式钩齿或也是等力效钩齿,由滚筒周面4携带其上钩齿的工作旋向可知,各钩齿的齿身迎击棱面12的各处后倾至齿顶9,而各突伸迎击棱面13由齿身向后同时向一侧伸出并使各突伸的伸端14离载体周面4有一定距离,这样可使该钩齿各主要迎击棱面上各点的切面或其迎击棱面的假设的光滑包络面在各点的切面19(见图6A)与该点处的工作环周运动的线速度V的方向的夹角∠A(该夹角称为该点处的迎击角)都是较小的锐角,以使受击的杆穗可沿各迎击棱面相对滑退而减缓冲击力,从而有利于减少断穗率和脱粒的含杂率。
由试验分析可知,击齿的迎击棱面的某点位处击穗脱粒的效率和脱出粮粒中的断穗及含杂率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击齿的迎击棱面在该点处的相对于被击穗粒的运动线速度,即该点处的工作线速度,也称为打击速度;2、该点处的迎击角的大小,该角越小,冲击力越小,脱粒效率和脱出粮粒的含杂率越低;3、该迎击棱面在该点处的横截面的外廓线的曲率半径,该半径越小含杂率越高。
因斜交式或等力效脱粒器可使其单纯环周运动线速度值比其收获机的收获前进速度值大很多倍,在分析与优选其击齿迎击棱面的等力效形态时,可把随点位分布变化复杂的打击速度的大小及方向都看成近似等于该点处的直观易算的单纯工作环周运动线速度V。图6至图7及图9至
图12同时还示意了可用于等力效钩齿滚筒的等力效钩齿(附加击齿也同理)的大致形状,即尤在使其各迎击棱面的横截外廓线曲率半径几乎相等的条件下使其迎击棱面上离滚筒周面4越远(即环周运动线速度越大)的点位处的迎击角越小,理想的等力效迎击棱面的形态最终可由多次试验选优决定,判断依据是在脱粒器的基本结构、工作转速和脱粒工效都相同的情况下,越接近等力效形态的迎击棱面所击出的粮粒的断穗率和含杂率越低,或者说,在击出的粮粒的纯净率相同以及其它相关参数相同条件下,越接近等力效的齿形的脱粒器的脱粒工效越高。
图1至图5及图8是可用于所述直交式钩齿滚筒的所谓直交式钩齿的实施例,各钩齿的齿身6及内、外层突伸的迎击棱面12及13上各点处的所述迎击角都是直角或接近直角。
图11、
图12是可用于所述隔板式钩齿滚筒的所谓隔板式钩齿,各图是周向连体的环形板状齿身6的局部图,外层突伸8周向等距地固定在环形隔板6上,左右侧的外层突伸8可沿周向错开分布(如
图11)也可周向同位地左右分布(如
图12)。外层突伸8可与铁板齿身6连体弯制(见
图11E),即突伸块8沿其环内虚线弯折约90°,突伸迎击棱面及齿坡都由边块13卷筒而形成,而每个外层突伸后方的齿顶9附近的后倾的齿身迎击棱面由边块12卷筒而成并可在其周边棱上刻制横向小芽纹以帮助扶直禾杆。铁板齿身6上还可向左右两侧冲出很多交错分布的后倾的角形的或左右侧凸凹相间的内层突伸7以帮助加快脱粒。铁板齿身可焊接在其载体上,也可(如
图11E)经有小孔400的齿根5(弯折90°)铆在载体上。板状齿身也可采用别的材料,如塑料板,其突伸可与齿身一体成型,也可分体铆接,其外层突伸8可由一段铁棍的前端压扁并经小孔铆在齿身6上,外层突伸也可另用铁板弯制。隔板式钩齿的各种突伸的迎击棱面最好是如图所示的斜交的或等力效的。
各种刚性钩齿的制法可根据其形状特点选择,如可用铁棍、铁板弯制或焊接,也可冲压铸造或用耐磨塑料塑制成型。如图9中所示的钩齿可采用铁板按照图9E所示的下料图下料,可先冲出内层突伸7,并钻出齿根小块5上的铆孔400,然后弯折并使得1)、齿根块5沿其内边虚线弯折90°;2)、虚线104形成齿身侧面与齿钩面11的交界线;3)、其余虚线作为齿身迎击棱面12或外层突伸迎击棱面13的边线;4)、齿顶部9较窄;5)齿身的横截图形为U形。
如图2E所示钩齿的下料,铁板也类似地把各虚线外边的板条弯折成齿伸或突伸。同理,用铁板下料还可制成只有内层突伸的所述附加的脱粒击齿并与上述钩齿混合使用以增加穗粒受击机会。
图24、25、26各是一种采用刚性钩齿18的钩齿滚筒,钩齿18固定在滚筒外周面4上。图24是采用类似
图1至图2及图8的钩齿的直交式钩齿滚筒;图25是采用类似图6的单侧钩齿的斜交式或等力效的钩齿滚筒;图26是采用类似
图11及
图12的钩齿(只无内层突伸)的隔板式钩齿滚筒,其环形板状齿身6平行等距地固定在滚筒周面4上。由各图可见,上述三种钩齿滚筒都采用了所述等距错开布齿法,它们的共同特征还有1)、轴向相邻的钩齿18的齿体之间具有周向连通的环形存秆空间,即存秆通道15,且各自的每个工作单元即存秆通道同构、等效;2)、钩齿滚筒按照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使得处在弧形入秆工作面17处的钩齿18向上运动;3)、在每个存秆通道15的外周至少有多处具有钩齿的外层突伸8,所述具有通畅性和单向性的入秆间隙主要由同迹钩齿的外层突伸的适当周向间距C和/或适当的伸端迹距d以及各伸端14沿弧面的分布来形成(伸端迹距d可大于或小于禾秆直径);4)、外层突伸8离滚筒外周面的平均距离使得每个存秆通道15的可存秆的有效横截面积的大小至少能够存下该进入和尚未退离的全部暂存禾秆。
经对基本结构形式如图24、25、26所示的钩齿滚筒采用不同参数组配的试验,所试主要的参数值或其值的已试变化范围及相应的工作效果如下1、它们共同的基本参数值或其变化范围分别是(1)、滚筒直径约30厘米(该值可由所收获的禾杆高度决定,应使较矮禾杆的穗部高于滚筒的前部脱粒以免向前飞溅的粮粒不易收集);(2)、外层突伸的齿钩离滚筒外周面的平均距离约4-7厘米(原生禾杆越密或越高,该距离越大以使存杆通道至少可存下该进入而尚未退离的全部禾杆);(3)、外层突伸的侧向几何分量0.5-2厘米;(4)、存杆通道宽度1.5-5厘米;(5)、所述各迎击棱面的横截面外廓线的曲率半径为1-5毫米;(6)、在齿钩的迹截廓图中齿坡10相对其脱粒器的水平轴线的坡度40°-80°,(但对于斜交式的和/或外层突伸的横向几何分量较小的钩齿,所述坡度可更小以至接近零度)。
2、在上述共同的基本参数组配条件下,还有与保证入杆间隙的通畅性和单向性主要相关的配合参数是(1)、钩齿、尤其外层突伸的工作线速度V;(2)、外层突伸的周向间距C;(3)、外层突伸的伸端迹距d。经试,上述三种参数值至少在以下变化范围内相应组配时可使其入秆间隙具有通畅性和单向性a、使d值相当一倍至三倍禾秆直径,相应V值可设在4米/秒至15米/秒以上,相应C值相当于同迹的每周6个至3个外层突伸;b、使d值小于禾秆直径,但相应的V值适当改小和/或相应的C值适当改大。因稻秆比麦秆弹力小,稻用比麦用脱粒器的相应V值可稍小和/或相应d值、c值稍大。
3、经试验与推算,上述三类脱粒器的脱出粮粒的断穗含杂极少,因而可不需复脱与清选的相应工况和工效如下(工况指上述与下述参数值配合情况,工效为脱粒器的每米幅宽每小时的可收获面积)1)、如图24的直交式脱粒器可用于收获水稻,V值约为5米/秒时的工效约1亩/时;2)、如图25、26的分立齿或隔板式的近似等力效的脱粒器可稻麦两用,当其迎击棱面的靠近滚筒周面处的最大迎击角约20°与约15米/秒的V值配合时,工效约3亩/时;(脱粒工效与禾秆长度即有效脱粒时间相关)。当采用图9至
图12的具有很多内层突伸的钩齿或所述附加击齿时,工效还可提高。
现以图24、25、26三种的钩齿滚筒横置为例说明其工作过程及原理(见图25、26及图6、12,图24也类似)当钩齿滚筒随其机前进并如箭头旋向旋转工作时,其入秆工作面17前方的禾秆20即使原生侧倾也会被相继上旋的齿顶9及齿坡10不断向上挑拨或摩擦而扶直并沿齿坡10滑向突伸伸端14,以下分两种情况1)、对于各伸端迹距d小于禾秆直径的脱粒器,因同一存杆通道15的外层突伸8的伸端14的环周运动轨迹在同一圆周面上,在各轴向视图(见图25B和26B)中,只要任一伸端14b至其周向相邻的前后两伸端14a与14c的连线33的距离h(此距离可理解为当d小于禾秆直径时的入秆间隙16,它与伸端轨迹圆的直径、同迹外层突伸8或其伸端14的周向间距c有关)大于禾秆直径且与钩齿的工作线速度配合,则可使得当其禾秆20中部沿某齿坡10b侧向摆动而弹入该齿钩的过程中禾秆几乎还受不到其周向相邻突伸8a或8c的阻挡。而一旦某禾秆被某齿钩钩压,其上部秆穗便沿该钩的运动轨迹向后弯曲且其穗部受到主要向后的打击力而使该秆下部加力压向齿区而更利于沿齿坡滑入后继上旋的齿钩。这样在不断被钩压弯曲受击脱粒过程之中,禾秆上部再无机会弹出齿钩而只能因整机的前进而沿存秆通道相对反转地退离脱粒器。2)、对于伸端迹距d大于(一倍至几倍)禾秆直径的脱粒器,其同一存秆通道15两侧的伸端14之间的轴向距离也成了入秆间隙16,使得入秆间隙的有效宽度更大,入秆通畅性更好,原生禾秆更易进入存秆通道。经试验证明,只要齿钩的与d值相应的工作线速度适当大,凡已进入存秆通道的禾秆的上部及穗部因左右受齿体打击而强烈振摆并蛇形弯曲而再无机会正对准周向连通的入秆间隙而反弹出去反而带动正对准入秆间隙而直接进入存秆通道的原生禾秆也参与振摆弯曲而摆入齿钩并也被压持在存秆通道内,直到脱粒后退离脱粒器。由上述工作过程可知,此类具有通畅性和单向性的入秆间隙的脱粒器,能把原生禾秆的穗部控制在其上部的存秆通道中脱粒以使脱出粮粒主要向后飞溅而易于收集。
当收获机向某侧转弯作业时,正在脱粒的禾杆的下部首先相对脱粒器逐渐向另侧移动,禾秆上部跟随横移而相继进入相邻的存杆通道,在横移过程中,被钩压在齿区内的禾秆上部能从分立齿体的周向间隔处移至相邻存秆通道而使其穗部始终可受击脱粒。环形隔板状齿身也可周向断开几处以形成螺旋线方向的(即非周向的)过秆通道。
由工作过程及原理可知,采用
图1至
图12所示的单种或几种钩齿混合都可依所述等距错开布齿法构成脱粒器,例如1)、全用
图1的钩齿依图25A的布齿法可构成直交式脱粒器;2)、滚筒端边用图6所示的钩齿而滚筒中部全用图7所示的钩齿可构成斜交式脱粒器。
上述脱粒器实施例中的钩齿的外层突伸的伸端14都是指向其轨迹环内的(如
图1、6)或至少不指向环外(如图8、12),即其齿钩棱面11的倾向在任何工作线速度下都不会让被其压持的禾秆20滑出入秆间隙16(见图6D)。
图3至图5所示钩齿的外层突伸的伸端14指向其轨迹环外而成齿顶,经试当使其齿钩棱面11的倾向和坡度与其工作线速度配合而使禾秆受到的向环内的分力能克服禾秆向环外的弹力时也能向环形存秆通道内钩压禾秆,尤其当齿体(见图4)或外层突伸8(见图3)侧倾并前倾时更利于钩压禾秆。由相应脱粒器的工作单元的迹截廓图(见图3D至5D)可知,此类脱粒器的入秆间隙16较宽,但当某禾秆20沿某齿坡滑进存秆通道15时便会向一侧摆动而被该侧的齿钩相继压持在通道15内左右受击脱粒。此类脱粒器的外层突伸的周向间距C可比上述的更小,且轨迹相邻的钩齿的周向位置可不错开。凡是其击齿的迎击棱面的迎击角接近90°的直交式脱粒器的工作线速度可设计在每秒6米以下以减小断穗含杂率,其它几何参数可参照上述如图24的直交式脱粒器的相应参数或试验选优。
所述直交式或斜交式脱粒器的存秆通道的迹截廓图可如
图10D或图22,即使得每个存秆通道15异侧的外层突伸8(内层突伸也可如此)的伸端14的径向位置错开,以使其伸端迹距d具有较大径向分量而使其入秆间隙16更易具有通畅性和单向性,这时同迹突伸的周向间距可更小以利于压持禾秆。
如图22,可在各种脱粒器击齿截体4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一定径向分量的附加脱粒击齿23,并使其迎击角与钩齿的迎击角匹配。还可使脱粒器的迹截廓图如图21,即在其较宽的存秆通道15的中部加设同迹的多根较高的杆状齿24,其外尖端25伸至左右钩齿的外层突伸8的伸端14之间(杆状齿的周向位置可与左右钩齿都错开),使较宽的入秆间隙16和存秆通道15都被杆状齿24一分为二以利于入秆的通畅性和单向性。
脱粒器的具有通畅性和单向性的入杆间隙还可用所述的可恢复性变形的钩齿来实现,
图13是一个示意存杆通道两侧的变形钩齿在工作中变形的迹截廓图。1)、当钩齿18运动到入杆工作面并有最密最大量的禾秆向载体方弹压其外层突伸8的齿坡10时,前述各力的合力使其伸端14基本沿以齿顶9为心的弧线22向环内位移而使伸端迹距d变大到d1,以利入秆;2)、当钩齿运动到载体上方并有最大量禾秆向环外弹压在其齿钩棱面上时,前述各力的合力使外层突伸伸端14向环外位移而使伸端迹距d变小到d2以利于钩压禾秆;3)、在其它任何情况下,伸端迹距d值在d1值与d2值之间变化。实现上述功能的变形钩齿的结构制法可如下1、弹性变形钩齿。1)、用直径和弹力适中的可淬火钢丝弯制成以下各型具有直交或斜交迎击棱面的钩齿或外层突伸a、弯制成类似图b的单侧钩齿;b、弯制成如图5的蛇形钩齿;c、齿身处两根或多根钢丝互绞而外层突伸处钢丝分开成类似图7的Y形双侧钩齿;d、其迹截廓图如
