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33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更详细地说是涉及通过消除脱粒滚筒和送尘口处理滚筒所产生的堵塞来提高脱粒性能的、将被脱粒了的谷粒导引到摇动分选装置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而使分选性能提高的、调节产生分选装置下方的分选风的风车及前置风扇的风量的构造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
现有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的构成为借助输送链承继由收割部收割来的谷秸,将穗头侧导引到脱粒分选装置的脱粒口内,用脱粒滚筒脱粒,被脱了粒的谷秸通过配设在脱粒滚筒下方的皱纹金属网而下漏到摇动分选装置上,含有未被脱粒滚筒处理尽的谷粒的二级物被输送到配设在脱粒滚筒和后侧的送尘口处理滚筒内,分选为谷粒和秸屑等。下落在上述摇动分选装置上的谷粒通过摇动分选和风分选被分选为一级谷粒、二级谷粒和秸屑,分选后的一级谷粒贮存在谷物容器中,再分选二级谷粒,将秸屑从机体的后方排出。
另外,配设在现有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等的分选室中的摇动本体的前部可摇动地被枢支承着,摇动本体后部连接在曲柄轴或偏心轴上,通过驱动该轴,摇动本体沿前后方向摇动,将谷粒和秸屑等一边送向后方、一边进行分选,同时将来自配设在摇动本体下方的风车的分选风吹送到摇动本体内和摇动本体的下方进行风选,在颖壳筛中进行比重分选,从而分选为一级谷粒、二级谷粒和秸屑等。另外,在田地端调头时和收割开始、收割结束时的作业中与通常的作业中的谷秸量有差别,所以,对应于谷秸量来增减的转数、变更对向风车的吸引量,上述构成的摇动本体的技术是公知的。
在现有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中,在由脱粒滚筒对导引到脱粒分选装置中的谷秸进行脱粒时,会带来很大的负荷,在大量的谷秸同时地被导引到该脱粒滚筒中时,会在脱粒滚筒中产生堵塞。另外,还有时会产生如下这样的情况,由脱粒滚筒脱粒的谷粒沿着脱粒滚筒的旋转方向流动,从皱纹金属网的右侧漏下而结块地落下到分选装置上,使分选性能变坏,特别是在长秸的情况下,从皱纹金属网的右侧漏粒的现象更显著。另外,上述送尘口处理滚筒从脱粒滚筒的右侧部延伸到后方,由送尘口处理滚筒处理的谷粒也漏下到摇动分选装置的右侧上,所以,谷粒集中在分选装置的右侧而使分选性能变坏。
在上述脱粒分选装置的脱粒滚筒为大型时不仅其重量重,而且在脱粒作业时还会产生负荷,所以需要坚固的支承构造。
在多行收割的联合收割机的情况下,有时一口气地将大量的脱粒送到分选装置中,这时,分选处理不能充分地进行。因此,考虑着在脱粒分选装置中,设置风车和另一个风扇,将分选风送向摇动分选装置,提高分选效率,这时,对应于风车的谷量来改变吸收量时,因另一个风扇为一定的风量,分选精度发生变化。因此,希望另一个风扇的吸引量也能对应于谷粒进行变更。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在其机体前部配设有收割部,在机体侧部配置有脱粒室和脱粒分选装置,该脱粒室中收纳着脱粒滚筒,该脱粒分选装置具有进行分选作业的分选室,在左右相反侧具有谷粒收容器,其特征是,在分选室中立设着支承体,该支承体支承前述脱粒滚筒的驱动轴的前后端部,该支承体的上部外侧作为枢支承驱动轴的枢支承部,在枢支承部下方的支承体上形成从外侧面朝向谷粒收容器的开口,加强框从上述开口位置开始固定设置在谷物收容器侧的枢支承体前面。直到加强框侧形成着固定设置支承部前面的驱动箱的齿轮室,形成为大容量型,在齿轮室的侧方延伸着凸起部、并固定设置在加强框上,使支承体的枢支承部通过驱动箱固定在加强框上。
另外,本发明联合收割机具有脱粒室和分选室的脱粒分选装置配置在机体的侧部。该脱粒室收容着对收割的谷秸进行脱粒的脱粒滚筒和送尘口处理滚筒,上述分选室处于脱粒滚筒下方并进行分选工作;其特征是,沿脱粒滚筒配设着正面看为半圆状的皱纹金属网从而形成脱粒室的下面,在该皱纹金属网上的前后中途部沿皱纹金属网的圆弧形状配设着多个隔离壁,前侧的第一隔离壁载置在皱纹金属网的左侧,将吻合于皱纹金属网的左右宽度的第二隔离壁配设在皱纹金属网的前后大致中间位置,第三隔离壁吻合于送尘口处理滚筒的投入口地被配置,该第三隔离壁载置在皱纹金属网右侧,在皱纹金属网的前右侧配设着开着多个孔的表面光滑的脱粒板。
另外,脱粒滚筒侧流下板的上部固定设置在覆盖上述脱粒滚筒内侧面的侧部罩体前部,该脱粒滚筒侧流下板沿皱纹金属网倾斜状地被配设着,脱粒侧流下板下端朝向分选室的内侧。
另外,长的处理滚筒侧流下板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固定在上述送尘口处理滚筒的下部,处理滚筒侧流下板下部朝向分选室的左右内侧倾斜地配置着。
