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37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花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培植树木、花草等植物用的花盆。
现有技术中,花盆广泛用于培植树木、花草等植物。
这样的花盆是有底筒状烧制物,底部设有排水孔。当浇入花盆内的水量多时,水就从排水孔排走。
但是,上述花盆中的保水量,取决于保持水分的培土量。因此,当花盆小、收容的培土量少时,必须频繁地浇水。
另外,当因旅行等长期外出时,培土中的水分量减少,植物容易枯萎。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长期不浇水植物也不会枯萎的花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记载的花盆,其特征在于,把种植植物的种植部和储存水的储存部接近设置,隔开种植部与储存部的间壁部用具有水渗透性的材质形成。
即,种植在该花盆种植部内的植物,吸收种植部培土中的水分,当培土中的含水量减少时,储存在储存部的水通过间壁部补给到种植部的培土中。
第二方面所述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为容器状的花盆本体的底部,立起筒状间壁部,将种植部和储存部分隔形成于间壁部的内侧和外侧。
这样,用间壁部全面分隔种植部和储存部,可促使水从储存部向种植部渗透。
第三方面所述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将花盆本体的周壁部的上缘与间壁部的上缘连接,在周壁部上开设向周壁部与间壁部之间补给水的补给孔。
即,上述种植部设定在间壁部内侧,上述储存部设定在间壁部的外侧,所以,能增大储存容积。由于将花盆本体的上缘与间壁部的上缘连接,所以,形成于间壁部与花盆本体周壁部之间的储存部的开口面积狭窄。由于在周壁部上设有补给水用的补给孔,所以,可防止储存在储存部内的水蒸发,并且,在花盆倒转时可使水的流出限制为最小。
第四方面所述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备有可装卸地安装在补给孔上的盖。
这样,可防止水从补给孔蒸发,以及防止花盆倒转时水的流出。
第五方面所述的花盆,其特征在于,上述花盆本体由在周壁部上涂敷了釉药的烧制物形成。
这样,可防止水从花盆本体的周壁部渗出及蒸发。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的使用形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实施例花盆的制造工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实施例的外侧构造的断面图。
图6是表示图4所示实施例的内侧构造的图。
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1实施例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花盆1的图,表示该花盆1的断面。形成该花盆1的花盆本体2是陶器制的,由圆形底部4、周壁部5和筒状间壁部6构成。底部4的中央开有排水孔3。周壁部5从该底部4的外周缘立起。间壁部6在周壁部5的内侧,沿着底部4的外周缘立起。在该间壁部6的内侧,形成由该间壁部6和底部4构成的向上方开口的种植部9,在该种植部9内盛有种植花7的培土8。上述周壁部5的中央部向外方鼓出,周壁部5的上端通过连接部10与间壁部6的上端相连。这样,如图2如示,花盆1的外观成形为约球状,在种植部9的外周部形成储存部12,该储存部12由间壁部6、周壁部5、底部4和连接部10包围,内储存着水11。
在花盆本体2的周壁部5的上部,设有向储存部12补给水11用的圆形补给孔21、21,在周壁部5和底部4的外面,全面形成防止水11渗透的防水层22、23。该花盆1备有可装卸地安装在补给孔21、21上的盖24(在图1中只表示了盖24安装在一个补给孔21上的状态),在该盖24的前端形成内嵌于补给孔21的止脱部25。
