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自动打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6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自动打稻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用具。
在现有打稻机中,一般使用振动网筛来使谷毛分离,这种分离方法掉粒多、谷毛分离不干净,实用性不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谷毛分离干净、掉粒少、能自动装谷的打稻机。
为解决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方案是脱粒滚筒下部安装一个传送带,在打稻机尾部安装一个谷毛分离筒。
在上述解决方案中,传送带和分离筒衔接,传送带高速转动,将稻谷和谷毛混合物传送到分离筒内,分离筒一端有一个谷毛出口,分离筒内有一根旋风刀片轴,旋风刀片焊接在轴上,并朝谷毛出口方向倾斜,分离筒下部焊接一个稻谷出口,分离筒和稻谷出口之间用网筛阻隔,旋风刀片高速旋转,一方面把稻谷和谷毛混合物搅拌,并把谷毛扬起,另一方面旋风刀片高速旋转时,产生一股强大风力,把谷毛吹出分离筒。稻谷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网筛进入稻谷出口,并掉入稻谷出口下部的谷箩内。这种设计方案结构简单,掉谷少、谷毛分离干净,提高了劳动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可节省1个以上劳动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双自动打稻机实施例正视图。
图2为双目动打稻机实施例俯视图。
图3为双自动打稻机实施例的分离筒和传送带衔接图。
图4为双自动打稻机实施例的谷毛出口图。

图1所示的打稻机正视图中,17为机架,30为打稻机罩,1为脱粒滚筒,14为动力机架,动力4固定安装在动力架14上。皮带2连接动力4和脱粒滚筒1。皮带5连接动力4和中皮带轮29。皮带7连接大皮带轮6和小皮带轮8,齿轮9和齿轮12吻合。11为旋风刀片,10为谷毛分离筒,稻谷出口13焊接在分离筒10下部。3为传送带,传送稻谷和谷毛混合物。15为机架斜方,18为轴承座,16为机架上部直方。
在图2所示的打稻机俯视图中,19为传送带轴,轴19安装在轴承座18上。20为传送带轴,轴20安装在轴承座21上,传送带3套在轴19和20上。传送带轴20和大皮带轮6共用同一根轴22。小皮带轮8和中皮带轮29及齿轮9共用同一根轴23,轴23安装在轴承座24上。26为旋风刀片轴,旋风刀片11焊接在轴26上,并朝谷毛出口28方向倾斜,齿轮12固定在旋风刀片轴26上,轴26安装在轴承座25上。轴承座21、24、25固定安装在打稻机直方16上。27为网筛,稻谷出口13和分离筒10之间用网筛27拦隔,只让稻谷进入出口13,而不让谷毛进入。当传送带把谷和谷毛混合物送进分离筒后,旋风刀片高速旋转,一方面把谷和谷毛搅动,并把谷毛扬起,另一方面旋风刀片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风力把谷毛吹出谷毛出口,而稻谷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网筛进入出谷口,并掉入出谷口下的谷箩内。
在图3所示的打稻机的分离筒和传送带衔接图中,在分离筒10和传送带3衔接处,分离筒有一道槽31,供稻谷和谷毛混合物进入分离筒内,11为旋风刀片。
在图4所示的打稻机的谷毛出口图中,分离筒10的谷毛出口端下部用稻谷挡板32封闭,防止稻谷甩出,上部为谷毛出口28。
权利要求1.一种双自动打稻机,包括机架(17)、动力(4)、脱粒滚筒(1)、打稻机罩(30),其特征在于在脱粒滚筒(1)下部安装了一个传送装置,在打稻机尾部安装了一个谷毛分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稻机,其特征在于传送装置为一条传送带(3),传送带(3)一端套在轴(19)上,一端套在轴(20)上,并和谷毛分离筒(10)衔接,传送带(3)由大皮带轮(6)带动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自动打稻机,其特征在于谷毛分离装置由分离筒(10)、旋风刀片轴(26)、旋风刀片(11)、谷毛出口(28)、稻谷出口(13)组成,分离筒(10)为一个封闭式圆筒,在它与传送带(3)衔接处有一道槽(31),分离筒的谷毛出口端下部用稻谷挡板(32)封闭,上部为谷毛出口(28),稻谷出口(13)焊接分离筒下部,稻谷出口(13)和分离筒(10)之间用网筛(27)拦隔,旋内刀片(11)焊接在旋风刀片轴(26)上,并朝谷毛出口方向倾斜,旋风刀片轴(26)由齿轮(12)带动。
专利摘要双自动打稻机,它在脱粒滚筒下部安装了一个传送带,在打稻机尾部安装了一个谷毛分离筒,谷毛分离筒内有一组旋风刀片,谷毛分离筒一端有一个谷毛出口,旋风刀片高速旋转把谷毛吹出,分离筒下部有一个稻谷出口,稻谷由稻谷出口掉入谷箩内。它结构简单,掉谷少,谷毛分离干净,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A01F12/48GK2368268SQ992326
公开日2000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3日
发明者刘开权 申请人:刘开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