图13,即在刚性的分立齿身或隔板式齿身6上固定(如铆接)一段由钢丝弯制的外层突伸8。为减少脱粒含杂率,以上具有较细迎击棱的钢丝钩齿可与较多附加击齿组配成适用较低工作线速度V的脱粒器,也可在较细钢丝外套上耐磨软管以加大迎击棱横截外廓线的曲率半径。2)、迹截廓图如
图14,即用可淬火的薄钢片弯制外层突伸8并可铆接在刚性的齿身6上,突伸迎击棱面13可由钢片卷边而加大。
图16是用于斜交式脱粒器的薄钢片的下料图,两小孔306是与齿身6的铆接用孔,整片沿小孔上方虚线307弯折成齿顶9。箭头表示与齿身铆接后的工作运动方向,小边块13卷边成与运动方向斜交的突伸迎击棱面。以上弹性变形的内应力较大的各外层突伸的靠近齿顶的迎击棱的前方可由与齿身6连体的遮挡片挡住,以防入枝叶或断穗。3)、至少具有弹力适中的单侧或双侧外层突伸的齿体部分由类似耐磨的硬橡胶的有机弹性材料构成,其外层突伸的径向厚度可小而其周向宽度可大,该橡胶齿体可直接夹紧在载体上或可固定在无外层突伸的刚性齿身上,与刚性齿身的固定方法可如下a、钩齿的纵剖图如
图17,即具有外层突伸8的橡胶齿体的齿身6a由铁板卷制的刚性齿身夹持,铁板齿身6b的横断图形可基本是U形,它可经其齿根铆接、焊接或夹紧在载体4上;b、其纵剖图如
图18,即具有外层突伸8的橡胶齿体的齿身6c是中空的套管,它可套在固定在载体4上的杆状刚性齿身6d上,其外周可绕细钢丝捆缠紧固。
2、离心变形钩齿。其局部侧视图如
图19,即可在分立或隔板式齿身6的齿顶9附近固定一根基本沿其环周运动的轨迹环的切向向后延伸的短轴309,在轴上铰接一块或左右两块转动惯量较小的突伸块8,突伸块可由耐磨塑料制成或用薄金属片(如铁片)卷制轴孔和直交或斜交迎击棱面13,突伸块8由短轴309上的台肩或横向销轴向定位,它可绕其轴旋转一定角度并限位,更具体的结构及工作情况可如下1)、使
图19的D-D向剖面图如图20,即每突伸块8的可旋转角度由其轴孔内较宽的轴向凹槽310配合短轴309上的较窄的轴向突棱311来限制并使得其工作情况是a、当突伸块8随齿身环周运动到入秆工作面时,禾秆20对齿坡10的弹压力产生的力矩可克服突身块自身的离心力矩而使伸端14向环内摆动,这时伸端迹距d变大且齿坡坡度也变大而易于入秆;b、当突伸块8随其齿身环周运动到载体上方的脱粒区时,突伸块8受自身的离心力矩和禾秆向环外反弹力的力矩而使其伸端14向环外摆动直到被其凹槽310和轴上突棱311限位在齿坡角较小的位置,此时伸端迹距d也较小,以利于压持存秆通道内受击的秆穗。2)、为了使钩齿在较大的工作线速度下即突伸块离心力矩较大的情况下仍使其入秆通畅,还可增设用于抵消突伸离心力矩的扭力弹簧,最好在入秆工作面时使上述两种力矩抗衡在使齿坡角约为20处,扭力弹簧可安装在轴孔内或突伸块后部。
同一脱粒器中具有外层突伸的钩齿都可用上述的变形钩齿,但为降低成本也可与刚性钩齿混用,例如,周向或轴向相邻的钩齿由该两类钩齿相互间隔分布。全部钩齿的布置仍可采用等距错开布齿法,但外层突伸周距可更小或工作线速度可更大。
各种脱粒器都可采用所述的等距错开布齿法但又不需严守其规则,例如1)、钩齿尤其齿身各向都不须严格等距分布;2)、存秆通道同一侧的齿体尤其齿身不须轨迹重合,即存秆通道只须基本周向连通。
各种双轴脱粒器的钩齿形状、布齿方式都可与上述单轴脱粒器的类似,且入秆工作面17也是弧形,则其工作原理也类似,不另细述。图23是等力效双轴脱粒器的轴向视图,因处在其载体4上方的脱粒区的击齿的每点处的工作运动速度都相同,则等力效迎击角也应各点处相等,则在其轴向视图中各击齿(图中为钩齿18)的迎击棱面在各点处的所述迎击角相等。
在试验寻找各式脱粒器的最佳参数配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入秆通道的通畅性根好而其单向性不可靠(即压持不良),则可把下列相关参数单独地或多个参数同时地如下改变 1)、把外层突伸的周向距离改小;2)、把各伸端迹距改小;3)、把击齿的工作线速度改大;4)、把突伸、尤其外层突伸的轴向几何分量加大。相反如果发现入秆通道的单向性好(即压持好)而通畅性欠佳,则可把上述参数作相反的改变,此外,还可把齿坡的坡度加大。
为了加强对半倾伏禾秆的扶直作用,可在各种脱粒器的齿顶上和/或齿顶近处设置密而小的牙纹103,如
图11E、26B,牙纹的锋利程度以不致于割断秆穗为限。
击齿固定在载体上的方法很多,如钉、铆、焊、夹等,还可如下实现1)、对于钩齿滚筒,可用多个与存秆通道同宽的硬度(如硬塑料)环形片夹持钩齿,环形片的外周面作滚筒周面,环形片轴向开多孔或内周边有多个半圆孔槽用以穿过多根长螺栓与滚筒辐板固定且夹紧钩齿;2)、对于环形皮带或钢带作载体的双轴脱粒器,为了既使环带易于曲直变形又使钩齿不易摆动,可用平行于传动辊或传动轮轴的刚性板条从环带的外面或同时内外两面固定夹紧环带,钩齿固定在板条上。环内板条的后边缘可制成可与驱动辊的轴向凹槽的后边缘相啮合驱动的齿面状。如用钢带作载体所述窄板条可钎焊或铆在钢带上。
二、原生脱粒稻麦收获机采用上述稻麦原生脱粒器的收获机的技术构思是,它包括收获装置、存粮装置及驱控部分;所述收获装置至少包括脱粒装置,或还包括在脱粒装置与存粮装置之间的谷物输送装置;所述驱控部分具有行走及转向装置、操纵机构及动力传动机械;所述存粮装置和/或驱控部分是该机专用的或借用配套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具有前述的一个或多个脱粒器和用以围挡溅射谷粒的防溅罩,脱粒器的轴横置或纵置,脱粒器的入秆工作面可接触原生禾秆的腰部,脱粒器与防溅罩之间有入秆导粒通道,该通道的一端是入秆口,其另一端与存粮装置或谷物输送装置连通。
以下主要以只具有一个横置的脱粒器为主结合附图来说明多类收获机。
图27是脱粒装置附加分禾锥或者附加横挡脱粒件的侧视图;图28是图27中附加分禾锥的A向视图;图29是附加分禾锥的另一种设置方式的俯视图;图30是图27中与附加横挡脱粒件相配用的可排秆脱粒器的B向视图;图31是脱粒装置附加梳状脱粒件的侧视图。
图32是图31中附加梳状脱粒件的B向视图;图33是脱粒装置附加防溅帘的侧视图;图34是图33的C向视图;图35是帘叶为弹性丝条的防溅帘的正视图36是防溅帘多层帘条的分布示意图;图37是防溅帘帘条的断面图;图38是可设置在钩齿滚筒齿区的一种传动轮及其传动带的局部剖视图;图39是脱粒装置附加防溅帘轮的侧视图。
图40至图42各是一种人力低位箱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3是一种自走低位箱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4和图45各是一种人力筐装式或袋装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6至图52中的整机图各是一种手扶袋装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7和图48是手扶袋装式稻麦收获机的系带操作方法示意图;图53是一种前驱动轮后滑行板袋装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4和图55各是一种前滑行板后驱动轮袋装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6是一种全轮袋装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57至图60各是一种载货汽车前悬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1至图63各是一种载货汽车底悬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4是一种仓装式稻麦收获机的结构示意图;图65是图64的A-A剖视图;图66是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稻麦收获机的示意图;图67至图69各是一种尾气清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0至图71各是一种可与各式谷物输送装置配套使用的清选复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2至图73各是一种在粮杂分离器的内腔中兼设复脱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4和图75各是一种拦杂筛的结构示意图;图76是一种其单轴脱粒器即钩齿滚筒为纵置的脱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7是图76所示脱粒装置的D向视图;图78是图76所示脱粒装置的B-B剖视图;图79至图81是收获机中用于收获作业时行走转向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图79是具有转向自动控制系统的收获机在收获作业中的俯视图;图80是感压开关控制直流电动机的电路图;图81是感压开关控制液压阀的示意图。
(一)、具有横置脱粒器的脱粒装置如图40至图66的各整机图及图27、31、33的脱粒装置图所示,在各机前部的所述脱粒装置中具有一个其轴横置的单轴脱粒器即钩齿滚筒1或双轴脱粒器2;所述防溅罩具有在脱粒器两侧的侧挡板315及在脱粒器上方或上后方的顶罩板49,防溅罩与脱粒器载体的上表面共同围成入秆导粒通道317,通道的前端是入秆口,通道后端连通存粮装置或谷物输送装置。防溅罩侧挡板固定在脱粒器两侧的支架上,侧挡板与该侧脱粒器载体端面的间隙最好不能滑下粮粒;顶罩板前部的高度最好可调以适应不同高度的作物;离脱粒器较近的顶罩板的后部的内面可加设使粮谷缓冲的疏软缓冲材料以防止粮粒反射后由脱粒器下部齿区飞离。
为防止脱粒器两侧的低位机件损伤边界作物,脱粒器的轴承可设置在脱粒器端面内以减小端面外侧机件的宽度;还可加设分禾锥,如图28,分禾锥319的内侧后边缘320与脱粒器1的最侧边的钩齿18的齿顶9之间最好不能挤入在收获幅宽内的禾秆;也可使分禾锥319的前端(见图29)伸至脱粒器1的最侧边的钩齿的突伸8的轨迹环之内。
为使不增设脱粒装置离地高度的调节机构(以下简称调高机构)的机型能适应对禾秆高度差别较大的作物收获作业并帮助加快脱粒,可在上述防溅罩内加设所述的附加脱粒件;该脱粒件可如下实现(1)、后置脱粒件a、如图25,40、41、45、56,在脱粒器1的近后方设置与其同幅宽的一横梁321,横梁上可固定有一排或多横排向上伸出一定高度的脱粒梳齿322,梳齿的间距由对水稻或小麦的穗部21的梳脱效果选优;b、在脱粒器1的近后方横置一个与其同幅宽的小脱粒滚筒,它的脱粒击齿可是钩齿或普通齿。上述附加脱粒件可配用斜交式脱粒器中的一种所谓的可排秆脱粒器1(同时见图30),即它的突伸迎击棱13的方向使得因受到横挡的禾秆20以及穗部21能在脱粒器后方的附加脱粒件上停留而预先脱粒并易于收集。由图27和图30可见,该类脱粒器1上的钩齿18的突伸迎击棱13的可排秆的方向是①在径向视图30中,突伸迎击棱13与脱粒器轴向的夹角∠B适当大,经试大于60即可排秆;②在轴向视图27中,突伸迎击棱13与其线速度V的方向的夹角∠C适当小,经试小于20可排秆。反之,∠B小和/或∠C大的脱粒器称为非排秆脱粒器,它至少当禾秆上部受附加脱粒件的阻力不太大时不可排秆。(2)、如图31、33所示,在钩齿滚筒1的上方或后方安装一横梁323,横梁上固定有间隔横排而各自沿其纵垂平面前伸的众多较长梳齿324,梳齿的前尖端326不前于脱粒器1的入秆工作面17上的钩齿18的外层突伸8,梳齿的间距稍大于稻或麦的穗部21的捏合厚度。该附加脱粒件使得秆穗在被钩齿钩压而后摆时经过梳齿间隙及因机前进而向前退离该间隙的过程中增加梳刮脱粒的机会,尤对较高的作物,预先脱粒后再被脱粒器脱粒。