形成该花盆1时,如图3所示,在外侧构造部成形工序31,用一般花盆成形用坯土,成形由周壁部5和底部4构成的外侧构造部。在内侧构造部成形工序32,用上述坯土成形构成间壁部6的筒状内侧构造部。然后在组装工序33,将内侧构造部收容到外侧构造部内,使内侧构造部的下缘与外侧构造部的底部4一体化,同时,用形成连接部10的坯土,使内侧构造部的上缘与外侧构造部的上缘一体化,这样就形成了花盆本体2。
接着,在干燥工序34使该花盆本体2干燥后,在涂釉工序35,对干燥了的上述花盆本体2的周壁部5和底部4的外面,涂敷一般花盆所用的釉药,在烧制工序36烧制该花盆本体2。这样,在涂敷了釉药的周壁部5和底部4的外面,形成防止水11渗透的防水层22、23。而未涂敷釉药的、将种植部9与储存部12隔开的间壁部6,容许水11渗透,确保渗透性。
上述构造的本实施例,在使用花盆1时,先把培土8放入形成在中央的种植部9内,然后,把花7种入该培土8内并浇透水。再从设在花盆本体2周壁部5上的补给孔21、21,向形成在种植部9外周部的储存部12内补给水11。
这时,种植在该花盆1的种植部9内的花7,吸收种植部9内培土8中的水分,当培土8中的水分含有量减少时,储存在储存部12内的水11便通过在涂釉工序35未涂敷釉药而确保渗透性的间壁部6,补给到种植部9的培土8内。这样,种植部9内的培土8中可长期确保适当的含水量。
因此,即使是保持水分的培土8的量小的花盆,也不必频繁地浇水11,可减少浇水的麻烦。另外,即使因旅行等长期外出,也可以长期适当地保持培土8中的含水量,所以,可防止因培土8中水分的减少而导致花7的枯萎。
由于在容器状花盆本体2的底部4上立起筒状的间壁部6,将花盆本体2内分隔成间壁部6的内侧和外侧,形成种植部9和储存部12,所以,种植部9与储存部12相邻,与只在种植部9和储存部12相接的面上形成间壁部6的形式相比,可以将间壁部6的面积设定得较大。这样,可促进水11从储存部12向种植部9渗透。
由于在由间壁部6分隔的内侧形成种植部9,在间壁部6的外周部形成储存部12,所以,与储存部12形成在间壁部6内侧的形式相比,可以增大储存部12的容积,即可增加储存的水11的量。由于花盆本体2的周壁部5和底部4的外面,在涂釉工序35涂敷了釉药,形成了防止水11渗透的防水层22、23,所以,可防止水11从周壁部5和底部4渗出和蒸发。这样,可减少向储存部12补给水11的次数。由于使水11从种植花7的种植部9的外周部渗透补给,所以,可促进花7的根41向外方伸展。
此外,由于花盆本体2的周壁部5的上缘与间壁部6的上缘由连接部10连接,所以形成在间壁部6与周壁部5之间的储存部12的开口面积狭窄。同时,在周壁部5上确保补给水11的补给孔21。该花盆1在补给孔21、21上安装着可装卸的盖24,用该盖24、24封闭补给孔21、21,可防止储存在储存部12内的水11蒸发,同时,可防止在花盆倒过来时水11流出。
该花盆1采用与一般花盆同样的材料形成,可抑制成本的增加。
第2实施例图4是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花盆51的图。图中A侧表示花盆51的断面图,B侧表示花盆51的侧面图。
形成该花盆51的花盆本体52,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是陶器制的,由圆形底部54、周壁部55和筒状间壁部56构成。底部54的中央开有排水孔53。周壁部55从该底部54的外周缘立起。间壁部56在周壁部5的内侧,沿着底部54的外周缘立起。在该间壁部56的内侧,形成由该间壁部56和底部5 4构成的向上方开口的种植部59。种植部59内盛有种植物的培土58。上述周壁部55的上部向外方鼓出,周壁部55的上端通过连接部60与间壁部56的上端相连。这样,在种植部59的外周部形成可储存水61的储存部62,该储存部62由间壁部56、周壁部55、底部54形成,储存部62的上部由连接部60封闭。
在连接部60上,设有向储存部62补给水61用的圆形补给孔71,在周壁部55和底部54的外面,全面形成防止水61渗透的防水层72、73。该花盆51备有可装卸地安装在补给孔71上的盖74,在该盖74的前端形成内嵌于补给孔71时的止脱部75。
形成该花盆51时,与第1实施例同样地,(见图3),在外侧构造部成形工序31,如图5所示地,用一般花盆成形用坯土,成形由周壁部55和底部54构成的外侧构造部81。在内侧构造部成形工序32,如图6所示地,用上述坯土成形构成间壁部56和连接部60的筒状内侧构造部82。然后在组装工序33,将内侧构造部82收容于外侧构造部81内,使内侧构造部82的下缘与外侧构造部81的底部4一体化,同时,使形成于内侧构造部82上缘的连接部60与外侧构造部81的上缘一体化,这样就形成了花盆本体52。
