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09679阅读:来源:国知局
动作;上栽植臂40完成推秧动作后,栽植臂上壳体35开始回摆,至P点结束,此时摆动轴17转至摆动凸轮组15的K、C点;将摆动凸轮组15的JK、r Kr段轮廓线设计成五次多项式运动规律,使摆动轴17的运动无冲击,提高了栽植臂运动平稳性;当摆动轴17转过摆动凸轮组15的KH、f Hr段时,栽植臂上壳体35不摆动,此时上栽植臂40转过平面轨迹段PL,在推秧凸轮16作用下完成下一次的直取秧动作。下栽植臂41的运动轨迹与上栽植臂40 —致,如此,上栽植臂40和下栽植臂41 一方面随着齿轮箱21作圆周运动,同时随着行星轮系相对齿轮箱21做非匀速转动,另一方面在摆动凸轮组15的作用下作周期摆动,在这三种运动的复合下,栽植臂实现取苗过程零偏移量和推苗过程零侧向偏转角的运动。
[0078]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本发明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发明做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包括传动部件、上栽植臂和下栽植臂,所述的传动部件包括传动箱、中心轴和行星轮系;所述的中心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传动箱上;中心轴伸出传动箱外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行星轮系的齿轮箱固定;行星轮系的齿轮箱上、下部分别设有上栽植臂和下栽植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行星轮系包括齿轮箱、中心非圆齿轮、上中间第一非圆齿轮、上中间第二非圆齿轮、上行星非圆齿轮、下中间第一非圆齿轮、下中间第二非圆齿轮、下行星非圆齿轮、上中间轴、下中间轴、上行星轴和下行星轴;所述的中心非圆齿轮空套在中心轴上,并通过牙嵌式法兰与传动箱固定;所述的上中间第一非圆齿轮和上中间第二非圆齿轮均与上中间轴固定,下中间第一非圆齿轮和下中间第二非圆齿轮均与下中间轴固定;所述中心非圆齿轮的两侧分别与上中间第一非圆齿轮和下中间第一非圆齿轮啮合;上行星非圆齿轮空套在上行星轴上,下行星非圆齿轮空套在下行星轴上;所述的上行星非圆齿轮与上中间非圆齿轮啮合,下行星非圆齿轮与下中间非圆齿轮啮合;所述的上中间轴和下中间轴对称设置在中心轴两侧,且均通过轴承支承在齿轮箱内;所述的上行星轴与下行星轴对称设置在中心轴两侦Ij,且均固定于齿轮箱内; 所述的上栽植臂和下栽植臂均包括栽植臂壳体及装配在栽植臂壳体内的摆动凸轮组、推秧凸轮、摆动轴、推秧凸轮摆臂轴、推秧凸轮摆臂、推杆、推秧杆、推秧块、夹秧块、取秧爪、弹簧座拨叉轴、弹簧座拨叉、弹簧座和弹簧;所述的摆动凸轮组包括摆动主凸轮和摆动副凸轮;所述的栽植臂壳体包括栽植臂上壳体和栽植臂下壳体;上栽植臂的栽植臂下壳体与空套于上行星轴的上法兰盘一端固接,上法兰盘另一端的牙嵌与上行星非圆齿轮端面的牙嵌配合;下栽植臂的栽植臂下壳体与空套于下行星轴的下法兰盘一端固接,下法兰盘另一端的牙嵌与下行星非圆齿轮端面的牙嵌配合;上行星轴和下行星轴伸出齿轮箱外的一端均通过花键连接有摆动主凸轮、摆动副凸轮和推秧凸轮;固定在栽植臂下壳体内的推秧凸轮摆臂轴与上行星轴平行设置;所述推秧凸轮摆臂的一端与推秧凸轮摆臂轴构成转动副,中部与推秧凸轮形成凸轮副;与上行星轴垂直的摆动轴通过轴承支承在栽植臂下壳体内;所述的摆动轴设有U型杆,U型杆的两臂分别与摆动主凸轮和摆动副凸轮形成凸轮副;所述的推杆穿过摆动轴的轴向孔,且下端与推秧凸轮摆臂的另一端接触;所述的栽植臂上壳体与摆动轴的上端固接;弹簧座与栽植臂上壳体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弹簧座拨叉的底部通过弹簧座拨叉轴与栽植臂上壳体铰接,中部的凸起与推杆的上端接触,顶部设置在弹簧座两端的凸盘之间;所述的推秧杆与栽植臂上壳体形成滑动副,其尾部与弹簧座螺纹连接;推秧杆与弹簧座拨叉轴垂直设置;所述的取秧爪包括尾部固定在栽植臂上壳体外的两片取秧夹片;固定在推秧杆头部的夹秧块顶部开设夹槽,两片取秧夹片均设置在夹槽内;固定在推秧杆头部的推秧块设置在两片取秧夹片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