长的固定板沿左右方向前后平行地固定设置在形成在摇动本体的前部的树脂制的谷粒收容器左侧。二根导引板连接在前后的固定板上,该二根导引板的后侧向右倾斜的配置着。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点,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还在谷物分选装置的下部的分选室内的摇动本体的前下方配设着风车和前置风扇,该风车和前置风扇用于从侧部吸引空气、并将分选风送向摇动本体,能开闭上述前置风扇的吸收口的第一闸门和能开闭风车的吸引口上部的第二闸门用连接臂连接着,通过使突出的抵接构件抵接在连接臂上,从而使第三闸门摆动,该第三闸门用于开闭风车的吸引口下部。
另外,在分选装置下部的分选室内的摇动本体的前下方,在用于从侧部吸空气、给摇动本体送分选风的风车后部的风路上沿左右方向配设着多个风向板,各风向板的后部朝向外侧地配置为倾斜状。
以上为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案。


图1是联合收割机整体侧视图。
图2是表示对于脱粒分选装置的动力传递机构的简图。
图3是表示脱粒分选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脱粒分选装置的上部的局部正面图。
图5是脱粒分选装置的后视图。
图6是脱粒分选装置的脱粒室的左侧视图。
图7是驱动脱粒滚筒的驱动箱的俯视剖面图。
图8是支承皱纹金属网的网框的正面图。
图9是网框的展开图。
图10是表示配置在网框前部的脱粒板的另一形态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配置在网框前部的脱粒板的俯视图。
图12是配置了导引板的摇动本体的局部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分选室的侧面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具有本发明的吸引量调整机构的分选室的前部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具有风车的分选室的局部侧视局部剖视图。
图16是表示风向板的配置构造的局部俯视图。
图17是表示排秸量检测机构的侧视图。
下面说明附图表示的实施例的构成。
图1表示联合收割机整体侧视图,该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造如下机体大梁2载置在履带式行走装置1上,拉起·收割装置A可升降地配设在上述机体大梁2上,拉起·收割装置A的前端上突出有分草板3,将谷秸分开,在其后部立设着拉起箱4,通过从该拉起箱4突出的齿的旋转拉引谷秸,用配置在分草板3后部上的切割刃5收割谷株根部,然后用上部输送装置、下部输送装置、纵向输送装置6输送向后部,输送链7从上述纵向输送装置6的下端承继谷株根部将谷秸输送到脱粒装置内,在该输送链7的后端配设着排秸输送装置16,用配设在排秸输送装置16后部下方的排秸切刀装置17切断被输送来的排秸并排出到田地中,在前述脱粒装置的侧部配设着谷粒容器12,该谷粒容器用于贮存分选后的精粒,驾驶部19配设在该稻谷粒容器12前部。
如图3所示,上述脱粒装置B的脱粒滚筒20和送尘口处理滚筒21以轴芯为前后方向横架在脱粒室内,脱粒装置B下部的分选室形成在上述脱粒室下方。脱粒刀刃20a、20a…植设在上述脱粒室的脱粒滚筒20周围,皱纹金属网31设在脱粒滚筒20下部周围,并只漏下谷粒和小秸屑等,这些漏下的谷粒和小秸屑在分选室内被分选。上述送尘口处理滚筒21与脱粒滚筒20平行地横架在脱粒滚筒20后部的谷粒容器12侧,将用脱粒滚筒20不能处理的枝梗附着粒等回流给送尘口处理滚筒21进行处理,秸屑等被输送到后方、排出到机外。
用图2所示的简图说明驱动机构。将前述发动机E的输出轴60沿左右方向突出,该输出轴60的一端输入给齿轮箱259,动力通过皮带轮、传动带从上述齿轮箱259传递给变速箱,从而驱动行走装置,另外,动力通过齿轮箱259内的作业离合器传递给配设在机体前部的拉起、收割装置A,同时,驱动脱粒装置B和排秸处理装置等。上述齿轮箱259向后方突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轮、传动带驱动送尘口处理滚筒21和脱粒滚筒20。
驱动轴261突出到上述齿轮箱259的侧方,该驱动轴261的端部输入到配设在机体左侧部的动力传递部,通过皮带轮、传动带将动力传递给向后传递着的风车35和一级分选传送带22。除了皮带轮269之外,第二皮带轮274嵌合在上述一级分选传送带22的传送带轴273上,传动带绕在上述第二皮带轮274上,驱动二级传送带23、分选本体51、排出用的排风扇30和排秸切刀装置17,也能将动力传递给配设在后方的机体后部的打捆装置。在上述一级传送带22的另一侧,通过锥齿轮驱动升谷传送带13,由上述一级传送带22输送的谷粒通过升谷传递带13输送给谷粒容器12。另外,在前述二级传送带23的另一端部,通过锥齿轮驱动还原传送带69,该还原传送带69的另一端的排出口面对摇动分选装置C的皱纹金属网31的前侧部被配置着,还原二级谷粒进行再次分选。