每梳齿的两侧可固定众多短小而密布的、有一定侧伸几何分量的小捋齿325。长梳齿可用铁板制成,小捋齿可由该铁板冲出或由多块铁片夹持细短钢丝而成。两种齿的分布密度、小捋齿的倾向及横梁的安装位置是否可横挡秆穗等因素都影响穗部通过时的阻力大小,需与所配用的脱粒器的排秆难度协调,协调情况可如下(终由试验选优)1)、配用所述非排秆或难排秆的脱粒器,因它能钩压禾秆而拖动受梳脱阻力较大的穗部,则梳齿及捋齿的间距都可稍小,捋齿的倾向可与穗行方向接近直交以至逆向梳刮,但梳刮最大阻力以不被钩齿折断禾秆为限,横梁323的安装位置最好不横挡秆穗。为适应不同高度的作物,横梁位置最好前后可调或脱粒装置设调高机构。上述强力梳脱方式梳脱工效高,但脱粒含杂多,该机可增设清选或复脱装置。当脱粒器的伸端迹距d较小或每个入秆间隙的正上方正对一个梳齿324时更不易排秆。2)、为了梳脱含杂少和不易钩断禾秆,上述梳脱件可配用较易排秆的脱粒器并使梳脱阻力相应减小,即梳齿、捋齿都间距稍大,捋齿可相对穗行方向后倾。
为阻挡在脱粒器较前部脱粒时向前飞溅的少量粮粒,可加设下列装置。
1、防溅帘。在单轴或双轴脱粒器的前上方设置与其同幅宽的防溅帘,其侧视图如图33,前视图如图34或图35,该帘具有安装在脱粒器1的防溅罩的顶罩板49的前缘的横梁330及其上端固定在横梁上的一横排或多横排的帘条331,各帘条基本平行地向下伸出,帘条的下端332悬空并接近脱粒器1前上部的齿顶,帘条之间至少能较顺利地通过作物秆穗。
为了既利于秆穗21通过又利于阻挡向前溅射的粮粒,帘条最好由不易于向后弯曲变形而易于侧向弹性变形的帘骨335及由帘骨向两边侧后伸出而易于弹性变形的众多帘叶333或丝条334(见图35)构成,帘条的横断面可如图37。即其帘骨335是扁形,左右帘叶333形成顶角向前的角形(帘条的下端的外廓线也可成尖角形),帘叶和丝条可用弹性有机材料制成,丝条也可用细钢丝;帘叶和丝条可夹持在帘骨335上,也可先与管套336连体再把管套套在帘骨上。全帘横断图36表示相邻排的帘条331最好错开分布。
2、帘轮。如图39,在单轴或双轴脱粒器1的上方安装一个与其同幅宽的帘轮,帘轮由左右对称的两辐板338连体制成,其中心轴339水平横置地被支承在其两侧的机架340上,左右辐板的外圈处沿周向均匀分布有多对轴孔,每对轴孔上轴向限位地安装有一根可旋转的帘轴341,每根帘轴上固定有平行间隔分布的长度相等的若干帘条342(相邻帘轴341上的帘条的轴向位错开分布);每根帘轴的至少一侧伸端上固定有一拨杆343;在该侧机架340的上端固定有一挡块344,该挡块可拨动旋转至该处的拨杆343并使它向后摆动较大角度而使与它同轴的帘条342则向前摆动相同的角度。
当帘轮和脱粒器1随机前进收获作业时,各自依图示箭头方向旋转,而帘轮可由禾秆20推动旋转或由其传动轮345驱动,其转速可使得其帘轴心的线速度接近或稍大于收获机的前进速度以使帘轮下部的帘条相对于静止的秆穗20a的运动速度较小;各处帘条及拨杆的方向基本如图所示,开始被挡块344拨动的拨杆343a的帘轴341a上的帘条342a开始向前摆动,将离开挡块的拨杆的帘轴341b上的帘条342b可因其自身重力继续前摆直到压在前一帘轴上,各帘条以与垂线较小的夹角插入秆穗,处在脱粒器1前上方的帘条342c的下端接近脱粒器齿顶轨迹线以增加防溅面积。帘条的结构可参照上述防溅帘的帘条以利于被脱粒器钩压而后摆的秆穗20b易于穿过帘条间隔。
3、前置风机。在脱粒器的前上方设置一个或多个同轴的离心风机,该风机的轴水平横置,叶轮的旋向最好使其下部向后旋转,出风口的位置可调节到稍高于作物穗头,使风流向后斜下把秆穗提前吹至脱粒器的上方;多个同轴风机的出风口可横向渐扩前伸和/或在出风口内设置导风叶片,以使全幅宽内的穗秆受到的风力均匀。该风机既可防止谷粒向前溅射又可提前喂入秆穗以增加脱粒的时间。
脱粒器可由其轴伸端上的动力传动轮驱动,也可由设置在其齿区的传动轮驱动,该传动轮及其传动带的剖面图如图38,即传动轮346及其传动带347共同形成具有齿坡10、齿身6或还有突伸8的钩齿形状,如用多个此种传动轮可与别的钩齿轴向相间。
(二)低位箱式收获机图40至图43各示出了一种低位箱式收获机。该类机型包括脱粒装置3、存粮箱51和驱控部分。所述脱粒装置3位于整机的前方,其中含有一个横置的单轴脱粒器即钩齿滚筒1或双轴脱粒器。所述存粮箱51与机架固定或可抽出地设置在脱粒装置3的后下方,其箱口跟脱粒装置3中钩齿滚筒1与防溅罩49之间的入秆导粒通道317相通,并使箱口的前边52无接触地靠近钩齿滚筒1的下方或后下方,脱粒装置所脱下的谷物经其入秆导粒通道317直接归入存粮51,箱内的谷物可从防溅罩47后部可揭开的部分48取出(如图40)或随箱抽出卸下(如图41至图43),也可以从存粮箱后部延长而常敞开的取粮口取出(图中未示)。所述驱控部分包括与全人力或与发动机相适应的动力传动装置,行走装置或及其转向机构,其中行走装置至少具有设置在存粮箱51下方的滑行板53或一对从动轮86(如图41),或在存粮箱51的后方还设有驱动轮61,根据所采用的不同力源,驱控部分可由以下具体方式来实现;1、人力背推式。如图40所示,该驱控方式在存粮箱51的底面设有滑行板53,在存粮箱51的后方设有较低位并具有一定横向宽度的坐垫54和靠背垫55。钩齿滚筒1的传动机构由一对并联同步设置在机身两侧的曲柄摇杆机构56和一对升速齿轮57组成,其手动件是一根与两侧的摇杆58刚性连体的横置推拉杆59。作业时,操作者背向前方坐靠在坐垫54和靠背垫55上,双手对推拉杆59往复推拉做功驱动钩齿滚筒1运转,同时,双脚交替蹬地做功推动整机滑行前进,整机的转向由改变对靠背垫55的着力位置或改变脚对面的蹬推力线使其左右受到不平衡的推力来实现。
为减小整机的推进阻力,该机还可以在坐垫54的下方加设一个万向从动轮60(图40双点画线所示)。
为提高双脚对地面尤其是对水湿地的蹬推效果,操作者还可穿用一种特制蹬鞋,此蹬鞋可以是轻便的空心三角壳体,其底面间隔附有多个伸出一定面积的齿片。
为方便操作,操作者可借助反射镜来观察行驶方向,反射镜可戴在头上或固定在收获机上。
2、人力轮驱式(一)。如图41所示,该驱控方式其钩齿滚筒1的传动装置与上述背推式相同,而行走装置包括存粮箱51下方的滑行板53和后方的一个脚踏式驱动轮61。驱动地轮61的轮轴设置在轮叉62的下端,轮叉52轻轮叉轴63设置在固定的轮叉轴轴套64上。驱动地轮61的两侧各有一支踏杆65,此踏杆65的一端与驱动轮61的轮轴66同轴或同轴线铰接在地轮叉62上,其杆上有直接作用在驱动轮61的轮叶67上的棘爪68(也可以作用在与地轮固定一体的棘轮上),另一端设有踏板69。在驱动轮61上方的轮叉轴63上端设有坐垫54。作业时,操作者乘坐在坐垫54上,双手对推拉杆59做功带动钩齿滚筒1运转,同时双脚交替对踏板69做功驱动整机前进。由于驱动轮61、踏板69和坐垫54都处在以轮叉轴63为回转中心的同一系统中,操作者在做功运动中同时对手动推拉杆59兼施侧向力便可使板69获得外力矩而带动驱动轮61转向。
上述采用曲柄摇杆机构和齿轮副来带动钩齿滚筒的人力机还可将其曲柄摇杆机构换位安装于钩齿滚筒的前方(如图40双点划线所示)兼作由一个人操作的扶把式人力打稻机使用;为便于操作,采用该兼用方式时,防溅罩49的上罩板其前部最好是可收缩或卸下的。当然也可以不作上述换位安装而由两个人协同作业。
3、人力轮驱式(二)。如图42所示,该驱控方式与图41所示的轮驱式相比,其不同之处在于(1)钩齿滚筒1的传动机构由一对三角皮带轮70或一对链轮和一组并联同步的曲柄连杆机构组成,其中一侧曲柄71固定在主动轮上,另一侧曲柄71固定在与主动轮刚性连接的轮轴72上,两侧连杆73的一端分别与横置的手动推拉杆59两端刚性连接,另一端经曲柄销与曲柄71连接;(2)驱动轮61采用了链传动,其主动链轮74与左右两个各具有三个踏板69的脚踏轮共轴刚性连接设置在与轮叉62连体的支架75上;(3)采用了行星轮转向机构,该机构有一个以轮叉轴63为中心固定在机架上的扇形齿轮76,其外同上有一个设置在与轮叉62连体的轮架87上的小齿轮77与其啮合,转向盘78经转向轴驱动小齿轮77旋转,小齿轮77在自转中同时绕着扇形齿轮76作行星运动而带动驱动轮61转向。
4、自走式,如图43所示,该驱控方式在滑行板53的后方至少有一个驱动轮61,经轮轴设置在存粮箱51后方与机架79固定连接的轮架上或传动箱上。发动机80设置在驱动轮61上方的机架79的中部或一侧。钩齿滚筒1宜采用三角皮带传动,为使钩齿滚筒1既可方便地调节工作高度又不改变传动轮的中心距,可将其连同防溅罩49设置在铰接中心90与介轮81共轴或共轴线的可同步回转的左右支臂82上,调节设置在支臂82上的支撑套83与支撑杆84的连接长度,钩齿滚筒1便被稳定在需要的工作高度上。该机可以手扶步跟操作,其扶把85与机架固定连接设置在驱动轮61的后上方,整机由操作者直接对扶把85施加侧向力实现转向。如果在扶把85的后下方增设一个与机架活性连接的拖板或尾轮并在其上设置坐垫,该机便可乘坐或步跟两用(参见图51和图52)。
为了使钩齿滚筒1工作高度的调节更为简便,上述各低位箱式机的滑行板53还可将其后端与机架铰接(如图42所示),调节支撑杆84的支撑高度,滑行板53绕铰销回转,整机前部连体升高而使钩齿滚筒1获得需要的工作高度。
为因地制宜选择较小的行驶阻力,上述各低位箱式机还可在滑行板53的前方或下方设置一对可方便卸下的从动轮86,如图41所示,该从动轮86最好设置在可滑动调节支撑高度的支撑杆84下端。当用于水湿地作业时,卸下从动轮86,使滑行板53在泥水上滑行有利于减小行进阻力;当用于干硬地作业时,装上从动轮86便可利用阻力较小的滚动行进。调节支撑杆84的支撑高度,可使钩齿滚筒获得需要的工作高度,如果与上述设置横挡物321并用,对作物高度的适应范围则更宽。
(三)袋装式或筐装式收获机(简称为袋装式收获机)图44至图56中的整机图各示出了一种袋装式收获机,该类机型的收获装置包括含有一个横置且前轴低后轴高的双轴脱粒器2的脱粒装置3(如图44),或包括含有一个横置的单轴脱粒器即钩齿滚筒1的或双轴脱粒器2的脱粒装置3和谷物输送装置(如图45至图56整机图所示)。脱粒装置3位于整机的前部,其脱下的谷物经前低后高的双轴脱粒器2与防溅罩49之间的入秆导粒通道317直接被扬升至后方的入袋管50(如图44),或经钩齿滚筒1或双轴脱粒器2与防溅罩49之间的入秆导粒通道317归入输送装置而被输送至后方的入袋管50(如图45至图56整机图所示)。入袋管50设置在操作者伸手可及的位置上,其入袋管口的高度至少能使粮粒流入存粮装置即粮袋或粮筐88。
对于直接与含有双轴脱粒器2的脱粒装置相接的入袋管50,还可在双轴脱粒器2的后部下方设有拾漏箱100(如图46和图54),以防粮粒漏损。
为使在换袋时不让粮粒继续流向即将取下的粮袋,入袋管50可分为两个支管,在两支管的汇合处可设有一个转换截粮阀,或各支管分别设有一个截粮阀;也可在具有一定存粮管段的单根入袋管50上设一截粮阀91(如图46和图52)。
所述存粮装置即粮袋或粮筐放置在托袋板89上,托袋板89可以是专设的,也可以由行走装置中的滑行板53兼用。托袋板89的所在位置由具体机型的驱控方式和整机的总体布置确定。为方便装袋卸粮,可采用如下简单有效的措施(1)如图54,将托袋板89铰接在固定架上,托袋时将其平置锁定,卸袋时将其偏转倾斜使粮袋88自动滑下;(2)如图51,在入袋管50外面设置至少两个袋钩92,粮袋88的袋口直接或经袋耳挂在袋钩92上;(3)如图50,两袋钩或至少一个袋钩92系在一端固定于入袋管50上部的具有一定长度的绳索或弹性胶带上,作业中可将多个备用粮袋88的一侧预先穿入绳索或胶带,换带时逐个取用,拉伸胶带使其伸长可轻松地把袋钩92从将要换下的满载粮袋88中退出。
袋装式或筐装式收获机的驱控部分可借用其他农用行走机械,也可采用以下专用方式来实现1、人力轮驱式。由图44和图45可知,该驱控方式的行走装置和传动装置可采用上述低位箱式人力机的基本方式,其区别在于(1)脱粒装置3后下方的滑行板23可兼作托袋板89;(2)手动推拉杆59经传动机构带动双轴脱粒器2(图44),或同时带动钩齿滚筒1与输送装置(图45);为使结构简单,如图44所示,驱动轮61的转向节93可设置在滑行板53的后中部,乘坐在坐垫54上的操作者在做功运动中同时对手动推拉杆59兼施侧向力,整机便可如同手扶拖拉机那样实现转向。