部件还包括第一主动锥齿轮、第一从动锥齿轮、第二主动锥齿轮、第二从动锥齿轮、主动轴和传动中间轴;所述的传动中间轴和主动轴均通过轴承支承在传动箱上;所述的第一主动锥齿轮固定于主动轴,第一从动锥齿轮和第二主动锥齿轮均固定于传动中间轴,第二从动锥齿轮固定于中心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轴、上中间轴、下中间轴、上行星轴和下行星轴均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心非圆齿轮、上中间第二非圆齿轮由齿轮箱外侧向内侧方向依次排布;中心非圆齿轮、下中间第二非圆齿轮由齿轮箱外侧向内侧方向依次排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中间第一非圆齿轮与下中间第一非圆齿轮的结构完全相同;上中间第二非圆齿轮与下中间第二非圆齿轮的结构完全相同;上行星非圆齿轮与下行星非圆齿轮的结构完全相同,上栽植臂与下栽植臂的结构完全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秧凸轮包括顺序连接的第一上升段、中间休程段、第二上升段、远休程段、回程段和近休程段。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主凸轮的摆出段廓线上的点相对摆动主凸轮回转中心的向径为:51= 1h Θ V Θ /-1Sh Θ V Θ >611 Θ V Θ J+r。 其中,h为摆动主凸轮远休程段的向径;Θ为摆动轴沿摆动主凸轮轮廓线相对推程段起点的转角,且OS Θ ( θ1; Θ 摆动主凸轮的推程运动角;r ^为摆动主凸轮的基圆半径; 所述摆动主凸轮的回程段廓线上的点相对摆动主凸轮回转中心的向径为: 52= h-10h( Θ - Θ r θ 2)3/ Θ 33+15h( θ - Θ r θ 2)4/ θ 34-6h ( θ - θ r θ 2)5/ θ 35 其中,θ1+θ2^ θ ( θ 1+02+03;0 2为摆动主凸轮的远休程角,Θ 3为摆动主凸轮的回程运动角; 所述的摆动轴沿摆动主凸轮轮廓线相对推程段起点的转角范围为O < Θ ( ,摆动副凸轮处于回程段,其回程廓线上的点相对摆动副凸轮回转中心的向径为: SI' =h' -1Ohr θ3/θ3' 3+15h' θ V Θ 3r 4-6h' θ5/θ3' 5 其中,h'为摆动副凸轮远休程段的向径,h' =h;03'为摆动副凸轮的回程运动角,Θ 3' = Θ 1; 所述的摆动轴沿摆动主凸轮轮廓线相对推程段起点的转角范围为θ1+θ2< θ < Θ 1+02+03时,摆动副凸轮处于推程段,其推程廓线的点相对摆动副凸轮回转中心的向径为: S2' =1h' ( θ - θ「θ 2)3/Θ / 3-15h' ( Θ - θ「θ 2)4/Θ / 4+6h' (θ-θ「θ2)5/V 5廿0' 其中,Θ/为摆动副凸轮的推程运动角,Θ/ = 03;r(/为摆动副凸轮的基圆半径,r0' = r0o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五次多项式摆动式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现有水稻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由于取秧爪在取秧一段侧向偏移量过大,造成取秧位置不准确,取苗率低;且推秧时,由于栽植臂侧向偏转角影响,立苗率不高。本发明的中心轴带动两侧的两个行星轮系;行星轮系的齿轮箱上、下部分别设有上栽植臂和下栽植臂;上栽植臂和下栽植臂均包括栽植臂壳体及装配在栽植臂壳体内的摆动主凸轮、摆动副凸轮、推秧凸轮、摆动轴、推秧杆和取秧爪;栽植臂壳体包括栽植臂上壳体和栽植臂下壳体;摆动轴与摆动主凸轮和摆动副凸轮均构成凸轮副,栽植臂上壳体在摆动轴带动下可相对栽植臂下壳体摆出或回摆。本发明可实现取苗过程零偏移量和推苗过程零侧向偏转角。
【IPC分类】F16H1/28, A01C11/02, F16H53/02
【公开号】CN104885662
【申请号】CN201510262536
【发明人】孙良, 诸彩琴, 张委, 张国凤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0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