突出于上述发动E右侧的输出轴60通过皮带轮、传动带、连动轴和锥齿轮将动力传递给排出传递带63,作为能驱动纵向传送带64、排出螺旋体65的构造,可排出贮存在谷粒容器12内的谷粒。
下面,使用图3~图6说明脱粒室内的上述脱粒滚筒20的支承构造,上述脱粒滚筒20的驱动轴136由支承体180上部和立设在脱粒室的前后中途位置支承体的支承着、并形成枢支承部180a,上述支承体180上部立设于分选室的前部。在上述支承体180的下方形成着通过开放左侧(输送链7侧)以便能通过谷秸的开口180b。网框200沿前后方向横架在前后的上述支承体180、180的下部之间,在网框200上固定着皱纹金属网31,该皱纹金属网31覆盖脱粒滚筒20的下侧半部,谷杆的穗头侧由输送链7输送到脱粒滚筒20和皱纹金属网31之间。
上述脱粒滚筒20的侧方(谷粒容器12侧的侧方)由侧部罩体181覆盖着,脱粒滚筒20的上方由脱粒室罩体182覆盖着,该脱粒室罩体182由支承体180可摆动地枢支承着。板状的送尘阀固定设置在上述脱粒室罩体182的内周面上,给伴随着转动被脱粒滚筒20诱导的秸屑施加阻抗,用来调整被送尘口处理筒诱导的秸屑的量。另外,在前述脱粒室罩体182的左端部(输送链7侧)配设着图中未示的刺粒(刺η粒)除去体,它用于除去由脱粒刀刃20a、20a…产生的刺粒。
覆盖上述脱粒滚筒20前部的支承体180是板状,加强支承体180的加强体185固定设置在支承体180的前部的左侧(开口180b的左侧)。如图7所示,俯视剖面看上述加强体185是为四方形状的筒体,并且固定在支承体180前部,增大了支承体180侧部的截面形状,提高了刚性。
在枢支承部180a前面配设着驱动箱186,该枢支承部180a枢支承着由加强体185加强了的支承体180的驱动轴136。如图7所示,上述驱动箱186接合着前部箱体187和后部箱体188,形成将减速齿轮收纳在内部的齿轮室187a、188a。在该齿轮室187a、188a的前部箱体187侧上部形成嵌合部187c,滚动轴承等的枢支承体189嵌合在上述嵌合部187c中,输入轴190轴支承在枢支承体189上,驱动轴136插入在齿轮室187a、188a下部的纸面上的左侧,输入给输入轴190的动力通过图中未示的副轴向驱动轴136传递减速了的动力。上述齿轮室187a、188a下部的右侧延伸到加强体185侧,齿轮室187a、188a正面看为大致三角形,形成内部容积大的齿轮室187a、188a,提高了齿轮室187a、188a内的减速齿轮的冷却效率。
另外,螺栓固定用的多个凸出部188b、188b…形成在上述后部箱体188的齿轮室188a的外周面上。自上述前部箱体187的齿轮室187a的外周面在谷粒容器12侧形成螺栓固定用的加强用凸出部187b,延伸到正面看与加强体185重叠的位置。这样,后部箱体188配设在上述支承体180的前面,螺栓插入到上述后部箱体188的凸出部188b、188b…中,后部箱体188螺合在支承体180的枢支承部180a上。在将前部箱体187螺合在前述后部箱体188上时,前部箱体187的加强用凸出部187b抵接在加强体185前面上,将螺栓插入在上述加强用凸出部187b中,将前部箱体187螺合到加强体185上时,支承体180的枢支承部180a使用驱动箱186与加强体185螺合为一体,增大了支承体180的截面形状,从而提高了刚性。
上固定板191固定设置在上述驱动箱186上方的加强体185侧部,上述上固定板191的侧方端部(纸面上的右侧端部)延伸到正面看未被加强体185覆盖着的支持体180上,上固定板191端部固定在支承体180上。同样,下固定板192固定设置在驱动箱186下方的加强体185侧部,下固定板192端部固定设置在支承体180上,用该下固定板192和上固定板191使支承体180与驱动箱186接合,从而提高了支承体180的刚性。
覆盖上述脱粒滚筒20上侧的皱纹金属网31载置在网框200上。如图8所示,正面看该网框200形成为圆弧状,载置在该网框200上的皱纹金属网31覆盖安装在脱粒滚箱20的脱粒刀刃20a、20a…的转动轨迹的略下侧。而且,如图9所示俯视的那样地,上述网框200形成为框状,皱纹金属网31支承在网框200上,送尘口处理滚筒21的投入口200a形成在该网框200的后部左侧。