2、手扶式(一)。如图46所示,该驱控方式具有横置在脱粒装置3后下方的轮轴66,轮轴66可驱动左右两个驱动轮61,在驱动轮61的后方有托袋板89,机架79上有延伸至托袋板89后上方的扶把85,发动机经减速或变速机构带动双轴脱粒器2和驱动轮61,操作者扶把步跟作业。
为兼顾转向和方便调节脱粒器的工作高度,可分别或综合地采取以下措施(1)在驱动轮61的前方或后方(整机重心所在一方)的机架底面设一高度可调的滑行板;(2)使两扶把85的离地高度可调,以便当机前高度变化时,扶把的双手保持舒适;(3)如图47和图48所示,操作者可采用如下系带协助作业,其中肩带94的两端分别拴在左右扶把85上,腰带95围在腰部并有左右对称的两段边带96拴在扶把85上;还可增设裆带97,它经两条下边带98与扶把85连接,操作者双腿跟99位于裆带97的两侧;上述各带接触人体受力部位可设有软垫。作业中,适当调节各带的长度可改变脱粒器的工作的高度,操作者的双手可解放出来用于换袋卸粮。
为适应窄道行走,两驱动轮61的轮距最好是可调的,例如,可将驱动轮61的轮轴66的中段和两驱动轮61的轮毂的内孔做成相应的方形或花键,在轮轴66上设有调节轮距的定位孔,根据需要选定轮距后可用定位销或定位螺栓锁定。
3、手扶式(二)。如图49至52所示,该驱控方式在脱粒装置3的后下方设有具有一定横向宽度的滑行板53,在滑行板53的后方有经轮轴设置在传动箱上的一个或两个驱动轮61,发动机80设置在驱动轮61上方的机架上,托袋板89设置在驱动轮61的后方,托袋板89的后上方有从机架伸出的左右两个扶把85,操作者扶把步跟作业,整机的转向依靠对扶把85施加侧向力或经转向离合器来实现。
为较为简便地切断与接合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对于首级采用三角带传动的传动装置,可采用移动发动机的方法来张紧三角带,该张紧机构有一偏心杆101和连接偏心杆101与发动机的推拉杆102,向后或向前摆动偏心杆101,并使其限位,发动机受列推拉便在机座上滑移而使三角带张紧或放松。
为使手扶式收获机在作业中既可步跟又可乘坐,可在扶把85的后下方设有拖板103(图51)或尾轮104(图52)和置于其上的坐垫54,该坐垫54连同拖板103或尾轮104经牵引销(套)与托袋板89连接,需要时装上或卸下。
4、前驱动轮后滑行板式。如图53所示,该驱控方式在脱粒装置3后方有一驱动轮61,在驱动轮后方有滑行板53,滑行板53兼作拖袋板89,滑行板53上有位于入袋管50后方的坐垫54,整机的转向可单独或综合采用如下方式(1)采用横向宽幅的坐垫54,操作者向左或向右移动乘坐位置,使滑行板53左右两边对地的正压力不相等产生不对称的前进阻力而使整机转向;(2)采用入泥舵板106。该舵板106设置在立轴107上,其前部有与转向主动齿轮108相啮合的扇形齿轮,舵板106为扁形并低于滑行板53以使入泥,当收获机直线前进时,舵板106与前进方向平行而阻力很小,当手动或脚动方向盘经主动齿轮108驱动扇齿轮109偏转时,舵板106因有一定侧面积不能划开泥土偏转而带动整机转向。手动方向盘78可经转向轴110设置在操作者正坐时腹部的前进方,以便双手换袋时用腹部控制转向;低位的脚动方向盘其上表面可设凸凹花纹,以使脚动稳健;也可设置同轴的手动和脚动方向盘。(3)采用左右对称的两个脚踏式入泥增阻器(参见图54)。
5、前滑行板后驱动轮式(一)。如图54所示,该驱控方式在整机的后中部有一个驱动轮61,至少在驱动轮61的前方有宽幅的滑行板53,驱动轮61上方有坐垫54,坐垫54的前上方是入袋管50,前下方是托袋板89。整机的转向机构可单独或同时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宽幅坐垫54和滑行板53可分别延伸至驱动轮61的两侧,以使操作者既可采用左右移动来操作整机转向又不会导致整机倾斜;(2)在滑行板53后方的左右两侧各设一个脚踏式入泥增阻器111,其刚性杆112的前端113铰接在机架上,杆的后端固定有易于入泥的耙齿,耙齿最好横排多个间隔,杆的中部有踏板69和使其向上回位的弹簧192,踏下某一侧增阻器111使其入泥,该侧前进阻力增大而使整机向该侧转向,转弯半径由入泥的深浅程度控制。因收获机前进速度较慢,增阻器耗功不多。
6、前滑行板后驱动轮式(二)。如图55所示,该驱控方式在脱粒装置3的后下方有一滑行板53,在滑行板53的后方有左右两个驱动轮61,两驱动轮61的上方有坐势54,发动机80径机座设置在滑行板53上,托袋板89设置在坐垫54前下方的支架上或直接由滑行板53兼用。所述左右两个驱动轮61可同步驱动使整机直线行驶,也可单动而使整机转向,其同步驱动和单动的实现方式可以是(1)两驱动轮61分别设置在传动箱的左右两根半轴伸端,传动箱内设有左右两个转向离合器,两转向离合器同时接合或某一个分离而使整个直线行驶或转向(图中未示)。
(2)两驱动轮61由具有转向离合器的传动箱113的输出轴分别经链传动机构带动(图55)。
(3)如图55所示,滑行板53延至两驱动轮61的前方,或在两驱动轮的前方或之间另外设有滑行板,两驱动轮61经轮轴分别设置在左右对称的两个轮叉114的后端,两轮叉114的前端分别铰接在传动箱113的左右输出轴115上,或铰接在机架上而铰接中心与输出轴115的轴线重合,输出轴115分别经链传动机构把动力传给左右驱动轮61。两驱动轮61低于滑行板53的入泥深度分别由连接在机架与两轮叉114之间的左右弹簧116限制,适当并左右对称地调节弹簧116的弹力或连接位置,可使两驱动轮61获得适合的入泥深度而减少不必要的陷深阻力;克服某一侧弹簧116的弹力使相应一侧的轮叉114带动驱动轮61向上提升一定高度,可使相应一侧驱动轮61的附着力减小以至离开地面,收获机则由单侧驱动轮61驱动而转向。克服弹簧116的弹力使驱动轮61提升的提升机构可由简单省力的杠杆机构来实现,该机构的杠杆117的支点铰接在机架上,其上的一端经拉杆118与轮叉114的中部或后部铰接,另一端设有供操作的踏板69。
上述采用轮叉114的铰接中心与输出轴115的轴线重合的驱控方式,如果拆离弹簧116和杠杆机构中的拉杆118,将轮叉114连同驱动轮61回转至整机的前下方并限位(图55双点划线所示),还可利用设置在视架或坐垫架上的扶把85手扶步跟用于道路行驶。
7、全轮式。如图56所示,该驱控方式在脱粒装置3或谷物输送装置的后下方有两个驱动轮61,在两驱动轮61的后方有一个(或两个)转向轮119,转向轮119的上方有坐垫54,托袋板89设置在驱动轮61与转向轮119之间的机架上,发动机80设置在托袋板89的侧旁或前方,整机的转向可由如下方式来实现(1)如图56所示,将一个转向轮119径轮轴设置在轮叉62上,轮叉62经其上部的轮叉轴63设置在机架的轮叉轴套64上,操纵设置在轮叉62上向两侧伸出的踏板69,转向轮119随轮叉62偏转而使整机转向;如果在两驱动轮61之间设有差速传动装置,将会使转向更为灵活;(2)在传动装置中设有可使驱动轮61单动的转向离合器,这时,上述转向轮119便成为自动适应转向的万向尾轮,当然同样还可以操纵踏板69使其配合转向。
8、前滑行板后驱动兼转向独轮式。该驱控方或在脱粒装置的下方或后下方设有宽幅的滑行板,在滑行板的后方有一个驱动兼转向的驱动轮,驱动轮的上方有坐垫,入袋管和托袋板分别设置在坐垫的前上方和前下方,整机由手动和/或脚动转向盘径转向传动机构带动驱动轮偏转而转向。驱动轮具有驱动和转向双重作用的实现方式可采用类似越野汽车转向驱动桥的半边结构;也可将与驱动轮固定连接的轮轴径轴承安装在可绕转向节回转的轮叉上,轮轴的一端径万向节与动力传动轴连接。
上述各袋装式收获机其脱粒器工作高度的调节可采用如下较为简便的实施方式(1)如图44、49、50、51、52、55所示,在脱粒器或脱粒装置或整个收获装置与滑行板53之间左右对称地各设一支撑杆84,该支撑杆84两端铰接或其中一端与支撑套83连接,改变支撑杆84与滑行板53上的不同铰接孔位或调节与支撑套83的连接长度,脱粒器便可单独或连同防溅罩或连同输送装置绕着其支架的回转中心升高或降低;所述支架的回转中心最好与脱粒器的传动介轮的轴线重合;(2)如图53所示,在一人可绕回转中心156回转的回转架158上设一棘爪157,与其啮合的棘轮159固定在定架上。回转驱动件由与回转架连体的摇杆160和可伸缩的套管161组成,其长度可通过套管调节。手压套管161使脱粒器位于所需要的工作高度后由棘爪157锁定在棘轮159上。
上述各式轮驱机的驱动轮的外周可设有入泥叶片以增加在湿软地块收获作业时的附着力,为使入泥叶片不影响收获机在干硬道路上行走,可在驱动轮外周套上包络叶片便端并可轴向和周向定位的可方便拆卸的箍带或链带;也可将入泥叶片设置在可方便地装卸于驱动轮的箍带或链带的外周上,上路时取下带叶片的箍带或链带。
(四)车前悬式收获机所述收获机的驱控部分及存粮装置可由兼用载货汽车提供,该车及与它配套使用的收获装置的相应特征包括
1)在该车架前部和该收获装置机架上设有或备有可在收获期间安装的相应的悬挂机构,该悬挂机构能在收获时把该收获装置机架整个地悬挂在该车的前方;2)该收获装置中具有把谷物装入该车箱的谷物输送装置,或在该车中还具有相应配套的谷物输送装置;3)在该车与该收获装置中具有把该车发动机的动力分给该收获装置的相应的动力传动机构,或该收获装置具有自给的动力装置,该车宜具有基本适合该收获装置的收获作业前进速度的前进档位的额定速度。
所述兼用货车的车架前端可无固定的保险杆,所述的二者相应的悬挂机构可如下实现1、如图57所示,该机构有一对左右对称可安装在车架370前端的固定支架360,在两固定支架360与收获装置机架361之间有一对左右对称的两端分别与其铰接的双摇杆362,收获装置的工作高度由升降机构调节,左右双摇杆362随调节高度的变化同步偏转而使收获装置稳定在相应的位置上。所述升降机构可以是液压油缸、钢丝绞盘、杠杆机构或如图57所示的螺旋机构363。为使收获装置中向后伸至车厢的升运管后部不受前部高度调节的影响而始终不离开支撑点360,升运管最好有一段可弯曲变形的软管。如果将各摇杆362等长且平行设置,收获装置则以平动调节高度,工作性能更为稳定。
2、在该车架左右纵梁的前段有多个可穿入较大螺栓的横向螺栓孔,其用法如下1)在与该相应配用的收获装置机架的后面固定有左右两根平行后伸的相应臂杆,臂杆后端上有相应的多个螺栓孔可经螺栓固定在该车架左右纵梁上并使该收获装置离地面有一定离度,该收获装置可采用上述不需调高的脱粒装置或使该脱粒装置支架相对于该收获装置机架调高,如采用回转调高法;2)所述车架纵梁上的螺栓孔也可用于固定由车架前伸的悬挂机件,见后述。
3、在车架前部固定有或可安装左右两根基本对称平行前伸一定长度的叉杆,其用法及所配用的收获装置机架特征可如下1)在该收获装置机架上设有左右基本对称的一对或离地高度不同的多对与所述左右叉杆相应的开口向后的槽孔,在该机架的边角处安装有四根可调高度的螺杆支腿,每根螺杆支腿的下端设有可绕螺杆转动且着地面积较大的支撑。该收获装置悬挂在该汽车上用于收获作业或上路时操作步骤如下(1)用手盘旋转四根螺杆支腿使收获装置升高至所需作业高度;(2)开动汽车使左右叉杆插入相应高度的左右槽孔;(3)可使收获装置机架后部与车架前部暂时钩连以防机架向前滑退;(4)用手盘反向旋转四根螺杆支腿使其下端支掌离地至所需高度;当汽车需要与收获装置分离用于运粮时,旋转四根螺杆支腿使其支掌着地,汽车退离。
2)使所述左右叉杆的长度可使其前端伸至该收获装置的重心处的横垂面位置,在该横垂面的左右设有基本对称的两块滑块,两滑块可分别在其垂面的滑行轨道内由其上方的手动螺杆上下推移,滑行轨道和螺杆的相应螺母固定在收获装置机架上,两滑块下部的弧面可与所述左右两叉杆前上部的弧面凹槽相应铰合,整个收获装置机架被左右叉杆托举后可绕左右滑块弧面水平中心线回转,并可轻便地手扶转动该机架,使在该机架前部的脱粒器处在适合作业高度的位置时使该机架回转定位,回转定位机构可以是在该机架后端与该车架前端相应的定位孔销或棘爪,其定位销孔或棘爪板条是多孔位或多齿位的。
