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三池循环养殖方法_4

文档序号:8325300阅读:来源:国知局
两个养殖池水体高度均为lm,调控池水体高度为
1.3m0
[0039]C、混养
在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中放养杂食性鱼类,在调控池I中放养滤食性鱼类并加入藻类、浮游动物和有益菌;
D、底部排污
在养殖过程中,第一抽水设备10和第二抽水设备11 一直开启,通过抽水管12将调控池I中的上层水体抽入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中,当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或者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为1.6-2m时,开启相应的排污口 9进行排污,污水经过排污口 9排至调控池I ;
E、调控循环
当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低于0.8m或者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与调控池水体高度相等时,关闭第一隔水侧壁4上的排污口 9,完成一次底部排污;当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低于0.8m或者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与调控池水体高度相等时,关闭第二隔水侧壁5上的排污口9,完成一次底部排污;对排入调控池I的污水进行调控,直至抽入第一养殖池2或者第二养殖池3的水体使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或者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再度达到1.6-2m时,开启相应的排污口 9进行下一次排污,形成第一养殖池2、第二养殖池3和调控池I的水体循环。
[0040]实施例3
一种用于水产养殖的三池循环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池塘设置
分别设置养殖池、调控池I和抽水设备,所述养殖池由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组成,所述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设置在所述调控池I两侧且相对设置,分别由第一隔水侧壁4和第二隔水侧壁5与所述调控池I隔开,所述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分别设置有微孔增氧机14 ;所述第一养殖池2的最高水位和第二养殖池3的最高水位均高于所述调控池I的最高水位;所述第一隔水侧壁4的长度、所述第二隔水侧壁5的长度、所述第一养殖池2的长度、所述第二养殖池3的长度和所述调控池I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养殖池2的宽度和第二养殖池3的宽度均小于所述调控池I的宽度;所述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养殖池池底6和第二养殖池池底7,所述调控池I的底部设置有调控池池底8,所述第一养殖池池底6和所述第二养殖池池底7均为向所述调控池池底8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养殖池池底6和所述第二养殖池池底7的最高点均高于所述调控池池底8 ;所述第一隔水侧壁4和所述第二隔水侧壁5上均设置有多个可开闭的排污口 9,所述第一隔水侧壁4上的排污口 9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养殖池池底6的最高点,所述第二隔水侧壁5上的排污口 9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养殖池池底7的最高点;所述抽水设备由第一抽水设备10和第二抽水设备11组成,所述第一抽水设备10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池2上,所述第二抽水设备11设置在所述第二养殖池3上,所述第一抽水设备10和所述第二抽水设备11上的抽水管12伸入所述调控池I的水体中;
B、池塘尺寸设置
设置第一隔水侧壁4的长度、第二隔水侧壁5的长度、调控池I的长度、第一养殖池2的长度和第二养殖池3的长度均大于第一养殖池2的宽度、第二养殖池3的宽度和调控池I的宽度;设置第一养殖池2的宽度和第二养殖池3的宽度均为1.5-3m,调控池I的宽度为2-6m ;设置第一养殖池池底6和第二养殖池池底7的最低点均与调控池池底8留有一段距离,该距离分别都为0.1-0.2m ;调控池池底8到调控池I最高水位的高度为调控池水体高度,第一养殖池池底6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中点到第一养殖池2最高水位的高度为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第二养殖池池底7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中点到第二养殖池3最高水位的高度为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和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相等,该水体高度为0.8-2m,调控池水体高度为0.7-1.5m ;设置排污口 9为一排设置,等距分布在第一隔水侧壁4和第二隔水侧壁5的长度方向上,每个排污口 9都是宽度为10cm,长度为20cm的长方形,第一隔水侧壁4上的排污口 9长度方向上的边与第一养殖池池底6最低点上的边齐平,第二隔水侧壁5上的排污口 9长度方向上的边与第二养殖池池底7最低点上的边齐平;
C、混养
在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中放养杂食性鱼类,在调控池I中放养滤食性鱼类并加入藻类、浮游动物和有益菌;
D、底部排污
在养殖过程中,第一抽水设备10和第二抽水设备11 一直开启,通过抽水管12将调控池I中的上层水体抽入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中,当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或者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为1.6-2m时,开启相应的排污口 9进行排污,污水经过排污口 9排至调控池I ;
E、调控循环
当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低于0.8m或者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与调控池水体高度相等时,关闭第一隔水侧壁4上的排污口 9,完成一次底部排污;当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低于0.8m或者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与调控池水体高度相等时,关闭第二隔水侧壁5上的排污口9,完成一次底部排污;对排入调控池I的污水进行调控,直至抽入第一养殖池2或者第二养殖池3的水体使第一养殖池水体高度或者第二养殖池水体高度再度达到1.6-2m时,开启相应的排污口 9进行下一次排污,形成第一养殖池2、第二养殖池3和调控池I的水体循环。
[0041]优选的,在步骤A中,所述排污口 9处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排污口 9开闭的压力传感器13,所述压力传感器13设置在所述第一养殖池2和第二养殖池3中。由于养殖池水体高度的变化为排污口 9开闭的依据,而且养殖池水体高度的变化能够引起两个养殖池中水体压力的变化,所以在排污口 9处设置压力传感器13,能够自动控制排污口 9的开闭。
[0042]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第一养殖池池底6和第二养殖池池底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分别都为5。(一定的倾斜角是为了更好的底部排污,综合考虑倾斜角与养殖空间的关系,最优倾斜角为15度。)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第一养殖池2和所述第二养殖池3的鱼类养殖密度分别都为2500kg/亩。
[0043]进一步的,在步骤C中,所述调控池I的鱼类养殖密度为500kg/亩。
[0044]优选的,在步骤D中,所述第一抽水设备10和第二抽水设备11的单位时间抽水量都为使所述排污口 9 2天开启一次。
[0045]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水侧壁4上的排污口 9或者第二隔水侧壁5上的排污口 9在每次排污时都只开启一个排污口 9,排污口 9轮流排污,且每相邻两个排污口 9之间的间距为 1m0
[0046]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第一养殖池池底6和第二养殖池池底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分别都为30度。(一定的倾斜角是为了更好的底部排污,综合考虑倾斜角与养殖空间的关系,最优倾斜角为15度。)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第一养殖池2和所述第二养殖池3的鱼类养殖密度分别都为6000kg/亩。
[0047]进一步的,在步骤C中,所述调控池I的鱼类养殖密度为1500kg/亩。
[0048]优选的,在步骤D中,所述第一抽水设备10和第二抽水设备11的单位时间抽水量都为使所述排污口 9 3天开启一次。
[0049]优选的,所述第一隔水侧壁4上的排污口 9或者第二隔水侧壁5上的排污口 9在每次排污时都只开启一个排污口 9,排污口 9轮流排污,且每相邻两个排污口 9之间的间距为 20m。
[0050]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优选的,在步骤B中,所述第一养殖池池底6和第二养殖池池底7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分别都为18度。(一定的倾斜角是为了更好的底部排污,综合考虑倾斜角与养殖空间的关系,最优倾斜角为15度。) 优选的,在步骤C中,所述第一养殖池2和所述第二养殖池3的鱼类养殖密度分别都为4250kg/亩。
[0051]进一步的,在步骤C中,所述调控池I的鱼类养殖密度为100kg/亩。
[0052]优选的,在步骤D中,所述第一抽水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