另外,加强框201前后方向地横架在上述网框200的左右方向的左右(谷粒容器12侧)中途位置,连接框202前后方向地横架在网框200的左右方向的右侧中途位置上。第一隔离板203固定设置在上述加强框201的前后方向的前侧。该第一隔离板203从加强框201到左侧的网框200沿皱纹金属网31形成在圆弧上。第2隔离板204固定设置在上述加强框20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间部,该第2隔离板204从加强框201到左右侧部的网框200沿皱纹金属网31形成在圆弧上。第三隔离板205固定设置在上述网框200的投入口200a的前部位置上,该三右隔离板205从投入口200a侧部到右侧的网框200沿皱纹金属网31形成在圆弧上。上述第一隔离板203、第二隔离板204、第二隔离板205的高度形成为正面看时与脱粒滚筒20的脱粒刀刃20a、20a…顶端部的转动轨迹重叠的高度。各隔离板203、204、205用贯通皱纹金属网的螺栓螺合在网框200或加强框201、连结框202上。
在前述皱纹金属网31之内的前部左侧的用网框200、连接框202和第二隔离板204围起来的范围内配置
图11所示的漏下板206。该漏下板206使用表面光滑的板体,从漏下板206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第一隔离板203的延长线上)到后方开设着多个漏下孔206a、206a…。该漏下孔206a、206a…是口径比皱纹金属网的网眼大的孔,谷粒容易从中落下。另外,上述漏下板206也可如
图10所示地沿漏下板206的前面开设漏下孔206a、206a…。
这样,由上述输送带7输送到脱粒室内的谷秸的谷秸中间部通过表面光滑的漏下板206圆滑地被输送,仅谷秸的穗头抵接于第一隔离板203上,以某种程度被脱粒的谷秸通过第一隔离板203而去。而且,沿左右方向形成的长的第二隔离板204使阻抗变大,在该第一隔离板202和第二隔离板204使阻抗变大,在该第一隔离板203和第二隔离板204之间进行较长的停留,脱粒被充分地进行。借助前述第二隔离板204和第三隔离板205之间降低刺粒,枝梗附着粒等沿第三隔离板205被导引到送尘口处理滚筒21的投入口200a内。
下面,使用图4、图6说明配设在上述皱纹金属网31的下方的脱粒滚筒侧流下板210。在上述侧部罩体181的前部下部开设有扫除口181a,容易进行脱粒室内的清扫。在该扫除口181a的后方位置(纸面上的左侧)开设有还原输送带69的投入口181b,从皱纹金属网31的前下方将二级物投入到分选装置C上方。上述脱粒滚筒侧流下板210上部固设在扫除口181a的开口位置的上方的侧部罩体181内侧(脱粒室)。该脱粒滚筒侧流下板210的上部向内侧弯曲,脱粒滚筒侧流下板210下部形成为朝向脱粒室的内侧下方的倾斜侧。这样,在谷秸的脱粒量多的脱粒滚筒20前部中,即使大量地脱粒在皱纹金属网31的左侧侧面(谷粒容器12侧)上,也能沿着脱粒滚筒侧流下板210落下到分选室的左右中央侧,防止谷粒堆积在分选室的单侧,能维持高的由后述的分选本体51产生的分选性能。
处理滚筒侧流下板211配置在上述送尘口处理滚筒21下部。如图5、图6所示,上述送尘口处理滚筒21与脱粒滚筒20平行地配设在脱粒滚筒20的终端位置的后方。在上述送尘口处理滚筒21的后端部自分选室支设着支承柱216,后壁部213固定设置在上述支承柱216上部,送尘口处理滚筒21的驱动轴215由配设在后壁部213上的框支承体214枢支承着。在前述支承柱216的前方形成处理滚筒侧壁部217,多个的托框218、218…自该侧部壁217固定设置在脱粒室侧,皱纹金属网212载置在上述托架218、218…上,由该皱纹金属网212环状地覆盖着送尘口处理滚筒21的外周面。而且,固定板219前后方向地固定设置在上述托架218、218…下部,长的处理滚筒侧流下板211上部前后方向地固定设置在上述固定板219上。该处理滚筒侧流下板211向内侧弯曲,处理滚筒侧流下板211下部朝向内侧倾斜状的突出着。
这样,从上述送尘口处理滚筒21落下的谷粒和谷秸等的一部分沿处理滚筒侧流下板211、沿分选室的摇动本体51的左右方向被导引到中央侧,剩余的被导引到摇动本体51的右侧,然后沿左右方向被分配,使摇动本体51的分选性能得到提高。上述处理滚筒侧流下板211侧视沿后方侧长长地形成着,以使谷物导引到由摇动本体的分选距离变短了的后方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
下面,说明形成在上述脱粒分选装置B下部的分选室。如图3所示,在该分选室内,通过由摇动本体51所产生的比重分选、由风车35和前置风扇41产生的风分选来进行一级谷粒、二级谷粒和秸屑等的分选。摇动本体51的前端部配置在脱粒滚筒20的端端下方,摇动本体51的后端延伸到送尘口处理滚筒21的后部下方。在上述摇动本体51的前下部设有枢支承轴52,将后部枢支承在曲柄轴53上,由曲柄轴53的摇动使摇动本体51进行摇动。在上述摇动本体51前部形成设置着谷粒托板58,在其后方横架着多个尾翼片状的颖壳筛,从设在摇动本体51前部的开口导入来自风车35分选风,用风分选输送到敷金属条部55上的谷粒,分选后的谷粒从设有摇动本体51底部的前部的落下口51c落下。
载置在上述摇动本体51的前部上的谷粒托板58是由树脂一体成形的板体。谷粒托板58上面形成为波浪状,从而容易地将谷粒输送到后方。如