4、如图60,在该车架370前部固定有或可安装左右居中的一根或左右基本对称前伸的两根悬臂376,悬臂前端可伸至与汽车相配用的收获装置重心的上方并可挂钢索371;在收获装置机架上不影响收获部件安装及操作方便的位置上安装有机动或手动的钢索卷扬机构,该机构可正反转驱动及制动左右居中的一个或左右基本对称的两个钢索卷扬辊373,由卷扬辊引出的钢索的另一端直接或经定滑轮372改向后挂在悬臂的前端,为防止悬挂后的收获装置的摆动及更方便其前部的脱粒器的调高,在收获装置机架的后端及车架的前端可设相应定位机构,该机构可以是1)在该机构后端设左右两块定位板,该板上有一个或多个基本垂向排列的横向销孔,车架前端固定有具有相应销孔的支架;2)见后叙的铰连机构。
上述的叉杆或悬臂的后部可用横向螺栓固定在车架纵梁前部,悬臂可如图60那样曲折前伸也可斜向前伸。
5、如图58、59、60,在车架纵梁370或纵梁延伸件379的前端或下端固定一根或左右两段具有同一横向轴心线的套管380,(套管内可安装动力传动轴381以方便所配用的收获装置从汽车发动机引用动力),套管的两侧段可作为铰链轴颈,其用法可如下1)如图59,在所述套管380的左右轴颈上铰接左右对称的两根杠杆383,左右杠杆后部可由螺杆连体,杠杆的后端与液压缸384的活塞杆下端385铰接,液压缸体上端与车架370铰接,(液压泵可由汽车或手摇液压泵提供),杠杆的前端可伸到所配用的收获装置的重心处的横向垂面,在该横垂面附近的收获装置机架382的两侧固定有可供左右杠杆383托举该机架的托架,该托架可采用以下形式(1)在该横垂面前后有稍大距离的两对左右对称的短轴或管轴,管轴内也可安装动力传动轴,前后轴位基本同高或前轴稍高;在左右杠杆前上部的与每个短轴相应接触处有一相应弧形凹槽,以防悬挂时的机架前后滑动;(2)如图59,在该横垂面上只有左右对称的一对短轴或管轴386,在左右杠杆的前上部387有半圆凹槽可与短轴铰吻合,同时在该收获装置机架382后端与车架前端或杠杆上有如前所述的机架回转定位机构,例如在机架382后端有一段以短轴386的轴心为中心的弧形板,该板上有多个可供机架回转定位的销孔388与车纵梁前伸件379上的销孔配用以插销定位。在悬挂和收获作业过程中,杠杆前部的高度都由液压缸调节。
2)如图58、60,在该收获装置机架374的后部设有左右两块近乎半圆形的开口基本向后的瓦座390,左右瓦座可相对于该收获装置机架同步调高或固定在该机架后部而且在每个瓦座的上端有斜坡状导轨375,每个瓦座的下端由横向销轴391与近乎半圆形的瓦盖392铰接,瓦盖的另端有横向销孔393或扣钩,以便当左右瓦座与所述车前套管380的左右轴颈对接后可向上旋转瓦盖并使瓦盖另端的销孔393或扣钩与瓦座390上端处的相应的横向销孔394或弹压扣钩互锁而与轴颈形成铰链。另有回转调高机构,可使该收获装置机架374绕所述车前套管的轴颈回转或制动以用于调节位于机架374前部的脱粒器1的工作高度,该机构可如下实现(1)在收获装置机架上安装如前述的钢索卷扬机构,它与所述的车前活性铰链及瓦座上方导轨的合作情况如下a、如图58,由该卷扬机构的卷扬辊373引出的钢索371的另端可挂在该车体的较高处;所述瓦座390上方的导轨375由瓦座向后向上斜伸。当该车瞄准前进对接时,车前套管380沿导轨375滑进瓦座390并使收获装置机架374的后部离地升高,合上瓦盖392并暂锁后即可由钢索卷扬辊373的正、反转或制动来调节或稳定收获装置前部的脱粒器的工作高度;b、如图60,由所述钢索卷扬辐373引出的左右钢索的另端挂在上述车前的左右悬臂376的前端,且使所述瓦座390及其上端的斜坡状导轨375固定在收获装置机架后部的稍低于车前套管380的位置。当机架374被收卷的钢索提升时先使车前套管390沿导轨375滑入左右瓦座390并可合上左右瓦盖392且暂锁,再继续收卷或扬放钢索时则可使机架374回转而使其前部的脱粒器调节到所需作业高度。
(2)由液压系统实现,如图58,该系统的液压缸体395的上端与固定在车架370上的支架由横向销轴396铰连接或由球关节连结,从车前套管380下方前伸的液压缸体由软索397或拉簧悬挂;液压缸活塞杆的前端与其所顶推的收获装置机架下部的相应的某部位的接触或连结关系可以是①活塞杆的前端与收获装置机架下部的支架可由便于拆卸的横向销轴铰连接;②活塞杆前端是球面或横向的柱面或是装有横轴的小滚轮398,在活塞杆中心线399的延长线上有固定在收获装置机架后下部的相应的凹面板401,该凹面的形状与大小在与该车对接时利于与活塞杆前端自动对中或至少使活塞杆前端限位防滑。
为了在软硬程度不同的田地上使瓦座能与车前套管的轴颈直接对接,可采取以下措施a、如图58,使所述固定瓦座390的上端的斜坡状导轨375的下面向后向上斜伸一定长度,并使导轨的后高端不低于车前铰链轴颈的上部,以使该车前进对接时能使轴颈沿导轨375滑入瓦座。
b、使左右瓦座的高度可调。例如,在收获装置机架后部设置一根水平横向的回转轴,回转轴上固定有左右对称的两根后伸一定长度的辐杆,辐杆的后端分别固定所述左右对称的半圆瓦座,回转轴可被动力或手动力矩驱动而回转一定角度且可制动以调节瓦座的高度。也可使瓦座固定在滑块上,滑块在垂向导轨内由螺杆调高。
套管380的中段可制成类似汽车动力桥的形式以方便取用汽车发动机的动力,经纵向传动轴由管壳向后的开口处输入传给管壳内的传动轴再由该轴一端的传动轮传至收获装置。
为了在悬挂过程中易于对准相应的连接机构,可加设对接瞄准装置。可在正坐司机某眼的正前方的驾驶室玻璃上涂上或贴一个长点状标记,在该标记正前方的车架上立一垂杆标记,在配用的收获装置的后部也涂上成一条状标记,当以上三个标记在同一纵垂面上时正好对准活性连接机构及其它该对接的相应部件。
所述该收获装置中或该车上相应的把粮粒装入该车厢的谷物输送装置的后级或末级可如下实现1)如图60,在收获装置机架374的中后部安装一台常用的三辊环带式扬谷器,该扬谷器的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传送带402被带环内的前辊403、后辊404及传送带402上部的压辊405所张紧和驱动,各辊轴水平横置,前后辊中至少有一个主动辊;前辊与压辊之间的传送带上方有入粮斗,该斗的上部是较宽口的入粮口,斗的下部逐渐过渡成横向较长而纵向较窄的出粮口,以使出粮较均匀地落在传送带的中部;后辊404与压辊405之间的传送带402的扬升坡度与传送带的线速度配合以使粮粒主要扬至车厢的中部;在车厢两侧栏板的上边缘上可铰接有一定宽度的滑谷板,以便在有自然风收获作业时可使被风吹偏的粮粒沿滑谷板滑入车厢,滑谷板使用时可由活性支架支撑成滑板状,不用时可下垂或拆下。
为防止传送带上的粮粒被压辊挤至带边下落,可采取以下措施(1)传送带稍宽和/或带速稍大(与仰角配合),可主要或只用传送带的中部来接触与传送粮粒即够传送工效;(2)压辊的外周层套上一圈软质弹性材料和/或使其外周成多槽坑的形状以减少向侧边挤压粮粒;(3)传送带上边的两侧加设档板和/或传送胶带的侧边有向环外立起的突棱,突棱可周向断开成小条,以不影响环形带的挠性变形。
上述三辊环带式扬升器也可用于前述的整个机架回转调高的收获装置,(当回转角改变时),为了使粮粒始终主要扬至车厢中部,可使扬谷器的扬出角度即压辊与后辊之间的传送带的坡度是可调节的,可调的结构方式如下
(1)使压辊405的左右轴承座的位置是可同步前后移位调节的,并使环节传送带可在相应的调节范围内可弹性伸缩变形;(2)使三个辊中的另两个辊的轴承座架铰接在主动辊的辊轴上并可调节回转角度。
在自然风作业时,为保证扬出粮粒不因侧风而偏离到车厢外,可在车厢左右侧栏板的上边棱处各铰接一块可拆卸的滑谷板,需要时用一头铰接的撑杆使滑板被支撑定位在可起到滑板作用的斜坡角度,暂不需要时可分离撑杆的一头而使撑杆和滑板都垂吊在车厢侧板外侧。
2)如图58、59,谷物输送装置中的末级采用安装在收获装置后部的离心风机406,其入粮口或管(以下简称为入粮斗管)的下端与风机一侧的进气口连通,或直接或经闭风器407后连通风机出风管段上的入粮口;该风机的出风管与谷物输运管408可方便对接或分离,为实现自动对接并气密,输送管的前段可用可弹性伸编的波纹管,其前部可用软索或弹簧悬挂;其前端口与装车风机的出风管段的后端口还可用锥形对接口和/或软垫来密封。输运路径方向是以下两者之一a、如图58,输运管向后向上越过该车驾驶室把粮粒吹至车箱,输运管408由收获装置机架上后伸的支架或该车上的支架支撑,适应调节其出粮管段的仰角还可对上扬的谷物进行一次清选;b、输运管从车架下方向后处伸并可向上连通一根或多根装车管,在该车车厢的底板上有一个或多个相应洞孔,在收获作业期间,每个洞孔可安装一根所述装车管,该管上端的出粮口高于车厢栏板顶部,每根装车管可由其上的法兰盘经螺栓固定在车箱底架上,当该车做其它货物运输用时每个洞孔可由与它相应的堵盖把车厢底板上表面堵平。
用于液压倾卸车型的装车管的下端口与输运管上向上的端口可采用内外锥形口自动对接或加软垫使接口气密;装车管的上端可连通用于调节粮粒装车方位的导粮管以利于车厢载满,导粮管可采用弯管、三通管、软管等,它们可在装车管上横向摆动来调节装车方位。
如果采用所述入粮斗管连通其进气口的离心风机作谷物末级升运,为避免粮粒被风机叶片的边缘挤破,可使风机叶片的两侧边径向端边都离风机蜗壳有稍大的距离,或在上述三边缘上或在整个叶片上固定一层类似橡胶或软质塑料之类的缓冲材料;如果采用所述直接连通风机出风管段上的入粮口的入粮斗管,为了减少入粮口处向外的漏风量,可采取以下措施a、使得从该入粮口起到装车管出粮口为止的整个输运管道的截面积始终逐渐扩大以减小入粮口处的静气压;b、采用较大流量而较低风压的风机;c、可利用适当的漏气风速采用敞开入粮斗口对落入的谷物中的轻杂物进行一次分离。
所述把该车发动机的动力分给该收获装置的传动机构可如下实现a、从汽车的变速器中的取力齿轮取出动力或从汽车前置发动机的曲轴的前伸端取出动力(冷却水箱的形式和/或位置可让出向前传输动力的空间);b、取出的动力经过所述的车前的套管壳内的过渡动力传动轴和/或挠性万向传动机构传给收获装置;c、在上述传动路线中设有离合器,该离合器安装在车架上或收获装置机架上;离合操纵机构设在车的驾驶室内或在车外操纵并使操纵手杆可暂锁在使离合器分离的状态,以便启动发动机。
上述分取该车发动机动力的传动机构中可设有可拆离的连轴器以便于该车与该收获装置分离,该连轴器也可设在该车发动机曲轴的前伸端处;采用所述车前套管内的传动轴时,可以从该套管的中段开口输入动力给该轴,(如经锥形齿轮副),由该轴至少一侧端的传动皮带轮或链轮输出动力给收获装置,皮带上可设调整其松紧度的压带轮,以便用拆装传动带来取代可拆装的连轴器。
(五)车底悬式收获机前述收获机的驱控部分及存粮装置可由一种兼用的载货汽车提供,该车具有前置发动机、驱动后桥、由钢板弹簧悬挂的车架、载货车箱,该车及与它配用的收获装置的相应特征包括1)、该车的变速器中至少具有一级基本适合该收获装置的收获前进速度的倒挡,收获时该车退行作业;2)、该车架和其侧伸支架上具有可安装该收获装置部件的相应活性连接机构,在收获作业期间,所述脱粒装置可安装在该车架的后下方即该车后轮的后方,其脱粒器收获幅宽的至少一侧边超出该车轮的外侧,以免车轮损坏边界作物;3)、该收获装置中具有从该车车箱侧边或穿过该车箱底板把粮粒装入车箱的谷物输送装置;4)、该收获装置分取该车发动机动力或另设较小功率的发动机。
此类收获机可采用以下方式来调节其脱粒器工作高度1)、使脱粒器的安装支架经水平横向销轴与该车架铰连接,用手摇降速机构或液压缸使该支架回转调高;2)、使脱粒装置的安装支架固定在该车架后部,且该车上设有可调节车架后部的也即脱粒器的高地高度的或兼用于使该车箱倾卸的液压系统,该系统具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或左右居中的一个(该车的差速器可偏置)液压缸,该液压缸体的下端由水平横向销轴与固定在该车后桥壳管上的支架铰接或经球关节连结,该液压缸活塞杆的上端或该活塞的行程放大机构的液压动力输出端是以下两种铰接方式之一a、对于车箱固定在该车架上的非自卸车型,上述液压动力输出端经由水平横向销轴或经球关节与该车架连结,以使液压缸可在收获作业中通过调节该车架后部的离地高度来调节悬挂其上的脱粒装置中的脱粒器的离地高度;b、对于车箱底架与该车架后端铰连接的液压自卸车型,上述液压动力输出端与车箱底架由水平横向销轴铰连接或经球关节连结;该车还具有可使车箱底架与该车架钩连或脱离的活动挂钩H及可使该车架与该车后桥壳管钩连或脱离的活动挂钩L,当挂钩H使车箱底架与车架钩连且挂钩L不使车架与该车后桥壳管钩连时,所述液压缸可在收获作业中通过调节车架后部的离地高度来调节脱粒器的高地高度;当挂钩H不使车箱底架与车架钩连而挂钩L使车架与该车后桥壳管钩连时,所述液压缸可使该车箱倾覆卸粮。