接着,在干燥工序34使该花盆本体52干燥后,在涂釉工序35,对干燥了的上述花盆本体52的周壁部55和底部54的外面,涂敷一般花盆所用的釉药,在烧制工序36烧制该花盆本体52。这样,在涂敷了釉药的周壁部55和底部54的外面,形成防止水61渗透的防水层72、73。而未涂敷釉药的、将种植部59与储存部62隔开的间壁部56,容许水61渗透,确保渗透性。
上述构造的本实施例,具有与第1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由于向储存部62内补给水61的补给孔71,开设在连接部60上,该连接部60形成花盆52的上面,所以,与将补给孔71开设在花盆本体52周壁部55的第1实施例相比,可将储存的水61补给到储存部62的较高位置。这样,可有效利用储存部62的空间。
上述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花盆,种植在种植部内的植物吸收种植部培土中的水分,当培土中的水分含量减少时,储存在储存部内的水可通过间壁部补给到种植部的培土中,所以,种植部内的培土中可长期保持适当的含水量。
因此,即使是保持水分的培土量小的花盆,也不必频繁地浇水11,可减少浇水的麻烦。另外,即使因旅行等长期外出,也可以长期适当地保持培土的含水量,所以,可防止因培土中水分减少而导致植物枯萎。
第二方面记载的花盆中,在容器状花盆本体的底部,立起筒状间壁部,将种植部与储存部分隔形成于间壁部的内侧和外侧,使种植部与储存部相邻,与只在种植部和储存部相接的面上形成间壁部的形式相比,可以增大间壁部的面积。这样,可促使水从储存部向种植部渗透。
第三方面记载的花盆中,将种植部设在筒状间壁部的内侧,将储存部设在间壁部的外周部,这样,与将储存部形成在筒状间壁部内侧的形式相比,可以增大储存部容积,增加储存的水量。因此,可减少向储存部补给水的次数。由于使水从种植植物的种植部的外周部渗透补给,所以,可促进植物的根向外方伸展。
此外,由于花盆本体2的上缘与间壁部的上缘连接,所以形成在间壁部与花盆本体周壁部之间的储存部的开口面积狭窄,同时,在周壁部上确保补给水的补给孔,所以,可防止储存在储存部内的水蒸发,同时,在花盆倒转时可使水的流出限制为最小。
第四方面记载的花盆中,由于备有可装卸地安装在补给孔上的盖,所以,将盖安装在补给孔上时,可防止水从补给孔蒸发,并且,在花盆倒转时可防止水流出。
第五方面记载的花盆中,在周壁部涂敷了釉药后,烧制该花盆,可采用与一般花盆同样的材料形成本发明的花盆。这样,可抑制成本的增加。另外,也可防止水分从花盆本体的周壁部蒸发和渗出。
权利要求
1.一种花盆,其特征在于,把种植植物的种植部和储存水的储存部邻近设置,隔开种植部与储存部的间壁部用具有水渗透性的材质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在形成为容器状的花盆本体的底部,立起筒状间壁部,将种植部和储存部分隔形成于间壁部的内侧和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将花盆本体的周壁部的上缘与间壁部的上缘连接,在周壁部上开设向周壁部与间壁部之间补给水的补给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花盆,其特征在于,备有可装卸地安装在补给孔上的盖。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花盆,其特征在于,上述花盆本体由在周壁部上涂敷了釉药的烧制物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即使长期不浇水植物也不会枯萎的花盆。本发明的花盆中,由带排水孔3的底部4、从底部4周缘立起的周壁部5和在底部4立起的筒状间壁部6形成陶器制花盆本体2。在间壁部6的内侧形成向上方开口的种植部9,该种植部9内盛有种植花7的培土8,在种植部9的外周部,形成储存水11用的储存部12。在周壁部5上设有补给孔21、21,在周壁部5和底部4的外面涂敷釉药并烧制,形成防止水11渗透的防水层22、23。
文档编号A01G9/02GK1219345SQ9810835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9日
发明者增田达哉 申请人:株式会社阿塔里亚农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