图12所示,导引板220、220…配设在上述谷粒托板58上面左侧(谷粒容器12侧)。在上述谷粒托板58上左右方向地配设固定板221、221…,用前后两张固定板221固定左右两根的导引板220、220。固定用槽221a、221a形成在上述固定板221的左右端部上。贯通该槽插入固定螺栓,将固定板221螺合在谷粒托板58上,前后的固定板221、221由导引板220、220连接着,提高了由树脂成形的谷粒托板58的刚性。
上述导引板220是上下方向具有高度的板体,连接板222、222固定在导引板220的后部及中途部的侧面上,通过将后方的连接板222的固定位置自前方的连结板222的固定位置向右侧(纸面上的下侧)错开来进行配置,导引板220配设为其后端(纸面上的右侧)朝向摇动本体51的内侧(纸面上的下侧)的倾斜状,在落下到谷粒托板58上的谷粒被导引到后方时,借助导引板220,从谷粒托板58的左侧(谷粒容器12侧)导引到中间侧。另外,如
图12的后方左侧的导引板220’所示,也可以前后方向地固定设置连接板222、222,前后方向朝向地配置导向板220’,将倾斜状的导向板220”配设在上述导向板220’的后方。
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由脱粒室脱粒了的谷粒自前部(谷粒容器12侧)大量地落下,也由脱粒滚筒侧流下板210导引到摇动本体51的谷粒托板58的中央侧,脱粒滚筒侧流下板210未能导引到中央侧的谷粒由形成在谷粒托板58上的导引板220随着向后方的输送输送到摇动本体51的中央侧,即使因谷秸长而在摇动本体51的谷粒容器12侧被脱粒,也被分散到摇动本体51的中央侧,维持摇动本体51的高的分选性能。
如根据图3所前述的那样,摇动本体51、风车35和前置风扇41配设在上述分选室中,进行被脱粒了的谷粒和秸屑等由比重分选和风分选分选为一级谷粒、二级谷粒和秸屑等的分选作业。如
图13所示,上述分选室的数个支承柱25、25…立设在周围,侧壁部8固定设置在上述支承柱25、25…上,从而形成分选量的外侧室。另外,作动器257配设在分选室的前部,由驾驶室中的操作驱动作动器257,从而操作摇动本体的后述敷金属条部55。
前述摇动本体51是将钢板等的钢材熔敷在箱框式模上的提高了刚性的构造。该摇动本体51的前端部配置在脱粒滚筒20的前端下方,摇动本体51的后端延伸到送尘口处理滚筒21的后部下方。在上述摇动本体51的前下部设有枢支承轴52,将其后部枢支承在曲柄轴53上,借助曲柄轴53的转动而使摇动本体51摇动。上述摇本体51在其前部配设有第一谷粒托板58,在其后下部下降一阶层的位置配设有第二谷粒托板59,分选风导入口51a开口开设在第二谷粒托板59的前部,将第二谷粒托板59的后部后方向下方胀出而形成胀出部51b,落下口51c开口开设在上述胀出部51b下面上。
上述第一谷粒托板58和第二谷粒托板59形成为波浪状的树脂板体,从而容易将谷粒输送到后方。该第一谷粒托板58和第二谷粒托板59用螺栓螺合在摇动本体51上。
筛体71向后突出地配置在上述第一谷粒托板58的后部,横设着多个敷金属条凸片54、54…的敷金属条部55连接在第一谷粒托板58的后下部的第二谷粒托板59上。从该敷金属条部55下部位置的前述落下口51c的前部到后方中途位置由网状的皱纹金属网57覆盖着。前置风扇41配设在上述摇动本体51的前下方,风车35配置在摇动本体51的前后方向中途位置的下方,来自从分选风导入口51a导入的前置风扇41的风通过第一谷粒托板58下面和第2谷粒托板59上面之间,用风分选输送到敷金属条部55上的谷粒。来自风车的风通过落下口51c作为分选风自敷金属条部55吹上,用摇动本体51的摇动和分选风进行由敷金属条部55的比重分选和风分选。
上述敷金属条部55形成有可动敷金属条部55a、手动敷金属条部55b、固定敷金属条部55c,上述可动敷金属条部55a根据谷秸的量可自动地改变敷金属条凸片54、54…的角度,上述手动敷金属条部55b可由手动两方向地改变敷金属条凸片54、54…的角度,上述固定敷金属条部55的敷金属条凸片54、54…的角度固定着。从摇动本体51前部的第二谷粒托板59的后方位置到配设在摇动本体51的落下口51c上的谷粒筛57的后方上方形成着上述可动敷金属条部55a。前述手动敷金属条部55b配设在落下口51c的上部,该落下口51c由可动敷金属条部55b后方的谷粒筛57覆盖着。固定敷金属条部55c配设在摇动本体51后部。前述可动敷金属条部55a的敷金属条凸片54、54…由
图14所示的配设在摇动本体51侧部的连结板88连接着,该连接板88连接在连杆和机构255上,通过钢丝绳连接在上述的作动器257上,通过钢丝绳256连接在后述的排秸量检测装置250上。
上述排秸量检测装置250配设在排秸输送装置16的下方。如
图17所示,上述排秸量检测装置250上的转轴251被枢支承着,在该转轴上固定设置着检测臂252和致动壁253,该检测臂252沿水平方向突出着,该致动臂253沿垂直方向向上方突出。这样,排秸的株根由上述排秸输送装置16的输送链和导轨夹持着,在排秸量多的情况下导轨移动到下方,转动上述检测臂252,通过致动臂253牵引操作钢丝绳256转动连杆机构255,连结板88进行移动,从而一体地倾斜移动敷金属条凸片54、54…。