将收获装置悬挂于该车架后底部的悬挂形式由如下实施方式来实现。如图61、62、63所示,具有单轴脱粒器1或双轴脱粒器2及防溅罩(由侧挡板315和顶罩板49围成)的脱粒装置经其支架410及支架的横梁411由螺栓固定在该车的副梁413的后下部即该车后轮431的后方,脱粒器收获幅宽的至少一侧边超出该侧车轮431的外侧,以免车轮损坏边界作物。该车左右纵梁最好采用上下两层式,以使上部副梁413的后伸段的下部离地更高而适应收获较高的作物。该收获装置中具有的从该车箱435侧边或穿过该车箱底板把粮粒装入车箱的谷物输送装置的各部位经螺栓固定在车架或其延伸支架上。该谷物输送装置的末级升运装置由如下方式来实现1)、由链条刮板升运器或升运搅龙或扬谷器或风机的升运管经车箱的至少一侧栏板的上方把粮粒升运至车箱中,各种升运管的上部出粮口连通向车箱内导粮的导粮管,对于采用液压倾卸的车型,该导粮管可以是可旋转的或可拆卸的,以便卸粮时不阻碍车箱倾覆;2)、在该车的车箱底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洞孔,在收获期间,每个洞孔可安装一段粮粒装车管,该管段上端出粮口高出该车箱的四周栏板,该管段的下端可连通相应的前级谷物输送装置的出粮口,当该车运输其它货物时每个洞孔可由与其相应的堵盖把该车箱底板上表面堵平。所述装车管可经其上的法兰盘由螺栓固定在车厢底架上。
与上述装车管相应的谷物输送装置的末级可以是1)、末级升运离心风机,风机的入粮口可如前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上述装车管;2)、末级叶轮式扬谷器,其出粮口连通上述装车管,装车管可弯成相应的抛物线形状;3)、以上述装车管为外壳构成升运搅龙。对于液压自卸的车型,该装车管的下端与其相应的升运管的上端活性自动对接,上述升运搅龙的外壳和轴也可都分两段在卸粮时自动对接。装车管的出粮口的方位最好可使车箱基本满载或连通可改换装车方位的可横伸的导粮管。
图63是所述液压系统兼用使脱粒器调高和使车箱倾斜卸货的车底悬式收获机的实施例,其车箱435的底架412的后端与副梁413的后端由水平横向销轴436铰接,其收获装置及脱粒器1的安装支架410固定在副梁413的后部;液压缸体428的下端由横向销轴429与支架430铰接,支架430与后桥壳管432连体,其液压缸活塞的行程放大机构由缸体两侧的拉杆427和两侧的扛杆415构成,两拉杆427下端由销轴429铰接,其上端由横向销轴414与两杠杆415的后端铰接,两扛杆的前端由横向销轴419与车箱底架412铰接,两扛杆的中后部销孔由横向销轴416与活塞杆417的上端铰接;为操纵方便,所述的活动挂钩是左右对称地安装在车架大梁370外侧的两个双钩H和L,每侧的双钩连体制成,双钩的中部经横向销轴422与车架大梁370铰接;(最好将左右双钩固定在可转动的通轴422上),至少有一侧的双钩的下部钩L上设有使其脱钩的拉簧425,而其上部钩H上设有能克服拉簧力而使其脱钩的拉索424,拉索可引入驾驶室操纵;其工作过程是当拉簧425使左右下部钩L脱离并使左右上部钩H与车箱底架412上的横轴钩连时,只要控制液压缸428活塞的行程即可调节副梁413后部和脱粒器1的高地高度,以适应收获不同高度的作物;当操纵拉索424克服拉簧425而使左右上部钩H脱离并使左右下部钩L与横销423钩连时,因横销423的支架426与钢板弹簧434由U形螺栓433与后桥壳管紧固一起,所以液压缸活塞上行倾箱卸粮时副梁不会被销轴436提升。还可采用套筒式液压缸来增大其活塞杆行程而不另设行程放大机构。为了当车箱装粮满载与不满载时即车架与后桥距离不同时都可使下部钩L能钩住其相应的横销423,可采用如下措施1)、采用双作用液压缸,当车箱不满载卸粮时,可使活塞下行做功并强制车架与后桥的距离变小直到下部钩L可钩住其相应横销,然后使活塞上行做功倾箱卸粮;2)、使下部钩L相应的横销423离后桥壳管的距离可调,例如使该横销的左右支架426具有多对不同高度的横向销孔,这种支架最好与后桥壳管连体铸造,其位置可在该侧液压缸体的内侧,相应的活动挂钩也安装在该支架的上方即车架大梁的内侧。
该收获机上路运粮时,可使液压缸活塞处于自由浮动状态,它可协助钢板弹簧起缓冲作用。液压阀的操纵机构可设在驾驶室内以方便操作。该机收获作业时可利用后视镜判断退行方向。
收获装置所需动力可如下提供1)、分取该车发动机的动力,例如a、在该车离合器后设一分动器把动力分给车后桥和收获装置各部件;b、从该车变速器中的取力齿轮分取动力经另一纵向传动路线向车后部的收获装置传送;2)、在车架上安装另一较小功率的发动机。
(六)其它机型图64和图65示出了一种仓装式收获机,该机适用与袋置式和车装式收获机基本相同的脱粒装置3和谷物输送装置,其行走装置采用了着地面积较大的履带120,在行走装置的后上方设有粮仓121和复脱清选装置,发动机80和坐垫54设置在粮仓121和复脱清选装置的前方,脱粒装置3的工作高度由液压油缸162或其他有省力机构调节控制,其脱下的谷物经输送装置送至复脱清选装置。复脱清选装置的底部有把干净的粮粒送往粮仓121的横集搅龙163,粮仓121内有与搅龙163轴向相对的横集搅龙164,在两横集搅龙轴端之间有升运搅龙165,在粮仓121上部有与升运搅龙165交叉相接的排粮搅龙166,排粮搅龙166的龙槽底面有一可开可关的进粮口167。当需要存粮时,进粮口167打开,搅龙164停转,清选后的粮粒经搅龙163、165和166排入粮仓121;当需要排出粮仓121内的粮粒时,进粮口167关闭,搅龙163停转或推力相向旋转,仓内的粮粒经搅龙164、165和166排出卸下;当采用随行载货车辆接粮或有专人接粮不需要存粮时,进粮口167仍关闭,搅龙164停转,其他三个搅龙运转。
图66示出一种与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的装箱式收获机,该机的脱粒装置3连同输送装置的前部设置在滑行板53上方的同一支架168上,支架168的后端与手扶拖拉机169的机架铰接,为方便传动,其铰销最好与中间传动轮170的轮轴共轴或共轴线。为避免后伸较长的输运管408弯曲和影响整机转向,输运管408可用绳索或链条171悬挂在支架172上,同时最好使输运管408与拖拉机169跟拖车173之间的牵引销174的垂线相交,并在此处设有球形关节。
(七)收获机的谷物输送装置为避免过多的重复叙述和便于引用,现以T表示谷物输送装置并依谷物的流程来分类编号叙述。
T1大类。其共同特征是,如图44、46、51、54、61、62,它们都配用其后轴位置较高的双轴脱粒器2,其载体把脱下的谷物输送至较高位置,其防溅罩的两侧挡板315、顶罩板49和后方的滑谷板440围成可向后导出谷物的高位导粮通道317。
T11类。如图44、46,T1所述的高位导粮通道317向后逐渐收幅成一根或左右两根入袋管50,即T11类谷物输送装置可用于前述各种幅宽较小且粮袋靠近脱粒装置的轻便袋装机。采用左右两根入袋管时,其公共隔板的前部最好可手控地左右摆动用以控制左右入袋管的出谷量以便一人作业时可不停机而交替更换左右粮袋88。
T12型。如图51,所述高位导粮通道317向后向下使粮粒滑入末级升运风机406的出风管442,与该出风管连通的谷物输运管408把粮粒吹升入粮袋88。
T13类。其共同特征如图54、61、62,T1所述的导粮通道317把谷物归入双轴脱粒器2后方的高位横集搅龙26,该搅龙把粮粒横集至其侧端或中部的出粮口。
T131型。如图54,上述搅龙26中部的出粮口27连通升运搅龙445的外壳的下部入粮口,搅龙445外壳的上部开口连通入袋管50。升运搅龙可由其下部的锥形齿轮副503驱动。
T132型。用于车底悬式收获机时可如图62,T13所述搅龙26中部的出粮口27向下经闭风器407后连通末级升运风机406的出风管442,与该出风管连通的升运管408的上端固定地或自动对接地连通所述安装在车箱435底架上的装车管446。此型也可用于车前悬式收获机。
T133类。对于所述的车底悬式收获机,还可在所述的高位横集搅龙26与该车后桥之间经支架和螺栓安装一个或左右并列的多个升运搅龙或升运离心风机或叶轮式扬谷器,使高位横集搅龙的出粮口27与它们的进粮口(见前述)相应连通,它们的升运管垂直或后倾地向上连通穿过车箱底板的所述装车管446。
T134型。用于车前悬式收获机,所述高位横集搅龙26中部的出粮口27使粮粒落入前述的三辊式扬升器而后扬入车箱。
T135类。用于袋装机或车底悬式收获机,所述搅龙26把粮粒推向其侧端,在该侧安装与搅龙26同轴的链条刮板升运器或叶轮扬谷器或离心风机,它们的升运管把粮粒升运至粮袋或车箱。如图61,在汽车后轮431侧后的与搅龙26同轴的扬谷器37经其扬升管447把粮粒从车箱435侧边扬入车箱,扬升管上端可连通向车箱内弯曲的导粮管。扬谷器37可由链条刮板升运器取代。
T2类。在所述单轴或双轴脱粒器的后下方有纵向的谷物输送装置,它接纳由脱粒装置的导粮通道下落的粮粒并向后向上输送至高位横集搅龙26,该搅龙的后级谷物输送装置可同上述T13类。纵向谷物输送装置可如下实现T21纵向输送带。如图60,传送带448与脱粒器1同宽,其前辐较小以可横置于脱粒器1下后方近处的较前位以利于收集谷物,其后辊450可作驱动辊。为使加大传送带448紧边的上行坡度,可在前辊449后不远处加设上压带辊451和下压带辊452,上压带辊的外周可包一层缓冲材料,以防止粮粒溅射损失。传送带外表面可加设相间的小凸凹,如图中的小锯齿状凸凹。脱粒器的两侧挡板315可向后延伸挡住传送带的两侧。输送带向后上方抛出的粮粒由其后滑谷板440和顶罩板49归入高位横集搅龙26。搅龙26中部的出粮口27可使粮粒落入三辊扬升器的前辊403与压辊405之间的输送带402上。
T22,抖动板。如图56,在脱粒器1的近后方设置一块与其同幅宽的抖动板41;抖动板的前端伸至脱粒器的后下方以利于接纳脱出粮粒,抖动板的上端的后下方有高位横集搅龙26,抖动板的上表面具有侧视图形为锯齿状的横向凸棱与凹槽42,抖动板被驱动而作斜上斜下的小幅度的往复抖动时把其上粮粒向后向上抛升,其两侧挡板可由脱粒器的侧挡板向后延长而成。抖动板可由其骨架上部的曲柄机构43驱动,其骨架的低位部可与摇杆44铰接,摇杆另端与机架铰接。抖动板的前段还可向前弯伸并经滚轮被限位在基本水平的导轨内作前后抖动。
T3大类。如图45、49、50、52、53、55、56、57、58、59、60、63、64、66所示,此类谷物输送装置的共同特征是,所述脱粒装置防溅罩的两侧挡板315、顶罩板49把粮粒归入单轴脱粒器1后方的与其同幅宽的低位横集搅龙28,搅龙28的槽壳29与脱粒器之间可加设滑谷板30。搅龙28把粮粒横推至其中部或侧端的出粮口,该出粮口连通如下谷物升运装置T31型。如图50、53,安装在上述搅龙28的轴伸段的叶轮扬谷器37的扬升管36连通入袋管50。
T32型。如图45、55、64,链条刮板式升运器31的下端链轮与搅龙28同轴,升运器的上部出粮口连通入袋管50或复脱清选装置(见图64)。
T33,如图49,所述搅龙28的出粮口连通升运搅龙504下部的入粮口,升运搅龙504的上部出粮口连通入袋管50。(凡与低位搅龙28同轴的升运器可安装在搅龙28的某侧轴伸段上,如果设置在搅龙28的中部,该升运器外壳的前方可加设俯视图形为顶角向前的角形状的粮粒反射板以使粮粒不向前下方反射而损失)。
T34型,如图59,与上述低位横集搅龙28同轴的小扬谷器把粮粒扬入其后的较大扬谷器37,其扬升管36上端经闭风器407连通升运风机406的升运管408,升运管408从车架底下连通前述的装车管。
T35。如图52、57、58、63、66,所述低位横集搅龙28左右两段正、反向的螺旋叶片可把粮粒横集至其中部或某侧的某处,该处的搅龙槽壳29向后下方开口连通吸运管38,吸运管的上端连通粮杂分离器39的扩腔部,分离器39的顶部开口经吸气管40连通吸气离心风机的进气口而使低压罐工作时保持的负压能吸升谷物,粮粒因重力下落经分离器下方的闭风器407进入末级升运风机406,升运风机的升运管408连通入袋管50或装车管。
所述的吸气离心风机可以是(1)专用的吸气排杂风机,即只有谷物中的轻杂物能经吸气管进入吸气排杂风机再经该风机的出风管吹出机外;(2)如图52、57,吸气离心风机同时也是所述末级升运风机408,其进风口只连通吸气管40。所述分离器39可采用通常的容积式或旋风式分离器等,所述闭风器可以是转叶式的或单向阀式的。所述单向阀式闭风器可以是如图51、52、57、66所示的一种铰接在给粮管501内的利用重力和/或弹力关闭的阀门,它由为推开阀门而堆积在其上一定厚度的谷物来阻隔吹运管408的气流向吸运管回流。上述无论哪种型式都可用于前述两种兼用载货汽车式收获机。
当用于车底悬式收获机时,如图63,分离器39的罐体可安装在车后轮431的前方、车纵梁370的外侧,也可占车箱侧外的空间,其下部可向车内倾斜以使粮粒可经闭风器407落入安装在车纵梁上的升运离心风机406的出风管442。如另采用吸气排杂风机,其叶轮可与升运风机406的叶轮同一横轴安装。吸运管38可由车中部穿过车纵梁上的圆孔502后连通分离器39。
(八)谷物分离,复脱和清选装置为了提高收获作业的效率,防止谷物在输送过程中发生破损和获得纯净的粮粒,上述各类收获机还可单一或综合选择地附加谷物分离、复脱和清选装置。
图50示出一种溜筛126,固定设置在升运管36与入袋管50之间,依靠筛片的倾斜和发动机在运转中不可避免的振动而使谷、杂分离。
图51、52、57、66示出了一种极为简单的尾气清选装置127,该装置具有与吹运管408串通而过流面积相对扩大的清选流道128,进入清选流道128的带粒气流减速至粮粒的悬浮速度(约7米/秒)以下使粮粒沉降并经斜面129滑入入袋管50(或出粮管),而轻杂物继续悬浮被气流带入排杂管130直至排出机外或排入拾杂箱。为了提高清选效果,还可在清选流道中设置百叶滑板131,该百叶滑板131的上斜面面迎来流方向,其排列间距和斜面的坡度至少可让粮食粒顺利滑下。
根据上述扩管减速沉降原理,还可采用如下尾气清选方式(1)如图67,吹运管408上端的相对扩大的清选流道128的上部有一曲面132,它可使随气流减速的粮粒向下反射迅速落入出粮管50,而轻杂物继续悬浮被气流带入排杂管130。
(2)如图68,在吹运管408上端口的近上方有一枣核形的中空的封闭的内壳132,内壳与外壳133由筋骨固定在吹运管408上,内、外壳之间构成横断面为环形且截面积渐扩的清选流道128,随气流进入清选流道128的粮粒减速沉降经外壳133下端与吹运管408之间的环形出粮管134落入斜滑槽135,最终进入存粮装置,而轻杂物仍随减速气流上行经排杂管130排出机外。
(3)如图69,其吹气管408连通过流面积扩大的清选流道128,清选流道128的下表面136倾斜可使沉降的粮粒滑入出粮管50,而轻杂物随减速气流经排杂管130排出机外。
在上述图67至图69所示的三种尾气清选装置中,为防止轻杂物沉降或粮粒被吹至排杂管,最好在吹运管408的出口与出粮管50的进口之间设有只允许气流和粮粒通过的过流网137或还在清选流道128或其附近排杂管130的外壳上设有泄流口,该泄流口有只透气而不能让谷物通过的栅栏138和具有一定重力或弹力的堵气板139,堵气板139铰接在清选流通128或排杂管130的外壳上,当清选流道128内的气压过高时,堵气板139被气流推开而放气,也可由人工调节堵气板的开度。
为了提高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允许脱粒断穗而采用较为简便的复脱装置完成复脱是经济合算的。图57和图72示出一种在容积式粮杂分离器39的内腔中增设复脱器的兼用结构,其兼用方式是在分离器的壳体140内横置一个可定轴转动的纹杆式或击齿式复脱滚筒141,在复脱滚筒141的下方设有凹板筛142,为使粮杂分离而且只对杂余进入复脱,在凹板筛142一侧的上方还可设有与其相接的栏杂筛143,由吸运管38吸送的谷物经弯管144进入复脱滚筒141的上方,由于分离器壳体140的内腔过流面积增大和惯性作用,谷物在沉降的过程中继续向前运动,其籽粒穿过栏杂筛143落入给粮管501,而杂余则被截留而落入复脱器,复脱滚筒141按箭头所示方向旋转,杂余被卷入复脱滚筒141与凹板筛142之间的脱粒间隙,被脱下的籽粒穿过凹板筛142落入给粮管501与未经复脱的粮粒汇合经单向阀407注入吹运管408,而杂草则从脱粒间隙排出被吸运气流带入风机406。
图52所示的复脱器145与图57、72所示设置在分离器内腔中的复脱器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其设置在钩齿滚筒1的后方可同时兼作横挡物使用。
图73是在容积式分离器的内腔中增设复脱器的另一种兼用结构,其工作原理与上述方式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它是轴流式的,由气流输送的谷物经复脱滚筒141前段的螺旋齿146及凹板筛142前段的栅格筛148把籽粒与杂余分离,并把杂余推往复脱滚筒141与凹板筛142及螺旋导板147构成的脱粒间隙中,复脱后的杂草从复脱滚筒141的另一端排出,并与从栅格筛148和从凹板筛142分离出来的籽粒重新汇合落入给粮管501。
上述栏杂筛143最好采用如图74、图75所示的结构,其筛条149均匀间隔垂直或倾斜向下悬伸,以免挂草。
图70示出了一种可与各式输送装置配套使用的复脱清选装置。请装置在清粮室150的上方有一横置的复脱器,复脱器的复脱滚筒141可以是纹杆式的或击齿式的,设置在由上半部的螺旋导板147和下部的凹板筛142所围成的圆筒形内腔中。圆筒形内腔的一端与粮管501相通,另一端与排杂管130相通。从粮管501进入内腔的谷物在复脱过程中其粮粒从凹板筛142穿过落入清粮室150,而杂草在复脱滚筒141与螺旋导板147的作用下作轴向移动而从排杂管排出。进入清粮室150的粮粒受到风扇151的偏吹使轻杂物从排杂口(管)130排出机外,经清选后的干净粮粒则落入下方的横集搅龙164而被送往存粮装置。
图71示出另一种可与各式输送装置配套使用的复脱清选装置。该装置的复脱与清选部分与图70所示结构相同,其区别在于在复脱器的上方另有一个斜置的圆筒筛152,此圆筒筛可以转动,其较高的一端与粮管501的圆形管口153套接,较低的一端经给杂槽154与复脱器的入杂口相通。作业时,从粮管501进入圆筒筛152内的谷物在圆筒筛适当转速的翻动下把粮粒与杂余分离,被分离出来的粮粒落入清粮室150,而杂余则从圆筒筛152的低端经给杂槽154进入复脱器经复脱器复脱出来的粮粒穿过凹板筛142同样落入清粮室150。
图64和图65所示复脱清选装置也可与各式输送装置配套使用。该装置在清粮室150的上方有一由曲柄连杆机构176带动的下吊式谷、杂分离筛177,其一端位于与输送装置的出粮口相接的给粮口501的下方,另一端的下方有由复脱滚筒141与凹板筛142组成的复脱器,凹板筛142的后上方有与其相接的滑板178,从给粮口501落在分离筛177上的谷物被分离后其籽粒直接下落,而杂余则从分离筛177的层端经滑板178进入复脱器,风扇151的风流从复脱器的上、下两空间通过,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的复脱滚筒141使从脱粒间隙出来的杂余向上抛扬,已脱完粒的轻杂物被风流吹出排杂管130,而尚未完全脱粒的杂余因比重较大不能随风飘移过远而再次进入复脱器,如此循环直至完全脱粒排出机外为止。调节偏风板179,可获得适合的循环复脱次数。被复脱器脱出的粮粒和从分离筛177分离出来的粮粒经清选后落入横集搅龙164被输往存粮装置,而轻杂物从排杂口130排出机外。
(九)具有纵置脱粒器的脱粒装置所述脱粒装置也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形式。如图76至图78所示,该式脱粒装置包括脱粒器、分禾器319和防溅罩200。脱粒器宜采用如上所述的单轴脱粒器即钩齿滚筒1,将其经基本与前进方向平行的轴199单个或多个横向间隔排列地纵置在高度不变或可调节的支架上,其工作高度如同上述横置式,其入秆工作面17可接触原生禾秆的腰部。分禾器319为前端尖且至少两侧有斜棱或斜面的锥体,间隔排列分设在每一个钩齿滚筒1的前方和脱粒装置靠近钩齿滚筒入秆工作面17一侧的前方。防溅罩200为具有每一个脱粒器围罩空间197的壳体,其前面有与分禾器319的排列间隙相衔接的高于作物的入秆口196,每一围罩空间197中位于钩齿滚筒入秆工作面17的一侧的侧罩面195与钩齿18齿顶之间的间隙宜小,主要经齿高和齿间构成的空隙与地面相通,另一侧与其下方用以将谷粒导入横置搅龙28的纵置溜槽194相通。为使被收原生物秆顺利地进入和通过钩齿滚筒1的工作齿区并获得良好的脱粒效果,防溅罩200的前面可全方位敞开或其前罩面193最好具有与分禾器319相应的向前渐扩的斜面192,钩齿滚筒上的钩齿18宜采用螺旋线间隔分布,其螺线头数即同一轨迹单面内的齿数最好能使待进入的直线状态的原生禾秆20不同时接触多个同一轨迹平面的钩齿18(也包括有一定高度的非钩齿齿数)。工作时,整机的前进使相对后移的原生禾秆20在分禾器319和前罩面的斜面192的分理导向作用下向入秆口196靠拢并进入钩齿滚筒的入秆工作面齿区,钩齿滚筒相对于禾秆20向上运转使其弯曲而把穗部引至上部脱粒区191进行脱粒,被脱下的谷粒经防溅罩200、溜槽194和搅龙28输向后续输送装置而被脱完粒的秸秆原生退离脱粒装置。为尽量降低钩齿滚筒的工作高度以适应较矮作物的作业要求,溜槽194也可由纵置的搅龙取代。该纵置式脱粒装置可使禾秆在相对于钩齿滚筒作轴向移动的脱粒过程中的脱粒区高度不变因而可加长滚筒来延长单穗的脱粒时间或提高收获机前进速度。
(十)原生脱粒稻麦收获机的收获作业行走转向的自动控制系统在较大型的尤如车底悬式收获机上可增设收获作业行走转向的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如图79)1、在收获机45前部的脱粒器1的至少一侧的下方或后方设有靠近外侧的感压板B1和靠近B1内侧的感压板B2,每块感压板当受到刚收获后的禾秆的弹压力时可改变由它控制的至少一个电开关的开关状态,由感压板B1和B2控制的全部电开关的开关组合状态及由其电路所操纵的收获机转向执行机构的工作状态是以下三种a、当前趟已收获作物面S1与当趟刚收获作物面S2的交界线L在感压板B2的内侧时,两感压板都无刚收获禾秆弹压,全部电开关的组合状态经其电路操纵转向执行机构使收获机向左转弯或减小左转的转弯半径;b、当交界线L在感压板B1的外侧时,两感压板都受到刚收获禾秆的弹压,全部电开关的第二种组合状态经其电路操纵转向执行机构使收获机向右转弯或减小右转的转弯半径;c、当L在B1与B2的可感压部位之间时,全部电开关的第三种组合状态经其电路操纵转向执行机构保持收获机转向轮的已有偏角;2、在所述两感压板的机另侧有低位的压禾滚(也可利用行走轮)或割刀以使处在交界线L外侧的已收获禾秆的弹压力明显比处在交界线L内侧的刚收获禾秆的弹压力要小而不能改变感压板的电开关的开关状态。
见图80,感压板B1控制的两个常开电开关K11、K12及直流电源46共同操纵直流电动机M,电动机驱动收获机转向减速传动机构。与上述相应的三种工作状态是a、两感压板都无刚收获禾秆弹压,即电开关K11和K12断开而K21和K22闭合,这时电动机M的转向使收获机向左转或减小左转的转弯半径;b、两感压板都受刚收获禾秆弹压,即电开关K11和K12闭合而K21和K22断开,这时电动机M反转,收获机向右转或减小右转的转弯半径;c、当L在B1与B2的可感压部位之间时,B1不受刚收获禾秆弹压而K11和K12断开,B2受到刚收获禾秆弹压而K21和K22也断开,电动机无电流经过,收获机转向轮偏角不变。
使用方向盘转向时,为了避开电动机转子的惯性阻力矩,可设拨叉使经滑键与电机轴连动的传动轮可轴向滑移而使其处在分离状态。