下面,说明上述风车35和前置风扇41的构造。如
图15所示,上述风车35由转轴236和叶片238、238…构成,上述转轴236具有左右方向的轴芯,上述叶片238、238…从上述转轴236沿半径方向放射状地突出设置着,风车35的转轴236由固定在侧部的枢支承板227支承着。另外,用前导引板239覆盖着上述风车35的转动周围的前方,侧面看为圆弧状的下导引板240覆盖着其下方,上导引板234覆盖着其上方。后导引板241和上导引板234平行地配置在上述下导引板240的终端部,在后导引板241和上导引板234之间形成风路。在上述风车35侧部的侧壁8上设有开口,以上述枢支承板227为界上下地形成吸引口8a、8b。从这里导入的空气自下导引板240沿着前导引板239流动,从而产生风,使之沿上导引板234导向导引板234和后导引板241之间的风路送风。
另外,在形成在上述导引板234和导引板241之间的风路中沿前后方向设置有数个长的风向板270、270…。如
图15、
图16所示,该风向板270、270…与前后方向倾斜地固定设置在固定板271上,载置固定在分选室的左右侧面的固定台272上部,该固定板271左右方向横架在分选室中。上述风向板270、207…形成为L形状,其一面固定在固定板271上,另一面为竖立状的板体。上述风向板270、270…沿左右方向多个地配设在固定板271上,各风向板270、207…的后部朝向左右外侧地被配设为倾斜状。即,在上述风向板270、270…内,配设在左侧(
图16的纸面的上方侧)的风向板270、270…的后部朝向左侧、配设在右侧(图7的纸面上的下侧方)的风向板270、270…的后部朝向右侧地配设为倾斜状。上述风向板270、270…的倾斜角度配置为内侧的风向板270、270的倾斜角度(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角度)比左右外侧的风向板270、270…的倾斜角度大。将风路的风导引到左右侧,摇动本体51的皱纹金属网57和一级传送带22之间的送风的风量在左右方向上被调整为均一,防止摇动本体51内的左右两侧的分选精度降低。
如图3、图4所示,上述前置风扇41由风扇轴242和叶片244、244…形成,该叶片244、244…自风扇轴242放射状地突出设置,该前置风扇41配置在侧部板8之间。即,在上述侧部板8上形成略圆形的开口,在该开口的上下中间部位固定设置着侧视为大致「<」字状的枢支承板246,风扇轴242枢支承在左右的枢支承板246之间的位置上。上述前置风扇41侧部的开口以枢支承板246为界形成吸引口8c、8d。另外,上述前置风扇41的前面和下面用圆弧状的导引体覆盖着,由前置风扇41的旋转从吸引口8c、8d吸引空气,从谷粒托板58的后下部的分选风导入口51a进行送风,从而可以进行风分选。在上述前置风扇41的前部开设有吸引口245,可将由发动机E散热所产生的热风导入前置风扇41内部。
如上所述,风车35和前置风扇41可从侧部吸引空气,在本发明中配置着调整该吸引量的吸引量调整机构K。如
图14所示,该吸引量调整机构K由第一闸门278、第二闸门279、第三闸门277、连接臂276、横轴275、摆动臂185和横轴286构成,上述第一闸门278覆盖着上述侧部板8的吸引口8c,上述第二闸门279覆盖着风车35侧部吸引口8a,上述第三闸门277覆盖着风车35侧部的吸引口8b,上述连接臂276上固定设置着第一闸门278和第二闸门279,上述横轴275枢支承着连接臂276,上述摆动臂285上固定设置着第三闸门277,横轴286枢支承着摆动臂285。
即,前述横轴275从支承柱25突出到侧方,连结臂276中间部枢支承在横轴275上,第一闸门278固定设置在连接臂276前端部上,第二闸门279固定设置在横轴275后方的连接臂276后端部上,在连接臂276中央部下部突出着抵接销287。上述连接臂276被图中未示的弹簧压向关闭的方向,保持在用第一闸门278和第二闸门279覆盖着吸引口8c、8a的位置上。钢丝绳258固定设置在上述连接臂276前部,该钢丝绳258的另一端在外壳259内被导向,连接在上述的排秸量检测装置250的致动臂253上。作为上述第三闸门277的转动中心的横轴286从枢连接板227前上部突出到侧方,摆动臂285的一端枢支承在横轴286上,第三闸门277固定设置在摆动臂285的另一端,由图中未示的弹簧压在覆盖开口8b的位置上。在上述摆动臂285的前上述上部固定设置着杆288,该杆288处于连接臂276上的抵接销287的上方位置,延伸到以该抵接销287的横轴275为中心的回转轨迹上。
因此,由前述排秸量检测装置250检测到大量的排秸时,在使可动敷金属条部55a的敷金属条凸片54、54…倾斜运动的同时,通过钢丝绳258使连接臂276回转,如