对于有液压系统的收获机,例如已有液压倾卸装置,可利用液压缸来控制收获机转向。如图81,不收获作业时,可用手动方向盘驱动某轴601转动而带动其辐杆602摆动,辐杆另端通过长孔活销机构603使液压缸的控制阀604的阀芯605滑动,阀体604可与机架608铰接,阀芯605外端与辐杆602由销轴603铰接。收获作业时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双作用液压缸推拉转向臂转向,且转轴601有回位弹簧(如扭簧)使其趋于保持在中立位置。在上述辐杆602上固定一块永久磁钢606,与其匹配的电磁铁607上绕有直流线圈609,线圈的两端如图80那样经感压开关组与直流电源连接,上述四个电开关的三种工作组合状态正好相应于此例中的磁钢606三种位置的工作状态a、线圈609正向导通,磁钢606吸合,液压阀控制液压缸使收获机向某一侧转向;b、线圈609反向导通,磁钢606受到排斥力而控制收获机向另一侧转向;c、线圈609不通电,磁钢606被回位弹簧保持在中立位置,因而液压阀604使液压缸活塞稳定在已有位置,收获机的已有行进状态保持不变。
永久磁钢606可由软铁取代,该软铁可与左右两块电磁铁分别吸合,左右电磁铁受所述感压开关的控制转向。执行机构也可借用收获机发动机的动力,例如,分取发动机动力经一个小型换档箱后把动力传至方向盘轴系,该换档箱的拨叉由上述电磁铁来转换至其正档、倒档或空档三种工作状。
为使转向自动控制系统工作更稳定可靠,可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感压开关流过大电流,例如,用感压开关控制其相应的大电流三极管的基极小电流或控制继电器;2、为了使该自控系统处在所述工作状态C时收获机转向轮的偏角不自行改变,可在转向传动轴系中加设阻尼或制动机构,例如可设计电磁制动闸并使三种工作状态的转换同步协调;3、为防止感压开关每次启动转向执行机构至其停止动作的时间过长,即为防止每次改变转弯半径的量都过度,可在感压开关电信号的转换电路中加设定时器,即定时器有电信号输出的时间才是转向执行机构的动作时间。每个定时器的功能最好是1)、每当接受到感压开关电信号时开始输出电信号并保持t1时值后停止输出;2)、每次输出完毕后保持t2时值的停止输出状态,即在t2时值内有输入也不输出;3)、t1、t2时值分别可调。在收获实践中,可把控制工作状态a及b的定时器的时值t1及t2分别调节到使处于工作状态C的平均时间最长。
(十一)稻麦秸秆处理根据农业专家们的愿望,秸秆最理想的处理办法是直接还田做肥,肥效最高,成本又低,而割后运回村寨脱粒后再过馥还田,秸秆的有机成份损失多、肥效差、也浪费运力。免割脱粒后的稻麦秸秆直接翻压深埋的梨具还可如下实现在畜力或机动的单铧或多铧犁的犁镜的前方的一根作物秆长度的距离内拖挂有一定宽度和重量的横置的压滚或压梳,以顺向地压倒并压住秸杆的上部,以利于其后的犁镜把秸秆翻压深埋做肥。压梳横梁上指向下的短梳还可把不顺向的禾秆也梳理至犁铧前进方向以更利于深埋及耙耕作业。
如需割下秸秆,该机可在脱粒装置的后下方加设切割装置,加图57所示,其割刀181可设置在距离脱粒装置后部大于禾秆长度的位置上,其割下的秸秆由设置在割刀181后上方的横向输送带182输送至收割机的一侧铺放在地面上。
权利要求
1.一种至少可横置于其稻麦收获机的脱粒装置前下部的稻麦原生脱粒器,它具有众多脱粒击齿和可被驱动并携带脱粒击齿绕着基本水平的单根轴或者多根平行轴作环周运动的载体,击齿固定在有一定轴向宽度的载体的外周面上并向外伸出一定的长度,击齿的齿体之间具有若干周向或者基本周向连通的存秆空间,也称为存秆通道,载体外周面的单纯环周运动的轨迹面中的接触原禾秆腰部的入秆工作面是弧形面,所述环周运动的工作运行方向使处在弧形入秆工作面上的击齿向上运动;其特征是,所述众多脱粒击齿全部或者部分是钩齿,所述钩齿的齿体上在其工作环周运动方向的至少一侧具有至少一个具有一定侧向几何分量的突起或者伸出的部分,简称为突伸部分或突伸,离载体较远的突伸称为外层突伸;突伸的伸端与其相邻的齿体之间具有入秆间隙,该入秆间隙在工作中具有使原生禾秆较通畅地进入其相应的存秆通道的通畅性;在所述每个存秆通道的外周有钩齿的外层突伸;至少侧向几何分量较大的外层突伸上的靠近其自身轨迹环外的棱或面形成齿坡,齿坡棱面的倾向和坡度使弹压其上的原生禾秆易于由其齿顶方滑入所述的存秆通道;齿顶的轴向宽度较小以利于插入原生禾秆丛隙;外层突伸上靠近其自身轨迹环内的棱或面形成齿钩,齿钩棱面的倾向和坡度使该齿钩至少在其相应的工作线速度下能够向其存秆通道内钩压已从入秆间隙进入该存秆通道的禾秆;至少钩齿的外层突伸的伸端与其相邻齿体之间的所述入秆间隙除具有所述的通畅性之外还具有使原生禾秆只进不出的所谓单向性;每个存秆通道的可存秆的有效横截面积的大小至少能够容纳其对应收获幅宽内的该进入而尚未退离的全部暂存禾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稻麦原生脱粒器,其特征是,所述单个钩齿是弹性和/或离心变形钩齿,该类钩齿的至少外层突伸与其齿身之间是弹性连接和/或铰连接的,其弹性力的方向和/或其铰链轴的方向至少使得其外层突伸在工作中所受到的禾秆弹压力、打击反力、自身的离心力和/或弹性力等力的合力的变化过程中可变形或位移而使其伸端相对其齿身产生位移而使得其伸端侧边的所述入秆间隙的有效宽度可随禾秆的弹压力的改变而自动调节,从而使其更易于具有入秆通畅性和单向性功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稻麦原生脱粒器,其特征是,当其击齿工作运动到载体较上部的所谓脱粒区时各击齿的主要迎击棱面在其上每点处的倾向与该点处的工作线速度方向的夹角(该夹角称为该点处的迎击角)是较小的锐角,该较小的迎击角则可与较大的击齿工作线速度配合;所述迎击棱面在其上某点处的倾向是圆滑迎击棱面在该点的切面的倾向或是非圆滑迎击棱面的假设光滑包络面在该点的切面的倾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稻麦原生脱粒器,其特征是,其击齿的各主要迎击棱面上各点处的所述迎击角的大小随该点位而变化,其变化规律是当击齿工作运动到所述脱粒区时,其迎击棱面上工作线速度越大的点位的相应迎击角越小,这种随大而变小的理想程度是使脱粒器在同一适合的工作转速下各迎击棱面上各点处对秆穗的打击力效几乎等同,以最利于既加快脱粒又减少断穗及含杂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稻麦原生脱粒器,其特征是,它的击齿的载体是单轴滚筒,固定在滚筒外周面上的钩齿的齿身是周向或基本周向延长的隔板,轴向相邻的隔板基本互相平行、等距分布,其突伸固定在隔板上或与隔板连体制成,隔板之间是存杆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一种稻麦原生脱粒器,其特征是,在脱粒器的齿顶上和/或齿顶近处设置有密而小的牙纹以加强对半倾伏禾秆的扶直作用。
7.一种原生稻麦收获机,它包括收获装置、存粮装置及驱控部分;所述收获装置至少包括脱粒装置,或还包括在脱粒装置与存粮装置之间的谷物输送装置;所述驱控部分具有行走及其转向装置、操纵机构及动力传动机构;所述存粮装置和/或驱控部分是该机专用的或借用配套的;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装置具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个或多个脱粒器和用以围挡溅射谷粒的防溅罩,脱粒器的轴可横置或纵置,脱粒器的入秆工作面可接触即收原生禾秆的腰部,脱粒器与防溅罩之间有入秆导粒通道,该通道的一端是入秆口,其另一端与存粮装置或谷物输送装置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原生稻麦收获机,其特征是,在该收获机的单轴或双轴脱粒器的前上方设置有与脱粒器同幅宽的防溅帘,该帘具有安装在脱粒器防溅罩的顶罩板的前缘的横梁以及其上端固定在横梁上的一横排或多横排的帘条,各帘条基本平行地向下伸出,帘条的下端悬空并接近脱粒器前上部的齿顶,帘条之间至少能较顺利地通过作物秆穗。
9.一种可提供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收获机的驱控部分的兼用载货汽车,它及与它配套使用的所述收获装置的相应特征包括1)、在该车架前部和该收获装置机架上设有或备有相应的可在收获期间安装的悬挂机构,该悬挂机构能在收获时把该收获装置机架整个地悬挂在该车的前方;2)、该收获装置中具有把谷物装入该车箱的谷物输送装置,或在该车中还具有相应配套的谷物输送装置;3)、在该车与该收获装置中具有把该车发动机的动力分给该收获装置的相应的动力传动机构,或该收获装置具有自给的动力装置;
10.一种可提供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收获机的驱控部分的兼用载货汽车,它和与它配用的所述收获装置的相应特征包括1)、该车的变速器中至少具有一级基本适合该收获装置的收获前进速度的倒档,收获时该车退行作业;2)、该车架和其侧伸支架上具有可安装该收获装置部件的相应活性连接机构,在收获作业期间,所述脱粒装置可安装在该车架的后下方即该车后轮的后方,其脱粒器收获幅宽的至少一侧边超出该侧车轮的外侧,以免车轮损坏边界作物;3)、该收获装置中具有从该车车箱侧边或穿过该车箱底板把粮粒装入车箱的谷物输送装置;4)、该收获装置分取该车发动机动力或另设较小功率的发动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兼用载货汽车,其特征是它还具有可调节该车架后部离地高度的或兼用于使该车箱倾覆自卸的液压系统,该系统具有左右对称的两个或左右居中的一个液压缸,该液压缸体的下端由水平横向销轴与固定在该车后轿壳管上的支架铰接或经球关节连结,该液压活塞杆的上端或该活塞的行程放大机构的液压动力输出端是以下两种铰接方式之一a、对于车箱固定在该车架上的非自卸车型,上述液压动力输出端经由水平横向销轴或经球关节与该车架连结,以使液压缸可在收获作业中通过调节该车架后部的离地高度来调节悬挂其上的脱粒装置中的脱粒器的离地高度;b、对于车箱底架与该车架后端铰连接的液压自卸车型,上述液压动力输出端与车箱底架由水平横向销轴铰连接或经球关节连结;该车还具有可使车箱底架与该车架钩连或脱离的活动挂钩H及可使该车架与该车后桥壳管钩连或脱离的活动挂钩L,当挂钩H使车箱底架与车架钩连且挂钩L不使车架与该车后桥壳管钩连时,所述液压缸可在收获作业中通过调节车架后部的离地高度来调节脱粒器的离地高度;当挂钩H不使车箱底架与车架钩连而挂钩L使车架与该车后桥壳管钩连时,所述液压缸可使该车箱倾覆卸粮。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兼用载货汽车,其特征是在该车的车箱底板上有一个或多个洞孔,在收获作业期间,每个洞孔可安装一段粮粒装车管,该管段上端出粮口高出该车箱的四周栏板,该管段下端可连通相应谷物输送装置的升运管,当该车运输其它货物时每个洞孔可由与其相应的堵盖把该车箱底板上表面堵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稻麦原生脱粒器和多种类型采用该脱粒器的稻麦收获机。所述脱粒器是其外周设有众多钩齿的钩齿滚筒或钩齿带,它能够把原生物秆钩引弯秆至自身的上部一次完成脱粒而供以直接收集或只对少量杂余进行后续处理;与其组配而成的稻麦原生脱粒收获机可以有人力机、自走式或机引式等大中小多种机型,整机轻、便、简、廉、低耗、高效,适合各种地理条件和各种生产规模的使用要求,有利于普及推广。
文档编号A01D41/00GK1194771SQ98107189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1日
发明者陈兴中, 陈兴芳, 陈兴安 申请人:陈兴芳, 陈兴中, 陈兴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