图14的双点划线所示,将第一闸门278摆动到下方,将第二闸门279摆动到上方,开放吸引口8c和吸引口8a,增加流向风扇41、35的流入空气量,增大风量,可对大量的谷粒进行分选。另外,由排秸量检测装置250检测到大量的排秸时,连接臂276进行摆动,连接臂276上的抵接销287抵接在摆动臂285端部的杆288上,将摆动臂285以横轴286为中心摆动,第三闸门277被摆动到下方,各吸引口8a、8c和吸引口8b被一蔟,风扇41、35的流入量进一步被增大,提高了摆动本体51所产生的比重分选的能力。
相反,排秸量减少时,钢丝绳258返回,各闸门277、278、279向关闭吸引口8a、8b、8c的方向摆动,减少流入空气量,直到精粒不被排出。但是,通过将上述钢丝绳258的另一端与配置在加强部19中的手柄连接,可用手动改变风量或将钢丝绳258的端部与作动器连接,再将该作动器与谷粒量传感器连接,可对应于谷粒进行变更风量。
如上构成的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产生如下的效果。即,如技术方案1,由于形成为如下的构成提高刚性的加强框固定设置在枢支承脱粒滚筒的驱动轴的支承体的一侧,减速驱动驱动轴的驱动箱横跨固定在支承体前面和加强框上。所以不用配设特别的加强构件,使驱动箱兼作加强构件,这样可以降低费用,还可以提高支承体的刚性。由该高刚性形成的支承体可以稳定地支承重量增大的脱粒滚筒。即使因大量的谷秸被输送到脱粒室内给脱粒滚筒带来过大的负载,也能稳定地支承脱粒滚筒。
另外,如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通过在覆盖脱粒滚筒的下面的皱纹金属网的一部分配设表面光滑的漏下板,谷秸中途部被圆滑地输送,借助皱纹金属网上的配置构成不同的隔离板改变加在在脱粒室内被输送的谷秸上的阻抗,在脱粒室的前部被圆滑地输送,从脱粒室的前后中部位置到后方增大阻抗,这样可以使脱粒充分,降低剩留在谷秸上的刺粒,提高脱粒性能,不会将处理剩下的谷粒从机体后部排出。
如技术方案3所述的,在脱粒量多的脱粒室前部进行大量谷物的脱粒,随着脱粒滚筒的旋转,即使从皱纹金属网的前部左侧漏下到下方,通过在覆盖脱粒滚筒的侧部的侧部罩体前部配设脱粒滚筒侧流下板,因为被导引到分选室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侧,所以脱粒了的谷粒被分散,不会堆积在一个地方,从而可以高高地维持分选室的分选性能。另外,即使开设清扫脱粒室的扫除口,由于该扫除口被脱粒滚筒侧流下板覆盖,谷粒也不会飞散到脱粒室外,可以形成为维护性能良好的脱粒室。
如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即使将送尘口处理滚筒与脱粒滚筒平行且左右方向错开地配设在分选室的单侧,因为在该送尘口处理滚筒下部倾斜状地配置着处理滚筒侧流下板,由送尘口处理滚筒分选室处理的谷粒和谷秸不会只落下到左右方向的单侧,借助处理滚筒流下板沿左右方向也落下到中央侧,谷粒不会堆积在一个地方而被分散,从而可以提高分选室的分选性能。
如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在脱粒室前部大量的谷粒被脱粒,由于脱粒滚筒的转动,即使大量的谷粒被脱粒在分选量的前部左侧,由于在接收摇动本体的谷粒的谷粒托盘上设置了多个倾斜状的导引板,随着由于摇动向后方的输送,谷粒沿着导引板分散在沿左右方向被分散在中间侧,可以高高地维持摇动本体产生的分选性能。另外,通过将固定上述导引板的固定板前后地配设在谷粒托板上,由导引板连接前后的固定板,可以进行由树脂成形的谷粒托板的加强,不需在摇动本体上使用特别加强作用,可以形成低廉的构造且刚性高的摇动本体。
如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因为用第一闸门、第二闸门、第三闸门的摆动开闭调整因前置风扇及风车的旋转从吸收口吸引的空气量,所以以简单的结构就可以调整风量,不需要设置改变前置风扇及风车的转数的所用的复杂的变速机构,从而形成为低成本的构造。另外,在检测到排秸量增加时,通过使第一闸门、第二闸门若干量地摆动,若干增加送向摇动本体的分选风,在排秸量进一步增加了的情况下,使全部的第一闸门、第二闸门、第三闸门摆动,增加流向各风扇的吸入空气量,可以将吻合于稻谷量的增加的大容量的分选风导入到摇动本体内。可以提供高高地维持分选性能的分选装置。
另外,如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在将由风车产生的分选风导入摇动本体内时,为了不产生由于使分选风集中到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将精粒输送到二级谷粒传送带上、或因摇动本体的左右的分选风弱将谷粒秸混入到一级谷粒输送带内,在风车的风路上配置多个风向板,通过把该风向板的下游侧朝向外侧地配置,将集中在分选室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分选风左右方向地分流,可以将分选风左右均等地送进摇动本体内,可以在摇动本体内的全范围切实地进行比重分选,提高了分选性能。
权利要求
1.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它使用于机体前部配设有收割部、机体侧部配设脱粒分选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中,该脱粒分选装置具有收容脱粒滚筒的脱粒室和进行分选作业的分选室,其特征是,在支承体的前面固定设置着加强框和驱动箱,该支承体支承着上述脱粒滚筒的驱动轴,跨加强框和支承体地固定着上述驱动箱。
2.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其中特征是,在沿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的下部配置的皱纹金属网配设在网框上,多个隔离板平行且左右方向地配设在上述皱纹金属网的前后中途部位,开设了多个漏下孔的漏下板配设在网框的前部右侧。
3.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它使用于配备脱粒分选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该脱粒分选装置具有收容将收割的谷秸进行脱粒的脱粒滚筒及送尘处理滚筒的脱粒室、脱粒室下方的进行分选作业的分选室,其特征是,脱粒滚筒侧流下板的上部固定设置在侧部罩体的前部,该侧部罩体覆盖着脱粒滚筒的内侧侧面,该脱粒滚筒侧流下板沿皱纹金属网配置为倾斜状,脱粒滚筒侧流下板下端朝向分选室的内侧。
4.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它使用于配备脱粒分选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该脱粒分选装置具有收容将收割的谷秸进行脱粒的脱粒滚筒及送尘口处理滚筒的脱粒室、脱粒室下方的进行选作业的分选室,其特征在于,长的处理滚筒侧流下板的上部沿前后方向固定在上述送尘口处理滚筒的下部,处理滚筒侧流下板下部朝向分选室的左右内侧地配置为倾斜状。
5.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它使用于配备脱粒分选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该脱粒分选装置具有收容将收割的谷秸进行脱粒的脱粒滚筒及送尘口处理滚筒的脱粒室、脱粒室下方的进行分选的分选室,其特征在于,长的固定板沿左右方向前后平行地固定设置在谷粒托板的左侧,该谷粒托板设在摇动本体的前部,多个的导引板固定设置在前后的固定板上,该导引板的后方被向左倾斜地配置。
6.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其特征是,在分选装置的摇动本体的前下方配设着从侧部吸引空气并向摇动本体送分选风的风车和前置风扇,用连接臂连接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通过使突出的抵接构件抵接在连接臂上使第三闸门摆动,上述第一闸门能开闭上述前置风扇的吸引口,上述第二闸门能开闭风车的吸引口上部,上述第三闸门开闭风车的吸引口下部。
7.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其特征是,在分选装置的摇动本体的前下方,多个风向板左右方向地配置在风车后部的风路上,并且各风向板的后部朝向外侧地倾斜状地配置各风向板,上述风车从侧部吸引空气、并将分选风送给摇动本体。
全文摘要
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在侧部罩体181前部固定设置着倾斜状的、下端朝向分选室的内侧的脱粒滚筒流下板210的上部,在送尘口处理滚筒21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固定着处理滚筒侧流下板211的上部,用连接臂连接第一闸门和第二闸门,通过使抵接销287抵接连接臂而使第三闸门摆动,在风车后部的风路上左向方向地配置着多个倾斜状的风向板270、270…。该脱粒分选装置可提高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性能,可调整风车和前置风扇的分选风的风量。
文档编号A01F12/30GK1198295SQ9810748
公开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8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30日
发明者佐村木仁, 森山浩二, 上窪启太, 山中俊夫 申请人:野马农机株式会社, 蜻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